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思想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目前,在我国,很多幼儿园都设立了专门的蒙氏幼儿班。
蒙台梭利的思想和教育方法,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也是全世界父母和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手册!她提出“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极具革命性的理念,最深刻、最科学地揭示了孩子成长的奥秘!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儿童产生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
蒙台梭利的作品被译成40多种文字,引进到100多个国家,流传到世界各地,被誉为“20世纪最经典、最科学、最畅销的教育名著”。《蒙台梭利早教全书》将她这些著作的主要思想集于一书,从而更加方便读者了解和体会蒙氏早教理念,提升教子智慧。
0-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如何科学、适当地开展早期教育是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为我们揭开了儿童成长的神秘面纱,并首次提出把握儿童“敏感期”“心灵胚胎”“有吸收性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玛丽亚·蒙台梭利著的《蒙台梭利早教全书》是一本蒙台梭利教育家庭实操手册,书中按找蒙氏基本教育理念为线索,详解如何应对儿童不同阶段的心身发展。让中国父母有机会接触原汁原味的蒙氏敏感期理论,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母性的天赋本能
蒙台梭利智语
天赋的母性本能只有在不受到人为干扰时,才能正常表现出来。
哺乳动物在辛苦的哺乳期,会凭借本能悉心地照顾自己的后代。以普通的家猫为例:一只母猫在照顾幼崽时十分警觉,会把新生的幼崽藏到黑暗的地方,不让它们被人看到,只有当这些小家伙长成活泼、漂亮的小猫时,才放它们出来活动。
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对自己后代照料得更是无微不至。虽然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群居生活,但是当一只雌性动物即将临盆时,它会离开自己的同伴,独自去寻找一个隐蔽的地方生产。幼崽降生之后,母亲会让它们与族群隔离两三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动物的种类不同,这段“隔离期”的长短也不同。在此期间,母亲还充当着孩子的保护者,将它们藏到一个既安全又安静的地方,使它们免受强光和其他动物的打扰。尽管很多动物的幼崽通常天生就具有相当充分的生活能力,比如站立、行走等,但母亲还是会悉心地照顾它们,将它们与族群隔离,直到它们变得足够强壮并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为止。那时,母亲才会将孩子带回到族群中生活。就像野马、野牛、野猪、狼,还有老虎,这些高级哺乳动物的母性本能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它们表现出来的照顾后代的本能令人非常感动。
一头母野牛在小牛犊出生之后,会带它远离族群几周。在此期间,母野牛会耐心细致地照顾幼崽。小牛犊冷了,母亲会用前腿护着它;小牛犊脏了,母亲会耐心地把它舔干净;小牛犊饿了,母亲会用3条腿而不是4条腿站立,以方便喂奶。就是在把小牛犊带回到族群之后,母野牛仍然会不厌其烦地照料它。
有些动物甚至并不满足于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生下后代,它们还要不辞辛苦地为后代准备一个安全舒适的小窝。
母狼会在丛林深处寻找一个幽暗僻静的洞穴。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栖身之所,母狼就会在地上挖出一个洞或者在树干里挖洞。母狼还会将自己胸部的毛揪下来整齐地铺在洞里,这样做不仅能给予幼崽安全和温暖,而且也更便于母狼哺乳。出生不久的小狼崽闭着眼睛。听不到任何声音,此时,母狼会主动攻击任何企图靠近幼崽的动物。
但是,家畜的母性本能却时常遭到破坏。比如,母野猪是最温柔、最富有爱心的母亲之一,但是家养的母猪却会吞吃掉自己刚刚生出的小猪崽。同样的,被关在动物园里的狮子吃掉自己幼崽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些都进一步表明,天赋的母性本能只有在不受人为干扰时,才能正常表现出来。
哺乳动物的母性本能清楚地说明,幼崽在接触外界环境时需要得到特殊的照顾。当这些小家伙经历了出生的考验,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能力复苏之后,它们还需要度过一个关键期,即需要与种群分离一段时间,并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这个关键期过去后,它们仍需要得到几个月的照顾、喂养和保护。
成为母亲的动物在幼崽长大成熟之前,不但要关心幼崽的身体需求,而且还要关心幼崽的天赋本能的发展。而这些努力只有在安静的、不被打扰(包括光线打扰)的环境中,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一头刚出生的小马驹,在它的腿长得较为有力、学会识别和跟随母亲、外形更加成熟、成为一匹真正的小马之前,母马是不允许其他动物接近自己的孩子的。同样的,母猫也不允许别人靠近自己的幼崽,除非它们睁开眼睛、开始行走、变成真正的小猫才行。
大自然显然非常关注动物的成长历程。当母亲努力唤醒孩子潜在的本能时,她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需要,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悉心照料,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蒙台梭利智语
当母亲努力唤醒孩子潜在的本能时,她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需要,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悉心照料,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P2-3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她十分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
蒙台梭利出生于一个意大利天主教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完成学业后,开始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对智力缺陷儿童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她发现:“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这为蒙氏教育法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之后,蒙台梭利创办“儿童之家”,招收平民家庭3~6岁的儿童,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对他们展开教育,取得了惊人的效果。那些出身贫寒的儿童原来被认为是普普通通,甚至有缺陷的孩子,而几年后,他们的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个个都成为聪明、自信、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这一事件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欧洲。
蒙台梭利将自己的教育经验撰写成书,并在美国出版,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有100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蒙台梭利学校逐渐遍布世界各大洲,到20世纪40年代,仅在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从婴儿出生开始,就对其进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研究。她提出的“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奥秘。同时,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产生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法引入我国后,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父母的认可和推崇。但是,随着蒙氏教育理念的推广、大量原著的翻译成书,很多读者也感到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较为艰深,不易理解,内容繁复,重点不好掌握。
本书正是针对这一情况,力求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保持蒙氏思想原汁原味的同时,兼顾其阅读性和实用性。在选取内容时,本书以家长的需要为前提,选择了蒙台梭利著作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内容。
本书共分为7个章节:
·爱孩子的智慧:对成人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指出成人应该处于观察者的地位,不要压抑孩子的发展,要学会富有智慧地爱孩子。
·有吸收力的心灵:指出儿童要经历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出生前的生理胚胎期,一个是在出生后的精神胚胎期。在精神胚胎期,儿童是通过“吸收”这种独特的方式完成学习的。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揭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敏感期”的理念,即儿童在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和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拥有特殊的敏感期,抓住敏感期将对儿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岁决定孩子一生:提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0~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3岁之前的儿童,内心有一个老师,他们以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方式进行成长和发展。
·天才的秘密:提倡让儿童回归自然,以自由发展为原则,让儿童成为自己的主人,自由地发展注意力、意志力、想象力和智力等各方面能力。
·偏离正轨的儿童:总结出了8种严重妨碍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发展障碍,帮助心理发展走向歧途的孩子回归正轨。
·身体与心理健康:针对睡眠、营养、纪律、自由、娇生惯养等常见问题进行探讨,纠正成人的错误认识和处理方法,帮助成人正确对待儿童。
希望我们这本书能让家长在品味经典的同时,了解和体会蒙台梭利的早教理念,提升教子智慧。
由于能力有限,在编译过程中可能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指出,与我们其同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