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史完全图解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伊恩·怀斯特威尔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伊恩·怀斯特威尔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往事一卷悲壮惨烈的战争素描!全景再现20世纪初那场血泪与生死交织的空前军事浩劫!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欧洲的火药桶,随着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欧洲列强纷纷倾其全国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本书不仅分析战争形势和战略战术,介绍战役经过、主要将领、武器装备,更论及历史谜团和一战趣闻等,辅以200余幅珍贵照片,尽量还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来面目。

内容推荐

伊恩·怀斯特威尔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冲突,且对全球所有国家都造成了或深或浅的影响。人类在这场战争中损失巨大,四年战争中800万士兵和600多万普通民众丧失生命,2100万士兵受伤。还有很多军事技术在这次战争中出现,包括飞机、潜水艇、和坦克,许多致命性的武器,如机关枪和大炮更是给人类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一战还带来了政治格局的转变,奥匈帝国、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解体,消弱了德国——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的力量,英国也因此陷入了穷困,而美国正在崛起成为经济最强大的的国家。

目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战争的起因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盟国作战计划

奥匈帝国和德国的作战计划

1914年:欧洲全面卷入战争

德国入侵比利时

防御堡垒

重型火炮

边境战事

侦察机

蒙斯和勒卡托康

野战炮兵

马恩河战役

步枪和刺刀

(英、法、德)奔向海边的争先战(9月24日—11月15日)

第一次伊普雷战役(10月19日—11月22日)

入侵塞尔维亚

俄军入侵东普鲁士

骑兵部队

坦能堡之战

波兰及加利西亚省战役

中国及太平洋地区战事

海上袭击舰

德国西部非洲殖民地

北海海战

反潜壁垒

科罗内尔海战和福克兰群岛(马岛)海战

战列舰

1915年:堑壕战

第二次伊普雷会战

毒气战

第二次阿图瓦战役

堑壕系统

香槟和阿图瓦战役

早期的战斗机

对俄冬季攻势

迫击炮

德国戈尔利采—塔尔诺夫进攻

气?球

伊松佐河的四次战役

进攻达达尼尔海峡

战前无畏级战列舰

加里波利登陆

水上飞机和飞艇

高加索战场1914—

巴勒斯坦

美索不达米亚战役1914—

更大范围的海上战争

加里波利大撤退

德国潜艇

战争后方

齐柏林飞艇

“一战”期间战火中的平民

重型轰炸机

1916年:双方陷入消耗战

凡尔登战役——德军出击

索姆河战役首日

“一战”中的机枪

凡尔登战场:法军反攻

堑壕战的武器装备

索姆河消耗战

英军坦克

东线俄军支援协约国军队

罗马尼亚战役

战术伪装

意大利战场的拉锯战

水上飞机母舰和水上飞机搭载舰

1916—1917年的萨洛尼卡战事

1914—1918年的东非战事

日德兰海战

无畏舰

潜艇的兴起

驱逐舰

1914—1916年间的地中海海战

鱼雷舰

同盟国舰艇

1917年:面临严峻考验的欧洲战场

阿拉斯战役

轻型轰炸机

尼韦勒攻势

法国坦克和德国坦克

梅西纳岭之役

地雷战

帕斯尚尔战役

海岸炮、要塞炮和铁轨炮

康布雷战役

王牌飞行员和飞行战术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卡波雷托战役

高加索的最后战役:1917—

贝尔谢巴战役

美索不达米亚战役:1917—

击败U型潜艇

反潜武器

1918年:协约国的辉煌胜利

米夏埃尔行动

“一战”后期的战斗机

防空炮

德国最后的进攻

巴黎巨炮

地面攻击机

武装美军

美军初露锋芒

战略物资运输

默兹—阿尔贡攻势

通信手段

突破兴登堡防线

“一战”中的手枪

装甲车辆

意大利战场的最后战役

解放巴尔干地区

美吉多战役

巡洋舰

德国海军起义

“一战”后遗症

停战协定

和平协定

国际联盟

战争与纪念

试读章节

战争的起因

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于1914年6月28日被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一消息最初被报道时,在整个欧洲并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初大家以为这只是一起司空见惯的骚乱事件,起因则是巴尔干半岛地区长期存在的国家间的矛盾冲突。

那个夏日周末发生的刺杀事件其实并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而是一个诱因,在一个月之内几乎将欧洲列强都拖进了这场全球性的战争。其深层原因则是瓜分欧洲的列强之间——比如说,在经济、政治和疆域上各自都和一些国家秘密结盟,因此造成了两大敌对阵营——一般统称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升级。另外一些关键角色,有意或者无意地,未能积极行动去消除1914年7月高涨的敌对情绪。当时大家的心理诉求都是想借助于一场战争来消除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满(当时他们心理上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想以此来消除民众的愤懑),因为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无法避免,再加上其他种种诱因,让大家都觉得武装冲突将会一触即发。但是,当时很少有人能预料到这场战争会持续如此之久,涉及范围会如此之大,所造成的结果会如此严重,几乎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一战”之前,国际冲突和地缘战争早就让巴尔干半岛四分五裂,但是,1914年6月。这个鲜为人知的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的遇刺事件,却引发了一场真正全球规模的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欧洲列强分裂成两大敌对阵营,其主要原因就是各国都将自己的邻国视为心腹大患。奥匈帝国和德国都担心与巴尔干半岛的敌对国引发冲突,在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和俄国的亲密关系被奥匈帝国视为一种威胁。德国担心法国会找机会收复1870—1871年普法战争战败后被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因此,德国一直竭力和英国保持友好关系,但是,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即位之后,英德关系开始恶化,因为威廉二世开始大规模建造军舰,其目的是挑战英国一直以来的海上强国地位。而英国同时也开始对德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及其蠢蠢欲动的海外殖民扩张野心警觉起来。结盟竞赛

早在1879年,德国就已经和奥匈帝国结成联盟,3年之后,意大利加入,三方同盟形成。一旦意大利受到法国的攻击,德国和奥匈帝国都同意协助意大利,而意大利则同意在俄国攻击奥匈帝国时保持巾立。1894年,法国和俄国结盟,《英法友好条约》则于1904年签署。威廉二世在巴尔干半岛对奥匈帝国的支持激怒了俄国,促成了英俄联盟,导致了中亚地区的长期对立。1907年,英国、法国和俄国签署了三方友好条约。

因为双方互相猜疑程度加剧,民族主义日益猖獗,毫无悬念地,军国主义开始掌权,在德国更是如此,因此很多敌对国家开始蠢蠢欲动,随时准备开战。他们都认为在对手之前,抢先发动战争将会给予对方严重打击,制造极大恐慌。

德国最有可能双线开战,因此迫切需要抢先开战,以防止法国和俄国将其在人数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军队投入战场。就在“一战”开始之前,无论是军界还是普通民众,大家都普遍认为战争无可避免,但是没有人预料到战争的触发居然是一起谋杀案——奥匈帝国并不太常露面的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及其妻子于1914年6月28日遇刺事件。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是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当时出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波斯尼亚之前受土耳其统治,在1906年才被奥匈帝国吞并,但是波斯尼亚以及周边地区塞尔维亚的大多数塞尔维亚人都不太愿意接受奥匈帝国的统治。实施刺杀行为的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是一个小小的激进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的首领,如果只是他们自己单打独斗的话,这个事件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他们都迅速被捕。但是,很快就有证据证明刺杀者是在塞尔维亚筹划好此次行动并且得到了塞尔维亚特务机关关键人物的协助。

奥匈帝国将斐迪南遇刺看作是塞尔维亚与其合谋的证据,认为他们试图将波斯尼亚吞并,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塞尔维亚国家。如此一来,强大起来的塞尔维亚将可以挑战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日渐衰微的统治地位,并且在奥匈帝国里少数民族斯拉夫人当中会引发更多骚乱。P1-3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