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9)》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的学术专辑。力图通过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文学档案等栏目,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整体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强化问题意识、倡导学术锐气,极富学术价值与出版价值。
| 书名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9) |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9)》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的学术专辑。力图通过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文学档案等栏目,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整体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强化问题意识、倡导学术锐气,极富学术价值与出版价值。 目录 特稿 新发现 新探索——《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流﹒学术新探书系》序言 《民国文学十五讲》三人谈(笔谈) 文学史如何可能 触摸历史的方式 “民国”的文学与“文学”的民国 “大文学”视野 他乡即故乡,故国亦他国——论洋鬼子的天津租界记忆与想象 关于“民族英雄霍元甲”叙事之阶段性特点及其作用 浴火自塑:马华抗战小说中的华人形象(1937-1965) 《青年杂志》改名原因:误读与重释 距离有多远:从现代知识分子到农民——重读王西彦小说《乡下朋友》 民国文学研究(文论研究专辑) 李影心与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 “进化的还原论”:“五四”前期俞平伯“人的文学”观建构解析 《论诗三札》细读——兼论郭沫若对于新诗发生的意义 从象征主义到“天人合一”:梁宗岱对“契合论”转换性阐释 从《密电码》看张道藩对三民主义文艺观的践行 共和国文学研究(文学制度研究) 《讲话》历史谱系的建构(1942—1966) 1958年中国新民歌作者身份探究 领袖意志的无形规约:《诗刊》发表毛泽东诗词的影响及其编刊方略 奖励机制与文艺生产的造势运动——解放区“有奖征文”解析 新视界(民国言情文学研究专辑) 论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趣味嬗变机制 从古典到现代:论新文学对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现代演绎 畅销书是如何炼成的?——民国三次“言情小说热”的社会文化解读 文学与文化 “书写心怀的曲水流觞”——论赵丽宏游记的类型和诗的构思 先锋文学经典化与先锋批评的关系——从现代性视野出发 赵树理小说的民俗化叙事 论萧红小说风景书写的隐喻机制 九叶诗派的多元艺术探索 建构一种文类文学史 乡土·女性·语韵——比较视域中的孙犁与贾平凹小说艺术探析 学人·著述 中国文学翻译与意大利汉学传统——意大利翻译家、学者狄海冰(ANNA DI TORO)访谈 一种新文本观的建构: 评金宏宇等著的《文本周边——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研究》 走向新诗阅读的专业性——兼谈张德明《百年新诗经典导读》 重返与重构——评吴雪丽的《文化寻根与本土中国》 范式转型与关联之魅——评刘进、李长生《“空间转向”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历史与心灵的诗学奏鸣——《面向历史的心灵救赎》之学术方法基础 综述 2015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 民国文学,文学史书写观念的回归——2014-2015“民国文学”研究述评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