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茶庄
我有一个茶庄,在福建安溪。我的茶庄出产的铁观音茶属浓香型,茶汤香高韵长,颜色金黄,人口醇厚甘鲜,进腹通体舒泰。你们有谁想尝想买,给我来一个电话就行。
我的茶庄在安溪不算是大的,但茶庄的历史完全可以用“悠久”来形容。据我父亲在私下里“交代”,我们家的先祖虽然住在大山里,可与犹太人有点相似,天生有经商赚钱的头脑,能凭直觉发现什么东西可以挣钱养家。大概是在唐末宋初,一位住安溪驷马山的裴姓高僧种茶做茶的事传开之后,我们家就电开始悄悄学着栽茶做茶了。当然,最初采摘粗制的一点茶叶,主要用来以物易物,从邻居和邻村人那里换来一点日用品。到清朝乾隆年问,本县西坪仕人王士让经方苞之手,将安溪茶送与乾隆皇帝品尝,得赐“铁观音”之名以后,我们家就把种茶做茶卖茶当作主业了,因为家境逐渐富裕,遂成为我们所在村庄的庄主。最盛时,我们家有茶田几百亩,采茶制茶时节,要雇几十个人帮忙才行。做成的茶叶,先是用背篓背到镇街上卖,后来用毛驴驮到县城里卖,再后来用马车拉到泉州和厦门卖,最后开始派人装船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印尼去卖。到这时节,我们就自称茶庄了。也因为卖茶,我们家族有不少人至今还住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成了当地的华侨富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家族的茶树被收归集体所有,种茶、做茶的事虽没有中断,但村里茶叶的产量并未增长,茶田也未见扩大。改革开放以后,茶田允许承包,我们的茶庄才又开始复兴起来。特别是茶田允许流转之后,我们种的茶田已增加到上千亩,制茶的厂房和储茶的库房有近百问,用工百余人。我们茶庄每年的产量都很可观,销售利润嘛,要不是需要保密,说出来肯定会吓你一跳!这样吧,我只告诉你一个指标,你就可以估摸到我们茶庄的收入了,我们茶庄产出的顶级的铁观音茶,法国外交部、英国皇室、德国总理府都来买过,世界上有些跨国企业的老总指名要喝我们的茶,有一个品牌,一市斤也就是500克都要卖一万多块人民币哩!仅这个品牌我们一年就要卖出——,哈哈,不说了,这是商业机密!
我的茶庄出产的铁观音茶所以受人欢迎,远销国内各省和世界多地,主要是因为我们严把三个关口,始终注意确保茶叶的高端品质。第一个关口是确保茶树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我们茶庄所在的位置,海拔高度8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5—18℃之间,年降雨量在1700一1900毫米,相对湿度在78%以上,茶田上经常有云雾缭绕,茶树可谓饱饮山岚之气,饱沐日月之精,饱得烟霞之爱,这是先天独有的自然条件;后天的条件就是注意土壤的成分,不断地给土地施各种有机肥以增加营养,始终保证土质为酸性,让pH保持在4.5—5.6之间,使其适宜茶树的生长。我们茶田里的茶树属灌木,树势虽不大,但枝条披张斜生,长出的茶叶叶型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色深绿光润,叶面呈波浪状隆起,略向背面反卷,叶肉柔软肥厚,嫩芽壮而呈紫红色,饱含了苍天与大地所给予的各种养分,这就为制出顶级的铁观音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关口是确保鲜叶的采摘符合标准和规矩。我的茶庄规定,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快要成熟,而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一芽二三叶,做到“开采适当早,中间刚刚好,后期不粗老”。在春夏暑秋四个茶季,都坚持在晴天、微有北风、下午的2时至5时采摘,若天公实在不配合,也要在阴天的上午9一12时采摘。采摘时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确定一定高度的采摘面,把纵面上的芽梢全部采摘,把纵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鲜叶采摘后,为保持新鲜度,我们要求及时收青,将鲜叶置阴凉干净处,防止风吹日晒,叶温升高。第三个关口就是茶叶的制作必须按传统规程进行,不能偷减工序。凉青、晒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等,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少,而且我们在每道工序上都配备了大师傅,这些人都是做了几十年茶的老工匠,能凭目视、鼻闻、耳听、手触来判断是否达到了工序要求。正是因为我们严把了这三个关口,我们的出品才能使得国内外的茶商和茶客争相购买。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