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珊珊著的《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系统并且深入地分析了卢梭独具特色的人性论思想,以卢梭人性论的首要原则“自爱”为出发点,对“自爱”与“自尊”进行了辨析,进而揭示了“自尊”在正反两个方面,即“虚荣”和“自豪”方面的可能进展,以此显现出人性的静态结构和动态发展,与此同时,“怜悯”、“良心”、“自由”和“理性”等概念在卢梭人性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明朗起来。
| 书名 | 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学术文库/法国哲学研究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作者 | 吴珊珊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珊珊著的《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系统并且深入地分析了卢梭独具特色的人性论思想,以卢梭人性论的首要原则“自爱”为出发点,对“自爱”与“自尊”进行了辨析,进而揭示了“自尊”在正反两个方面,即“虚荣”和“自豪”方面的可能进展,以此显现出人性的静态结构和动态发展,与此同时,“怜悯”、“良心”、“自由”和“理性”等概念在卢梭人性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明朗起来。 内容推荐 《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由吴珊珊著,介绍了: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收获幸福?这种对幸福生活的追问历久弥新。卢梭花费毕生精力,为我们穷尽了人类通达幸福的可能路径。卢梭认为人首先是感性的、激情的存在。他推崇生存的体验性、丰富性和敏感性,认为人天生既不是恶也不是善的,而是在社会和文化中逐步塑造的。 既然人是可塑的,卢梭就给出了几种通达个人幸福的方案。一种是将自尊导向自然宗教,在对上帝的崇敬中,他将体会到生存的甜美、自由和平静。一种是做一个社会中的野蛮人,他满足于最基本的需求,不为虚荣和外物所累。他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幸福个体。一种是成为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的公民,他将自爱和怜悯推及他人,将自尊升华而达及共同体,他是一个信奉社会契约的幸福公民。以上看似互不兼容的方案体现了卢梭对人的本质的多层次的理解。人是有精神、情感、物质需求的社会动物,他因不断完善自身而通达幸福。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非理性”的人:卢梭的人性观 第一节 几种典型的人性观点 第二节 自爱作为一切激情和情感的源泉 第三节 动物性与人性:怜悯、可完善性 第四节 “自尊”:作为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 第五节 人性与社会的三种状态 第六节 “非理性”的人 第二章 文明及其缺憾:卢梭对人和社会问题的诊断 第一节 与启蒙的疏离 第二节 人性、文化、文明 第三节 对败坏人性的批判 第四节 败坏的社会导致了不健康的人? 第三章 语言与人性:对语言本质的批判性思考 第一节 语言作为人的后天本质 第二节 语言作为人性的映照 第三节 对语言权力化的批判 第四节 语言之于人的本质 第四章 人性的“文化处境” 第一节 对斯巴达的崇拜 第二节 对启蒙理性的反思 第三节 人性再出发:宗教性、个体性、公民性 第五章 一种选择:宗教幸福 第一节 一种独特的自然宗教 第二节 人性作为自然宗教的基础 第三节 人的“宗教” 第六章 人性的重塑:个体幸福 第一节 爱弥儿的个体教育 第二节 限制欲望,防止虚荣 第三节 个体教育的四门“课程” 第四节 个体教育的人性基础 第五节 爱弥儿的人性畅想 第六节 女性的幸福:苏菲与朱丽 第七章 人性的重塑:公民幸福 第一节 怎样成为一位公民? 第二节 转变人性的工程:立法者和政府 第三节 公民教育的三门“课程” 第四节 公民教育的人性支撑 第五节 哲学家和立法者作为个体幸福和公民幸福的典型代表 第六节 文本中的张力:个体与公民的选择是否矛盾? 结语:孤独者的追问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