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物的样子(草原文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苏莉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有温度的文字,有细节的故事;

她对世间万物怀有深沉的热爱,世间万物输送给她生存的力量。

苏莉著的这本《万物的样子(草原文学)》是一本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生机勃勃的主题散文集,具有打动人心的抒情意味和哲理高度。全书行文自然不羁,文字看似平淡却见深情。

内容推荐

苏莉著的这本《万物的样子(草原文学)》包括“万物之始”“自然的力量”“季节的样子”“那些花儿”“那些声音”“那些生活”“那些旅行”“生生不息”八章。作者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事小情从容道来,细碎而趣味盎然,素朴而耐人寻味,无不充盈着对人间万物深沉的热爱,具有打动人心的抒情意味和哲理感悟。

目录

第一章 万物之始

第二章 自然的力量

第三章 季节的样子

第四章 那些花儿

第五章 那些声音

第六章 那些生活

第七章 那些旅行

第八章 生生不息

后记

试读章节

磕头

大年初一的清晨,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是万万不能睡懒觉的。天都没亮我妈就开始轰我们起来,当然他们大人是早就起来了,火在灶里轰轰地燃着,轰轰得大铁锅里的水嗞嗞地冒着小水泡儿,等着那些昨夜包好的冻饺子们进来暖和暖和。我们打着哈欠不情愿地穿衣,不情愿地叠被,可是妈妈已经把饭桌子放上了,一边忙乱地拿碗筷一边嘟嘟嚷嚷地唠叨:哼,还不起来,一会儿你大舅就来压炕头了,谁家被压了炕头,一年都抬不起头啊,知道啥!

说曹操曹操到,大舅笑嘻嘻地掀门帘子进来了,后面跟着大舅妈和我的几个表哥表姐表弟,“压炕头儿喽!”每年的大年初一,大舅一家总是成心压我们炕头。真要是压上了,那好像赢了啥似的高兴得不得了。大舅一家通通身材不高,我一个表舅给他们起了个雅号叫“小人国”。

我大舅是个讲究老礼儿的人,所谓老礼儿,其实就是有史以来人们一直自觉尊崇的习俗。所以过年在我大舅那里,实在是自有一套让人感觉非常庄严的意味。比如进了门,大舅并不坐下,而是让我奶奶端端地坐在炕头,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小铜酒壶,自带一个小酒杯,通常都是配套的,然后跪下。他的身后所有人都要跟着跪的,庄严地倒满一杯酒,举得高高的,然后用达斡尔语像是唱诵一样,说一套祝福的话,递给我奶奶;然后他俯身磕头,磕三个,我们在后面都得跟着磕头,然后我奶奶端起酒杯喝一点,再说一些祝福小辈的话,这才起身说笑,给来拜年的小辈们抓糖抓瓜子榛子啥的。小孩子们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有的还不太随身,可是怎么不随身都透着过年的喜庆。然后小子们凑到一起数兜里分到了多少炮仗,都跑到外头放炮去了,一会儿“乒”,一会儿“乓”,那个热闹!

说笑了一会儿,拜年的又要去下一家,这时候爸或是妈也都准备好了,跟着大舅一家也出门了,拜年的队伍慢慢壮大,小镇上都是自家亲人,串门子嘛,这家该去,有姑奶,那家该去,有三爷。东一家西一家,到了三爷家,磕头的时候屋里简直都搁不下了,从三爷脚下一直盘到外屋地,外屋地搁不下,又盘到屋门外,其实都外面了,三爷也看不着,不磕头不行吗?可是不,大家认真地给三爷磕头拜年,好像不磕头那哪是过年呢?必须磕!

所以。我小时候的年是一定要磕头的。而且必须串门子,所有的亲戚家都得到,要不人家挑礼儿,说你不懂事儿。我小时候的春节,没有春晚,有收音机的人家儿都少有,所有的乐趣都是在串门子中得来的。

孩子们

我小时候的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匮乏。一个小孩子如果能有十块钱的炮仗钱那他简直就是最奢侈的孩子了,买来鞭炮舍不得一下子放掉,都是把它拆了,拆成一个一个的,装挎兜里,手里拿一颗大人的香烟,一个一个地、无比享受地放——点一个,一甩,在空中啪……一声脆响,一缕青烟儿,一阵快乐!

放的时候真是轻松,可当时买的时候真是能把人挤死,卖炮的只有一个生资商店的一个柜台,全镇的人家都要买炮,你想吧!简直是人摞人,人挤人,挤进去了还出不来呢!

我们女孩子一到了过年,家里就会给买绸子扎辫子,五颜六色的,一般都梳两根大辫儿,扎两个蝴蝶结,奢侈一点的还给买一个头花,发卡上一朵绸子做的小花,大红大粉,单独拿在手上好看得不得了,别在头上咋那么难看呢,可土了。那每年也都要,不然好像年就不像年了似的。

我家没有男孩子,我也学着邻居的孩子放小鞭儿,我不敢拿在手上甩着放,我通常都是用舌头舔一下小鞭的底儿,把它粘在洋井的铁嘴上,一点着,“啪”,格外响亮!

还有一种威力比较大的炮仗叫作“二踢脚”,粗很多,通常都是吃年夜饭前放的。我一直记得“二踢脚”的声音,第一声砰,沉闷一些,第二声炸开了,啪,响在空中,余音缭绕……除夕的年夜饭前,放炮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先是两个“二踢脚”,砰啪两下,然后一挂一千响的鞭炮噼里啪啦一阵子,完了就开饭了。

年夜饭当然都是拣家里当时最稀罕的东西吃了,那时候什么东西都是供应的,大米也不多,而且里面都是草籽啊什么的不干净,通常都是我奶奶提前挑米,那时候好像都是陈米,好像还叫籼米,不黏糊,但是当时咋觉得那么好吃呢!那时候因为大米不多,各家还都不会焖饭,都像做小米饭一样的捞饭,剩一锅米汤。后来又学会了蒸米饭,高级得不行。

到了晚上,哪有路灯,外头黑漆漆的,小孩子们都点着灯笼出门了。所谓灯笼,就是用罐头瓶做的,用麻绳系住了瓶口,一根小木棍挑着,里面点一支细细的小红蜡烛,要说那时候有什么可以说是可爱而精致的东西,好像只有这细细的小红蜡烛了,十只一小包,专门就为了灯笼而准备的。孩子们一人一个罐头瓶小灯笼,走在暗夜里,远远地一串小小的火点慢慢地移过来,一股生气就好像从那暗夜里滋生出来了一样,让人心里热乎乎的。P3-5

序言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成果陆续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蛮荒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各自专属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是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它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应该是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乌兰

后记

二○一五年初,我去呼和浩特参加草原文学重点作品扶持计.划的报告会。内蒙古作协锡林巴特秘书长说起前几期签约作家,说他们签约之后反而写不出来了,迟迟交不上稿子,我还大笑不止,觉得这种情况绝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因为我在当时报计划的时候信心满满,脑子里汹涌着各种“样子”,都要破头而出。看到什么都能引发我写作的热情,这在我的写作生涯中还是不多见的情形。

锡林的话仿佛是个魔咒,不知不觉就应验了。

我的生活在二○一五年春天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情况,我爱人得肾病三年后病情日渐加重,无奈中接受透析。在举目无亲的通辽,在那种巨大压力和仿佛孤军奋战的坚持中我百感交集,为了留住他的性命我几乎拼尽了全力。实在扛不过去,深夜独自痛哭的时候也是有的。但是想到年幼的女儿,我不想她十二岁就失去父亲.我更不想失去这个会读书的伴侣,那一刻,和生死比起来,世上的一切事情瞬间都变得无足轻重,一切人世里的冷暖都在此刻揭去面纱,露出最真切的模样。于是抹干泪水,重新抖擞精神面对我命运里的一切。明白了大难来临,只有靠自己咬紧牙关挺住才是对家人和自己最切实的态度。

这些年来,对于发生在我们生命里的事情我明白最终只有去坦然面对、接受。由此我也忽然了悟了“逆来顺受”的真正含义,这其实不是一个消极的词汇,这实际上是个积极的态度,逆境来了,用生命的柔韧去面对它、顺应它、接受它、化解它,逆境所产生的破坏力就会逐渐消解变成积极的力量回到你的身上。

开始的时候,我每次推着轮椅送爱人去透析,全程四个小时陪下来。因为我知道对他来说,接受透析是极不情愿的事情,除了身体的极度虚弱,还有心理上的重创无法调适。被重创的感觉不仅仅是针对他,其实对我也是同样的,那阶段我每天都筋疲力尽,我也在调适自己生活的方向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是的.是勇气,面对这一切的勇气。除了照顾爱人的日常起居,我试图用养花种草来转移我的注意力,看着花花草草们茁壮生长总是给我强烈的暗示,觉得我们命不该绝,还有希望。我还拿起相机学摄影,在短暂的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我拍公园里的花花草草,拍我逐渐成长的女儿。在学习这门新技术的同时又认识了一群摄影圈里的朋友,他们给我打开了一番新的天地,让我不再总想着家里的不幸,以此来转移我的注意力和内心的焦虑。

但是我坐不下来,我那时候完全写不了一个字。经过了这一切我无法用充满热爱和闲适的心情来描摹我心目中万物的样子。直到二。一六年,我们的生活逐渐平静下来,我们逐渐接受了生活的新变化,并把这视为新的常态。日子还要过下去呀,我此时最大的愿望是我们能够好好活着,陪着幼小的女儿直到她长大并且能够拥有自己的生活。目标简单了,心里就重新安静了下来,能够从容动笔写下我眼中那些万物的样子。

我的写作初衷是想通过对我们身边最让人熟视无睹的事物的描述,来呈现出这些寻常之物不同以往的发现。在此之前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比如《面粉的样子》《火的样子》《年的样子》,读者的共鸣和反响都很好,感觉身边事物什么都可以入得笔来,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忽然,我发现了万物的样子,那么真切,那些凡尘琐事原来在我眼中平淡无奇,此时熠熠发光、生机勃勃,等着我去写出它们,一切都不同了!原来陷入凡尘并非是件糟糕的事情,原来此生的种种遭际其实是在把我拉向它们,和它们肌肤相亲,与我共生互惠。

当时和杨瑛说我要写够“万物的样子”,说完这句话,我好像忽然明白了这恐怕是我一辈子都会写不完的题材,世间万物哪里写得尽呢!这实在是一个鸿篇巨制。但是当我读到“人总是经由万物回到自己”又豁然开朗,难道这不就是我所追求的吗?一个人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到底因何而来,又因何而起呢?身边万物或许古已有之,或许比人类存在的时间都要长,我们此生与万物的关联或许才是我们最需要搞清楚的。不能像科学家那样深究,我所能够描述的只是人在情感层面上的记忆和思绪,有人说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所以从个人化的角度切进,是我的郑重选择,因为生活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们内心的感受,所以我希望能够提供一个自己的、特别的凝视事物的角度。

因为生活琐事不断,我写得很慢,但是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和世间的万物保持着某种不能割断的联系,细心感受着它们,试图懂得它们想要我表达的部分。我越来越喜欢这种脚踏大地的生活,更加喜欢与这种强大的生生不息的隐秘力量融为一体。

因为窥见了生死,我的笔下又有了与往日的不同,满注着我对世间万物最深沉的热爱。生活态度从此转变,不仅仅我的笔下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更加获得大益的还是我自己的心灵,我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丰盈而积极,并感染到身边很多人,他们和我交往都能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我想这是世间万物输送给我的力量吧。

因为觉得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写的题材,我迟迟不愿意结束我的书稿,我很享受这种与自己写作的联系,不想与之分离。但是契约还是要遵守的,尽管对我来说这仍然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我愿意这只是一个开始,我愿意以我余生的所有光阴来努力地完成它。希望在我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能够再次出版一部远比这部作品还要丰富多姿的书,来给我的一生写作做一次总结。

感谢中国作协的扶持项目把这部作品纳入其中,这让我的思路从最开始的模糊逐渐清晰;感谢内蒙古作协把这部作品纳入草原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并给我足够的时间,宽容我并让我专心达成心中所制定的标准。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谢谢!世间万物,你们都是我人生的导师,让我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