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英雄悲歌,一首家族忠曲,一个传唱千年的传奇!精选26幅绣像和全图佐读。
熊大木编撰的《杨家将》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历史演义小说,叙述的是北宋初年杨业一家世代尽忠,抗击辽、西夏入侵的传奇故事。
小说着重描写了杨业及其子孙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为国捐躯、前仆后继的英雄壮举和那个时代抗击外族入侵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 书名 | 杨家将(注释本)(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典藏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英雄悲歌,一首家族忠曲,一个传唱千年的传奇!精选26幅绣像和全图佐读。 熊大木编撰的《杨家将》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历史演义小说,叙述的是北宋初年杨业一家世代尽忠,抗击辽、西夏入侵的传奇故事。 小说着重描写了杨业及其子孙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为国捐躯、前仆后继的英雄壮举和那个时代抗击外族入侵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内容推荐 熊大木编撰的《杨家将》,原名《北宋志传》,是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书中生动描写了北宋名将杨业及其子孙前赴后继英勇抗辽、保卫边疆的事迹,较好地塑造了杨家英雄群像,叙述了杨家“一门忠勇尽亡倾”的悲壮故事。其中,杨门女将个个都是征战沙场的巾帼英雄,这些女英雄群像,是一种开创,也是一种突破。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很广,向为读者所喜爱,直到今天,杨家将保家卫国的传奇故事仍在以各种形式传诵。 目录 叙述 第一回 北汉主屏逐忠臣 呼延赞激烈报仇 第二回 李建忠力救义士 呼延赞梦神教武 第三回 金头娘征场斗艺 高怀德大战潞州 第四回 讲和议杨业回兵 迎銮驾豪杰施能 第五回 宋太祖遗嘱后事 潘仁美计逐英雄 第六回 潘仁美奉诏宣召 呼延赞单骑救驾 第七回 北汉主议守河东 呼延赞力擒敌将 第八回 建忠议取接天关 大辽出兵救晋阳 第九回 郭进大破耶律沙 刘钧敕书召杨业 第十回 八王进献反间计 光美奉使说杨业 第十一回 小圣感梦取太原 太宗下议征大辽 第十二回 高怀德幽州大战 宋太宗班师还汴 第十三回 李汉琼智胜番将 杨令公大破辽兵 第十四回 犒将士赵普辞官 宴群臣宋琪赋诗 第十五回 曹彬部兵征大辽 怀德战死岐沟关 第十六回 太宗驾幸五台山 渊平战死幽州城 第十七回 宋太宗议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杨业 第十八回 呼延赞大战辽兵 李陵碑杨业死节 第十九回 瓜州营七郎遭射 胡原谷六使遇救 第二十回 六使汴京告御状 王钦定计图八王 第二十一回 宋名臣辞官解印 萧太后议图中原 第二十二回 杨家将晋阳斗武 杨郡马领镇三关 第二十三回 樵夫诡计捉孟良 六使单骑收焦赞 第二十四回 孟良智盗辅骗马 岳胜大战萧天佑 第二十五回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关寨五郎观象 第二十六回 九妹女误陷幽州 杨延德大破番兵 第二十七回 枢密计倾无佞府 金吾拆毁天波楼 第二十八回 焦赞怒杀谢金吾 八王智救杨郡马 第二十九回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节铜台交兵 第三十回 八王赍诏求六使焦 赞大闹陈家庄 第三十一回 呼延赞途中遇救 杨郡马大破辽兵 第三十二回 萧太后出榜募兵 王全节兵征大辽 第三十三回 吕军师布南天阵 杨六使明下三关 第三十四回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医人 第三十五回 孟良盗走白骥马 宗保佳遇穆桂英 第三十六回 宗保部众看天阵 真宗筑坛封将帅 第三十七回 黄琼女反投宋营 穆桂英破阵救姑 第三十八回 宗保议攻迷魂阵 五郎降伏萧天佐 第三十九回 宋真宗下诏班师 王枢密进用反间 第四十回 八殿下三关借兵 众英雄九龙斗武 第四十一回 杨延朗暗助粮草 八娘子大战番兵 第四十二回 杨郡马议取北境 重阳女大闹幽州 第四十三回 平大辽南将班师 颁官诰大封功臣 第四十四回 六郎议取令公骸 孟良焦赞双丧命 第四十五回 禁宫中八王祈斗 无佞府郡马寿终 第四十六回 达达国议举伐宋 杨宗保兵征西夏 第四十七回 束天神大战宋将 百花女锤打张达 第四十八回 杨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 第四十九回 杜娘子大破妖党 马赛英火烧番营 第五十回 杨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妇得胜回朝 试读章节 不觉时光似箭,日月如梭。将近七年光景,孩儿已长成矣。马忠与其子取名日福郎,送往从师学业。其子生的面如铁色,眼若环珠,貌类唐时尉迟敬德。虽是读书,暇时便习兵法。年至十四五,走马射箭,武艺通晓。使一条浑铁枪,有神出鬼没之能。马忠见其雄勇,不胜欢喜,改名日马赞。 一日,随马忠出庄外,见一起脚夫扛着大石牌来到,上写道“上柱国欧阳昉”数字。马忠见了,愤怒变色。马赞曰:“大人见此石牌,何故有不足之意?”忠曰:“看着欧阳昉名字,甚有伤吾心也。此人十五年前害却呼延廷一家,吾听得呼延廷有子尚在,我若见他,便与之同去报仇矣。”赞怒曰:“可惜孩儿不是呼延廷之子,若然,即日报仇。”忠曰:“此事汝母更知其详,可人问之。” 赞回庄,人见母亲刘氏,问欧阳昉害呼延廷一家之故。刘氏呜咽洒涕而泣曰:“我含此冤恨,今十有五年矣。汝正是呼延廷之子,此父是托养汝者也。”赞闻此言,昏闷在地。马忠径入,仓皇救醒。赞哭曰:“孩儿今日辞父母,便去报冤。”忠曰:“他是河东权臣,部下军士甚众。如何近得?须用计策图之。汝今后只称我为叔。”赞拜曰:“叔叔有何计策教我?永不忘恩!” 忠正思量间,忽报耿忠来相访,马忠即出迎接。入至庄里坐定,令赞相见。耿忠问曰:“此位是谁?”马忠曰:“义子马赞也。”乃问耿忠来此之故。耿忠曰:“适与强人相争,赢得一匹好马,名日乌龙马。将要送往河东,卖与欧阳丞相,因过尊兄庄上,特来相访。”马忠曰:“既贤弟有此好马,不如只卖与小儿,就中更有事理。”耿忠曰:“吾与尊兄义虽结契,胜如嫡亲,汝之子即吾侄也,此马便当相送。”马忠大悦,因具酒醴相待。 马忠席上因道起呼延廷一家被欧阳昉所害,此子是呼延廷亲生,正欲报仇,不得其策。耿忠听罢,愤然曰:“尊兄勿虑,吾有一计,可以杀欧阳昉也。”马忠曰:“弟有何策,烦指教之。”耿忠令赞近前,谓之曰:“汝今只将此马送人欧阳唠府中,称作拜见之物。他得此马,定问汝要何官职,须道不愿为官,只愿跟随相公养马,彼必喜而收留。待遇机会处,因而杀之,此冤可报也。”赞拜受其计。是日席散,耿忠辞归山寨。次日,赞拜别马忠、刘氏,上马登程。后人有诗为证: 豪毅英雄胆气粗,轩昂人物世间无。 此行必定冤能报,方表男儿大丈夫。 且说呼延赞离了马家庄,径赴河东,访问欧阳唠府中,令人报知曰:“府门下有一壮士,牵匹好马,要来献与相公。”昉听罢,即令唤人。赞到阶下跪曰:“小人近贩得骏骑,特来献相公,以为进见之礼。”昉曰:“汝何处人氏?”赞曰:“祖居马家庄,小人姓马名赞。”昉曰:“此马价值几何?”赞曰:“价值连城。”叻听得,自思:“此人必图做官。”令左右问之。赞曰:“不愿为官,只愿服侍相公一年半载,终是名分人也。”昉见赞仪表奇特,又送他这马,不胜之喜,即收留为左右使唤。赞思欲行事,遂尽意奉承,极得叻之欢心。 开宝七年八月中秋佳节,欧阳唠与夫人在后园凉亭上饮酒赏月。怎见得中秋好景?有苏子瞻《水调歌头》词为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 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欧阳昉饮罢,酒醉,从人扶入书院中,凭几而坐。赞随至院中,自思:“此处不下手,待等何时!”正欲拔出短刀,忽窗外有人持灯笼进院,却是管家来请昉安歇。赞即藏刀人鞘,叹曰:“此贼尚有余福,须再图之。” 却说赵遂以欧阳昉专政已久,恐惹兵端。一日,奏知北汉主曰:“昉有擅杀之罪,陛下若不早除之,为患深矣。”会大将丁贵等力劾其罪。刘钧乃降欧阳昉丞相之职,宣授为团练使。昉耻与赵遂等同列,上疏辞归乡里。北汉主允其请。昉即日收拾行李,领从人离晋阳,望郓州而去。不消一日,已到其家,诸亲眷皆来称贺,昉日日具酒醴相待。 P4-6 序言 “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这段《穆桂英挂帅》里的戏曲唱词曾经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不少人都能哼上几句。唱词的背后是一段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要想了解其间的来龙去脉,小说《杨家将》无疑是一个极好的窗口。 一 杨家将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李陵碑、大破天门阵等情节早已深入人心,其中的主要人物如佘太君、杨业、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焦赞、孟良等同样为人们所熟悉。不过读者的了解多限于小说、舞台和屏幕,至于这些人物故事是否真实存在,不少人并不是很清楚。 结合相关史料来看,有关杨家将的人物故事虽然在小说、戏曲、说唱之类的文学作品中有颇多想象的成分,但并非完全虚构,而是有一定的史实依据的。据《宋史》等史料记载,杨业实有其人。他原名杨重贵,麟州(今陕西神木)人,后迁居山西太原,原为北汉名将,善于骑射,屡立战功,被人称为“杨无敌”。后归降宋朝,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镇守代州,抗击辽国入侵。北宋雍熙三年(986),杨业与辽兵作战,因主将潘美、监军王优等人不采纳其意见,且斥责其贪生怕死,遂率兵出击,结果遭到伏击,兵败,为辽所擒,被俘后绝食三日而死。当时战死的还有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后来小说、戏曲、说唱等作品中描写的杨家与潘仁美的矛盾斗争即由此生发而来,还是有所本的。 据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除杨延玉一人战死外,六个儿子在他死后都得到了朝廷的封赏。尽管这几个儿子的名字与文学作品颇有出入,但也大体符合史实。杨业死后,其子杨延昭受到朝廷重用,继续抗击辽国。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又被称作杨六郎。他从小就喜欢军事,受到父亲的喜爱。后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为一代名将。 杨延昭病死后,其子杨文广继承父业,南征北战,立下战功,捍卫和延续了家族的荣誉。但在小说、戏曲等作品中,他却被塑造为杨家第四代英雄,为杨延昭之孙。在他和杨延昭之间,还有一个父亲杨宗保。按照民间文艺的描绘,杨宗保也是一位抗辽名将,娶妻穆桂英,这是民间文艺的想象虚构,史上并无杨宗保其人。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还写到杨家第五代杨怀玉,这同样是于史无据。 至于人们所熟知的佘太君、穆桂英、焦赞、孟良等人物,目前还无可信的资料证明实有其人,很可能皆为民间艺人所虚构。对于这些人物的真假有无,学术界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 就史实而言,杨氏家族从杨业到杨延昭,再到杨文广,一百多年间,三代人皆为抗敌名将,前赴后继,沙场征战,报效国家,抗击辽国入侵,以忠勇传家,受到当时朝廷及民众的敬重,成为千古传诵的传奇英雄。在山西等地,人们自发修建供奉杨家将的庙宇,此外各地还有大量与杨家将相关的遗迹,有一些保存到现在。 总的来说,杨氏家族世代忠勇的传奇事迹契合了广大民众保家卫国、安居乐业的愿望和理想,在当时就有很多民间传说,其进入文学领域,被小说、戏曲、说唱艺术进行文学化的重塑,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正是这些民间文艺作品给予杨家将比正史更高的地位,让他们的事迹传遍千家万户。杨家将及其所代表的精神与包公故事、岳飞故事等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传承与发挥。 当然,在阅读欣赏小说、戏曲、说唱等作品时,要将历史与文学区分开,避免将两者混淆在一起,毕竟两者性质不同,评价的标准也就各异。 早在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生前的时候,杨家将的事迹就已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正如欧阳修在为杨业侄孙杨琪撰写的《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里所说的:“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除文人墨客的吟咏之外,还有不少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少在南宋时,已有说唱艺人将杨家将的事迹和传说编为话本,在临安的勾栏瓦舍间进行表演。据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说书的书目中有《杨令公》《五郎为僧》《杨志卖刀》等。这应该都是短篇的话本,前两个毫无疑问是讲杨家将的,《杨志卖刀》的故事后来被写进了《水浒传》,但与杨家将故事也有关联,其中青面兽杨志为“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是作为杨家的后人出场的。结合当时的相关资料来看,勾栏瓦舍间流传的有关杨家将的书目应该不止此数,可惜大多已经失传。 说唱之外,宋元时期的戏曲舞台上也经常上演杨家将的故事。当时的金院本《打王枢密爨》当与杨家将故事相关,这位王枢密当即后来作品中的王钦,为辽国间谍,专门谋害杨家。在元杂剧中,也有不少有关杨家故事的剧目,如《昊天塔孟良盗骨》《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等。这一时期,杨家将的故事经民间艺人的艺术加工和宣传,已初具雏形,为后来的杨家将小说奠定了基础。 到明清时期,杨家将的故事更是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为流传。明代相关的剧目有《六使私离三关》《焦光赞建祠祭主》《金牌》《三关记》等。小说则有秦淮墨客校阅的《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熊大木编撰的《北宋志传》,这两部小说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杨家将故事的定型。 到了清代,又有《天门阵演义十二寡妇征西》《杨文广征蛮十八洞》《杨文广征蛮全传》三部杨家将小说陆续面世,这些小说由明代两部杨家将小说改编、发挥而来,形成了一个杨家将小说系列。此外,《万花楼杨包狄演义》《说呼全传》《说岳全传》《五虎平西全传》《五虎平南后传》等小说作品中也都写到杨家将的人物和故事。至于清代以降戏曲舞台上演出的杨家将剧目以及民间流传的说唱作品,更是数量众多,数不胜数,形成一个庞大的杨家将作品群,其中《金沙滩》《三岔口》《辕门斩子》《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更是常演不衰,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 杨业死后,其子杨延昭继承父亲未竞的事业,收服岳胜、焦赞、孟良等将领,镇守三关,继续抗击辽国。其间,五郎、九妹等家族成员参加战斗,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少年英雄杨宗保出世时,整个家族已没有多少男性成员,他在妻子穆桂英的协助下,仍坚持抗辽,大破天门阵,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男性成员的缺失,杨家的女性成员们扮演了重要角色,如穆桂英、柴郡主、八娘、九妹等,最终平定幽州。作品最后,辽国平定,西夏又启战端。杨宗保出兵被围,关键时刻,杨家十二寡妇挺身而出,出征杀敌,捍卫了杨门家族的荣誉,并取得胜利。 作品从正面描绘了杨氏家族的英勇事迹和良好家风,写出了家族荣耀感,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与《金瓶梅》《红楼梦》等世情小说对家族内部生存状态的客观展示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是其忠义情结。杨家几代将领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的动力是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作品写到他们金戈铁马、沙场征战的英勇事迹,同时也着意描写他们所受的委屈和苦难,而后者更能显示他们的忠义情怀。 在与入侵强敌进行战斗的过程中,杨家的将领们还要在朝廷上与那些奸臣如潘仁美、王钦、谢金吾等进行斗争。根据作品的描写,这些奸臣或是嫉妒杨家,或为敌国奸细,他们设法蒙蔽皇帝,利用其权力,一心除掉杨家,起到强敌做不到的破坏作用。这些奸臣往往奸诈狡猾,心狠手辣,一出场就是作为杨家将的对立面而存在,他们给杨氏家族带来的凶险也更为严重。 尽管杨业、杨延昭等人多次被奸臣设计陷害,受到冤屈,甚至差点葬送性命,但他们仍不计前嫌,顾全大局,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抗击强敌。 这种对朝廷、对国家的忠诚是无条件的,哪怕受到再大的委屈,与《说岳全传》中有关岳飞的描写有相似之处。有人认为这是愚忠,这一看法有其道理,但不够客观。毕竟作品产生于几百年前的明朝,应将其放在当时的大历史背景下进行观照,古人不可能具有现代人的思想,不能苛求他们,对他们应报以理解之同情。对其忠心报国、舍身全义的精神还是应该给予正面肯定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艺术上,该书也有值得注意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该书塑造了一批面目不同、形态各异的英雄人物形象,既有一身正气、为国捐躯的杨业、杨延昭,也有善良正直、性格鲁莽、颇有喜感的焦赞、孟良。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描写了一批女性英雄形象,比如穆桂英、八娘、九妹等。这些人物形象在以往的小说作品中是不多见的,丰富了古代通俗小说的内涵。 总的来看,该书将以往流传的杨家将故事汇于一编,将这类故事定型,有助于杨家将故事更为广泛的流传,为其他文学样式的改编和再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杨家将》面世后,不断被刊印,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不少民间文艺作品据此改编、发挥,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直到今天,杨家将保家卫国的传奇故事仍在以各种形式传诵,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刘兰芳演播的评书《杨家将》在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播出之后,引起巨大反响,一时好评如潮。如今杨家将传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笔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将在新的时代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南京大学教概、博士哇导师 苗怀明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