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集《四季有花》里既有科学的描述,也有植物文化的阐发,更有人与各种花草间发生的故事。笔触风趣幽默,并配有48幅精美全彩手绘插图,是一部独具风韵的花草观赏笔记。
翻开本书,带你跟随日本园艺大师柳宗民,走进街巷田野,去探访身边的寻常花木,感受四季的变幻,唤醒土地的记忆。
| 书名 | 四季有花(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日)柳宗民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随笔集《四季有花》里既有科学的描述,也有植物文化的阐发,更有人与各种花草间发生的故事。笔触风趣幽默,并配有48幅精美全彩手绘插图,是一部独具风韵的花草观赏笔记。 翻开本书,带你跟随日本园艺大师柳宗民,走进街巷田野,去探访身边的寻常花木,感受四季的变幻,唤醒土地的记忆。 内容推荐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花盛开。 春分前后樱花最灿烂,樱花落尽,又见杜鹃、铃兰、三色堇。梅雨季节,绣球浩浩荡荡,待过了菖蒲和天竺葵团团簇簇的仲夏,便有胡枝子和石蒜送来秋的气息。石蒜红透后是金桂飘香,深秋的茶梅能一直开到次年早春,是萧瑟冬日的一抹亮色…… 万物有时,草花只有在属于它的时间绽放,才能呈现出最美的一面。春花与春霞相映成趣,秋花只有在秋色的衬托下才能大放异彩。 而播下种苗、静待花期的漫长过程,更会让你随四时花木,真切感受到季节的脉动。 …… 柳宗民著的这本《四季有花》是《杂草记》的姊妹篇,是一部独具风韵的花草观赏笔记。翻开本书,它将带你开启一场花与四季之美的发现之旅。 目录 前言 赏花之乐 第一章 春 东北堇菜 樱草 溪荪 鸢尾 猪牙花 白及 瑞香 山茶 东京樱花 杜鹃 皱皮木瓜 多花紫藤 第二章 夏 牵牛 玉蝉花 天香百合 大花马齿苋 鸡冠花 亚洲文殊兰 狭叶白蝶兰 绣球 栀子 紫薇 木槿 玫瑰 第三章 秋 桔梗 佩兰 龙胆 石蒜 秋海棠 菊 秋英 木犀 硬毛油点草 茶梅 胡枝子 秋牡丹 第四章 冬 侧金盏花 欧獐耳细辛 日本细辛 水仙 寒兰 蜡梅 日本金缕梅 梅 柊树 马醉木 八角金盘 大吴风草 后记 品味四季的喜悦 植物名称对照表 试读章节 木槿 槿花一朝梦,这句话用以形容世事无常。这里的槿花,就是本节要介绍的木槿。木槿是原产于西亚至中国的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和著名的热带花木扶桑花是同属的好姐妹。木槿属植物都是“一日花”,花一大清早开,傍晚便凋谢。有趣的是,一日花在夏天特别多:朝颜、甘草、昼颜、松叶牡丹等等,都是夏日里的一日花,早上开傍晚谢。白粉花、待宵草、月下美人则是晚上开的“一日花”。所以“一朝梦”不止木槿,可就是它成了虚幻无常的代名词。 木槿的日语假名写作“ムクゲ”,由“木槿”二字的训读转化而来,另有别称“木莲(キハチス)”“莲(ハチス)”。在中医学中,开白花的木槿花蕾有调理肠胃的作用。除了花蕾,木槿的树皮和根皮也可入药,还能用来造纸。据说木槿是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当地人自古就将木槿视作国花。想必大家还记得,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日本选手拿着仿真木槿花列队入场的场景,这是在向东道主致敬。 当盛夏的阳光取代连绵不绝的梅雨时,木槿的花季也来了。木槿花托着朝露静静绽放的模样和朝颜这样的蔓草颇有几分相似,所以它一度被称作“朝颜”,还有学者认为秋之七草中的“朝貌之花”指的就是木槿。不过后来考证表明这种说法并不可取,“朝貌之花”应该是桔梗。 夏日晴空下的明艳 其实木槿的花色非常丰富,除了紫红色、浅紫色、白色和粉色,还有中心红色而外圈是另一种颜色的品种。白底红心的木槿更有“太阳木槿”的美称。这种色调的木槿也早就有了,著名茶人千宗旦特别喜欢拿它点缀早晨的茶会,因此人们也管它叫“宗旦木槿”。除此之外,木槿还有重瓣、大花等园艺品种,美国园艺专家还改良出了适合盆栽的矮小品种。在同属植物中,木槿比较耐寒,也可以在北海道这种寒冷的地方露养。因修剪方便,它常被用作树篱。当然,如果不去修剪,任它慢慢长大,它会报以满满一树的繁花。太阳木槿的色彩在蓝天的衬托下更加动人。 花木的花期大多不长,木槿却能从出梅开到十月。虽然是“一日花”,但总有花在绽放,整体上长开不败。从这个角度看,“一朝梦”形容木槿并不贴切。 木槿的生命力很强,在九州好像还有不少野生的植株。花谢后结籽很多,种子落地后发芽率也高,难怪能在野外看到它。 不过正所谓红颜薄命,木槿特别容易招虫。一长新叶子,蚜虫就冒出来了。蚜虫肆虐,就可能影响花苞数量,好在蚜虫的破坏力不是很强,木槿能战胜它们。比蚜虫更麻烦的是卷叶虫。它的幼虫会把叶子卷起来,藏在里面啃叶子。打开卷起来的叶子,你就会看到小青虫和它留下的粪便。如果虫子不多,还能把卷叶一一打开,捉去虫子,可数量太多就没办法了。用药的话还不能用普通杀虫剂,必须用渗透性杀虫剂,让有效成分渗透卷叶的表面,杀掉藏在其中的害虫。食心虫也能用这种药剂除掉。木槿很好繁殖,二三月间修剪下来的小树枝在地里一插就能活。 P102-105 序言 赏花之乐 品味四季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不断开发,日本的自然风光渐渐被蚕食。不过与别的国家相比,日本还算是一个葱茏的国度。 坐飞机到日本时,大家不妨透过舷窗俯瞰。你会发现日本的确郁郁葱葱,这得益于丰沛的雨水,四季分明的气候。这样四季分明的国家其实并不多,且因国土狭长,北端北海道和南境冲绳纬度跨度较大,所以物种繁多,涵盖了亚寒带到亚热带的各种植物,正是它们装点着四季景观。 长久以来,大和民族都顺应自然生活。甚至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就是“四季的文化”,这一点在衣、食、住中都得到了体现。衣和食随四季的更迭孕育出了“旬”。这个表达。而日本传统的房屋结构,既能应对夏季的高温潮湿,又能抵御冬天的瑟瑟寒风。 大和民族也是一个仰赖水稻种植的农耕民族。与一草一木的相处之道,深深烙印在日本人的基因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去怜惜一草一木。《万叶集》里共提到了一百六十六种植物,光是这个数字就很让人惊讶,放眼世界也找不到第二本这样的诗集。但《万叶集》与草本的缘分绝不仅限于此——其中竟然有一首完全用植物名写成的和歌。它由山上忆良创作,赞美的就是“秋之七草”。 荻之花尾花葛花瞿麦之花女郎花亦藤祷朝貌之花 (《万叶集》第八卷) 不知这是否是世界上唯一一首纯粹用植物名写就的诗歌。日本人自古以来对植物的喜爱可见一斑。 一千年前的“园艺热” 近年来,一股“园艺热”正在悄悄掀起,“园艺”一词也备受关注,每家每户会多少摆一些花花草草作装点。“园艺热”看似新鲜,却并非现代人的专利。要我说啊,这已经是日本历史上第三次园艺热了。研究显示,最初的园艺热竟出现在一千多年前。而更早之前,日本和亚洲大陆就有了频繁的交流,大陆文化也涌人了日本。 除了汉字、佛教和各种生活技艺,纷繁的草本也踏上了这片土地。外来植物那个时候多是以“药用植物”的身份从中国传入的,只是后来,它们纷纷有了不~样的用途,命运轨迹也有了天差地别。 比如日本皇室的象征——菊花,它在奈良时代作为延年益寿的药草传人日本,深受民众喜爱。朝颜是如今每个刚入学的孩子都要学会种的,古人会用它的种子做泻药。平安时代风靡一时的梅花也能人药。干蒸过的梅子称乌梅,可以治病,据说日本人就是为了吃梅子才引进了梅花。 渐渐地,这些中国药用植物都成了观赏植物,有些还上了餐桌。比如我们爱吃的牛蒡。在中医中,牛蒡种子用以退烧,日本人偏偏吃上了它的根。今天,牛蒡已是不可或缺的根菜了。要是没有传人日本,牛蒡也许永远不会变成蔬菜,朝颜恐怕也难成观赏革花。 我想,大和民族拥有一种能敞开胸怀接纳外来事物的神奇能力,但也不会全盘照抄,而是把它们融会贯通后再本土化。我们根据汉字创造出了假名文字,把中国佛教发展成日本佛教,吸收大陆文化,打造成独特的日本文化。明治维新后,又汲取了大量欧美文化,跻身现代国家之列。虽然不知道欧美文化会怎样实现“本土化”,但可以肯定,它们终有~天会融人到日本文化中。 …… 冬季的花坛不需要繁花 过去一到冬天,就没有什么花开了。冬天就该是这样萧瑟的景象,最多在花坛里种一些叶片色彩丰富的叶牡丹。 但随着气候变暧,人们开始以三色堇取而代之。能为庭院增添几分色彩固然很好,但三色堇终究是“堇”,而“堇”多是春花。三色堇最美丽的时候,该是樱花绽放的时节。三色堇是能为冬天增色,但此时它并不能焕发真正的美。三色堇的花期很长,会一朵接一朵地绽放,正常养护的话可以一直开到五月底。可非要让它冬天开花,就得悉心照料了,否则它就会透支生命,迎不来最美好的四月。 以前是到了三月,人们才会迫不及待地把三色堇种上,静候四月的到来。到了六月,三色堇的花期就差不多结束了。这时就种下夏花。现在,能直接买到带花的花苗,连苗带容器摆到花坛里就算养花了。以前的人们都是自己播种,即便要买种苗,也是没有开花的苗,反正种下后得等一段时间才会迎来花期。经过漫长的等待,等到花终于绽放时,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夏天的到来。“园艺”本该如此,养花种树,就得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冬季的花坛完全可以没有花开,灰扑扑、冷清清地殷切盼望春天。这样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时,我们会更加欣喜。每个季节都能欣赏到鲜花固然很好,但我仍希望日本的园艺能够充分利用四季的变化,做到张弛有度。 更自由的心态 每一个时节,日本都有花盛开。很多外来植物完全适应了日本的气候、风土,与本土植物已无太大分别。它们的共同点是拥有合乎日本人审美的韵味。鲜艳的花惹眼,淡雅的花因其朴素而更具风韵。 在我看来,在园艺迅速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日本的园艺文化。英式花园虽然也赏心悦目,但我们绝不能一味模仿,而应该有取舍,打造出一套既适应日本的气候风土,又能让我们民族为之倾倒的“新日本园艺文化”。我们完全可以把身边的传统植物好好利用起来,而不是只图新鲜。也不应该被条条框框束缚住,而应怀着更自由的心态去塑造庭院。如此,才能体会到家庭院艺的真正乐趣。 后记 品味四季的喜悦 赏花岁时记 新年始于元旦。天气虽冷,户外的空气却让人神清气爽,这也是那时节特有的体验吧。去门口的邮箱取报纸时,门旁的那株满月蜡梅总会以芬芳迎接我。母亲生前是和哥哥一起住的,过年团聚的时候,我总会剪一枝蜡梅带给她,博她一笑。所以一见到蜡梅,我就会想起远在天国的母亲。 我常去的寺院生长着各种花木,其中不少是我种的。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花绽放,让来客欣赏到不同的风景。 眨眼的工夫,蜡梅的花期结束了。二月里白梅与红梅纷纷开放,钟楼边上的台湾绯寒樱紧随其后。春分前后,便是樱花最灿烂的时光。 那棵台湾绯寒樱花色很红,枝条又垂挂,很是独特,常有人问我那是什么花。绯寒樱一开,它旁边的山茱萸也会开出黄色小花。山茱萸开花的时候还没长叶子,乍一看就像是枯木开花了似的。山茱萸有个别名,叫“春黄金花”。盛开时枝头缀满黄花,真是名副其实。要我说啊,叫“春黄金花”比叫“山茱萸”更贴切。到了山茱萸的全盛期,它近旁的一大棵白木莲也开始绽放了。有趣的是,白木莲的花蕾很早就鼓起来了,而且多往北边倾。据说这是因为花蕾又长又胖,南侧的因阳光好长得快,北侧相较之下长得慢,久而久之花蕾就指向了北方。因此有些地方也管白木莲叫“磁石花”。 台湾绯寒樱的红,山茱萸的黄,白木莲的白。这一片红、黄、白,昭示着春天的到来。近来特意来寺里拍照的人越来越多了。 三月与四月可谓万紫千红。连翘、雪柳、山椿,不一而足。各种樱花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台湾绯寒樱之后便是绯寒樱、染井吉野,垂枝樱和八重樱殿后。总之四月里,光各色樱花便让人大饱眼福。 除了花木,四月还有芝樱编织的花毯,铃兰那一串串玲珑的白色花儿以及紫花的一初。四五月间,久留米踯躅、雾岛踯躅、平户踯躅等踯躅会接连绽放,直到皋月踯躅落尽。梅雨季节,紫阳花浩浩荡荡地来了。这紫阳花是跳蚤市场卖剩下的,我们随手种在了寺里,不知不觉它们有了规模。到了仲夏,大殿前面的老百日红树会在盂兰盆节前后开花。一位近九十高龄的老施主说他小时候还爬过这棵树,可见这百日红至少有一百多年了。盂兰盆节过后,参道旁边的蔓穗就茂盛起来了。蔓穗是百合科的球根植物,常被当杂草看待,寺后面墓地里也有不少。几年前它突然又占据了参道旁边的区域。它抽花茎的时候还没长叶子,桃紫色的穗状小花还挺耐看的,我没舍得拔掉。最近已经长成了一片,开花的时候团团簇簇的。 九月已能嗅到秋天的气息了。秋分前后,农户与小停车场之间的白蔌就会迎来盛花期,彼岸花也不甘示弱地红了。彼岸花是我在几年前种下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令我岁岁都充满期待。秋分过后陡然转凉,这便是金木犀的时节了。寺后头的墓地里有许多高大的金木犀树,因为墓地和种在旁边的树是一起出售的。木犀的季节,墓地里会处处飘香。 金木犀总是开在秋分之后,那时候扫墓的人少了,自然也没人能欣赏到它们的美,好可惜。要是金木犀也能改良出早开花的品种就好了。 深秋开花的花木就更少了。金木犀之后,唯有山茶花慰藉这番寂寞。十月有纯种山茶花的早花品种盛开,十一月则是有其近亲寒椿血统的重瓣品种最为绚烂,红色的山茶花开在最后。 山茶花能开到第二年早春,是冬季庭院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这就是我的赏花岁时记。北风一刮,落叶树就光秃秃的,姿态各异的树形不加掩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趁着这个季节正好可以记忆树的种类。没有叶子的树,也有动人的轮廓。 植物的故事,生命的故事 草木多了,虫子鸟儿自然也多了,观察它们也是一桩趣事。春寒料峭时,白木莲与椿吸引栗耳短脚鹎来吸食花蜜。它们很容易弄伤花蕾和花,但早春食物有限,对它们来说,花蜜也算是美味佳肴了,所以我们都任由它们。日语中有一句谚语叫“梅配莺”,用来形容两件事物非常相配,这话还真对,梅花一开,日本树莺就会在枝头歌唱。入夏后,布谷鸟会在飞往深山的途中在寺院的树林里歇脚、呜叫,有时候还能听到小杜鹃的叫声呢。以前这一带还有长尾林鹗、红角鹗、紫寿带鸟、小星头啄木鸟等野鸟,如今少见了(好在还不至于绝迹)。相较之下,蝴蝶的种类倒是比原来多了。一度难觅踪影的日本拟斑脉蛱蝶和小豹蛱蝶也不时露个面。这和它们赖以为生的植物有着密切关系:日本拟斑脉蛱蝶吃的是梗的叶子,而梗曾因土地开发数量锐减,最近野生的植株才多起来。而小豹蛱蝶出现频率变高,也许是因为它的主食堇变多了。近来斐豹蛱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了,据说是三色堇开始广泛种植的缘故。 都说在人类大肆开发之下生态环境岌岌可危,好在东京近郊的自然尚未遭到破坏。希望大家都能静下心来,聆听大自然的呼吸。 我们人类绝不能独善其身,人和花鸟鱼虫一样,都是生命,都在拼命地生存下去。所谓的害虫、害鸟与杂草只不过危害到了人类的利益而已,它们也拥有正当的生存权利。也许人类才是最可怕的“害兽”呢。 “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果真有这份心,就应该把万物看成自己的兄弟,敞开胸怀去接纳它们。 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我们只有慢慢地去了解、感受它们的存在,才能真正做到亲近自然。 如果在这个意义上,本书能献上绵薄之力,我就没什么遗憾了。 最后,由衷感谢策划编辑本书的永田士郎先生(筑摩书房),以及为本书绘制了精美插图的相田亚澄女士。 柳宗民 平成十八年(二○○六年)二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