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任正非(永远思考失败)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楠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华为2016年销售额达5200亿,进入全球500强前75名,增速列全球千亿规模企业第一。可以说,华为以一份耀世成绩单,告别2016,迎接2017。

泥坑里爬起的才是圣人,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当所有人都仰慕他的成就时,踏实和沉淀才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财富。

王楠著的这本《任正非(永远思考失败)》是一代商业领袖和巨型企业的艰辛成长史,深度探讨任正非带领华为走向世界的经营之道。

内容推荐

任正非说:什么叫成功?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他是“惶者生存”的践行者,他改变了中国企业的世界形象,打开了技术创新和人才驱动下的新格局。

在中国企业家中,任正非是个独特的倔老头。他一手创建华为,打过无数场硬仗,但从不标榜成功,也不炫耀财富,而是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冬天来了”。中国应该为拥有华为这样的公司而感到骄傲,应该向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致敬。

王楠著的这本《任正非(永远思考失败)》抒写一代商业领袖和巨型企业的艰辛成长史,深度探讨任正非带领华为走向世界的经营之道。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华为比BAT总和还厉害

 1.全球大的通讯设备提供商

 2.不可取代的科技生态公司

 3.华为的“上甘岭”

 4.一杯能吸收宇宙能量的咖啡

 5.世界科技的中国“芯”

第二章 华为精神就是任正非

 1.逆风做主流

 2.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3.绝不第三次“下岗”

 4.44岁可不可以人生逆袭

 5.低调务实的

第三章 企业家植入的企业基因

 1.尊重汗水,坚信常识

 2.是一种态度

 3.永远的忧患意识

 4.只专注做一件事

 5.华为主航道,这样玩

 链接:2015年任正非新修订版《致新员工书》

第四章 做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1.匠心+用户粘度=用户需求

 2.打造知识力密集型企业

 3.实实在在的企业可以走得更远

 4.理解的沉默

 5.做困难的事或许更容易

第五章 永远奔跑的阿甘

 1.华为的“知与本”

 2.就一个字,傻

 3.拒绝短视和机会主义

 4.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链接:任正非写给华为的《北国之春》

第六章 华为人为何如此拼命

 1.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2.人力增值大于财务增值

 3.赚钱的华为人

 4.给员工的好处就是“苦”

 链接:《华为基本法》

第七章 走出国界的土狼

 1.本地化经营

 2.全球配置资源

 3.长远就不能“一锤子”

 4.错过了发展机遇,将会全军覆没

第八章 不上市的华为在想什么

 1.资本市场本质贪婪

 2.工具不是目的

 3.不融资,却融到员工的心

 链接: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第九章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1.当华为遇到90后

 2.危机的种子

 3.仿今天,不如学过去

 4.华为或被,但任正非不会

后记 谁能接得住华为这根“接力棒”

试读章节

在残酷的竞争中胜出的羊群首领,以其天然的威望统领整个群落,那种“权”与“威”的结合坦然到无羊质疑,这位首领就是“领头羊”。羊群在领头羊的带领下沿着既定的方向一直向前,再恶劣的环境也阻挡不了羊群的奔跑,仿佛前方就是它们的目标,而这个前方有多远,它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要跟着领头羊跑,就对了。

任何一个领域也都有走在最前沿的企业,它们就是行业中的“领头羊”。其能够洞悉大背景下的跑道是否够宽,能够甄别大环境下的奔跑速度是否够快,能够以一己之力带动整个行业瞄准一个相对准确的方向顺势发展,即便在最恶劣的事态下也能够创造出截然不同的加速度,无形中为行业里的其他企业遮风挡雨,形成硕大的“保护伞”。

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几大通讯设备供应商纷纷出台各自年报,2015年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它的经济、政治、国际国内等诸多关系注定是不平凡的。就拿排行全球前五位的几大通讯设备供应商来说,一些数字就暴露出几家欢喜几家忧的局面。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华为已成为全球通讯设备供应商的“领头羊”。自2013年的全球收入一度超越蝉联多年“一哥”的爱立信后,“领头羊”华为已经连续两年以30%的收入增长速度冲在行业前沿,并越来越拉大了与“第二名”爱立信的收入距离。2015年,华为的同期收入增长高达37%之多,是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爱立信的2.1倍。

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竞争格局,让沉默多年的华为后发制人般一跃登峰?仅2015年一年的收入,华为就超越了BAT的总和(2015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年收入分别为663.82亿元人民币、762.04亿元人民币和1028.63亿元人民币,合计约2454亿元人民币,仅为华为2015年全球总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的62%)。

自1987年成立至2015年,华为奔跑了28年。这28年里有艰难的创业期,有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坚定不移的原则,亦有华为掌门人任正非的非凡领导。是的,华为今天的荣耀离不开28年的勇往直前,更离不开任正非对华为的严苛“教育”。

1944年,任正非出生在贵州山区一个贫困的小村庄,父母都是在乡村从事教育工作。在那个衣食住行都充斥着危机的年代,父母给孩子们补足了“精神食粮”,在这对朴实的人民教师心里,知识不仅仅是改变命运的筹码,更是抵御一切危机的护城河,他们认为孩子们的教育是绝对不可以耽误的。恰是父母在教育上的严格把控,使得任正非兄弟姐妹六人受到很好的教育。这份坚持传承给了年轻的任正非,1987年他初创华为的时候,就在心里坚定地告诉自己——华为,绝不可以输在自我学习上!

事实上,在任正非决定创建华为的时候,中国众多的企业家也都将目光瞄向了通信与科技领域,仅仅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就诞生了近500家通信制造类企业。以无线通信技术为主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资金与技术并重的密集型行业,伴随着这个时期陆陆续续兴办起来的企业而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正是这样的潮流引领着华为等一大批企业迅速地成长起来。

当竞争环境呈现出平稳递进的状态时,竞争对手越多,竞争越激烈,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方式就愈发明显。通信制造业中的任何一个企业,一旦加入便注定要经历一场声嘶力竭的死亡竞赛,胜者就是死得最晚的那一个。或许,任正非一早就知道了这个游戏定律,所以始终向华为的员工们灌输所谓的“冬天思想”。目前看来,华为确实活到了“那个时期的最后”。

华为,凭借什么做到了“活到最后”?

P3-6

序言

在中国企业家中,任正非是个独特的倔老头。

他一手创建华为,打过无数场硬仗,市场份额从几百万做到几千亿美元,但他从不标榜成功,也不炫耀财富,而是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冬天来了”。

带着“惶者才能生存”的警示,他始终强调企业发展中的危机意识。或许,这一切来源于他的老母亲,她生前曾一直为其存钱,以待在华为遇到危难的时候去帮助他。即使是在华为挺进全国电子百强榜首位的2001年,任正非却发出了《华为的冬天》一文。他说:“我这十年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一个时时刻刻感受到冬天的人,不会盲目自大,也不会故步自封。这个谨慎的老人,始终在准备冬天的棉衣,以备度过开拓路上的所有严寒。

不久前,72岁的他深夜独自在机场打车,照片被网友传上网络,他一跃上了热搜榜,哭笑不得地尝了把做网红的滋味。

不过,低调与踏实的确是任正非身上一贯的标签。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从不自视聪明,将自己定义为社会楷模。他将华为的成功归为阿甘精神,并把它归纳为“四傻”:傻干、傻付出、傻投入、傻回报。

他崇尚工匠精神,认为认真做好产品才是最朴素的企业之本。他改变了中国企业的世界形象,让我们从仅仅简单复制和掌控廉价劳动力的局面,转变成技术创新和人才驱动下的新格局。

他居安思危,总是不断挖掘每一次失败的根源,即使在他人看来理所当然的“成功”,在他的认知里依然没有窃喜和心安理得,反而多了一份务实的自省精神——永远思考失败,总是在温暖的时期给自己冬天般的冷静和危机感。

在追求“短平快”的时代里,他的团队里有1万名博士,近百名国外专家,只为做技术研发。

他从不急功近利,急于追求单一规模成长而放弃战略性机会。

他甚至拒绝企业上市,转而将98.6%的股权下放给员工。

不融资,却融到了员工的心。

在这个很多人都愿意去做平台的时代,任正非却始终踏踏实实地做着实业,并坚信这是中国企业未来的真正趋势。

如今,华为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具有大好前景的优质企业,全球员工达20万人,销售收入的70%来自海外市场。2016年前几个月的数据表明,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25%,比苹果高出2.5个百分点。

任正非与他所创建的华为,都带有中国传统的吃苦耐劳精神。而这正是我们曾经缺失,如今正在逐渐捡拾的。当所有人仰慕财富与成就时,踏实和沉淀才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应该为拥有华为这样的公司而感到骄傲,中国人应该向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诚恳致敬。

后记

谁能接得住华为这根“接力棒”

如果说华为的冬天即将到来是一个事实,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华为接班人的问题。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已经72岁了,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退了休安享晚年的岁数,但任正非仍然在带着华为拼命,这与“为华为奋斗者树标杆、做榜样”有一定的关联,但绝不是核心。

任正非不愿意正面去回答外界时刻关注的“接班人”话题,但他坦言,华为的接班人将永远不可能是他的家人。

或许在“接班人”这件事情上,任正非着实受到了打击和伤害。曾经他是那么的喜欢李一男,视为己出一般去栽培和疼爱。但李一男还是背弃了任正非的信任,这个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在为华为效力了七年之后,2000年,李一男从华为带着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创立了自己的产业——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借助“华为企业网产品高级分销商”的身份,不喜欢吃“大锅饭”的李一男果真爱上了独角戏。

任正非70岁的时候曾接受过一次采访,当被媒体再度提及“接班人”问题时,任正非还是很淡定地说出了他的想法,可见这个话题并不是不理会就未思考的。

“先讲我两个朋友的故事。一个朋友是AIG创始人柏林·伯格,88岁,每天早上做50个俯卧撑,晚上做50个俯卧撑。他88岁到深圳来,跟我谈到三年以后他就退休了,他把公司交给谁。其实钱伯斯找接班人的时候,他本人也征求过我的意见,虽然我们是竞争对手,还是有有益的交流的,当然,我不知道他们谁接班更好。另一个朋友是马世民,现在应该是78岁了。大前年2011年9月7号,在他位于的伦敦办公室请我吃饭,让我伸出头去看碎片大厦。那个碎片大厦有1680英尺,老头子三天前沿着绳子,从顶上溜下来。我们出国,经常遇到七、八十岁的老头亲自开飞机来接我们,也许是为了证明他们不老。在国外,很多人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息。我是中国人,不会像他们一样,是会老的。”

任正非的正面回复,想是解了很多人的疑惑,在“接班人”的要求上,任正非更是非常严肃地对待。有关正职的能力与要求,任正非表示:“正职必须要敢于进攻,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越抓越细的人是不适合做正职的。正职必须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对工作有周密的策划;要有决心,有意志,有毅力,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要能带领团队,不断地实现新的突破。这就是狼的标准。评价正职时,不一定要以战利品来评价。应对其关键事件过程行为中体现出的领袖色彩给予关注。”有关副职,任正非也没有丝毫的放松:“我认为副职至少要精于管理,大大咧咧的人,不适合做副职。副职一定通过精细化管理,撕开口子后,要能精耕细作,守得住,具备正确的执行力,来实施组织意图,这就是狈的行为。机关副职的责任承担者要逐步地由具有成功实践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来担任。”

鉴于此,任正非对“华为接班人”的要求也就更富有传奇色彩:“华为的接班人,除了以前我们讲过的视野、品格、意志要求以外,还要具备对价值的高瞻远瞩,和驾驭商业生态环境的能力。华为的接班人,要具有全球市场格局的视野和交易、服务目标执行的能力,以及对新技术与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而且具有不固步自封的态度。华为的接班人还必须有端到端对公司巨大数量的业务流、物流、资金流等,简化管理的能力。”

时至今日,华为并没有诞生任何一位“准接班人”,甚至“候选人”也都是外界猜测出来的,这样庞大的一个企业的下一位掌门人有着怎样的风采,真是令人期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