一、起源
1796年舂,名不见经传的拿破仑·波拿巴被任命为军团司令,与革命法国的敌人作战。在时人眼里,这个任命无疑非常奇怪。
波拿巴时年仅26岁,而且没有任何实战指挥经验(在土伦攻城战中当过炮兵指挥官,但统领全局的不是他)。他是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炮兵,但从役在战场上指挥过一个连以上的步兵,更别说指挥1万人的部队了。他不仅将要在崎岖难行的地方战斗,而且手下是一群缺乏补给已久、几近崩溃的乌合之众。正常的观察家都认为拿破仑几乎没有机会成功。
但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拿破仑在意大利战果不仅震惊当世,即使两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1796年4月起,先是反对法国的皮埃蒙特——奥地利的盟友——在战端开启后两星期就宣告投降。奥地利是个强大的敌人,但一个半月内其军队不是遭到伏击就是遭到截击,损失惨重。12个月后,拿破仑的军队离维也纳只有160公里的距离,迫使奥地利被迫议和。第一次反法同盟经过5年的苦苦支撑,到达终点,而事情还得慢慢从头说起。
1796年至1797年是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的最后阶段,这个敌视革命法国的临时同盟在5年内不断有国家进进出出。同盟最坚定成员自然就是奥地利——一个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帝国。
几百年来奥地利和法国都是夙敌,在意大利战场上也由此引发持续的武装冲突。意大利当时并不是一个统一国家,境内有无数王国、公国、共和国或者城市国家,它们分别与法国、奥地利或西班牙有着紧密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意大利总是成为战场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北意大利的土地富庶,令人垂涎。
法国与奥地利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上半叶。1700年,法国已经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导力量,海军实力也不可小觑。哈布斯堡家族则拥有奥地利、西班牙、西属尼德兰、匈牙利、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意大利大部以及幅员广阔的海外领土。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因无嗣去世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准备接替他的王位,因此导致战争爆发。
这场持续12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关键是北意大利是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拿破仑熟读历史,必然很了解历史上的这些战争,尤其是萨伏伊的欧根亲王是如何通过灵活的机动愚弄法国人的。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皮埃蒙特(第一次反法同盟的一员,北意大利国家)的骑墙派特性。见风使舵似乎成了皮埃蒙特人几十年的特点,这种不良声誉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中,让它们与奥地利之间产生不少龃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果是哈布斯堡家族失去西班牙,但保住了大部分的意大利领地,而法国人白白辛苦了一场。皮埃蒙特的统治者成为西西里国王,也就是说他们兼并了意大利半岛最南部地区。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6年后,西西里的主人换成了撒丁人。这正是当时欧洲的主要强权国家对付意大利的方式。这些小公国与王国就像赌盘上的赌注一样不停地换来换去,在当时,萨伏伊、皮埃蒙特和撒丁是价值相等的筹码。
18世纪初期的冲突只是更大战争的序幕。20年代相对平静,但1734年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让意大利再次被殃及。在皮埃蒙特的支持下,一支法国和西班牙组成的联军入侵伦巴第、那不勒斯和西西里。不过战争并没有持续太久,取而代之的是长达3年的外交谈判。然后又是意大利政治版图的大变动: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划给西班牙,帕尔马、皮亚琴察与托斯卡纳各公国归属奥地利。
外交协议的墨迹还未干,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又爆发了。这场战争始于1740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王突袭西里西亚,以此恭贺玛丽亚-特蕾西亚继承哈布斯堡帝国的王位。这引发了长达8年时断时续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西班牙与皮埃蒙特都加入进来,想从中分一杯羹。意大利发现它又被迫陷入战争的漩涡中,不过意大利的战事和中欧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弗里德里希大王虽初出茅庐,但却充分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领普鲁士军队取得了多次胜利。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的局势,与1745年一1746年颇有相似之处。这让拿破仑从中受益良多,他在某些战役的想法,明显出自这场争端。
这些战争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对奥地利来说,战争中的损失决定了接下来40年的外交政策大变动。奥地利不仅试图加强自己的军队,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其他列强的关系。现在奥地利很清楚最主要的威胁不再是法国,而是普鲁士。因此奥地利试图分化普鲁士与其主要大陆盟友法国的关系,以便在政治上孤立对手。虽然颇费时间,但奥地利还是在1756年5月与法国结盟,达成目的。考虑到法奥历史上的宿怨,这次结盟称之为外交革命都不为过。弗里德里希预见到了这个同盟的威胁性,因此导致另一场战争的爆发,不过这次法国站在奥地利那边。
这场战争从1756年一直持续到1763年,因而被称为“七年战争”。七年战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就是战场范围极为广阔,有人甚至称其为“世界大战”,在美洲、印度、欧洲和海洋上都有战斗发生。令人奇怪的是,意大利反而风平浪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法奥同盟。这是一场血腥且代价高昂的战争,让多数参与者身受重创,以至于它们在数年内再也不敢造次。对法国来说结果更是毁灭性的,它在战争中伤亡惨重。尤其是1757年,在靠近莱比锡的罗斯巴赫战场,法军损失了接近1万人,而普鲁士只有548人。如此奇耻大辱迫使法国一些最为明智的军人开始思考如何改进他们军队的缺陷,而拿破仑后来直接受益于这种改革。 虽然罗斯巴赫会战的政治意义很少被人察觉,但影响很大。1814年拿破仑甚至告诉厄尔巴岛的英国长官:“罗斯巴赫会战……其对法国大革命做出的贡献之大,不亚于其他任何战争。”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罗斯巴赫会战确实给大革命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比如战争对新形成的法奥同盟造成严重损害,这个同盟带来的只是互相猜忌和日益严重的不满情绪,没人能从中获益。未来要么想办法改善这个同盟,不然就只能废除。
七年战争后的几十年,欧洲发生的战争屈指可数,但1789年爆发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出乎意料的是,革命起初根本没有引起其他国家关注,它们认为这只是法国内政,而某些君主——比如奥地利的利奥波德皇帝——甚至欢迎这样的革命。利奥波德的这种态度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波旁王朝影响下,法奥关系变得很差,因此寄望法国内部的改变以改善同盟关系。不过讽刺的是,这个同盟反而造成法国与奥地利的战争。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