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满是位置感知技术的世界上,保护隐私是一项我们永远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但在需要导航定位的时候,有那么一颗自由运转的行星,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已经被制了图、拍了照,即使是地球彼端的旅者也能够依靠这些技术来找到目的地。
海华沙·布雷著的《人类找北史(从罗盘到GPS导航定位的过去与未来)》是一本关于我们怎么到这儿的书。
| 书名 | 人类找北史(从罗盘到GPS导航定位的过去与未来) |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
| 作者 | (美)海华沙·布雷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这个满是位置感知技术的世界上,保护隐私是一项我们永远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但在需要导航定位的时候,有那么一颗自由运转的行星,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已经被制了图、拍了照,即使是地球彼端的旅者也能够依靠这些技术来找到目的地。 海华沙·布雷著的《人类找北史(从罗盘到GPS导航定位的过去与未来)》是一本关于我们怎么到这儿的书。 内容推荐 从指南针的发明到GPS的出现,人类为了找到正确的方位,不断在探索和努力。海华沙·布雷著的《人类找北史(从罗盘到GPS导航定位的过去与未来)》通过一个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关于定位导航的历史。 今天,你只需拿出手机,就能轻松找到几乎所有目的地,但你不会想到,二十年前的美国,一群在公路上遭遇车祸的幸存者可能正因无法被搜救小组找到而丧命。如今,我们拥有准确的地图、完美的导航系统和定位技术,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段不为人知而又惊心动魄的定位导航史。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们是如何不懈努力,受商业和军事的不同需求驱使,发明了这些精准的定位工具,并且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目录 中文版序 引言 第1章 艰难前路 第2章 新潮澎湃 第3章 出去转转 第4章 长路漫漫 第5章 太空拾遗 第6章 意外收获 第7章 长焦镜头 第8章 自制地图 第9章 签了个到 第10章 现场实况 译后记 试读章节 1620年11月8日,克里斯托弗·琼斯(Christopher Jones)船长65天来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确切的位置。麻烦的是他和他的船本来要去哈得孙(Hudson River)河口,却出现在了偏北220英里的地方。琼斯花了整天的时间航向南方,希望能纠正之前的导航错误。汹涌的暗潮和犬牙交错的海岸线为每英里的海路平添了许多危险。当冬季与坏血病一起袭来时,商船五月花号(Mayflower)上的船员和乘客们终于看到了科德角(Cape Cod)。11月11日,琼斯将船驶入普罗温斯敦港(Provincetown Harbor),最初的美国移民得以登陆。 这是美国早期的一个宝贵回忆。五月花号的航程历史意义非凡,不过这种迷航事件在17世纪却很寻常。一群勇敢得有些鲁莽的旅行者踏上茫茫旅途,不知要如何到达所知甚少的目的地,甚至对旅途中自己的位置也仅有一点模糊的认识。去了什么地方的人要是还能回得来,那简直是个奇迹。事实上,很多人再也没法返回。 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无数人只在他们出生的那一小块地方生活。原因很多:贫穷、旅途中的危险以及快速廉价交通方式的缺乏。即使是没被这些困难吓倒的人们——商人、军人、探险家和朝圣者——也不得不面对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如何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五月花号起航的年代,人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琼斯船长与他的船员和乘客们信心满满地打算航行3000英里海路去往目的地。可是这份信心的基础相当脆弱,五月花号的导航工具并不比两千年前腓尼基水手们在地中海上用的先进多少。 安全的旅程需要什么呢?作为视觉动物,我们优先用看到的东西来导航,即使要去的地方远在地平线外。因此很早就出现了地图——用于显示某地相对其他地方的距离和方位的图画。 为了绘制这种地图,也为了遵照这种地图旅行,人们首先需要找到一种在旅途中定位自己的方法,然后还必须能够确定自己的方向和速度。这些事现在看来非常容易,但人类为了探索导航的秘密,花了6000年的时间。 地图是最初的导航工具,有可能在发明文字之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地图了。绘制一小块地方的地图用不上什么先进的导航工具,只要对那块地方足够熟悉就可以了。4万年前的非洲岩画中就出现了对游牧定居点和畜栏的描绘。尽管存在争议,这些岩画也能算得上是地图了。2009年,萨拉戈萨大学(University of Zaragoza)的科学家们发现15年前发掘自西班牙某洞穴的一块岩石上有风化的纹路,纹路表现了附近的狩猎场和一条河。据研究人员推测,这些纹路可能有约14万年历史,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欧洲地图。 此后的地图用途更加具体。伊拉克北部发现的一块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砖面上刻有城镇、河流和山脉的景象,还标注了农田的大小。那个时代的这些地图显然是用于明确土地所有权和用途的,地图上甚至有测量者的记录,用来解决土地争端和征税。 早期地图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太平洋殖民者制作的那些。拉皮塔人(Lapita)发源于非洲东南部,通过一个个岛屿殖民到了菲律宾和俾斯麦群岛。公元前1000年,拉皮塔人已经到了远东的斐济和萨摩亚。他们的后裔,也就是波利尼西亚人延续了航海的传统,一步步地穿越大洋。公元后的第一个千年,波利尼西亚人定居到了新西兰、复活节岛、夏威夷以及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彼此相距数千英里深海。这些航行鲜有人知,却属于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探险之列。(P3-5) 序言 虽然人没到中国,只有我的文字到了这里,但我仍然感觉很棒。我只去过中国一次,兴奋之情难以言表。我真希望出版方能安排一次亚洲巡回售书活动,但是没有这种机缘。因此,就让我通过这些书页,和你们间接地碰个面吧。 得知这本书能出中文版,我非常高兴。毕竟,你们国家是指南针的发源地。而今天你们又有了绕着地球运转的新型指南针。在千禧之际,中国开始建造北斗卫星,这一卫星导航系统和我们国家的GPS不分伯仲。如今,14颗北斗卫星为亚洲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提供准确的海路和陆路定位数据。或许等2018年35颗卫星全部就位,北斗卫星会达到国际标准,足以与GPS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媲美。 在我看来,这意味着我们人类已经掌握了在地球上导航的技术。然而,2014年3月,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370航班莫名失踪,239人遇难,其中有152位乘客是中国人,而人们在一年多以后还没有找到飞机残骸。 为什么会这样?偶尔发生的空难在所难免,然而现代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失踪却原本可以防患于未然。但是马航等航空公司没有使用卫星无线定位系统,不能为雷达范围之外跨越大洋的飞机提供连续的定位服务。空难发生之后人们进行了改革,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正在制定新的标准,要求客机每15分钟就汇报一次自己的确切位置。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发现人们还远远没有解决为街道地址定位这个平凡而至关重要的问题。虽然你我都能找到街道地址,但是全球还有数百万人居住在没有地址的社区。如果你的朋友连地址都没有,那么汽车上的GPS导航系统就不能为你进行智能导航。由于没有地址,你的朋友也很难收到信件或者为投票进行登记,也不能在银行开户。没有地址甚至可能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国家利比亚肆虐的时候,由于缺乏街道地址,疫情追踪极为困难,也很难把医疗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现在,技术专家和政府终于开始认真解决这个问题。犹他州的地址之家有限责任公司(Addressing Homes)以及爱尔兰的“定位无名地址”(Addressing the Unaddressed)已经开发出利用谷歌卫星图片和GPS接收器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建筑分配地址的技术。这些先驱者们希望开发一种能够最终应用于中国、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统一的地址系统。 所以,你所读到的这本书并不是对人类导航系统的最终定论。不过,我相信这是一本有用的书,读者阅读本书会像我写作本书一样兴味盎然。 海华沙·布雷 后记 感谢序言·东西文库为我们带来的精彩之作,感谢东西文库的主编丁诗颖把这一项目交给我负责。全书引言及第一、二、三、八、十、十一章由张若剑翻译;第四、六、九章由王力军翻译;中文版序、第五、七章由党霄羽翻译。本书的校对、统稿、联系作者等工作由党霄羽执行。 党霄羽 书评(媒体评论) 想了解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科技爱好者们,选这本书就对了。 ——《图书馆杂志》 《人类找北史》讲述了我们如何走入一个科技影响日益增强的新纪元。资深国际记者海华沙·布雷进行的这项崭新而富有历史意义的调查,发人深省。它提示我们,在我们共同创造社会的过程中,科技不仅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与便利,也会威胁到个人的隐私与独立。 ——《波士顿环球报》 这本书以轻松的笔调写出了这一历史趋势:我们越来越不可能迷路了。 ——《华盛顿邮报》 布雷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我们的祖先寻路的范围如何逐步扩大——从社区附近到更大范围,再到全世界。 ——《洛诺克时报》 布雷讲述了我们给自己定位的历史。这一悠久历史从早期的地图开始,一直到Foursquare诞生。本书用大量的篇幅,追溯了军事技术的革命,从雷达到GPS以及间谍卫星,而这一切都交织在制图者的故事之中。 ——《发现》杂志 迷路和游历原本是一对双生子;可当我们的世界已经有了详尽的地图,迷路就变得罕见了。海华沙·布雷追溯了精准定位的那些技术。布雷从都铎时期的物理学家威廉·吉尔伯特发现地球是一个大磁铁开始,谈到了陀螺仪、全球定位卫星、Wifi、智能手机、谷歌地图、定位读卡器等等。这种奥威尔式的“位置透明性”激起了很多讨论。 ——《自然》杂志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