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化险为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沐桐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沐桐著的《化险为夷》以主人公丁沫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为线索,由于主人公自身角色的转换,由原来传统行业的企业高管转身为金融行业保险公司高级业务经理,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呈现出一帧帧鲜活的当代社会人工作、生活的画面。同时,作者以当代社会生活事件为经,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纬,织就了一幅别开生面、清扬优雅的国学经典霓裳。作者欲借助纪实性文学这一体裁形式,将民族经典作为璀璨的宝石镶嵌其中,以此传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内容推荐

沐桐著的《化险为夷》以主人公丁沫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为线索,讲述主人公从原来传统行业的企业高管转变为金融行业保险公司的高级业务经理,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自身角色的转换以及所感、所思、所得。

故事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铺展开一帧帧关于现代人工作、生活的鲜活画面。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如果只是观众,无论多精彩也与你无关

第二章

 优雅转身,还要落地生根

第三章

 神的右手是慈祥的,左手是可怕的

第四章

 做好自己,让最好的来找你

第五章

 无私者无畏,无畏者功成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如果只是观众,无论多精彩也与你无关

1

正当丁沫“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之时,有个朋友非常隐晦地告诉她有一个工作机会,问她要不要尝试一下。这个人之前是宏宇集团的同事,但丁沫和她并不熟悉,以至于丁沫在和她通话的过程中都想不起来她是哪个部门的,因为丁沫到宏宇后不到一个月这个人就离开了,还是在办理离职手续时与丁沫见过一面或者说接触过一次。但是,很明显她对丁沫的情况比较了解,至少知道丁沫现在已经离开宏宇并且是赋闲状态。

让丁沫奇怪的是,这个人给自己推荐工作却不是大大方方的,有些踌躇和欲言又止的感觉,丁沫不禁感到费解。首先我们之间并不熟悉,我也没有求你推荐工作给我,当然你的热心帮忙我还是很感激的,丁沫当时心里想。

于是这个事儿就算放下了,说心里话丁沫还没休息够呢,刚好趁这段闲下来的时间,丁沫想把自己买了好久都没有时间读的书,认真地阅读一番,也该充充电了,来到滨海市这几年的时间几乎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现在好不容易慢了下来,在重温文字、墨香带给自己无限惬意的同时,给大脑和心灵加加油。

丁沫的家庭是幸福的,有深爱自己的老公、活泼漂亮的女儿。丁沫的先生林征和丁沫是大学同学,班上同学谁都没想到他们俩能走到一块儿,而且结婚十几年了,婚姻这座围城还是那么坚固。

丁沫在班级是班花级人物,身材修长,五官端正,却不是那种看一眼让人魂飞魄散的美女,她的美犹如幽谷之兰,遗世独立,扬扬其芳。也许正是这种气质,让大家感到丁沫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高冷之美。丁沫自己倒没觉得,她打心底看不起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很多人在未接触丁沫时都心存畏惧,但是了解丁沫的人都知道她是心地非常清纯的女子。

大学期间,特别有意思的是班里盛传丁沫有个做警察的男朋友,而且还是刑警,也不知道这是谁散布的谣言,丁沫也懒得去澄清,因为她觉得这好比一道护身符。因此丁沫身边一直较为冷清,虽然少了护花使者,一如自己的室友一般,但同时丁沫也省去了很多烦恼,最重要的是可以把这些时间用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研究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包括香茶、美酒,丁沫印象里自己对茶叶的偏爱就是那个时候培养的。但是,对于美酒,丁沫的“喜欢”更像是叶公好龙,仅仅停留在一些文化、常识之类的文字或理论层面,无论国酒还是洋酒,在丁沫看来都有一种刺鼻的味道,只能远远驻足观赏,无法亲而近之地品尝。

而林征,大学期间丁沫对他几乎没什么特别印象,因为他太不突出了,中等个儿,偏瘦,五官嘛反正鼻子眼睛都在,也说不出好看还是难看,可以说这副面孔是FBI追踪对象争相模仿的面孔——一副大众脸——掉人堆里找不着。而且印象中不擅言辞,也不怎么参加学校的活动,功课却很好,但也没见他怎么用功——丁沫在图书馆就没看见过林征,当然丁沫根本就没注意过林征,所谓的“印象”其实都是没有印象。后来丁沫才知道林征功课好,是因为做家教做的。

林征的老家在川北的农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林征是家里的次子,上有长兄、下有幺妹,二三兄妹只有他考出了农村,林征是他们村里最出息的孩子了。他们结婚的头几年,林征每月都给家里寄钱,父母虽然从来也没向他们伸手要过,但林征知道家里的情况,丁沫自然也十分支持林征。如今,丁沫的公公婆婆已经先后在几年前离世了,林征长兄仍然在老家种地,现在不种粮食了,都改种经济作物了,收入能比以前好一些;幺妹嫁到了县城,和老公开了个小餐馆,日子过得也算惬意。

丁沫和林征所以能走到一起,丁沫心里清楚林征在什么地方打动了她。毕业季的大学校园最是“戚戚惨惨凄凄”的一段时期,离别、分手、聚会、醉酒每天都在上演或即将上演。同学们都走得差不多了,丁沫也没急着回家,她想在学校再多待几天:一旦出了校门离开这座曾经属于自己的校园,再回来时这里就不再属于自己,已变成了“母校”,物虽是、人已非。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大学难道你们不留恋吗,以后不一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干吗急着走呢?再说过几天坐车也会舒服一些。

结果寝室就剩她一个人时,很少生病的丁沫却病倒了,说不清腹部哪个部位疼,而且还想呕吐,丁沫和病魔斗争了三天基本没吃没喝。看来是抗不过去了,头重脚轻的、一步一捱总算蹭到了医务室,门却锁着,还好门口有一排椅子,丁沫干脆坐在门口等,说是等,其实是已绎走不动了。P31-33

序言

笔者力求本书能够达到如下目的:讲故事,说真话。

故,本书所涉及保险业务活动相关的描述,包括保险产品、合同条款、保险公司的运作、组织结构等都与国家现行法规、行业监管要求以及保险公司现实情况相符。

为了规避读者有意无意间对号入座,以及满足保护个人信息之需,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展开等方面作者进行了相应处理。在此之上,如仍有读者认为有相似之处,属于巧合。

如果没有一直关心我的家人,如果没有爱护我的朋友,没有你们多年来的支持和帮助,不会有今天的我。

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好友乔静文,如果没有她的初次校阅和深情鼓励,此书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

在此,不揣冒昧,谨借钟永圣博士之语:“为自己的良心负责、为老师负责、为文化负责”,这也是我写作本书的心愿,但囿于本人才疏学浅,还有待各位良师益友多多指教。

后记

在我决定自己要写点东西的那一刻开始,到真正下笔开始写,以及在“写”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我为什么要写它?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成熟较晚的人,在三十五岁之前,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陌生的星球是为了什么,但肯定不是每天就这样上班、下班,做一些所谓能发挥自己才干的工作。

内心总有那么一个声音或者念想,时不时冒出来探一探头却又立即缩回去,像和我捉迷藏一般。可是,我自觉没有捉迷藏的那份闲心。故而,始终也没有窥破天机。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突然发觉有一个意识深藏心中:每一个来到世间的人,都有着一个目的,都不是随随便便地来和去的,总要带给这个世界一些什么,留下自己曾经来过的痕迹,即便下一次再回来的时候可能多半已不认得这是曾经的“自己”留下的。这是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的责任和意义。

我想我(今生的我)是一个生性容易快乐而又极其简单的人,内心时而就会冒出来不可思议的冲动:锄强扶弱,济世助人,伸张正义,世界大同,我希望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生活得安宁而自在。

但是,在红尘走上几圈之后,现实环境让我变得有些敏感、自卑,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也不让亲人担心,我曾用自信来包装自卑和困惑,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求得安全。这种故作的自信一度让自己表现得自负和傲慢,但自己却丝毫没有察觉,现在想来,当真是很可怕、又可怜的事情。

时间进入了2016年,终日忙碌奔波的“我”似乎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已人到中年,时不我待啊!

我不是一个作家,或者自己过去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决定了自己不能成为大众心目中标准的作家,所以,我能开始执笔写下这些,在很多人看来很有一些不自量力,其实这也是我内心的痛点,甚至羞于向周围的朋友承认自己正在写作。就是怕别人想,“你到底想做什么?写作,并不是你的专业啊?!”

是的,我的专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一定要有一个专业?这似乎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是自己前半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在,自认已经找到答案,并且要用下半生诠释这个答案。

再次重申,这些文字并不是在刻意地批评哪一个人,又或者是在炫耀谁的成功,实际上本书中几乎所有人物的身上都有我自己的影子。希望这些文字能够在某些方面对看到这本书的人有所启发,则吾愿足矣。

即便如此,如果字里行间仍不慎伤害到了某人,在此,谨致上我诚挚的歉意。

时至21世纪的今天,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动辄做事情要讲科学、思维要符合逻辑,我们自认为这种态度就是科学家、学者、专家等这个星球智商最高的人所应具备的正确态度以及行为规范。可是,我们真正懂得天地之间亘古不变的“逻辑”吗?

“无论我们人类发明了多少办法以让事物变得更简单易行、功能更强大、可测度、可称量,因无法让一切尽在掌握而带来的愤怒永远不会消失或减少。事实上,我们在物质上越富有,我们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就越强烈而明显。”这段文字来自于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这里本想写一段自己的话,但是,思来想去,自己的想法早已被上师清晰地表达出来。自己再怎么组织语言也不会比上师的思想和境界更高明、更睿智,于是干脆直接引用吧,我想这并不丢人,内心因而充满欢喜自在。

子日:“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然,或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不亦乐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8: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