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主编的《中国思想评论(2017)》挑选了杨光斌、张广生、高翔、张康之、时殷弘、朱云汉等名家的十篇关于合法性概念、中西方文化与中国发展道路、政绩与地方干部晋升、国际社会“去中心化”时代的合作秩序建构、对外政策与中国特性、中西方社会科学、中国在全球秩序重构中的作用等的文章,较为集中地呈现了在这些问题上学术界的前沿观点,对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乃至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及它们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和学术借鉴价值。
| 书名 | 中国思想评论(2017)/人大国发院智库丛书/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刘元春主编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刘元春主编的《中国思想评论(2017)》挑选了杨光斌、张广生、高翔、张康之、时殷弘、朱云汉等名家的十篇关于合法性概念、中西方文化与中国发展道路、政绩与地方干部晋升、国际社会“去中心化”时代的合作秩序建构、对外政策与中国特性、中西方社会科学、中国在全球秩序重构中的作用等的文章,较为集中地呈现了在这些问题上学术界的前沿观点,对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乃至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及它们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和学术借鉴价值。 目录 合法性概念的滥用与重构 一 还原韦伯的合法性概念 二 李普塞特的替代性改造:以选举授权为标准的合法性政治及其新困局 三 重返韦伯式国家主义的亨廷顿:统治能力是衡量合法性的根本标准 四 探索西方政治合法性危机的根源:罗尔斯基于正义论的“良序社会” 五 重新认识合法性的来源及其相互关系 六 结语:作为政治秩序观的合法性信仰一 西方冲击、儒法传统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 一 现代西方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其困境 二 西方的冲击与儒法政治文明的危机 三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 四 结语 政绩与地方干部晋升到底是什么关系?——基于浙江省市县党政负责人问卷调查的研究与发现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已有研究述评 三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四 研究发现 五 结论与讨论 “一带一路”倡议:国际社会“去中心化”时代的合作秩序建构 一 国际社会竞争关系的生成及其后果 二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合作秩序建构的可能性 三 在“去中心化”时代赋予“一带一路”倡议何种意义 四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的国际合作秩序建构 传统内外:对外政策与其中国特性 一 “维护”:保持中国统一完整并稳定繁荣 二 兴衰循环与审慎、忧患感、勤勉和创新精神 三 强调道德与“以义为利”和义利平衡 四 国内关切优先、“战略保守主义”和坚持和平发展 五 “屈伸异变”:传统经验和当今实践(上) 六 “屈伸异变”:传统经验和当今实践(下) 七 伟大复兴:传统的一大主题 八 伟大复兴:当代的一大主题 九 “中国特性”与国际共通;“强大的中国,赢弱的中国” 西方社会科学的困境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出路 一 引子:新古典经济学的信用危机 二 反思巨变时代中的西方主流社会科学 三 主流社会科学困境之一:意识形态偏差 四 主流社会科学困境之二:逻辑实证论的歧途 五 新科学哲学:科学实存论 六 巨变时代下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突破与超越 重返“中心”的中国及其社会科学 中国在21世纪全球秩序重构中的作用 一 引子:一次划时代、震撼西方的中东行 二 解读中国兴起的“大历史观” 三 中国的再兴与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 四 西方与非西方各自视角下的全球秩序 五 中国崛起带动全球秩序的重构 六 结束语 附录:问答选编 “历史终结论”底色下的中国政治观察——对福山《关于中国治理的反思》的回应 一 “现代政府的三个制度支柱”:修正版“历史终结论”的知识论问题 二 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三 中国:路在何方? 附:关于中国治理的反思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政党和政党发展 一 拉帮结派古来有之,政党政治却是现代现象 二 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