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国民党人物春秋》由知情人讲述,真实还原国民党高层人物形象,揭秘国民党近百年的发展演变。
杨天石、罗伯特·库恩(《江泽民传》作者)、张颐武等鼎力推荐!
九位国民党领导人与中共的恩怨情仇:
宋教仁遇刺背后的隐情;
张学良评价蒋介石:是个投机取巧型的买办;
沈醉曾想毒死毛人凤;
宋子文,曾想取代蒋介石;
王亚樵:蒋介石惧怕的民国杀手;
国民党高级战俘改造真相;
中国“黑室”英雄:预测珍珠港事件;
马英九、连战交恶内幕……
国民党内斗30年,国民党腐败史。
| 书名 | 国民党人物春秋/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国民党人物春秋》由知情人讲述,真实还原国民党高层人物形象,揭秘国民党近百年的发展演变。 杨天石、罗伯特·库恩(《江泽民传》作者)、张颐武等鼎力推荐! 九位国民党领导人与中共的恩怨情仇: 宋教仁遇刺背后的隐情; 张学良评价蒋介石:是个投机取巧型的买办; 沈醉曾想毒死毛人凤; 宋子文,曾想取代蒋介石; 王亚樵:蒋介石惧怕的民国杀手; 国民党高级战俘改造真相; 中国“黑室”英雄:预测珍珠港事件; 马英九、连战交恶内幕…… 国民党内斗30年,国民党腐败史。 内容推荐 从蒋介石、张学良、宋子文,到蒋经国、连战、宋楚瑜、马英九……这些国民党高层人物,串接起国民党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也折射出百年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国民党人物春秋》通过相关人物的后代或知情人士的叙述,立体还原了这些国民党高层的真实形象,也为人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解读与思考,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维度。 目录 历史风云 姐妹保镖两救孙中山 在伦敦被绑架 在南京遭行刺 在日本躲暗杀 在广州遇叛变 宋教仁遇刺背后的隐情 两位女性对其影响深远 遇刺背后有隐情 传承“渔父精神” 汪精卫,历史旋涡中的鲸须 与溥仪的恩怨情仇 既生蒋,何生汪 被暗杀的暗杀者 宋子文,曾想取代蒋介石 “临危受命”中走上峭壁 他不是“蒋身边的人” “欧美派”策划架空蒋介石 沈醉女儿回忆沈醉与戴笠、毛人凤 戴笠主宰我父亲命运 父亲曾想毒死毛人凤 从拜把兄弟到死对头:暗杀大王和戴笠的生死恩怨 在上海“砍”出一片天 被蒋介石看中 刺杀汪精卫 旧上海真实的谍战风云 比间谍还厉害的记者 头面人物有多重身份 3000遗骸背后的英雄往事 牺牲将士多来自湖南 师长鲜为人知的传奇 不能忘却的记忆 中国“黑室”英雄:预测珍珠港事件,破译山本五十六行踪 受“美国黑室”启发而设立 中国谍海战线上的第一外援 破译奇才的回归 令日本军方百思不得其解 国民党高级战俘改造真相 进了高俘团还赋诗要“逐鹿中原” 两名高级战俘的改造历程 也有秘密潜逃的个案 改编傅作义部队的28天 和傅作义部队交朋友 复杂的派系之争 把最反动军官调去集训 “共产党真有办法” 湖南名媛黄美之:与孙立人相爱,很陶醉又后悔 母亲是妇女运动先驱 爱情一点就燃 热恋的代价 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感悟 往事追忆 曾祖王亚樵:蒋介石惧怕的民国第一杀手 三代人研究王亚樵 曾是斯文的秀才 “乱七八糟的好汉” “暗杀大王”生涯 兄弟情义延续 戴安澜,远征缅甸的“第一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你一定愿意要英雄父亲” “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 “国家没有忘记抗日英雄” 抗战老兵:我给史迪威当警卫 看中了“娃娃上尉” 官兵叫他“美国大叔” 从缅甸逃出来是奇耻大辱 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 张友坤:张学良最大胆的口述史 “不过名义上我是主角了” “蒋介石没有中心思想” “我最爱的在纽约” 汪精卫女儿女婿细数往事:河内遇刺,惊魂一夜 长女曾在农场卖花 替蒋介石挨了三枪 “河内刺汪”疑点重重 五子女的下落 张灵甫遗孀王玉龄:乱世佳人的爱情故事 理发店初识张灵甫 火车上度过新婚夜 丈夫写下绝笔书 接受粟裕之子邀请,前往孟良崮 真相解密 九位国民党领导人与中共的恩怨情仇 孙中山:与中共真心做朋友 张静江、胡汉民:国民党右派“反共清党” 蒋家父子:和中共纠缠一生 李登辉:以“台独”倒台 连战、马英九、吴伯雄:相逢一笑泯恩仇 国民党内斗30年 “司法说情”,马英九“开铡斩王” 诉诸法律,“马王斗”进入“第二季” 连战“挺王”,马英九腹背受敌 同争主席,马王十年恩怨 事态将会如何发展 第一次分裂:“非主流派”全面失败 第二次分裂:宋楚瑜脱党自立 第三次分裂:李登辉被清除出党 分裂根源:国民党是“利益的结合” 腐败是国民党的毒瘤:国民党腐败史 林益世涉贪重创马英九 黑帮参政贿选盛行:2000年,因“黑金政治”败选 官员忙“劫收”,将领忙抛售:“腐败狂欢”丢政权 两岸和谈50年幕后 江丙坤:两岸复谈好戏刚开始 两岸“密使”曹聚仁:给毛泽东与蒋介石牵线搭桥 汪辜绝配 唐树备与焦仁和五年拉锯 他在金门试验“一国两制” 解放军与台军危急时刻配合秘闻 “海峡中线”相安无事 台军发信号“请通过” 退役将领你来我往 真正的交流并非易事 试读章节 姐妹保镖两救孙中山 电影《十月围城》引发了一轮“孙中山热”。影片讲述的故事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05年在香港遭清廷杀手行刺,为了保卫他,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包括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纷纷慷慨赴义。对此,历史学家表示,这部电影的情节轰轰烈烈、让人感动,实际上却属虚构。不过,它对孙中山惊险人生的描绘,却是真实的。 在伦敦被绑架 19世纪末,以推翻清廷为己任的孙中山,被清政府悬赏通缉。 1896年9月23日,孙中山乘坐“麦竭斯底”号轮船,从美国纽约出发,赶往英国利物浦。清政府驻美公使杨儒获悉其行程后,立刻电告驻英公使龚照瑗:“孙文于九月二十三日礼拜三,搭‘麦竭斯底’号轮船至英国黎花埠(今利物浦)登岸。” 龚照瑗接到电报后,立即派使馆参赞——英国人马格里,前往英国外交部,要求英国政府协力缉拿孙中山。但这一要求被英国外交部拒绝。龚照瑗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侄子龚心湛与马格里找来的私人侦探,一起从英国首都伦敦潜往利物浦,跟踪孙中山。 9月30日,孙中山抵达利物浦,并于当晚乘火车到达伦敦。他不知道,一路上,龚照瑗派出的私人侦探,一直在不远处盯着他。他刚刚走下火车,龚照瑗就向北京发回一封密电:“……该犯现由美到英,改洋装无辫。(英国)外交部以(中国)无在英交犯约,不能代拿。现派人密尾行踪。” 第二天,孙中山来到波德兰区覃文省街46号,拜访英国老师康德黎。两人寒暄之后,康德黎在其寓所附近,给孙中山找了一家私人旅馆住下。此后,孙中山每天都会去老师家中拜访、畅谈。一天中午吃饭时,康德黎对孙中山开玩笑说:“中国公使馆同我是邻居,你不去拜访拜访吗?”他的夫人闻言,连忙警告孙中山:“他们要是看见你,会把你抓住送回中国的。” 没想到,几天后,孙中山真的出事了。 10月11日,星期日。上午10点半,孙中山像往常一样走出旅馆,准备去康德黎家,和他一起去教堂做祷告。半路上,一个东方男子从后面赶上来,用英语问孙中山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孙中山说:“我是中国人。”那人又问他来自哪个省。孙中山答说:“广东省。”那人马上称自己也是广东人,名叫邓廷铿。随后,两人用广东话聊了起来。不知不觉中,孙中山的身旁,一左一右各冒出了一个“路人”,不紧不慢地跟着他们。 又走了一会儿,邓廷铿对孙中山说,他就住在不远处,想请孙中山到家中小坐,叙叙乡情。但孙中山要去康德黎家,所以极力推辞。说话间,他们已经到了一栋楼房门口。邓廷铿和两名“路人”不由分说,一把将孙中山拉了进去,把他关进楼上的一个房间。 不久,马格里走了进来。他对孙中山说:“中国总理衙门早就在等你回去了。你先在这里住几天,等安排好轮船就送你回去。”孙中山直到此时才明白,自己已被清政府驻英使馆诱捕。想要不被押解回国,他必须想办法自救。 囚禁孙中山的那栋楼房,在一个不大的院子里,墙外就是人来人往的街道。马格里离开后,孙中山从身上找出一张纸,给康德黎写了一封求救信。他用信纸包着硬币,攥成一团,隔着窗户朝马路上掷。但是,纸团落在院子里,被使馆的人捡到,交给了马格里。马格里立即派人把窗子封死,以免走漏风声。 孙中山并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在琢磨脱身之策。10月16日,使馆的英国仆人柯尔走了进来。孙中山突然灵机一动——多数英国人同他一样,也是虔诚的基督徒,这对他来说也许是个机会。于是,他开始同柯尔攀谈,巧妙地聊起了基督教。很快,同为基督教徒的柯尔对孙中山的经历感到同情,爽快地同意将求救信送出去。于是,孙中山又给康德黎写了一封信:“予于前礼拜日,被华人始则施以诱骗,继则复骤加强暴,将予幽禁于中国使馆中。一二日后,使馆将特雇一船,解予回国。回国后,必被斩首。奈何?” 10月17日下午,正在焦急打探孙中山下落的康德黎,收到了求救信。看完信,康德黎更加担心了。他匆匆地跟妻子打了声招呼,就赶往马格里家,希望得到后者的帮助——他并不知道,马格里正是诱捕孙中山的主谋之一。好在马格里当时并不在家,康德黎遂向伦敦警方报告了孙中山被绑架之事。 10月18日一早,康德黎再次来到马格里家,又扑了个空。他只好去找自己的好友、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的老师孟生博士。康德黎刚刚在孟生家坐定,柯尔就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他是来向康德黎报告重要情报的——马格里是绑架案的幕后主使之一,不能让他帮忙! 康德黎和孟生听完柯尔的话,一致认为,只有英国政府出面,才能救出孙中山。二人立即赶往英国外交部。但是,当天是星期天,英国外交部的官员全都在家休息。二人只好留下口信,忧心忡忡地打道回府。 在往回走的路上,康德黎和孟生都觉得,必须分头采取行动,以防使馆方面紧急押解孙中山出境。随后,孟生径直闯进使馆,要求见孙中山。他警告说,如果使馆方面秘密转移孙中山,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都要由使馆自负。而康德黎则雇了一名私人侦探,叮嘱对方一定要在中国使馆外彻夜蹲守。接着,他连夜赶到《泰晤士报》社,向该报披露了孙中山被绑架的消息。 P3-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