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为国防大学科研部部长秦天主编、军旅作家吴东峰撰写的、以浓墨重彩深情讴歌我党我国我军老一辈开国战将、以对党国家军队的高度负责精神弘扬光荣传统永葆革命本色的重要图书。汇集作者吴东峰20多年来对开国战将的抢救性采访笔记,按照14个方面进行分类编排,充分展现共和国开国战将忠诚于党、能打胜仗、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英雄业绩和牺牲精神,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通俗教材。
| 书名 |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国防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为国防大学科研部部长秦天主编、军旅作家吴东峰撰写的、以浓墨重彩深情讴歌我党我国我军老一辈开国战将、以对党国家军队的高度负责精神弘扬光荣传统永葆革命本色的重要图书。汇集作者吴东峰20多年来对开国战将的抢救性采访笔记,按照14个方面进行分类编排,充分展现共和国开国战将忠诚于党、能打胜仗、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英雄业绩和牺牲精神,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通俗教材。 内容推荐 他们虽然没有朱可夫撰写《回忆与思考》的文才,没有巴顿面对星空朗诵古战场诗的雅兴,没有蒙哥马利戴着两个不同帽徽军帽的骄人气派,没有“沙漠之狐”隆美尔每天给妻子写情书的罗曼蒂克,更没有体验过山本大将一掷千金的豪赌。但他们的战争经历无愧于战将称呼,他们是世界上经历战争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战伤最多的将军,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秦天主编的这本《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为我们介绍的就是“他们”的生平事迹。 目录 第一章 音容 第二章 家事 第三章 勇毅 第四章 战功 第五章 智慧 第六章 治军 第七章 政治 第八章 忠诚 第九章 战伤 第十章 风骨 第十一章 本色 第十二章 清廉 第十三章 风流 第十四章 荣恩 试读章节 叶飞上将:全歼国民党军第六十九师之一旅 1946年冬,华东野战军发起宿北战役。叶飞将军奉命由集结地域新店子率部分三路出击。其时,天已黑,行数里,将军见四面火把如龙行,敌不像撤退阵势,急命部队退回。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闻之大怒,因一纵回撤,其他部队均不能动了。其时,一纵副政委谭启龙亦批评叶飞不该率部后撤,将军埋头不吭。次日,叶飞将军主动请战,率部奋勇穿插,激战三小时,全歼国民党军第六十九师之一旅。捷报传来,将军喜不自禁,一跃而起,如孩童般伸双手,将副司令员何克希的脑袋拍得“啪啪”响。(丁公量,新四军老战士,1998年2月4日上海采访笔记) 陈士榘上将:莱芜战役三日歼敌七个整师 1947年2月20日至23日,陈士榘将军指挥发起菜芜战役,仅三日,共歼敌七个整师,五万六千人。战后,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抱怨:“五万多人,三天就被消灭光,就是放五万头猪,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陈士榘,1994年3月18日、21日广州采访笔记) 邓华上将:秋季攻势积极求战,横扫辽西,连克七城 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总部命令邓华将军率七纵挺进北宁线,担负破路任务,以阻国民党新六军北返。将军率部于行进途中,顺手牵羊,横扫辽西,连克法库、彰武、新立屯、黑山、阜新、煤城、新丘七城,破路任务亦顺利完成。首克法库,林彪即签发嘉奖令,表彰七纵机动灵活,迅速攻取法库,全歼守敌的胜利;再克彰武、新立屯、黑山,林彪又签发嘉奖令,表彰七纵积极求战主动出击的果敢英勇精神。高体乾回忆言,邓华将军作战主动性强,积极性高,连克七城,打的都是没有命令的仗。 刘震上将:首次大规模用炮,5小时攻克彰武 刘震将军告余,进军东北后,自己捡了两件宝:一是一本国民党丢弃的炮兵教材;二是五万多发炮弹。将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运用新装备,指挥作战,屡屡得胜。1947年冬季攻势中,刘震将军率部与七纵首次大规模使用大口径炮作战,仅5个小时即克彰武县城,全歼国民党军一个师9000余人。彰武攻坚战,被战史称为“攻坚战中步炮协同作战的典范。”(刘震,1992年1月29日、2月19日广州采访笔记) 刘震上将:朝鲜空战战果辉煌 1950年11月,刘震将军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次年即指挥空战,屡战屡捷。据空军战史载,1951年9月25日、26日、27日,刘震将军指挥空四9币,大战美空军,三天击落美机26架,击伤8架,首创击落美最先进F-86飞机战绩。毛泽东阅战报后,挥毫批日:“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1951年12月2日、5日、8曰,刘震将军指挥空三师再战美空军,共击落敌F-86飞机9架,F-84飞机4架,击伤F-86飞机2架。此次空战规模空前,战果辉煌。毛泽东闻讯,又欣然命笔:“向空军第三师祝贺。”(参阅《刘震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 宋时轮上将:“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宋时轮将军作战擅长于防御,如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1948年6月,将军指挥华野十纵于河南杞县姚林岗御国民党邱清泉兵团之进攻,激战七昼夜,邱部未进一寸,且损兵五千。淮海战役之徐东阻击战,宋时轮将军指挥三个纵队,阻击徐州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之进攻。敌在坦克、飞机支援下拼死猛攻,而将军指挥所部沉着应战,坚守阵地,岿然不动十昼夜。故国民党军传言曰:“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P76-77 序言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即将出版了。拜读书稿,感觉著作叙事在当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36年的夏天,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一位美国人走进延安,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采访。这个人就是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此时,红军长征刚刚结束,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先后到达陕北会师。斯诺见到这样一群衣衫褴褛却生气勃勃、装备落后却斗志昂昂的红军官兵,感到无比震惊、好奇、着迷: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斯诺开始了深入采访细细追寻。 1937年10月,全面反映斯诺延安之行的新闻纪实作品《西行漫记》(英文版名《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立即受到世界的关注。建国后,斯诺曾经回忆说:“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 他们是那样英勇,大无畏,那样藐视死亡和苦难。他们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正是这样一群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青春姿态投入抗日战场,创造了历史。他们的一生,先为反抗压迫而战,继为反抗侵略而战,再为反抗独裁而战,直至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 如今《西行漫记》已经成为见证、了解、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著作。《西行漫记》的封面照片是一个英姿勃发的红军小号手。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照片中的“小号手”是谁。直到1972年2月斯诺病逝,潜伏的“小号手”才终于现身,他就是当时的红一军团教导营总支书记、后任解放军海军学院院长的谢立全。1955年国庆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全军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和少将800名,他们被统称为“开国将军”。谢立全是开国将军之一,是斯诺采访过的众多红军官兵的缩影。他们无疑是具有强劲的生命活力和灿烂历史的人物。他们的经历,既是他们自己生命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历史的辉煌篇章。 从1946年斯诺访问延安,到1951年英军元帅蒙哥马利到访新生共和国警告西方世界“千万不要与中国军队在地面交火”,中国共产党军队不断引起全世界的注目。他们在这一群人身上看到的是惊人的勇敢和无言的威慑。 这一群人绝大多数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即便出生富裕者也历经磨难。一无钱,二无权,草根一族,是他们参军从戎的“深厚”背景。但是,一穷二白、目不识丁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著名战将,反而为他们排除了某些思想上的束缚,反而使他们迸发出一种赤裸裸的忠诚和勇猛。 这一群人的非凡战斗经历,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观,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他们的成长之路,不是在院校,不是在机关,而是在杀敌立功的战场。他们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他们的为将治军之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这一群人是心态和心灵特别干净的人。他们的内心极其强大,因为心中永远有信仰。信仰,是他们的红色基因,是绝对忠诚的动力源泉。绝对忠诚,就是为了信仰不惜凛然赴死,以死相拼。他们的忠诚都是生命原色。对人民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浓浓地凝聚着东方的、民族的、党性的,甚至血浓于水的精神内涵。 这一群人并非圣贤,也非完人,他们只是在非常之时,干出了非常之事,他们是有血性,有个性,有锋芒的一群人。特别是在战争年代,他们的泥土味、火药味、血性和锋芒,实际上远远超过了我们今天的想像。 本书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不是将军传,也不是战争史,而是数百位将军的集体“亮相”,共同“口述”。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例,以零距离采访的史实,和笔记体史笔的形式,整齐列队于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出生入死的命运轨迹,苦难辉煌的人生历程,大智大勇的战争功勋,舍生忘死的英雄品格,折射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高原。 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发展。精神鄙俗必然带来行为的鄙俗。精神高贵必然带来行为的高贵。 今天,斯诺所描写的这样一群人,仍闪烁在历史的星空中。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