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著的《战争与和平(精)》用史诗般雄浑壮阔的气势描写了1805~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尤其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俄国军民抗击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小说以罗斯托夫、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和库拉金四大家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线索,展现了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并探讨了俄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庞大,塑造了数以百计性格迥异、血肉丰满的人物,是一部具有编年史色彩的鸿篇巨制,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含量。
列夫·托尔斯泰著的《战争与和平(精)》《战争与和平》以19世纪初期的俄法战争为中心,反映了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再现了当时俄国的社会风貌。本书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被誉为“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
“假如您想马上杀死他,那您就去吧!”大公爵小姐说道,她转过脸呼唤其中一个妹妹,“奥丽加,去看看给表叔熬的鸡汤怎么样了?应该快好了。”她的意思很明显,她们正忙着安抚伯爵,不像皮埃尔,他就是来让伯爵更加痛苦的。奥丽加走出了客厅。皮埃尔待了一会儿,对两个表妹鞠了一躬,说:“我先回房间去了。什么时候能见伯爵,请你们通知我。”
皮埃尔到家的第二天,瓦西里公爵也来到了别祖霍夫家,并住了下来。他对皮埃尔说:“亲爱的,如果您还像之前那样惹是生非,屡教不改,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另外,伯爵病得十分严重,请您千万不要去打扰他。”
既不能去探望老父亲,也没有其他人来打扰,皮埃尔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当鲍里斯走进皮埃尔的房间时,他正在来回踱步,很快又在屋角停了下来,对着墙壁做出威胁的动作,仿佛手中拿着一件兵器,要打败一个无形的对手,口中不断地喃喃自语。
“英国没救了,”他眉头紧锁地说道,“皮特是国家的叛徒,裁决结果是……”此刻的他将自己想成了拿破仑,他正同心中的英雄一起渡过海峡,攻占伦敦。这时,皮埃尔看到一个年轻军官向他走来,不由得一愣。在皮埃尔出国读书前,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时,皮埃尔才十来岁,所以他对鲍里斯一点印象也没有。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表现出热情的样子,微笑着握住鲍里斯的手。
“您是否还记得我?”鲍里斯微笑着问道,“我和家母来探望伯爵,可他身体似乎不太好。”
“是的,不太好。”皮埃尔回道,他在极力回忆这个年轻人的身份。
鲍里斯看出皮埃尔不记得他了,不过他也不打算介绍自己。在经过长时间的、让皮埃尔颇感尴尬的沉默后,鲍里斯对皮埃尔说:“罗斯托夫家请您今晚过去参加聚会。”
“哦,您是罗斯托夫伯爵的儿子伊利亚啊!”皮埃尔开心地说,“好久不见了!您还记得我们一起去山上玩的事吗?”
“不是的,”鲍里斯平静地说,笑容里流露出几分讽刺,“我叫鲍里斯,我的母亲是塔卢宾斯科亚公爵夫人。罗斯托夫伯爵的名字叫伊利亚,他的儿子小罗斯托夫名叫尼古拉。”
“真是的,我都搞混了。莫斯科的亲戚太多了!您是鲍里斯啊……我总算搞明白了。对了,您对布洛涅出征一事怎么看?”
“我现在住莫斯科,这里的人对聚会和流言蜚语比对政治问题更感兴趣,”鲍里斯用讥讽的语调说道,“我对这些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莫斯科一向热衷于花边新闻,现在人们正热烈地谈论您和您的父亲呢。大家都想知道伯爵最终会将财产留给谁,其实,我由衷地希望伯爵能活得比我们任何人都长久。” “是啊,这些事真是令人心烦!”皮埃尔附和道。
“您一定觉得所有人都想从伯爵手里大捞一笔吧!为了避免误会,我想告诉您,虽然我们家很穷困,但是我和母亲永远不会向伯爵先生索取财富,不会跟任何人争夺遗产。”鲍里斯坚定地说道。
皮埃尔听完鲍里斯的这番话后,有点疑惑又有点激动。他抓住鲍里斯的手,红着脸说:“您这是说的什么话?我怎么会……怎么会往这上面想?”
鲍里斯打断皮埃尔的话:“我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很高兴您让我将我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如果有让您觉得不愉快的地方,请您原谅。”
“不,您刚才说得很好,真的很好。我们太久没见了,您对我并不了解……可能会误解我,这我理解……我做不到像您那样坦率直爽,我缺少勇气。不过,我很高兴再次与您相见,希望我们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彼此。”皮埃尔笑着说,“知道吗?我一直没能见伯爵一面,他不曾召唤过我……我觉得他很可怜,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30-31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828年9月9日,托尔斯泰出生于俄国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他自幼失去双亲,由姑妈抚养长大,并接受了典型的贵族教育。1844年,他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后转入法律系,但他对法律热情不高,而是迷恋社交和哲学,尤其对道德哲学有着极大兴趣。他很喜爱卢梭的著作。在卢梭的感召下,托尔斯泰于1847年4月为农民子弟兴办了学校。1851年,托尔斯泰进入军队服役。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对这本书的作者钦佩不已,并立志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854年,托尔斯泰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之战。在战争期间,他写成了《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三部作品。
从此,托尔斯泰笔耕不辍,创造了大量著作。其作品百卷有余,仅就作品数量而言,俄国作家中就鲜有能与托尔斯泰相提并论者。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最知名的当属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但就知名度而言,后两部小说远远不及《战争与和平》。不管是在托尔斯泰本人的所有作品,还是在俄国所有的小说,乃至全世界的小说之中,若要选出一部“最值得阅读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往往会成为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选择。
《战争与和平》创作于1863—1869年,主要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两个中心点展开,以简洁、精练的文字,高超、卓越的场景描写,细腻、深刻的心理分析,生动、形象地呈现出俄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场景,同时也对贵族阶级的命运问题进行了探索,是俄国文学史上让人拍案叫绝的经典文学著作。
全书以库拉金、罗斯托夫、别祖霍夫、博尔孔斯基四个贵族家庭的生活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地反映了19世纪初期俄国的社会生活,构成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作者歌颂了俄国人民抗击拿破仑入侵的英勇气概,并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放置于战争这一特殊阶段,塑造出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四大家族以及和四大家族相关的贵族人物,被作者有意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趋炎附势、投机取巧为代表的库拉金家族,他们不顾祖国的安危,在国难之时仍沉湎于享乐;另一类则是以国家为重、勇于牺牲的其他三大家族,尤其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人物安德烈和皮埃尔,他们能在危难关头抛弃安逸的生活,为国家排忧解难,甚至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祖国献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东西。作者在赞美这一类贵族人物的同时,也不忘描写普通人物中的杰出代表,这些普通士兵在战争中表现出的不畏牺牲、英勇果敢的高贵品质,和那些身处高位却卑鄙胆小的贵族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俄国作家巴别尔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其实不用读太多的书,有个七八本便足矣;但是,为了找到这七八本最值得读的书,则必须先读完两三千本。”在浩瀚的书海之中,《战争与和平》这部伟大作家的经典作品,无疑就是我们最应该读的那几本书中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