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每个孩子都精彩
分类
作者 卢勤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知心姐姐卢勤,潜心5年,全新力作。助力孩子成长,父母从掌握8种核心力量开始。余秋雨、周国平、敬一丹、朱永新、孙云晓倾情推荐。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能变成生命。

成长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从里面破壳而出,而不希望从外面被打碎。外界产生的是压力,里面产生的才是“我要成长”的动力。

现在的家长需要思考,我们每天对孩子殷切的教育更多地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那是发现人的价值,激发人的潜能,让孩子产生“我要破壳而出,我要学习,我要飞翔”的动力。这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

而只有激发每个生命内在的潜能,才能让每个孩子都精彩!

——卢勤

作者简介

卢勤,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级编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著名的“知心姐姐”。

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并获“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所著《写给年轻妈妈》、《做人与做事》获“五个一”工程奖,《写给世纪父母》获“国家图书奖”。《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世界我能行》、《告诉自己太好了》《长大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等著作发行超过一千万册。

内容简介

这是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老师5年的全新力作。全书从责任的力量、爱的力量、友善的力量等八个方面,帮助家长从各个方面了解孩子成长的关键。从而能使每个孩子,遵循自身个性和特点来进行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精彩。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而真正的教育则是使‘鱼在水中,鸟在青天’。家庭教育的意义,则在于激发每个孩子的内在潜能,让每个孩子都精彩。

《写给年轻妈妈》、《做人与做事》获“五个一”工程奖,《写给世纪父母》获“国家图书奖”。《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世界我能行》、《告诉自己太好了》《长大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等著作发行超过一千万册。

目录

Chapter01 肯定的力量

Chapter02 爱的力量

Chapter03 信任的力量

Chapter04 目标与梦想的力量

Chapter05 创新的力量

Chapter06 榜样的力量

Chapter07 规则的力量

Chapter08 文明的力量

精彩书摘

父母该把什么留给孩子?

有一次,我去一个文化宫给家长做报告,刚到会场门口就看到大门两旁各有一条飞龙,于是就想到了一个词——“望子成龙”。

接着一个妈妈急匆匆地跑过来,问道:“那个‘望子成龙’的会在哪儿开?”

我笑着跟她说:“就在这儿开。”

很多中国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但什么是龙,什么是凤?如何成龙,又如何成凤?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过。

我听法官妈妈说,有一个男孩姓钱,他妈妈给他起了个名字——钱龙(跟乾隆同音)。他们家吃的饭叫御膳,开的车叫御驾,请的医生叫御医,孩子穿的衣服叫龙袍。结果,钱龙从小就无法无天,上中学因为打砸抢成了少年犯,如今钱龙还关在少管所里。

今天的父母,无论有钱没钱,都希望给孩子留下一笔财富。留下什么财富呢?车子、房子、票子。可是,孩子们并不领情。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单亲妈妈,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非常能干,而且很有爱心。她曾对我说:“我就一个儿子,将来所有财产都要留给我儿子。”儿子17岁时,她给儿子买宝马车;儿子18岁时,她给儿子买了套房子。

儿子19岁时,问他的妈妈:“妈,你知道我哪天最高兴吗?”

他妈妈说:“哪天啊?”

他说:“你死的那天。等你死了,你的钱就都是我的了。”

这句话把他妈妈吓了一跳。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留给孩子的不是财富,而是祸害。后来,她听我的劝告,把儿子送去培训,又去贫困山区体验生活。两年后,孩子转变了观念,重返大学读书,毕业以后,进入妈妈的企业工作,表现非常不错。有一次,我见到这个男孩,他穿着短袖T恤,年轻帅气,可一条胳膊上却有一道长长的黑色文身。那文身终生难以去掉;那苦楚,只有他的妈妈心里知道。

而我认识的一个欧洲妈妈却截然不同。这位妈妈同样事业有成,非常有钱,她的儿子上中学时,问她:“妈妈你爱我吗?”

她回答:“我爱你呀。”

儿子说:“你爱我就应该知道我最喜欢什么。”

“你最喜欢什么?”

“我最喜欢名车保时捷。”

“我知道了。”

“你应该知道什么时候把这个礼物送给我,我最高兴。”

“什么时候?”

“我过生日的时候。”

“我知道了。”

儿子临走时,还嘱咐妈妈:“你可别忘了,我可快过生日了。”

到了儿子生日那天,这位妈妈果然送了一辆保时捷。不过,那不是一辆真正的汽车,而是一个汽车玩具。妈妈在玩具汽车里放了一张纸条,写了四个字:“自己挣去!”

很多年后,儿子果然凭借自己的努力买了一辆保时捷汽车,还亲自开车带着妈妈和朋友去旅行,春风得意。

很多父母把财富留给了孩子,而这位妈妈却把孩子变成了财富。未来,谁输谁赢?

我一直和很多父母分享这样的观点:不要只想着把财富留给孩子,要把孩子变成财富;不要只想着准备好一切去迎接孩子,而应该让孩子准备好一切去迎接未来;不要只想着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要让他们展开翅膀,放飞自己的梦想。

今天许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甚至金山银山,他们都不在乎了。他们在乎什么呢?他们在乎自己把事情做好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成长是一门学问。你想让孩子真正生活得有价值,就要好好研究一下,该给他什么东西,怎么给才能让他获得真正的幸福,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

很多年前,在法国召开的一个婴幼儿国际论坛的主题是:“培养国家财富”。怎么才能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国家财富呢?

有一次,我走进山东临沂费县一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我拿了一个生鸡蛋,问全校300多名同学:“谁能告诉我,怎么能把鸡蛋打破?”

“用锤子。”一个孩子回答。

“用锤子,那鸡蛋可就粉身碎骨了。”  

“拿石头。”另一个孩子回答。

“拿石头,石头碰鸡蛋,鸡蛋又要遭殃了。”我说完,孩子们笑了。

“往桌子上磕一下。”

“嗯,这是常识,妈妈做饭经常用这个办法。”

一个男孩受到启发,大声说:“往头上磕。”大家又笑了起来。

我又问:“大家说的办法都可以把鸡蛋打破,不过都是从外面打破的,有没有从里面打破的方法呢?”

孩子们沉默许久,一个小小的声音说:“从里面啄开。”

“能说得完整些吗?”我鼓励这个孩子。

“用嘴巴在里面啄开。”

“谁的嘴?”

“小鸡的嘴。”

“嗯,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会用嘴巴把蛋壳啄开,然后奋力地打破蛋壳。鸡蛋就从里面打碎了,大家给他鼓掌!”我高兴地说道。孩子们恍然大悟,都兴奋地拍着手。

多么生动的回答!

孩子们说出了把蛋壳打碎的两种方法,一种从外面,一种从里面。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有多大呢?从外面打碎蛋壳,无论怎样,鸡蛋只有一个结果——变成食物。只有从里面把蛋壳打碎,鸡蛋才能变成生命。

“如果你是这个蛋,你愿意从外面打破,还是从里面打破?”我问孩子们。

“里面!”孩子们的声音震耳欲聋。

成长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从里面破壳而出,而不希望从外面被打碎。外界产生的是压力,里面产生的才是“我要成长”的动力。

现在的家长需要思考,我们每天对孩子殷切的教育更多地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是压力。很多父母希望能够“一巴掌”把孩子打进北大清华。可是他们不知道,孩子内心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又会给孩子的心灵埋下多少深深的隐患。

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激发人的潜能,让孩子产生“我要破壳而出,我要学习,我要飞翔”的动力。这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个孩子想要飞得高,内驱力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把他的内在动力调动起来,即使再有才华,再有财富,也没有办法成就理想的人生。所以,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动力十足的“发动机”,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宝藏之门,是关系到孩子人生是否精彩的重要部分。

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内在动力得到发展呢?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把锁头非常结实,一把斧头过来说:“我能把它敲开。”斧头费了半天劲,锁头纹丝不动。一把小钥匙过来说:“看我的。”它插进钥匙孔,轻轻一拧,锁就开了。斧头很不理解:“我浑身是力气都打不开,你这么小怎么就打开了?”钥匙轻轻地说:“因为我懂它的心。”

印度作家泰戈尔有句名言:“用铁锤无法开启的锁,唯有吻合那把锁的钥匙才能开启。”

每个孩子都有一把不同的心锁,需要不同的钥匙才能打开。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如果评价一条鱼成功的标准是能否上树的话,那它毕生都会认为自己是个傻瓜。”

每个孩子各有不同,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首先,你要去认识你的孩子:我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我的孩子哪点最棒?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得如你期待般优秀。

在夏令营里,我经常和孩子们做鼓掌游戏。大家每只手各伸出一根手指,开始鼓掌,这是点点滴滴的掌声;伸出两根手指,开始鼓掌,这是淅淅沥沥的掌声;伸出三根手指,开始鼓掌,这是春风化雨般的掌声;伸出四根手指,开始鼓掌,这是蓬勃向上的掌声;伸出五根手指,开始鼓掌,这是暴风雨般的掌声。暴风雨来自哪里?来自点点滴滴。

孩子的成长就像雨点一样,由小渐大,直到形成气候。今天辉煌的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具备这样的光芒,而是一点点积累和培养起来的。父母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慢慢长大。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拔苗助长。每天发现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成长一点点,孩子就在这一点点中长大了。父母要把心放在肚子里,让心沉下来,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点。

当我们面对孩子时,首先,要开启孩子的内动力,而不是给他施加压力;其次,要懂他的心,打开孩子心里的锁;最后,在乎孩子的一点点,慢慢等待孩子长大。只有以这样的观点和心态看待孩子,让每个孩子都精彩,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人生幸福快乐。

这本书,我将和你们一起分享,能让每个孩子都精彩,均衡全面发展的八种力量。

……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8: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