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该有多好》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经典之作,作者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小说大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泉根作序推荐,经典值得阅读,滋养孩子心灵世界。
字里行间充满真情,给你整个世界的爱,守护成长的幸福和感动。
装帧精美,手绘插图充满童趣,与文字相得益彰。
| 书名 | 如果你在该有多好/繁星阅读优秀儿童文学精选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彭学军 |
| 出版社 | 晨光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果你在该有多好》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经典之作,作者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小说大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泉根作序推荐,经典值得阅读,滋养孩子心灵世界。 字里行间充满真情,给你整个世界的爱,守护成长的幸福和感动。 装帧精美,手绘插图充满童趣,与文字相得益彰。 内容推荐 《如果你在该有多好》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经典之作,这本《如果你在,该有多好》是对童年的一种怀念,本书共分四辑:《童年的夏天》《雕刻经典时光》《那些路过我生命的日子》和《故乡与远方》,其内容包括:有个女孩叫毛驼、八岁的夏天、水灵灵的凤凰、美丽的古文、红背带、小妹妹回来了吗、天大地大等。每一辑都是传神写出了儿童的天性与童年的快乐,传达出了浓浓的深情与爱。 目录 辑一 童年的夏天 002有个女孩叫毛驼 007一篮鲜枣 011亮起一盏灯 014夹在书本里的记忆 019会跳舞的第六根手指 022棺材里爬出来的女孩 026八岁的夏天 033那年暑假 辑二 雕刻经典时光 040怀念一座小城 048水灵灵的凤凰 055载歌载舞 063书院 操场 石阶 068如果你在,该有多好 079美丽的古文 083缤纷的天空 辑三 那些路过我生命的日子 088那些穿艾格的日子 093桃花粉 菊花黄 097红背带 103买米给你吃 106水兔子 110可儿的游戏 113在小老鼠那儿等你 116纸风铃紫风铃 123小妹妹回来了吗 127窗外的女孩 辑四 故乡与远方 132听见马赛港在歌唱 136不如归去 145西藏片段 152天大地大 161一个适合认作故乡的小镇 166绿皮火车 172送你一个女儿当礼物 175深情的老门槛 后记 俯身倾听童年的声音 试读章节 我写这三个字时没有看黑板,似乎是不敢看,我扭过头去看窗外。天边有一团红彤彤的云,云的边沿有些飘浮,如跃动的火焰。萼地,我如同被火烫了一般扔掉粉笔,跑出了教室。 妈已经洗好了澡,正站在院子里梳头,妈的头发叉亮又黑,全部拢在后面,如一幅华丽的锦缎披挂下来,一直垂到腰间。我站在教室门口静静地看着,妈反反复复地梳着她的头发,腰肢一扭一摆的,我看得入了迷。 第二天早上,我被妈摇醒了,坐起来一看,太阳都出来了,床前一片灿烂,但妈妈的脸阴沉沉的。她说她要去开会,学校今天不上课,叫我在家待着,不要乱跑。说完就匆匆走了。 我坐在床上想,今天又不是星期天,怎么不要上课?突然想起昨天黄昏时的事,觉得学校停课好像与我有关,就赶紧穿好衣服,跑到教室外趴到窗口一看,我写的那几个字被一张大白纸盖住了。一时间,我觉得自己好像也被大自纸兜头兜脑盖住了一样,透不过气来,眼前心里一片空白。 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听妈的话,安安静静地在家待着。后来听到一声喇叭响,跑出去一看,院门口停了一辆吉普车,从车上下来三个人,其中一个人头顶光光亮亮的,阳光照在上面,他的头上像是顶了一面镜子。我看着忍不住“扑哧”笑了出来,但看到他们径直走进了教室,我就笑不出来了。 临近中午的时候,一行人推开我家门走了进来,除了那三个人,还有一个戴军帽的伯伯,那个伯伯很眼熟,我肯定是见过他的。他走到我面前拍拍我的肩温和地说:“这三位是公安局的,他们有些话问你,你好好回答就是,别紧张。” 一听说是公安局的,我的心就怦怦乱跳,偷偷地看了秃顶老头一眼——我觉得他是他们的头,他也正在看我,那目光我看不懂。我赶紧低下头,猜想他们可能会问我知不知道那几个字是谁写的,我就说是老代写的。老代很坏,那件坏事应该是他千的。我不坏,从没听谁说过我是坏孩子。 “那五个字是你写的。”那个秃顶老头突然这样说道。 我傻了,刚才想好的一点儿也用不上。 “我们拿你的作业本对了笔迹,就是你写的。”秃顶老头不紧不慢地说。 我突然有些气恼,大人们真狡猾,拿我的本子去对,那只能是我写的了。老代写不出那么好的字,他的字像快倒的房子,歪歪斜斜的。 我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那秃顶老头猛地睁圆了眼睛,两只眼睛如他的头顶一样,亮亮灼灼地对着我,紧接着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是谁叫你这样做的?” 长大后我才知道,在当时来说,这是两个很致命的问题,如果我哪根神经搭错了,胡说八道牵扯到了我的父母,他们就很有可能坐牢,或者,我再大几岁,那肯定就是自己去坐牢了。 所幸的是我当时还算清醒,我认认真真地想了想,想说因为昨天晚饭后我一个人在院子里没有什么好玩儿的,正想出去玩儿又看见老代来了,他走了之后又把门插上了;我想说平时放学后教室门都是锁上的可昨天却忘了,我又硬是找到了半截粉笔……但最终我是这样告诉他们的:我想看看别人查不查得出来。 我觉得我真是这么想的,可没想到查起来这么简单,拿作业本一对就出来了——这让我觉得好没意思。 至于谁叫我写的,这不明摆着嘛,能有谁?就是昨天晚饭后我一个人在院子里没有什么好玩儿的……说着说着又绕回去了,我不想和他们绕了。 P28-29 后记 俯身倾听童年的声音(后记) 我的办公室临河,秋天午后的风滑爽之中又带了点湿湿的水汽,拂在身上温润似锦。窗下是一座桥,桥那头是繁华的街。喧闹的市声阵阵传来,一个人在办公室的时候,反倒觉得周遭格外宁静。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话,她看了我的一本新作后没作太多的评述,只说:“你好幸福,羡慕你。这个时代,你的内心竟如此宁静。” 她读出了宁静,这就是对我的褒扬了,也许只有宁静,才能有颔首的状态,就像俯垂的稻穗,不是故做谦虚状,而是在阅读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内心——现在的和过住的,过往的一直可以追溯到童年,这种追溯就是回忆了。我不认为这种回忆是个体的,依据回忆的写作是有隔膜的。儿童的天性、童年的体验,有很大一部分是固有的、共性的东西,它们会如彩石一般沉积下来,在岁月的河床里兀自缤纷。 但这种回忆几乎是无意识的,自童年起就根植于生命中,不用启动“回忆”模式,一切就惟妙惟肖、历历在目了。就像我书中的一些孩子——妹、沙吉、青榴和驼驼,我并没有刻意地去安排她们的命运,只是在猛然间惊觉,原来她们都是一群离开父母的孩子,这一定和我童年时被送到凤凰的一个婆婆家寄养有关。11岁到16岁,又被送到业余体校,每年只能回两次家,大学生的独立生活我从11岁就已经开始过着了。所以,几乎是下意识地,我让书里一些孩子远离了父母。 我想说的是,童年的经验是那么的根深蒂固,一生都挥之不去。冥冥之中,它定夺了你的性情、爱好、处世方式,以及你是这样过着你的日子而不是那样——在我,就是这样设定笔下的人物而不是那样。 我童年的梦想是做一个芭蕾舞演员。这是一个很高雅的梦想,然而那个时候,父母都很忙,只能照顾到孩子的温饱,无暇顾及那么高雅的梦想。我企图走自学成才的道路,天天苦练基本功——踮着脚尖走路。一开始是扶着墙,后来就能行走自如了。 可代价也是十分惨重的,外婆寄来的新布鞋,鞋尖的部分没几天就被大脚趾顶破了。外婆的手很巧,做出来的布鞋细针密线,样子也很秀气。我穿着外婆做的鞋在路上走的时候,常被别人的外婆或奶奶拦下来,让我把脚抬起来让她们细细地鉴赏。 看见顶出鞋面的大脚趾,她们会痛惜地说:“这么漂亮的鞋子给你穿成这样,太不爱惜了。” 不知顶破了多少双鞋,我的梦想最终也没有成为现实。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是县业余体校的教练,他看我长得细细条条长略膊长腿的,就对我父母说,这孩子是打篮球的料,让我带走吧。我父母在念大学时都是校篮球队的,对篮球一往情深,就同意了,于是我就被带走了。 父母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那个时候的父母(其实现在也常常这样)普遍认为孩子是没有意见的,所以几乎不懂得要去征求孩子的意见,而当时我也确实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意见。我很顺从地去了体校,而我那高雅的梦想就像食指上曾有过的一颗小痣,慢慢地淡掉了,后来连自己都找不到了。 那个时候,我们家住在乡下,体校同学的家都在县城,只有我一个是乡下来的。到了晚上,我一个人住在体校的一间很小的木屋里,又害怕又孤独,但我忍受着,从来没有对父母说过我不去体校了之类的话。 有一次过完寒假回体校,离家前的一两个小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安静地待着,突然间变得十分伤感,十分恋家,真的不想走,不想再离开家,就“哇哇”地大哭起来。那是我去了体校后第一次放肆地哭,我边哭还边扫地,眼泪滴在地上很快就被灰尘覆盖掉了。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勤快的人,但那次我把家里的各个角落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我洗了脸,让脸上看不到一丝泪痕——那时,我竟羞于在父母面前流露自己的内心,认为让父母看到自己的软弱和娇气是一件非常难为情的事。 说这些,并不是要责怪我的父母,养育之恩是不容半点诋毁的。我想表达的只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是很丰富的,有着自己的意见和声音。成人需俯下身子去倾听,对于自己听到的那些意见和声音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把每个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对待。而享有足够的重视、尊重和呵护的生命也一定会用这样的姿态去对待他未来的孩子和所有的生命,这将是一个十分令人憧憬的美妙循环。遗感的是,许多成年人都没有做好这一点,包括我自己。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怪圈,套进去后,被惯性带着,匆忙、懵懂甚至是无知地往前走,等到醍醐灌顶的那一天,猛醒过来,才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 孩子长大了不能再长大一次,无论是做孩子还是做父母,我们都只有一次机会。在这一次机会里,若能把每一种身份都做到令自己满意的程度,那么,你爱的人、爱你的人和你自己就会更多地体验到绵长的幸福。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