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昧时代的远古始祖
人类是万物的灵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然而要探寻人类文明的起源,首先要弄清人类起源的问题。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劳动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候突变,地球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在树上的古猿为了获得充足的食物,被迫脱离树居生活,迁移到了地面。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古猿的前肢分化成了手,后肢分化成了脚,并学会了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是人类南猿转变到人的关键一环,掌握了这项本领以后,猿人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脑容量也在不断增加。脑容量的扩充使得人类的祖先越来越智慧,由此他们创造了语言,使得彼此的交流变得更为容易,又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生产劳动工具,为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人类的进化约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南方古猿为代表,他们生活在距今.300万~20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学会了打制简单粗糙的石器工具,被称作早期直立人。
第二个阶段以直立人为代表,他们是晚期的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30万年前,学会了如何使用天然火,能制造出相对复杂的旧石器工具。
第三个阶段以古人为代表,他们被誉为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30万~5万年前,在体质上仅次于现代人,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需要制造出各类标准的石器工具。
第四个阶段以新人为代表,他们是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5万年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美学概念,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装饰品,并掌握了绘画和雕刻的技能。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众多,其中四大文明古国为世界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它们分别是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古中国的黄河流域。而今在华夏大地上,我们在北京、湖北、陕西、山西、安徽、四川、云南、河南、广东、广西、辽宁等地都能找寻到远古祖先留下的痕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留下的化石和遗迹。
早在170万年前,在古老的东方大陆上,我国云南一带就出现了以元谋人为代表的晚期直立人。元谋人保留着猿类的原始特征,他们身体前倾,眉骨粗大突兀,鼻孔硕大,前额低平,嘴巴和牙齿较大。
元谋人生活的时代,云南榛莽茂密,是一片亚热带草原和森林,那里栖息着枝角鹿、爪蹄兽等各种古老的动物,后来又出现了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食草类野兽,当时的元谋人通过采集野果和狩猎来满足对食物的需求,为了猎取野生动物,他们开始制造粗陋的石器工具捕猎,这些工具虽然简单而粗糙,却非常实用,使得他们得到了更多的肉食,后来他们学会了使用天然火,从茹毛饮血、生吞活剥的野蛮蒙昧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由于自然环境险恶,元谋人过着群居的原始生活,他们一起打猎,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得来的食物,构成了早期的人类社会。
大约在lOO万~50万年前,在我国的陕西蓝田县出现了蓝田人,蓝田人也是晚期直立人,他们的头颅具有很多显著的原始特质,比如眉嵴粗壮硕大,在眼眶上方形成了一条直直的横嵴,两端向外侧延伸,眉嵴与额鳞之间距离较小,额骨较为低平。
蓝田人栖居的地区草木繁茂,大熊猫、东方剑齿象、葛氏斑鹿等素食远古动物在那里繁衍生息,此外还有凶猛危险的剑齿虎。蓝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样是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他们在野外采集果实、种籽、块茎等作为食物,同时猎杀各种动物,打造出了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作为猎杀工具。他们会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艰难求生。P2-3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与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三大古文明交相辉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众多领域成就斐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早在17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粗犷朴素的史前文明。进入阶级社会后,经过五千年的磨砺和考验,我国人民凭借着勤劳的品质和卓越的智慧创造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文明成果。这个过程伴随着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和波澜壮阔的社会巨变,留给世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索。
任何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悠悠岁月沉淀的结晶,也是大浪淘沙筛选的结果,更是用无声语言写成的历史。古老的中国不仅有着雄浑壮美的河川,还建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奇迹之一万里长城,当之无愧地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此外中同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发明了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在世界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将东方文化与文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中围的历史进程若要述诸文字,定然是卷帙浩繁,为世界史学界和文化界昕独有的,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创建的农业文化、商业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哲学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是独树一帜的,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都是无比丰硕的。华夏民族归根结底属于农耕民族,农耕文化贯穿各个历史时期,商业文化作为辅助和补充部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商帮文化和儒商精神的形成,赋予了中国商业更多的文化内涵。
在服饰上,我国奉行的是衣冠制度,传统服饰几经变迁,但大致保留了庄重、典雅、含蓄的特点,是我国古典文明的外在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花样繁多的菜品、精致的美食、丰富的食材、风味各殊的独特口感、讲究的餐具以及登峰造极的烹饪艺术等餐饮特色,将我国的饮食文明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中国的古典建筑无论是在架构上,还是在装饰艺术上,都具有独到的风格,每一处的设计皆独具匠心。气势恢宏的宫殿、古雅别致的园林、美轮美奂的宫室、古朴清幽的民居,涵盖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全部精华,雕梁画栋的装饰,内外兼修的设施,打造出了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的理想人居环境,同时又将各个时期的文化要素囊括其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思想领域,中国古代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家思想为辅,有时还融合了部分法家思想,儒家在文化界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进入民国时期以后,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国民性格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是无比深刻的,在进行文化反思的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寻根之旅。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浪潮的冲击下,兼容并蓄地吸收了外来文明,同时保留了自己的文明特色,构筑了属于自己民族的完整文明体系,并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纵览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可以使您更加清晰而深刻地了解自己国家的文明和文化,让您在畅游古今的同时,更好地开拓视野和增长知识。本书旨在为您打开一道通向中国古代文明的时空隧道,让您在领略华夏五千年的沧桑巨变时,更深入地洞悉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纵览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可以使您更加清晰而深刻地了解自己国家的文明和文化,让您在畅游古今的同时,更好地开拓视野和增长知识。赵文彤编著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旨在为您打开一道通向中国古代文明的时空隧道,让您在领略华夏五千年的沧桑巨变时,更深入地洞悉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五千年的兴衰成败,浩瀚的历史皆浓缩于个个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中。读史以明鉴,察吉以知今。
赵文彤编著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与人物为纬,穿针引线,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