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才是大明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杰编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投奔义军

朱元璋出生时,元朝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大旱。次年春天,淮河流域又发生了蝗灾,田野一片荒芜,庄稼颗粒无归。继而又大闹瘟疫之灾,人畜死亡的现象随处可见,钟离附近的几个村庄,全都变成了鬼蜮之乡。

朱元璋家里也未能幸免于难。首先是64岁的老爹朱五四染病不起,离开人世,后来长兄和母亲也相继身亡。昔日家中的和睦欢乐、父疼母爱的景象,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里,全都没了踪影。这种家破人亡的惨痛深深打击了朱元璋的心灵,他觉得自己仿佛是跌进了万丈深渊,一时间变得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真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后来,他想起幼时曾许过愿,长大要舍身于皇觉寺,做一名和尚。于是他跑到皇觉寺剃了头发,当了一个小行童。他在寺里住了下来,给寺里干些粗杂活计以谋生。但寺里的生活也并不好过,因为旱蝗肆虐,地方灾情严重,寺里的和尚也没人施舍,主持高彬法师只好罢粥散僧,逐个打发寺里的和尚出门云游,自谋生路。朱元璋在寺里待了50多天,也只好托钵四处流浪。

他乞讨流浪了三年,直到至正七年(1347年)底,听说家乡太平了,才回到寺里。这三年中,他踏遍了淮西、豫北的名山大川、通都大邑,对这一带的风土人情、地势山川也颇为熟悉。他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社会阅历,也磨炼出了他的坚强意志,当然他也饱尝了颠沛流离的艰辛和痛苦。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勇敢坚毅的性格,也铸造了残忍、多疑的个性。这段时期的生活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以后的事业。

然而,就在朱元璋四处云游时,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上广泛流行着“明王出世,普救众生”的说法。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农民军首举义旗,八月彭莹玉、徐寿辉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起义,攻下蕲水。起义很快便在全国兴起,由于他们都用红巾包头,所以被称为“红巾军”。次年二月,定远(今安徽定远)郭子兴、孙德崖等五人也率众在濠州应声起义,袭杀州官,占据濠州城,后来他们全归于刘福通领导之下。

本来居于清静之门的朱元璋在这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的影响下,也心绪难平。一天,在郭子兴部队的汤和写信给朱元璋,说他已是军中的小头目了,邀他去投奔红巾军。汤和是朱元璋儿时的伙伴,幼时他们曾一起放牛,嬉戏,现在当军官吃粮了,朱元璋能不为此动心吗?恰在此时,皇觉寺被乱兵烧毁,朱元璋于是放下钵盂,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已是25岁。

因为朱元璋打仗有勇有谋,又粗通文墨,入伍后没多久便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郭子兴把他由一名普通士卒提升为亲兵九夫长,并且让养女马氏与他结成夫妻。朱元璋成了元帅郭子兴的女婿,顿时身价百倍,士兵也对他刮目相看,敬呼他为“朱公子”。因为地位的变化,他不再用“重八”的旧名,而取了一个官名叫元璋,字国瑞。

(2)屡立战功

当时濠州城中有郭子兴、孙德崖等五位元帅,他们之间勾心斗角,谁也不服谁,攻占濠州近半年,竟想不到去扩大地盘,只是死守濠州孤城.于是,朱元璋回到老家钟离乡招兵买马,不久招募到徐达、周德兴等七百余人。郭子兴喜出望外,又封他做镇抚,让他来领导这些人。至正十三年(1353年),在五个月的守城作战中,濠州起义军死伤较多。朱元璋意识到,几支起义军长期待在濠州,不是内讧迭起,便是被敌军打败。因此,他决计离开濠州,向外扩大地盘,发展势力。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六月,他征得郭子兴同意,只带领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郭兴、郭英等24位贴身兄弟南下定远讨伐。这时定远张家堡驴牌寨,有民兵三千人,由于缺粮,进退维谷,被朱元璋设计收编。另外,他还收编了缪大亨在横涧山的义兵二万余人。定远被攻占以后,朱元璋又招降了当地的冯国用、冯国顺兄弟。冯氏二兄弟是读书人,通兵法,朱元璋十分信任他们,向他们请教取天下大计。

P3-4

目录

第一章 朱元璋开国奠基

 1 朱元璋的崛起

(1)投奔义军

(2)屡立战功

 2 建国称帝

(1)消灭陈友谅

(2)消灭张士诚

(3)平定方国珍

(4)仁慈的马皇后

 3 洪武新政

(1)编制田籍

(2)立卫所制和将兵法

(3)诏令办学

(4)制定科举

(5)发展农耕

 4 刘基之死

(1)旷世奇才

(2)著书明志

(3)谋略建功

(4)冤死谗奸

 5 胡惟庸伏诛

(1)结党营私

(2)君相之争

(3)太祖废相

 6 君主集权政治

 7 宋濂辅政

(1)出山辅政

(2)宠辱不惊

(3)扬名天下

(4)贤人末路

 8 徐达之死

(1)徐达从军

(2)战功赫赫

(3)蒙冤身死

 9 设置特务机构

 10 统一全国

 11 李善长案

(1)谋划天下

(2)功高获罪

 12 “蓝党”冤狱

 13 制定《大明律》

第二章 永乐盛世

 1 消灭陈友谅

(1)投奔义军,建汉称帝

(2)鄱阳湖大战,兵败身死

 2 靖难之役

(1)太子图谏

(2)皇太孙嗣位

(3)朱棣受封

(4)叔侄争权

(5)靖难之役

 3 永乐皇权

 4 修《永乐大典》

 5 郑和下西洋

(1)初下西洋

(2)第二、三次远航

(3)第四次下西洋

(4)第五次远航

(5)第六次远航

(6)第七次下西洋

 6 设立奴尔干都指挥使司

 7 兴建皇陵

(1)明孝陵

(2)明长陵

 8 成祖继行特务制度

(1)宦官势起

(2)厂卫横行

 9 迁都北京

(1)营建北京

(2)正式迁都

 10 五出漠北

(1)第一次亲征

(2)徒劳往返

(3)病死军中

第三章 仁宣之治

 1 仁宗治国

(1)太子监国

(2)赈灾免税

(3)直言治政

(4)实施仁政

 2 宣宗治国

(1)皇太孙出征

(2)汉王之乱

(3)整肃民风

(4)怒斩恩师

(5)南北取士

(6)周忱改革

(7)蒙古边务

(8)仁孝之君

(9)惩治贪官

(10)近忠臣,远小人

(11)驱僧逐道

(12)英年早逝

第四章 宦官擅权与宫廷政变

 1 太皇太后欲诛王振

(1)王振势起

(2)太后筹划

 2 土木堡之变

(1)瓦刺的兴起

(2)武备弛废

(3)麓川之役

(4)土木堡之役

 3 于谦守卫京师

(1)以身许国

(2)清廉为官

(3)受命于危难

(4)坚决抗敌

(5)英宗回京

 4 夺门之变

(1)惊天密谋

(2)英宗复位

 5 夺门悲剧

(1)石亨恩将仇报

(2)于谦遇害

 6 景帝之死

(1)景帝盼子

(2)凄然死去

 7 曹石之变

 8 英宗之死

第五章 宪宗挽歌

 1 终登大宝

 2 重用良臣

 3 治理京杭大运河

 4 万妃乱后宮

(1)万妃受宠

 5 贬逐汪直

(1) “青怪”扰民

(2)谏罢西厂

(3)复设西厂

(4)报复忠良

(5)贬斥汪直

第六章弘治中兴

 1 弘治中兴

(1)排斥奸邪

(2)重用贤人

(3)改良政治

 2 孝宗亲耕

 3 罢黜刘吉

 4 册立储君

 5 赐死荆王

第七章 武宗乱政

 1 排挤托孤之臣

 2 刘瑾专权

(1)迷惑武宗

(2)刘瑾伏诛

 3 宁王之叛

(1)蓄谋己久

(2)发动叛乱

 4 武宗穷奢极欲

(1)贪好玩乐

(2)江彬诱武宗远游

(3)劳民伤财

(4) 闹剧频出

第八章 嘉靖、隆庆兴衰

 1 世宗革故鼎新

(1)世宗即位

(2)巩固皇权

 2 严嵩误国

(1)奉迎直上

(2)排除异己

(3)严嵩问政

(4)道士谶语

 3 戚继光抗倭

(1)巩固山东海防

(2)浙东建功

(3)组建“戚家军”

(4)台州大捷

 4 嘉靖崇道求仙

 5 徐阶致仕

(1)踌躇满志

(2)徐严之争

(3)重视吏治

(4)抱憾还乡

 6 高拱罢官

(1)受荐入阁

(2)首次下野

(3)重为台辅

(4)高徐之争

第九章 万历荒政

 1 张居正辅政

(1)跻身内阁

(2)操纵内阁

(3)任人唯贤

(4)关注边事

(5)捐上益下

(6)治理黄河

(7)推行“一条鞭法”

(8)祸及身后

 2 清官海瑞

(1)立志用世

(2)以礼为教

(3)兴利除弊

(4)冒死上疏

(5)挫抑豪强

 3 援朝抗倭

(1)增援朝鲜

(2)大败日军

 4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1)统一建州女真

(2)消灭哈达

(3)终灭叶赫

 5 萨尔浒之战

(1)七大恨

(2)大战临近

(3)明军溃败

(4)溃败的原因与影响

第十章 王朝末日

 1 熊廷弼之死

(1)巡按辽东

(2)独具慧眼

(3)督守沈阳

(4)三方前进

(5)兵败遭斩

 2 魏忠贤乱政

(1)魏客勾结

(2)阉党形成

(3)阉党为害

 3 崇祯求治

(1)孤独的勤政者

(2)性情误国

(3)倚重宦官

(4)迁怒朝臣

 4 冤杀袁崇焕

 5 张献忠称王

(1) “黄虎”扬威

(2)再举义旗

 6 李自成建大顺政权

(1)闯将李自成

(2)继任闯王

(3)大顺政权的建立

 7 崇祯之死

内容推荐

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大明帝国将封建帝制文化传统推到了极致,是中国两千年帝王政治的集大成者,其对于中国政治传统、文化传统的影响既深且巨。

《这才是大明史》张杰编著。

编辑推荐

张杰编著的《这才是大明史》以“细说”的形式,叙述了洪武新政、蓝党冤狱、靖难之役、迁都北京、仁宣之治、土木之变、弘治中兴、武宗乱政、万历荒政、朋党之争等重大事件,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记录了大明帝国的兴亡沧桑和辉煌文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