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的时间了解国学精华,丰富知识,涵养气质。
介绍诸子百家学说,梳理儒学、经学、理学、心学要义,展示二十四史风貌,诗词歌赋、书法绘画。
明道编写的《每天学点国学(图文典藏版)》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 书名 | 每天学点国学(图文典藏版) |
| 分类 | |
| 作者 | 明道 |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用短的时间了解国学精华,丰富知识,涵养气质。 介绍诸子百家学说,梳理儒学、经学、理学、心学要义,展示二十四史风貌,诗词歌赋、书法绘画。 明道编写的《每天学点国学(图文典藏版)》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内容推荐 《每天学点国学(图文典藏版)》编著者明道。 明道编写的《每天学点国学(图文典藏版)》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了解国学,是了解中国的过去也是了解中国的现在,是了解我们自己也是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沉浸在国学的海洋里,可以让我们变得智慧、淡泊,保持胸襟开阔、举止从容,享受喧嚣世界中难得的宁静。本书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力求让您用最短的时间,最全面地了解国学精华,丰富知识、涵养气质。 目录 第一章 诸子百家,群星璀璨 “满口仁义道德”——儒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主张 万世师表——孔圣人 “七十二贤”——孔子的得意门生 孔日成“仁”,孟日取“义”——亚圣孟子 融会百家,自成一体——荀子 古代的“非主流”思想——{酋家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愿做一只自由的乌龟——庄子 法制、权术、威势——法家 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纪律严明,胸怀天下——墨家 草根的带头大哥——墨翟 上兵伐谋——兵家 连横合纵,调度天下——纵横家 玩弄诸侯于股掌之间——苏秦与张仪 百家争鸣——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 第二章 独尊儒术,千古流传 “古”“今”相争两千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儒学一统江湖的元勋——董仲舒 两汉经学集大成者——郑玄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魏晋玄学 “清谈误国”——玄学代表人物何晏和王弼 开理学之先河——周敦颐 “关学”的创始人——张载 洛学的代表——“二程”兄弟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心学”的开山祖师——陆九渊 千古一人——王阳明 不拘一格,特立独行——王艮和泰州学派 离经叛道的异端——李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第三章 中国史学,浩如烟海 秉笔直书——管窥中国史学 最古老的官方史书——《尚书》 一个茶壶,三个茶杯——“春秋三传” 最早的国别史著作——《国语》 纵横家的言论集——《战国策》 史家千古绝唱——《史记》 两汉风云全记录——《汉书》与《后汉书》 三分“魏、蜀、吴”——《三国志》 风雨激荡三百年——两晋南北朝史书 “以古为镜”——《隋书》 追忆盛唐风采——《旧唐书》和《新唐书》 回顾乱世沉浮——《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媲美《史记》——《资治通鉴》 脱脱的三部大作——《宋史》《辽史》《金史》 都是朱元璋催的——速成的《元史》 慢工出细活——百年修成的《明史》 编外的正史——《新元史》和《清史稿》 第四章 文学长河,流光溢彩 最古老的诗集——《诗经》 屈原的慷慨悲歌——“楚辞” 雍容华丽的文章 ——汉赋 “三曹”扛大旗——建安文学 满腔悲愤化作一声长啸——正始之音 辞采艳丽、内容空洞——太康文学 谈玄理,咏游仙——盘点东晋大文人 “骨灰级驴友”——谢灵运与山水诗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和田园诗 南北朝的两位文学大腕——鲍照和庾信 盛唐气象,初露峥嵘——初唐四杰与陈子昂 “诗仙”与“诗圣”——李白与杜甫 寄情山水田园——王维与孟浩然 散文大师——韩愈与柳宗元 “诗豪”与“诗鬼”——刘禹锡与李贺 中唐的“元白”——元稹与白居易 晚唐的“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千古词帝”——李煜 专业词人——柳永 “六一居士”——欧阳修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惧——王安 石与曾巩 瞧这爷仨儿!——“三苏” “脱胎换骨、点石成金”——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古今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绝代双骄之“词中英雄”——辛弃疾 绝代双骄之“诗家豪杰”——陆游 金代文学的一朵奇葩——元好问 “元杂剧第一”—关汉卿 明清文学的巅峰之作——“四大名著” 第五章 中国书法,无图的画 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钟繇 并称“书圣”的父子——“二王” 初唐书法四家——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世南 “颠张醉素”——张旭和怀素 “颜筋柳骨”——颜真卿和柳公权 身经六朝的书法家——杨凝式 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艺术细胞最发达的皇帝——宋徽宗与“瘦金体” 书画两栖的大家——赵孟烦 明哲保身的大书画家——董其昌 217 第六章 中国绘画,妙手丹青 人称“三绝”——顾恺之 “画龙点睛”——张僧繇 唯一有据可查的隋代画家——展子虔 出身贫寒的“画圣”——吴道子 身世显赫的宫廷画家——阎立本 各有千秋——山水画的北派和南派 妙笔生辉——苏轼与“文人画”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扬州八怪”——郑板桥与扬州画派 第七章 说唱艺术,曲苑杂谈 戏曲行当为啥叫“梨园”——唐玄宗与“梨园” “生、旦、净、末、丑”——传统戏剧中的“行当” “西皮”和“二黄”——京剧 “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一股清新的乡土风——黄梅戏 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 “扬善惩恶”“评古论今”——评剧 “才子佳人”戏——越剧 说、学、逗、唱——相声 英雄侠士、金戈铁马——评书 第八章 中国建筑,无言的诗 天地祖先的祭坛——中国祭祀建筑 奉祀三清、四御——中国道教建筑 石窟一佛塔一殿堂——中国佛教建筑 “道法自然”——中国园林建筑 等级森严——中国陵墓建筑 金碧辉煌帝王家——中国宫殿建筑 古老的民宅——四合院 固若金汤——古城墙建筑 试读章节 颜回,字子渊,所以又叫颜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14岁的时候就拜孑L子为师,以后终生都跟随孔子,孔子曾经以“好学”、“仁人”相许。颜回以德行著称,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还特别尊重老师,谨遵孔子的教诲。但谦逊好学的颜回却不幸早亡。 从汉代起,颜回就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历代统治者对其不断加封,被称为“复圣”,生平言论都收集在《论语》之中。他毕生追求的是“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没有饥饿,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 颜回最为孔子称赞的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处世哲学。孔子被困于陈蔡之地时,绝食七日,当时子路、子贡等人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仍然坚定地支持孔子,肯定孔子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话之后非常高兴,表示要是颜回将来生活富足,愿意去给颜回做管家。 颜回还是第一个认为孔子是圣人的人,在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只有颜回始终没有离开过孔子。颜回说孔子的道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曾点和曾参 曾点是曾参之父,父子同为孔门“七十二贤”。《论语·侍坐》记载,有一次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陪伴孔子一起闲坐,孔子让弟子们谈谈个人的志趣,轮到他谈的时候,他停止了鼓瑟,对孔子说:“我和他们三位想的都不一样。" 孔子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自讲讲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我会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洗洗澡,洗完澡后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起唱着歌回家。” 孔子听完之后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 实际上孔子和曾点的志趣是一样的,他们追求的都是安详、自得的生活。 曾点的儿子曾参也是孔子的弟子,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后来子思又把学说传授给孟子,所以曾参这个人上接孔子,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还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和嗔独”,又是我国著名的大孝子,提出了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观点。他的孝道观念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著有《大学》和《孝经》,被后世尊称为“曾子”和“宗圣”。 曾子最重要的弟子是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名叫孑L圾,春秋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受教于曾子,又下启孟子,相传曾作《中庸》,被后人尊称为“述圣”,他的重要学说是“中庸”与“诚”。 3.子路 子路,又被称为季路。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为人耿直鲁莽,喜欢用力,事亲至孝。孔子周游列国时为孔子赶车,充当孔子的保镖,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又勇于改过。 子路和孔子的关系很特殊,孔子在鲁国任中都宰之前曾经有两次从政的机会,都是乱臣贼子请他出山去做官,可是两次都被子路阻拦。因为子路认为那些人是乱臣贼子,劝说老师不应该和他们合作,结果孔子听从子路的意见没有出山。 子路是个很讲礼的人,他晚年在卫国做官,卫国发生了叛乱,有人要对卫国的继承人不利,子路就去阻拦,结果争斗中戴的帽子掉在了地上,子路觉得君子哪怕在死的时候也不能免冠,于是就整理好了衣冠,随后从容就义。P10-12 序言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国学如同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我们选择的不过是其中的若干岛屿,请读者和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海岛风光。诸子百家,众说纷纭,为战乱的社会开出千奇百怪的药方;董仲舒借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让儒学一统江湖,儒学华丽转身为“经学”,凌驾中国历史两千年;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修史,二十四史,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诗经》、《楚辞》、汉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的殿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除了文史哲,我们还截取了中国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的若干片段,让读者可以管窥国学的风貌。 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学生、白领、公务员、商人,懂一点国学都是有益的。国学可以涵养一个人的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国学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只言片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文化底蕴的深厚或浅薄;了解传统文化,是了解过去也是了解现在,是了解我们自己也是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浸润在国学的海洋里,可以让我们变得睿智、淡泊,保持胸襟开阔、举止从容,享受喧嚣世界中难得的宁静。有了一颗平静的心,才能从容应对世界的风云变幻。 鉴于时间仓促和作者的学识所限,书中的讹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心明眼亮的读者指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