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失控的藩镇(唐末群雄崛起与唐王朝的灭亡)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不朽如梦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不久,天子再次仓皇出奔,残存的一点威严荡然无存。当时丧乱后,国藏虚竭,各地藩镇都停止了上供,朝廷的三司转运连调发物资的地方都没有了,而度支使能收来的也只有京畿、同、华、凤翔等数州租税。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军饷,禁军中充满了怨言。田令孜心急如焚,于是上奏天子,要求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将其所占据的安邑、解县两地的盐池还给朝廷,用盐池收入来供养禁军。王重荣自然不高兴将这一块肥肉出让,便以自己曾在平定黄巢之乱中立下大功为由,拒绝了朝廷的命令。打了一段时间笔墨官司后,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五月,田令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朝廷名义下诏将王重荣改任为泰宁节度使,任命泰宁节度使齐克让为义武节度使,义武节度使王处存为河中节度使,又命令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军援助王处存赴河中接任。

王重荣拒不奉诏,并上表称田令孜离间君臣,指责其犯有十大罪状。田令孜见王重荣不就范,便联合静难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两人,希望依靠这两镇的军力解决王重荣,王重荣则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救,引河东军进入关中。僖宗皇帝多次派遣使者要求双方和解罢兵,但此时的天子诏书早已失去作用。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十一月,田令孜下令神策军出兵,在会合朱玫、李昌符两军后屯兵位于洛河和渭河之间的战略要地沙苑,开始了对河中镇的征伐。王重荣也立刻发兵迎战,两军对峙一个多月后,李克用率军赶至,沙陀军骁勇善战,远胜静难、风翔两镇兵马,胜利的天平立刻倒向王重荣一方。一仗打下来,讨伐军大败,朱玫、李昌符率残部逃归本镇,李克用则乘胜率军直逼京城。

田令孜惊惧不已,再次裹胁着僖宗逃出了长安城,出幸凤翔。此时,离僖宗回到长安城还不到一年,在黄巢之乱中残存的府寺民居也被乱军焚掠殆尽。不久,田令孜又劫持僖宗出幸宝鸡。得到消息的部分朝臣追赶着天子乘舆一路前行,结果碰到乱兵,衣物尽被劫走,带着太庙神主逃亡的宗正也在路上遇到强盗,神主在混乱中全部丢失。此时,朱玫、李昌符两人见李克用势强,连忙与其讲和,宣布讨伐田令孜,并发兵追赶天子一行人。田令孜见宝鸡无法再待下去,又带着僖宗经散关逃亡兴元,并在凤州、兴州设置感义军,以神策军指挥使杨晟为节度使,防守散关。当时形势十分危急,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已经投向了朱玫、李昌符一方,并派兵在险要关隘设置了障碍,烧毁了路上全部驿站。僖宗君臣一行只得走小路逃亡,道路崎岖狭窄,充满艰险。有一次,前方栈道被李昌符所部纵火焚烧,幸好神策军使王建扶着僖宗冒着火焰一跃而过,赶在栈道倒塌前通过此地,皇帝才幸免于难。朱玫的追兵在击破据守石鼻关的禁军后尾随着皇帝一行人死死不放,僖宗好几次差点被追上。在逃亡路上,宋文通作为扈跸都将一直随从左右,冒着锋镝矢石保护僖宗顺利到达兴元,他的表现无疑被僖宗铭记心中。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四月,朱玫、李昌符在风翔拥立嗣襄王李煴权监军国事,其后又带着他回到长安,另立了小朝廷,天下藩镇“受其命者什六七”。朱玫又派遣大将王行瑜率兵五万进攻兴州,感义节度使杨晟数战不利,只得放弃散关,之后又逃往文州,王行瑜所部进屯凤州。在此危急之际,宋文通受命与保銮都将李鋋、扈跸都将陈佩等人屯兵大唐峰,抵御王行瑜所部进犯。大唐峰上,宋文通率部死战不退,使王行瑜寸步不得前进,不久后,官军又收复了兴州,稳定了战局。此时,李昌符因为朱玫把持大权,十分不满,最终反戈一击,倒向了朝廷,河东节度使、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也因不愿接受朱玫的命令,转而宣布将奉朝廷之命讨伐乱臣。朝廷终于渡过了危局。

面对急转直下的战局,朱玫病急乱投医,于当年十月拥立襄王即皇帝位,改元建贞,并遥尊僖宗为太上元皇帝,但此时即使有真皇帝也不管用了,更何况是个伪皇帝。十二月,王行瑜因为屡次战败,害怕获罪于朱玫,于是先发制人,自凤州前线倒戈,回军诛杀了朱玫及其党羽数百人,朝廷顺水推舟,任命他为新任节度使。朱玫拥立的伪帝襄王亦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诱杀。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正月,朱玫之乱被平定后,朝廷论功行赏:宋文通扈跸山南,论功第一,迁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晋爵陇西郡公,并授以旌节任命其为武定军节度使;同时,朝廷还赐予他国姓,将他改名为李茂贞,并附入宗室郑王一房;此外,僖宗还为他起了一个字:正臣。至此,时年三十二岁的宋文通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转变,他成了位列皇室宗谱的藩镇大帅李茂贞。

P12-13

目录

自序

失控的藩镇之一

岐山雪——李茂贞的崛起与关中秩序的失控

 一 凤啼初声—从宋文通到李茂贞

 二 凤翼初展—李茂贞的强藩之路

 三 火凤燎原—从耀武阙下到火烧长安

 四 凤翔龙潜—从控制朝政到劫持天子

 五 凤翼初折—李茂贞霸业的半途夭折

 六 凤落岐山—李茂贞霸业的结束

失控的藩镇之二

蜀道难——王建的崛起与剑南三川形势的失控

 一 天子巡幸之处与宰相回翔之地

 二 陈敬瑄入蜀与蜀地的动乱

 三 “贼王八”的崛起之路

 四 鏖战西川

 五 吞并东川

 六 从全取三川到闭门做天子

失控的藩镇之三

江淮潮——杨行密的崛起与江淮形势的失控

 一 落雕侍御

 二 勤王之争

 三 杨行密的崛起

 四 高骈之死

 五 江淮的新霸主

 六 决战清口

 七 平定三叛

失控的藩镇之四

代北风——李克用的崛起与河东形势的失控

 一 沙陀崛起之路

 二 鏖战代北,避祸阴山

 三 屡建奇功,雄踞河东

 四 惊变上源驿

 五 南征北战,受封晋王

 六 兵败地失,英雄迟暮

参考文献

序言

人多爱盛唐之辉煌气象,对残唐五代却少有瞩目,但在中国历史上,残唐五代却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革时代。旧的贵族政治在血雨腥风中渐渐解体,取代贵族地位的则往往是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小人物。用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十国世家》中的话来说就是:“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髡盗贩,衮冕峨巍。”

自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便陷入了漫长的衰落期,但朝廷仍可凭借道义优势、地缘优势和财赋优势压制藩镇,继续维持统治秩序,直至武宗时代,朝廷仍可动员天下藩镇讨平意图世袭挑战朝廷权威的昭义镇。如果没有黄巢之乱的话,唐王朝或许仍可凭借巨大的惯性继续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但历史没有假设,黄巢之乱本身就是朝廷渐渐丧失人心后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这在庞勋之乱中便初露端倪,庞勋刚刚占据徐州,就出现了“愿效力献策者远近辐凑”的情况,兵变与民变开始结合。到最后,连士子也抛弃了唐王朝。朝廷虽开科举,但铨选之权却被权贵把持,众多寒门士子仕进的希望日趋破灭,他们从不满到绝望,最后发展至对朝廷的敌视,以至于许多人不惜投身于“盗贼”行列,也要改变这样的社会,“巢之起也,人士争而附之”,黄巢也是一名落第举子。更多的士子则投身藩镇,为节度使出谋划策,不断摇动着唐王朝的根基。

黄巢的致命一击打碎了朝廷纸老虎的幻相,窥出朝廷虚弱的地方势力趁势而起,不断接管中央政府退出后的权力,而朝廷则屡次三番处置失当,“天子救死不遑,大臣立身不固”,更加剧了分崩离析的局面。最后朝廷日渐孤立,并走向穷途末路。

如何叙述这段风云变幻的乱世,我曾经考虑过许多叙事结构,但最后还是决定从新兴藩镇的不断崛起写起,正如赵翼在论及“唐节度使之祸”时曾做出的评断:“迨至末年,天下尽分裂于方镇,而朱全忠遂以梁兵移唐祚矣。”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正是以关中为基业、河东为屏障、江淮为财赋之渊、剑南为后路,才保障了百余年的稳定局面,而当这四个区域失去控制的时候,其灭亡便不可避免。

写作此书是个漫长的过程,本人才疏学浅,不免有许多疏漏谬误之处,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批评指正。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学界前辈的研究论述,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最后,还要感谢指文图书的诸位编辑对该书能够出版做出的贡献。

是为序。

内容推荐

安史之乱后,面对藩镇林立的割据局面,唐王朝通过一系列举措,重新构建了中央与地方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最终形成了“夫弱唐者,诸候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的均势局面,其中关中、剑南、河东、江淮四个区域可以说是王朝稳定的四个支柱,但这样的局面被黄巢之乱打破,中央军事实力被重创后,地方势力趁机崛起,各地原有的统治秩序逐渐失控,最终导致唐王朝解体。不朽如梦著的《失控的藩镇》一书将运用前人历史研究成果,辅以第一手的史籍资料、笔记著述,以人物为纬线,以地域为描述空间,逐步还原唐王朝的解体之路。

编辑推荐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是怎样使大唐王朝走向终结的?不朽如梦著的《失控的藩镇》史料丰富,叙事与议论清晰有序,详细讲述了关中、剑南、河东、江淮四大强藩不断武力打断朝廷中兴、使朝廷失去了对各地区的控制,财源逐步枯竭,退路被断绝,最终促成了五代十国割据局面的形成的经过,值得珍藏和阅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