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此情可待成追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陆秀英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陆秀英著的散文《此情可待成追忆》,大多以记述旧事为主,共收习作九十篇,分为“乡情·抒怀”和“游踪.忆旧”两个部分。自然朴实。她娓娓道来的乡土文学,可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真”,她自然流畅的描述,拾掇了那么多故土风物元素,既是对乡情的深深追思,又是情真意切的真实倾诉与内心独白,能把人带到过去的岁月,让人回忆起当年孩童时期的乐趣与浓浓的乡情。“善”她以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怀,通过朴实的文字,把活生生的人和事,把那些兄弟情谊、那些姐妹闺密,像放电影一样,在读者面前一一展现。“美”,不管是写景抒怀,还是忆人忆事,除了详尽的铺叙、准确的描写外,也不乏优美的辞藻和动听的音韵。

内容推荐

陆秀英女士自幼生活在张家港长江边上的一个村庄,后来又在江苏无锡、广东等地生活。在《此情可待成追忆》中,她对乡村生活中的农村农事、农人农景、农家习俗都做了独到的描绘铺叙,对游踪所到之处也都做了精彩的描绘。同时,她积70年的生活历练,对生活中的一些点滴感悟,也通过文字留下了一些独到的思考。

目录

父辈们的秋收

感悟岁月

长江的浪花

优雅的石斛花

听春

独轮车l

野菊花

初秋清晨的露水

情牵绿皮火车

一棵老杨树

喜欢古朴

享受步行

夜来听雨声

乡里乡亲

微笑

棉花礼赞

推磨

两只小母鸡

远逝的稻草、麦秸垛

谷雨时节的秧苗

秋天的晾晒

做豆腐

天籁

紫薇花开

秋天随笔

百果月饼

毛豆

过年

做针线

盼雪

做一个有修养的女人

游踪·忆旧

欣赏是一种智慧

海陵岛看海

浓浓的亲情

莫家大院

上方山烧香I

冬日里的梅园

阳春美景

美丽的鸳鸯湖公园

雨游蠡园l

五月的西山

摆地摊的公公

梅园看春

阳山桃花节

邻居倪奶奶

茶楼一角

蔡贞坊七号

溜达大亚湾l

蠡园风韵

我的二哥

拈花湾

锡惠公园秋意浓浓

乐府山庄

儒雅画家张惠泉

我的闺蜜

一位外国老太太

静悄悄的多伦多

后记

试读章节

父亲的米酒

我不喜欢喝酒,所以对大部分酒无好感,但唯独对米酒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孩童时和米酒有着较深的渊源。从我记事起,父亲每年在年关将至时就要开始着手做米酒。这种酒在我们当地叫“老白酒”。那时地里的农活基本停当,稻谷、高粱、玉米等杂粮已全部晒干上仓,棉花也都卖完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年。

父亲酿制的米酒,甘醇、润口、绵软、温厚、清香怡人。父母亲商量着准备做酒。首先由妈妈带领我们姐妹准备好糯米。那时候所有吃的米,都是靠人工在石臼里一脚一脚舂出来的。因为家里人多,做一次酒需要三四十斤糯米,几个人得从早到晚忙上一整天。第二天母亲烧上两大锅糯米饭,放在竹盘里晾透,把捣碎的酒药拌人其中,把酒缸安放在灶台旁保暖,用稻草把酒缸四周围住,然后在缸上加上“草盖头”,再放上棉被棉衣取暖发酵。用来酿酒的缸也很有讲究,一定要用开水将缸泡暖,洗干净擦干。将酒缸擦干后,把拌均匀的米饭放人酒缸中并铺开,用手轻轻捋平,中间留出一个小潭,上面再撒一层薄薄的酒药,最后让酒汩汩流进酒潭。酿酒的温度要控制在30%左右,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若温度过高,酿出的酒会发酸;若温度过低,酿出的酒会淡而无味。所以说酿酒也是一门技术活,温度的掌控全凭经验。在米酒发酵的一周里,父亲每天早晚都要认真检查几次,用手摸摸酒缸。如果发现温度过高,就掀掉一些棉被;如果觉得温度低了,就再加一些棉被。父亲还会用耳朵听一听酒缸内有没有轻微的“吱吱”声,丝毫不敢马虎。

在这一周煎熬的等待中,我觉得时钟走得如蜗牛爬行一样缓慢,很是无奈。每天忍不住一会儿去摸摸,一会儿去听听,一会儿去闻闻。在闻到酒缸里散发出的特有的醇香味的那一刻,口水早已在嘴里打转转。小时候实在没有什么饮料喝,父亲的米酒就是最佳的饮品。当母亲掀开“草盖头”时,只见那酒像泉水一样,汩汩流淌,慢慢溢出,很神奇,也很美妙。一滴滴醇香晶亮,带着一股股芬芳,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随着母亲一声“开缸啦”,我们兄弟姐妹蜂拥而上,直接用瓢、碗去捞,解解馋,过过瘾!父母亲看着我们贪婪的模样,欣慰地笑了。

父亲酿制的米酒,酒劲不是很大,一口喝下去,润口清爽,会让人觉得温暖、舒坦、惬意。这简直是一种舌尖上的享受。但喝多了同样会醉。有一次,我的小哥哥趁大人到田里忙活之际,一个人偷偷喝了一大碗,结果倒在灶堂的柴堆里昏昏欲睡,怎么叫也叫不醒,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上午了。从此,我们都知道米酒是有后劲的。喝米酒最好的时光当然是过年。寒冬腊月,温一壶米酒,喝上一碗,暖身暖胃。过不了多久,只觉得肢体绵软,醉眼惺忪,能摸到静脉的快速跳动,能感受到周身血液的奔涌。随着父亲酿酒水平的提高,他后来又做起了高粱酒。高粱酒更纯、更烈,度数也更高。父亲也学着在米酒里放一些桂花,既点缀了酒色,又有桂花的香味。父亲给这酒取名叫“桂花白酒”。“桂花白酒”也深受乡亲们喜爱。至今在我的家乡,人们结婚生子、造房起屋、办红白喜事时,米酒仍是用来招待宾客的首选饮品。 我一直觉得米酒是酒中的谦谦君子。它没有白酒那么凛冽,没有红酒那么风情,也没有啤酒那么平民,更没有鸡尾酒那么洋气。米酒就是那么清香、爽甜、绵软、醇厚,充满着小家碧玉般的温文尔雅。有时候,父亲忙完农活,回家休息之际,舀上一瓢米酒,兑水装上一大碗,一饮而尽,然后抹抹嘴,满意地微笑着自言自语:“这酒真给力,解渴、撑胃、饱肚、解乏、清香爽口。”

父亲的米酒是我终生难忘的极品饮料,也是我永恒的思念和回忆,更是一份浓浓的亲情。

P8-10

序言

经友人引荐,我有幸认识了作者夫妇。对于图书出版,出版社是求之不得的,当然也要看出版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价值。在初步浏览了陆秀英女士提供的书稿后,第一感觉不错。虽然作者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以及所写散文的内容看,觉得此书很有意义。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但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久了,说实话,对农村的印象,有点淡化了。而作者所写的内容,一下子触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愫,几十年前的那些事、那些人又在我的脑海中鲜活起来,显得那样亲切,那样真实,那样美好!人的一生不长,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无论贫贱还是富贵,每个人对童年少年时期的回忆,总是不能释怀的。另外,作者还在工作之余和退休以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对出游过的地方做了生动的描写。虽然年龄已届七十,但她对大自然和生活都充满了热爱之情。她的心态是那样年轻,令我钦佩。

作者本来将书名定为《古稀回眸》,意在纪念自己的七十寿辰,但又不是很满意,所以非常客气地希望我帮她取一个书名。从书的主要内容出发,我突然想到了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于是建议作者将此句作为书名。不曾想,作者夫妇予以了肯定,就此敲定下来。接着,作者还要我为本书写一篇序言。对于这个要求,我更是有点诚惶诚恐,一是因为作者比我年长,二是因为迄今为止我还未给任何出版物写过序言。我建议作者夫妇请一位前辈来写序,但他们一再坚持,我只好勉强应承下来。

在认真拜读了作者的这些散文后,我的体会是“走心”和“用情”。作者所选择的写作题材大多是平凡事、普通人,没有“高大上”,但作者能让其跃然纸上、生动形象。作者或状景,或怀人,或抒情,或议论,把童年的时光、农家的生活、美丽的故乡写得那么自然、那么亲切。作者把一颗滚烫的心和一片真挚的情倾注于笔端,将自己儿时的美好回忆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永远定格保留下来。另外,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和水平也非常值得称赞:文字干净简洁,随性而为,不矫揉造作,不拖泥带水;文风婉约缱绻,又质朴清隽。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对此书,肯定会因为角度和经历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感受,但不管怎样,只要用心、用情读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为作者喝彩!

匆匆草就,如有不敬之处,还请作者谅解。

是为序。

沈海牧

2017年10月

后记

内子陆秀英女士自幼生长于江苏张家港市(原沙洲县)长江边的一个小村庄,长期在基层第一线工作。她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近几年来笔耕不辍,不知不觉间已积累了近百篇散文习作。去年年底我粗略一览,不禁大吃一惊!她的习作情真意切、文辞流畅。有些描写竟有生动的画面感。我虽为大学中文系出身,研究生学历,但扪心自问,我没有这样的文采。与她相比,真的自愧不如、自惭形秽。

她退休后,远在加拿大定居的儿子恐其年老寂寞,出于好意,希望母亲回忆记载自己的人生经历,一则动动脑子、练练笔,以防老年痴呆;二则老年有个生活目标,有益于身心健康。没想到儿子的希望居然真的成了她人生新的追求,从此一发不可收。近五年来,她开始大量阅读书籍刊物,勤于笔耕,几乎每天清晨起床即伏案练笔,有时一天写作时间竞达八九个小时。由于她功底较差,往往一篇记叙散文,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最多的竞达十余稿之多。以前我在大学当教师时积余的备课纸,她竟然写完了几十本。看到她对文学的喜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写作的严谨态度,我不禁又喜又忧。喜的是她在学习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得到提高;忧的是她的身体,毕竟她已是古稀之人。她则不以为然,以杨绛为楷模,认为事必认真,要么不写,要写就要尽可能写得更好些。每次成文,我总是她的第一个读者。就此,“无心插柳柳成荫”。

她的散文,大多是记叙文,抑或抒发点感悟。由于水平有限,她写不出闪耀着智慧、辞藻华丽、纯美的散文和随笔,也写不出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化散文。她的散文,大多以记述旧事为主,自然朴实。她娓娓道来的乡土文学,我觉得可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

先说“真”字。此集中的文章,从她幼时生活过的苏南农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写起,无不事真情真,栩栩如生。她自然流畅的描述,拾掇了那么多故土风物元素,既是对乡情的深深追思,又是情真意切的真实倾诉与内心独白,能把人带到过去的岁月,让人回忆起当年孩童时期的乐趣与浓浓的乡情。这些文章似一杯杯醇香的陈酒,令人回味无穷。如《采菱》《捉螃蟹》《萤火虫》《父亲的米酒》,活泼生动、如诗似画,读来倍觉亲切感人,令我忆起不少美好的往事。在人生旅途中,让你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让你永远挥之不去的是乡情,因为故乡是你终生难忘的摇篮,是培育你一步步成长的地方。

再说“善”字。“人之初,性本善”,人来到世上本就是朴实无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世事的变迁,本质上的朴实就越来越少了。而她以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怀,通过朴实的文字,把活生生的人和事,把那些兄弟情谊、那些姐妹闺密,像放电影一样,在读者面前一一展现。读着读着,你自然会被她情真意切、发自内心的表白感动,被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染!在《摆地摊的公公》一文中,写到家父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下,为改善生活,不顾古稀高龄,坚持拉车摆摊,推卖碗碟、杯盏。这种细致的描述,使我眼前不禁又浮现出父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仍躬腰推车上下桥时吃力的身影,不禁暗自潸然泪下,一时语塞。《我的闺密》一文,她以质朴真挚的情感和自然流畅的笔触记述了她一生中最好的闺密——陆志琴的美好形象。她的闺密美丽动人,真诚善良,一生中几次遭遇坎坷不幸,终将一双儿女培养成人,正当可安享晚年时,竟又遭遇癌症的折磨,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去。没想到闺密的离去对她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最后谈谈“美”字。此集中的文章,不管是写景抒怀,还是忆人忆事,除了详尽的铺叙、准确的描写外,也不乏优美的辞藻和动听的音韵。如《微笑》一文中,“微笑是幸福的源泉,微笑是健康的钥匙,微笑是人生的回归,微笑是友谊的桥梁,微笑是心灵的绽放,微笑是国际免签的绿卡”,“微笑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前面的征程;微笑是一种无穷的力量,给人以勇气和坚强”,既有一连串的排比烘托,又有生动的拟人化的描述,把一个人的微笑描绘得如此美妙生动,寓意深刻,使读者能在品味美文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当然,以上所言,或许由于亲人之故,定有谬赞之处。我想,她长年工作在农村基层,老来有雅兴习作练笔,并攒下如许文章,我不应让其束之高阁。故促其结集出版,以留作纪念。 是为后记。

张 坚

2017年6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1: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