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有一个学生,叫刘朔,无论为人处世,还是学习成绩,都非常突出。他是人大附中学生会的干部,高考的时候,他的数学取得了满分,在数学竞赛中也曾获得全国一等奖。毕业那年,他同时被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录取,他现在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有一次在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他在全体师生面前,谈了谈他的学习体会。当时谈的题目是《优秀是一种习惯》,他讲得非常实在,也非常到位。他谈到,自己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优秀是一种习惯。决定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点是智商,第二点是学习条件,第三点就是习惯。
其实影响学习的因素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智力因素,就是智商;一个是非智力因素。经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的作用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中起的作用不足10%,所以,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刘朔强调,其实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同处在一个学校,大家所共有的学习条件也差不多,但是为什么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里,不同的人之间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呢?关键就是习惯。“习惯”在词典里的解释,指的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由此可见,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他谈到,习惯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学习习惯是由一些小的细节组成的,第一要克服惰性,要舍得花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并养成习惯。他说谁也不是天才,不可能不学就会。他们年级有一个同学,暑假期间,他把初三数学练习册认真地做了一遍,数学成绩因此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刘朔接着讲:“我们这些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做过的习题不计其数。简单地说,要取得好成绩,数理化是做题做出来的,英语是背课文背出来的,语文是多写写出来的。时间是抓出来的,1小时可以干很多事,20分钟也可以背30个英语单词,可以读1~2篇好的散文。”
我给大家算一算,每天花10分钟背10个单词,3年下来就是1万多个单词,这个词汇量考托福都有富余。所以,有些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做,效果绝对超过你的想象。
我记得我女儿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没考好,我就告诉她,你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你是因为平时没学好,所以期末考试才没考好,考试就是平时学习水平一个比较真实的体现。你寄希望于在考试中超水平发挥,有几个人有那么好的运气?既然平时没学好,假期就应该补上落下的课。于是,我就跑到西单图书大厦给她挑学习资料。学生已经把课本学过一遍了,要再学一遍肯定不太感兴趣,所以我就在茫茫书海里给她挑出了一本叫《同步作业本》的资料。一节课对应着一套题目,题量也不大,但是有针对性,覆盖面也挺广,一套题目大约半个小时就能做完。我买回这本书以后,就跟孩子讲:“你不是这半年没学好吗?这半年大约也就五十多节数学课,你看这本书上正好有五十多套题目。你利用寒假,每天做三套题,一套半个小时,只要把这本书做完了,你的数学成绩肯定就上来了。”女儿一听,这事不难,一天拿出一个半小时,把这个同步作业做一下,寒假还能有很多玩的时间,而且自己的成绩也能上来。她觉得有章可循,目标明确,做起来也很容易,所以就非常自觉地把这本书上的题做完了。结果开学以后,她的数学确实就“转危为安”“脱贫致富”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习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只要你肯投入。
我另一个学生谈到他的学习经验,说“当别人看到我们拿过题就会做,以为我们多么聪明、能力有多强的时候,其实没有看到成功背后那不为人知的一长串脚印和一滴滴辛苦的汗水”。这个学生谈到,“我们周末被那些竞赛题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我们接受高难度的奥林匹克竞赛夏令营、冬令营折磨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因为做了大量的题,经过了种种艰苦的努力,所以他们大脑中多了一些积淀。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多了一些灵感,多了一些速度。这不一定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更加勤奋,付出了更多。
P4-6
青春,是不断生长的高度
青春姿态万千,但唯有不断生长且达到一定高度的青春,才令人艳羡。
北大清华,清华北大,不仅是作为名校的一种静态存在,更被赋予了鲜活的动态意义。考入北大清华,对学子而言,不仅是对自我奋斗的一种奖赏与肯定,也昭示了成长的价值。北大清华,已然成为一种高度,一种闪烁着成功光芒的青春刻度!对万千考生来说,北大清华,是一种挑战,一种激励,一种追求,一种召唤!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学霸的武功秘籍,倒不如说是一本镌刻着不断生长的青春的刻度表!读罢本书,我有一种倾诉的欲望,想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青春就是拯救自己。
我的朋友毛老师是个语文老师,他有个女儿。我们住同一栋楼,他的姑娘我是看着长大的。不客气地说,小姑娘并不聪颖,小时候甚至还有些木讷。但小姑娘很执着。上高中时,她的成绩并不出众,但很刻苦,整天乐呵呵的。后来,她考入了济宁医学院临床专业,研究生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学校——泰山医学院。今年,她又考入了北大读博士。她不是什么学霸,她只是一个比较勤奋、努力的普通女孩。她常说一句话: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自我拯救!
这是朋友女儿的体验,也是北大清华的学霸们的成功秘籍!
第二个故事,青春就是熬过3厘米!
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故事,一个多少人都熬不过3厘米的故事,却让众多网友大感惊异,扼腕不已。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而从第五年开始,则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用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努力将自己的根系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其实,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套用一句流行语:你自己熬不过3厘米,、谁替你疯长15米!
这是学霸们的经验,更是青春成长的履历!
第三个故事,青春成长,方法成就高度!
有一个学生,基础尚可,智力一般,但喜好学习,对解题规律、学习窍门、提分绝招等,更是“攫取”有加。他也迷茫过,焦虑过,终于在对学霸经验的汲取中成就了自我,也谱就了耀眼的青春!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根据自己数十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论点:只要学习得法,97%~98ji;的学生都可以达到优等生的学习水平。那些学习上的“黑马”,其实就是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的升华!
学霸经验,方法第一!
显然,本书想告诉同学们的,远不止这三个故事。它只是用真诚提醒同学们:没有谁的青春是安逸的,选择了青春,就选择了高度! 请听听学子的真情告白吧:“我是那极少数抱着幻想不放的人,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着,傻傻地得意着。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着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作为本书的编者,我们相信本书能给各位以向上的力量、向上的指引!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期盼:
待到高考时节,许你北大清华!
读完此书,你也能上北大!
近几年,高考政策变化之快让许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无所适从,好在我一直研究高考,并能牢牢把握住高考改革的动向,这些年我也用这些研究心得帮助了很多人、很多学校。今年,我所服务的30多所合作校又传捷报:有近百人考入北大、清华。我从中挑选了一部分学生提前到北京报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他们最真实的感受、最真切的体会、最具体的做法,为广大学生及家长写一本真正有价值、有启发、有帮助的书。由于这些学生高考前都得到过我的鼓励和帮助,所以我们的谈话就多了一份亲近,多了一份热烈。几天下来,我感觉这些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成长经历的孩子们的所思、所悟、所为,一定能为迷茫的学生点亮一盏灯,为困惑的家长指出一条路,为渴望提升教育智慧的老师打开一扇窗,于是赶紧整理成册。本书按照方法篇、实战篇、魅力篇,分别传递北大学子各学科知识的高效学习方法、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以及北京大学的独特魅力,并延续我一贯的写书风格:简单实用,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招招有用”。
也许由于我的女儿就毕业于北大,也许由于媒体对我的宣传也离不了北大:诸如,“一个班37人考上北大清华”“他让倒数第一的孩子考上了北大”等,所以这本书最后只选择了若干名北大学生的作品。
我仿佛看到未来又有一批学生,会因为这本书而萌发更大的学习兴趣,焕发出顽强的自信,激发起巨大的潜能,从而顺利考入北大、清华。果真如此,可别忘发邮件给我报喜。学习中有什么问题或对本书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来信,我的邮箱是wangjinzhan100@sina.com,或到我的博客(blog.sina.com.cn/wangjinzhan)里留言,也可以到宽高学习网(www.kgedu.net)选听一些比较好的名师课程。
期待你的好消息!
你真的会用错题本吗?
高效学习有哪三大“魔方”?
如何面对备考困境?
如何应对高考中的重大失误?
……
掌握了王金战主编的《我是这样考上北大清华的(北大篇)》这些方法,你的北大梦就有可能成真!
北大正用它独特的魅力期待着你的到来。
《我是这样考上北大清华的(北大篇)》由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主编,分为方法篇、实战篇和魅力篇,分别传递北大学子各学科知识的高效学习方法、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以及北京大学的独特魅力。
本书经验分享和分析讲解具体细致,方便学生直接运用于实际,从通用的笔记和错题集使用方法,到分门别类的各学科学习技巧。此外本书还邀请了高分考入北大的七位学子,分享北大这一殿堂级学府的独特魅力,为各位备考学子充足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