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辛亥忠魂彭楚藩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敬堂//黄汉昌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老者舞完剑,站在那里,面对初升的太阳,缓缓地吸气,吐气。他知道,老者正在做道家的吐纳功。

待老者做完了吐纳功后,彭楚藩走过去请教:“老人家,您这把宝剑……”

老者听了,微微一笑,说道:“这是贫道的无名剑。”

“不知老人家练的是什么剑法?”

“哪里有什么剑法,是贫道为了养性修身,自己编的无名剑法。”

彭楚藩刚才看到,老者所舞的这套剑法,奥妙无穷。现在听他说是自己编的,对他非常敬佩。想到这些,连忙上前,行过礼后,说道:“不知师父是否愿意相传剑法?”

老者听了,对他仔细端详了一会,说道:“我看你体形颀伟,性情平和。好吧,我愿意教你几招。”

第二天一大早,彭楚藩拿着家中的那铜剑,来到了葛店斗牛观。

第一天教的,是银蛇吐信。

第二天教的,是单指摘月。

当时,正值三九寒天,北风刺骨,冰雪连天。但彭楚藩一直坚持天一亮,便赶到斗牛观学剑,先后学了清风送客、白鹤戏水、樵夫指路、渔家探海、梅开三度、铁箫横背等招式。

到了第八天,当他冒着大雪赶到葛店时,却见斗牛观大院里空无一人,院内的雪地上,亦无脚印。原来,老者已经出门云游去了。至于去了何处,谁也不知道。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位老者。不过,老者教授的无名剑法,却牢记在心中。每天鸡叫三遍,他便早早起了床,在自家院里苦练起无名剑法来,风雨不歇。若一天不练,便会感到缺了什么。

不过,家中那把古铜剑,他怕不许带到军营,临走时,只好放在家里。

提起这把古铜剑,说来话长了。

记得是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他和几个小伙伴去西山下的寒溪塘游泳时,看到小溪边的泥巴被山洪冲走了,溪水里露出一段黑乎乎的木棍,他有些好奇,捞出来一看,竟是一把二尺多长的古铜剑!他在溪水里洗去剑上的泥巴,拔开铜剑,只见剑刃完好无损,只是剑柄上光秃秃的。原来,剑柄上缠的皮革,早已烂腐而脱落了。

回家后,父亲看到了他手中的铜剑,说道:“鄂城出的铜剑并不稀罕,自汉代以来,鄂城就有工匠炼铜,浇铸出了铜镜、铜剑和铜簇、铜罐、铜灯台等铜器。”

没想到,父亲一口气说出了鄂城能铸出这么多铜器!一旁的彭楚藩,听得如醉如痴。父亲知道他喜欢这支铜剑,为了满足他的喜好,便请皮匠王师傅,为古铜剑缝了一个牛皮剑柄套。

彭楚藩十分喜欢这把宝剑,他细心地用瓦片刮去了剑刃上的铜锈后,果然露出了乌亮的青铜色。  自此以后,他总是把古铜剑挂在墙上,偶尔也从墙上取下来,把玩一阵子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挂在墙上,这把铜剑成了他的心爱之物。

彭楚藩舞了一会剑,也许是时间尚早,军营里还是那样寂静。但彭楚藩练剑的兴趣仍然未减,因是一把木剑,拿在手里,觉得轻飘飘的,很难练得有精神。

“楚藩弟,”这时,忽听身后有人夸道,“你的剑法不错哇。”

他忙回头循声看去,见是同乡吴兆麟站在身后,连忙施过礼,问道:“畏三兄怎么来了?”

吴兆麟没接他的话茬,指着木剑问道:“你是以木代剑呀?”

彭楚藩被吴兆麟问得有点不好意思,说道:“我的那把古铜剑,留在了凉亭家中,只好用这代替了。”他说完,将手中的木剑扔在操场旁边。

“我那里有把剑,因没时间用,一直挂在墙上。”吴兆麟热情地说道,“今天正好是礼拜天,要不,跟我去拿吧?”

彭楚藩觉得夺人之爱不好,有些犹豫,吴兆麟说着,拉着彭楚藩就走。二人刚走出营房,见程正瀛和胡廷佐他们向营房走来。原来,自进了工程营后,他们分在不同营房,很少见面,加上训练紧张,马荣有些想家,便利用礼拜天,约上程正瀛等人,特来看望彭楚藩。没想到刚在营房外边,便遇上了吴兆麟和彭楚藩。

P20-21

后记

辛亥武昌起义,具有划时代意义。鄂州市有数百位革命先烈参加了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推翻清王朝做出了卓越贡献。如第一位壮烈牺牲的烈士彭楚藩、打响第一枪的程正瀛、起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等,都是从鄂州走进战场的。凡是出生或生活在鄂州这方热土的人士,都会以他们的英勇壮举为骄傲!我们在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召下,在创作这部历史小说时,得到了鄂州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文联、葛店经济开发区、市寒溪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彭楚藩烈士的家乡华容区和华容镇、凉亭村及彭楚藩的家族的大力支持。同时,鄂州市文史专家胡念征和华容区委宣传部及区文联主席陈敏等同志,不但积极倡导作品的创作,还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为此,我们向这些部门和热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15年10月28日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附: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辛亥年发生的武昌起义,史称“武昌首义”或“辛亥首义”。然而,就在这举世闻名的辛亥首义即将于1911年10月10日深夜举行前,当晚不幸发生意外而惊动清廷巡捕,在这关键时刻,鄂州籍革命党人彭楚藩为保护其他同党而被捕。清廷湖北都督府的巡捕为了从彭楚藩嘴里得知起义时间,对他引诱不成而施以毒刑。铁打钢铸的彭楚藩不屈不挠,意志坚定。特别是在刑场上,他傲然挺立地怒斥清廷,坚贞不屈,慷慨就义。他为了保护首义按时举行而成为辛亥革命第一位烈士。

彭楚藩的壮烈牺牲,激励着起义的湖北革命党人,特别是鄂州籍的革命志士,他们前赴后继,冲锋陷阵,为推翻千百年的封建统治浴血奋战。如临危受命的起义总指挥吴兆麟,果断指挥步兵和炮队一举攻克清廷湖北都督府,还有打响首义第一枪的程正瀛,敢死队长马荣,后被追授陆军中将的胡廷佐、胡廷翼以及鄂州籍志士周德利、佘品龙、陈洪启、李志国、陈国桢、陈凌云、蔡品山、王正甲、吕中秋、胡郎山……

这场伟大的革命推翻了268年的清王朝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也拉开了随后的五四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武昌首义的成功,彭楚藩功不可没,彭楚藩他们这些首义英雄因此而留名青史,他们是鄂州的骄傲!

我们除了敬仰他们之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把他们的英雄事迹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于是,我们着手收集有关史料,阅读和参考了《辛亥武昌首义》《鄂州英烈》《吴兆麟传》《铁血首义魂》《辛亥革命民国战时总司令万廷献》等作品,鄂州文史学者胡念征(参与武昌首义的爱国知识分子朱峙山之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历史价值的资料。

冯天瑜在《辛亥首义史》中指出,自1895年10月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等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以来,接着中兴会、光复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在十余年问先后发动十余次武装暴动,皆为慷慨悲歌,皆被清政府迅速扑灭。相形之下,辛亥武昌起义倾城以亡清燎原之势,并非偶然。楚地皆豪杰,是历史的必然。

古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鄂州籍参加武昌首义的将士们秉承的正是这样豪迈的楚风,以国家为己任,树起了一方前无古人的丰碑!这部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鄂州籍的辛亥英雄可歌可泣、气贯长虹的革命精神,了却了我们多年的心愿。

作者

2017年5月23日

内容推荐

彭楚藩(1884—1911),湖北鄂城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刘敬堂、黄汉昌著的这本《辛亥忠魂彭楚藩》以真实的辛亥革命历史为依据,再现了辛亥武昌首义从准备到实施的全过程。小说用简洁生动的语言,着重描写了彭楚藩从一个乡村教书先生为“反满兴汉,建立共和”,毅然弃笔从戎,投入湖北新军,加入革命组织,最终成长为革命救国英雄的曲折过程。同时,还真实还原了武昌起义波澜壮阔的场景,刻画了打响起义第一枪的程正瀛,连呼“同志速起,还我河山”英勇就义的刘复基,被施以毒刑仍坚贞不屈的杨洪胜,临危受命的总指挥吴兆麟,中将徐达明、胡廷佐,少将胡廷翼以及被清廷凌剐牺牲的敢死队队长马荣等人的英勇形象。

编辑推荐

刘敬堂、黄汉昌著的这本《辛亥忠魂彭楚藩》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传主彭楚藩是辛亥革命期间湖北省鄂州市第一位牺牲的烈士。作者以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用文学手法,从主人公弃教从军讲起,一直到英勇就义,比较全面、生动地描述了这位革命志士短暂而悲壮的一生,同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状况以及辛亥革命的爆发经过。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2: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