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欧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中山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欧阳修的治国理政思想

欧阳修是北宋政坛上一位头脑始终清醒的政治思想家,也是一位以身许国、刚正不阿的忠臣。他出身寒微,来自社会底层。自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科举入仕,先后经历了洛阳幕府推官,夷陵、乾德县令,滑州通判,人谏院为谏官,积极参与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改革。庆历改革失败,他被贬为滁州知州。此后又先后为扬州、颍州知州,应天府南京留守司事,在外十年。至和元年(1054)夏,再次入朝权判吏部流内铨,旋改唐书局,迁翰林学士。嘉韦占二年(1057)主持科举,得人甚多,为奠定北宋诗文革新影响深远。次年权知开封府,历时不足一年,专修《唐书》。嘉祐五年(1060)为枢密副使,次年改参知政事。在二府首尾八年,参与赞立英宗、神宗。英宗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他出朝先后知亳州、青州、蔡州。熙宁四年(1071)致仕归颍,五年(1072)去世。在谏院期间曾以朝廷要员出使河东、河北巡察民情,处置北方边防事务。至和二年(1055)还曾以使臣身份出使契丹。他一生仕宦四十余年,曲折艰辛,阅历丰富,勤学善思,深知当世事务,亦洞悉时政之弊。从庆历初年至致仕,先后向朝廷写了近250篇奏章,既有具体人物、事件的批评建议,又有对国家时政方针的分析评判,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为政主张,其中许多见解和主张,直到今天看来仍不失其积极意义和借鉴价值。

反对吏风“因循”。要求“按察官吏”。由于长期的和平安逸环境,到北宋中期,“因循”成为官场的极大弊病。欧阳修在《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一诗中,对当时官吏的“因循”之风做了十分形象生动的描绘:“天下久无事,人情贵因循。优游以为高,宽纵以为仁;今日废其小,皆谓不足论;明日坏其大,又云力难振;旁窥各阴拱,当职自逡巡;岁月寝隳颓,纪纲乱纷纷。”所谓“因循”,通俗一点说就是守旧懒惰,为官不为,得过且过。因此,在他的诗文中,“因循”二字出现频率最高,抨击也最力。

治国之要在治吏。这是古今有政治远见的政治思想家的共识。吏风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民风世风,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兴亡。所以,庆历三年(1043)欧阳修一人谏院,就呈上第一道奏章《论按察官吏札子》,说:“今兵戎未息,赋役方烦,百姓嗷嗷,疮疫未复,救其疾苦,择吏为先。”其时,官吏队伍现状却是:“年老病患者,或懦弱不材者,或贪残害物者,此等之人布在州县,并无黜陟,因循积弊,冗滥者多,使天下州县不治者十有八九。”他要求朝廷“特立按察之法,于内外朝官中,自三丞以上至郎官中,选强干廉明者为诸路按察使”进行按察考课,并提出具体按察之法。但是当轴者并没有按他的建议施行,而是让各路现任转运使兼按察使。这实则是敷衍应付之举。于是他再上《论按察官吏第二状》,说:“臣初乞差按察使者,盖欲朝廷精选强明之士,窃闻朝议以所选非人,故不遣使。今所委转运使,岂尽得人乎?其间昏老病患者有之,懦弱不材者有之,贪赃失职者有之,此等之人自当被劾,岂可更令按察?”然而欧阳修的满腔热情和愿望,并未唤起当轴者的重视。不久他又上第二道奏章: 《再论按察官吏状》,说:“臣自初忝谏官,于第一次上殿日,首曾建言,方今天下凋残,公私困急,全由官吏冗滥者多,乞朝廷差按察使,纠举年老、病患、赃污、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仍具陈按察之法,条目甚详。如臣之议,盖欲使使者四出而天下悚然,知朝廷有赏善罚恶之意,然后按文责实,甚恶者黜,有善者升,中材之人尽使警励。”“奈何议者惮于作事,惟乐因循,只命诸路转运使就兼其职。”又说,这些人有的就是应该按察的对象,有些人借口繁忙不肯尽责,结果只能徒具虚名,使“生民蠹病,日益可哀”。他特别强调那些“不材之人,为害深于赃吏”,他们“不能驭下,虽其一身不能乞取,而恣其群下共行诛剥,更无贫富,皆被其殃,为害更深,纵而不问”。这种人“大者坏州,小者坏县”。又说:“民之得失,不独上赖朝廷,全系官吏善恶。”“若外官不澄,则朝廷无由致治。”其语恳意切,拳拳之情溢于言表。

欧阳修关于整顿吏制的主张,与范仲淹庆历改革提出的“明黜陟”是完全一致的。可惜庆历改革仅一年左右就夭折了,因此,欧阳修关于整顿吏治,改变官吏“因循”之风的主张也就无果而终。

说到范仲淹和欧阳修,不能不涉及宋仁宗。欧阳修的一生,政治活动主要在仁宗朝,仁宗对欧阳修的忠诚敢谏也是比较赏识的,不能说是昏君,但其性多疑、耳根软、缺乏励精图治的精神,只能算是一个守成的庸主。因此吏制的“因循”之弊始终是北宋中期的痼疾。

批判损农“三弊”,疾呼“务本兴农”。农业在自然经济的社会中,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不仅指农业生产,还包括农村社会和农民的生存状况。欧阳修继承了古代先贤关于农为“天下之本”的思想,十分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社会的情况。大约在明道、景祐初年,他就写了一首政论诗:《答杨辟喜雨长句》,表达了他的农本思想:“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环回不得无差失,所以岁时无常丰。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敛勤人功。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年凶。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于农。军国赋敛急星火,兼并奉养过王公。终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于蜂。是以比岁屡登稔,然而民室常虚空。遂令一时暂不雨,辄以困急号天翁。赖天闵民不责吏,甘泽流布何其浓。农当勉力吏当愧,敢不酌酒浇神龙。”

P8-11

后记

这部书稿里的文章,大都是20lO年左右写的,由于很不自信,就一直放在那里,总想有一天再作修订,使之略有点面目,再示朋友。时间过去了五年多,虽然仍尽力读书思考,终究也没多少长进。因而,弃之不忍,拿起来又不满意,现在,在朋友们的督促下,不避浅陋拿来献丑了。

我几十年都是做行政工作,虽然喜欢读书,却业无专治,所以常和朋友们说:“为人平生少心计,为官治学两无成。”现在年过七五,垂垂老矣,后悔也无益了。

关于对欧阳修的学习研究,也纯是偶然一时兴起而为之。十多年前,人们热烈欢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自己刚好要到站下车,到了退休年龄。以后的岁月怎么过?想法很简单,好好读一些以前想读而没有顾上读的书。当时两个小孙子一个不到两岁,一个尚不满一岁,正是需要人照看的时候。为了给儿子减轻拖累,自己又是清风明月一闲人,就先当起保姆来。好友鲁迅研究专家高信知道我退休了,打电话说:“谢职休闲,有何打算?”我说:“读孙子。”他一听甚感奇怪,就说:“唉,一介书生读什么《孙子》,岂不是糊涂!”我笑了,他立刻有所悟,便说:“噢!一个教授当保姆,这规格也太高了吧!”我也自嘲道:“管孙子现在是家里头等大事,不看孙子就不是合格的爷爷。”我俩都大笑起来……从此我每天就是陪两个小孙子玩,给他们洗漱、买玩具、按时管吃管喝。他们休息了,我就胡乱地读点书。周围的熟人朋友也都夸我:“真耐得烦。”

这样的庸常日子过了四五年,倒也充实愉快,并不感到失落和寂寞。可是孙子大了,先后上幼儿园和小学了,我“失业”了。但是,自觉身体还可以,脑筋也没糊涂,就想总不能无所事事,得重新安排自己。这时一位在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听说我赋闲无事,就跑来说他在某高校组建了一个新闻专业,急需教职人员,热情邀我参与其事,连招待酒饭都吃了,想想我还是婉辞了。我说这一辈子都生活在组织的笼子里,既受人管,又管人。现在刚获得自由身,不想再给自己套根绳索!

不久又和高信、文史专家乾坤二友聊起此事,高信说:“不去给人打工是正主意。但是后边日子还长着哩,不能食禄待老,总得有事干!”他想起多年前我和他逛书店买过一套《欧阳修全集》,就说:“你不是对欧阳修很有兴趣吗?拿起来研究他!”乾坤老弟一听,也极力支持。不期然他二人的“给力”,真使我动了心,从此便以欧公为伴了。

治学搞研究,是专业学者的事,自己完全是门外汉,只是为了打发暮年时光,不至于过得太无聊,也就较集中地读起欧阳修的诗文及相关资料,随手写一些读书随笔札记之类。2007年是欧阳修诞辰千年,报刊时有关于纪念欧阳修的文章,我就写了一篇短文《庆历改革者们的失策》,让杨乾坤看看,他说:“不错,有新意。”我就试着发给中华书局的《文史知识》杂志,不料不几天就接编辑部的电话,说准备采用。这当然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名文,历来为人称赞。然而我总觉得以往的研究文章对其主题思想似乎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多少有些误读。于是放胆写了篇《解读醉翁之乐》,又让乾坤先过目。因为在我心目中他在读书治学上是我的老师。不料又得到他的称赞。我又把这篇文稿寄给扬州大学黄进德教授求教。黄教授对欧阳修有精深研究,他的《欧阳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欧研的重要专著。他看了我的文稿,在回信中说:“大著所论,与鄙见不谋而合,幸甚!幸甚!”这更使我喜出望外。一位大学学报的编辑朋友说:“你的文章不符合学术文章规范。”我说我是一个普通读书人,业无专攻,亦无师承,没受过学术训练,当然写不出中规中矩的学术论文。不过我看到中华书局出了一套当代名家的《皓首学术随笔》,就依样画葫芦了。同时,我觉得采用随笔这种文体表达观点,比规板的学术论文,更易于为读者所接受。这也是我给这本小书命名《读欧随笔》的原因。也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研究欧阳修,我说玩。在我心目中欧阳修不仅文章人品好,而且我觉得他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等的忠臣。记得《论语》中子路问怎样事君,孔子说:“勿欺也,而犯之。”欧阳修正是如此。他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奴才式的愚忠,而是以主人翁的精神,敢为社稷担当,为天下兴亡担当的国之柱石。这正如汉武帝所称赞的汲黯一样,是“社稷之臣”。这实在是最可贵的品质。读他的18卷《奏议集》,总使我感动不已。我觉得他的这种精神就很值得今人学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寓居偏僻山区小城,信息不畅,所见资料有限。书中附有一个“参考书目”,就是在读欧公文集时,我看到的有关书籍,它们都对我多有启迪,我的文章中得益他们之处不少。我在这里向各位作者先生表示诚挚地感谢!同时这本浅薄的小书能够顺利面世,承蒙刘东风社长的热情支持,特表谢忱。

以上就是我对关心我的朋友们的交代,遗憾的是友人高信先生已经作古,看不到我这本小书了,想来有些凄然!

2016.1.23夜

目录

欧阳修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

欧阳修的治国理政思想

欧阳修的人才观述略

可贵的“以身许国”精神

庆历改革的积极推动者

庆历改革者们的失策

奉使河东河北彰显为政才干

唯谈政事不谈文章

坚强不屈的人格魅力

身处逆境达观自适

不慕荣利,知足知止

欧阳修“洛阳情结”略析

欧阳修与范仲淹

欧王之间是与非

欧阳修与三苏

友情如山之重

关于欧公请罢狄青事

略论欧阳修前后期思想之变化

欧公两次遭诋诬始末

濮议中的欧阳修

“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之比较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与贡献

涉笔有声响落纸成烟云——读欧阳修杂记散文札记

解读醉翁之乐——读《醉翁亭记》札记

人生之秋衰病心声——读《秋声赋》札记

一篇摇曳多姿的美文——读《夷陵县至喜堂记》

北宋古文复兴之路——读《苏氏文集序》札记

略谈欧公的碑志文

一篇名文的负效应——读《朋党论》札记

范、欧两篇名作比读

关于欧文“六一风神”

化陈腐而显生机——欧公对“四六文”的改造

欧阳修与韩愈比较论

欧诗刍议

欧阳修对宋词发展的贡献——读欧阳修词札记之一

欧公两首词之作年探讨——读欧阳修词札记之二

关于欧公艳词之我见——读欧阳修词札记之三

随笔小品《归田录》的价值

《六一诗话》的文学史意义

欧阳修新见书简略述

欧阳修读经的启示

个性特色的《新五代史》

《永春县令欧君(庆)墓表》作年考

《张子野墓志铭》作年考

中华书局《欧阳修全集》点校本指瑕

欧阳修的故事

关于宋代文学的读书札记

附录:

 宋史·欧阳修传

 简评杨庆存先生的《宋代文学论稿》

 欧阳修研究的开拓之作——简评顾永新《欧阳修学术研究》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六一风神”慧眼看

——《读欧随笔》序

杨乾坤

“六一风神”,本是明人茅坤对欧阳修文风之评价,因欧公晚年号“六一居士”,文又直追史迁,故有是称。然而“风神”亦指风度和神采,遥想欧公当年,其文才天下宗之,其史才天下赏之,其吏才天下钦之,三才合一,何尝不可解之曰:“六一风神”。

我兄张中山先生,学养深厚,对文史研究有素,且为睿智之士。其思之精,思之深,常超乎尘垢之外,即以对欧阳修研究而言,何尝不是如此。数十年来他因对欧公知之爱之,故常引欧公之诗文以为谈资,谈赏既久,进而有研究之意愿。然而兄在商洛市文化局和《商洛日报》社主政期间,政事纷繁,无暇顾及,退休之后,复还自然身,遂于无梦居中,研究起欧公:披阅倾读,倚南窗以寄傲;细读精析,恒兀兀以穷年。攻疑克难,见观点之新锐;妙笔生华,骋雄辩而立言。

今正果修成,编辑成帙,计20余万字。欧公在文学上的领袖地位,在史学上的精深造诣,在政治上的卓越建树,皆昂然于其中,我知其字字得来之不易也。因为对欧公之研究,古贤今人涉及者众,涉及领域亦多,故要于此中再蹚出一条路来,自见了戛戛其难;先须有慧心接触体验之,以见欧公之超然;复得有慧眼观察研究之,以见欧公之伟然。中山先生正是以慧眼而观“六一风神”的。

在中山先生的笔下,欧公既是政治家,又是国之柱石。欧公伟矣,既见其为政之思想、务本兴农,以图国家之强盛;敢于担当,以见许国之公忠;加强吏制,以握强国之机柄;不见治迹,以掌天下之大同。又见其为政之主张:宽简便民,以擎理政之大念;不事风采,以图行事之干练;养才择吏,以图吏制之精悍;兼听博采,以图决事之稳健。

于是见了欧公以身许国之精神:敢上罢宰相吕夷简之疏,因其昏庸误国也;敢作《与高司谏书》,让高若讷“直携此书入朝,使正予罪而诛之”;敢于贡举之时,对尚为险怪奇涩“太学体”者痛加排抑;敢于“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出使河东,使天险麟州而存宋之版图;出使河北,提出对契丹(即后来的辽国)防患于未然;推动庆历新政,半年上奏札70多篇,篇篇见肝胆也;仕宦四十年,上奏札250多篇,篇篇见忠贞也。至于欧公为官之态度,则是胸怀宽阔,而见其气概;反对因循,而见其刚坚;行事忠贞,而见其高尚;身处逆境,而见其达观。先贬夷陵,而夷陵治;再贬滁州,而滁州治;复历扬、颍诸州,而诸州治;知开封府,而京师又治。在台谏,则敢“横身当众怒”;做官员,则敢“孤忠一许国”。此种果敢之气,刚正之节,千古而下,亦是感佩人心。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足见中山先生之慧眼卓识也。慧眼卓识,再经大手笔经营,“六一风神”更是了得。在中山先生笔下,欧公的文坛领袖风采更是灿然。欧公是宋代文学的巨擘,其文、其诗、其词,都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晚唐五季至宋,统治文坛的是四六文。此时的四六文已发展到另一极端,浮艳华丽,内容空虚,而文质卑弱;至庆历年间以孙复、石介为代表的士人反对四六文风却又大倡一种所谓的“太学体”,词涩言苦,险怪奇曲,风行一时。欧阳修力斥这种浮艳四六时文和“太学体”,推动并领导了宋代的古文运动。其措施有二:一是以行政手段强硬入手,以主持嘉祐二年(1057)贡举之机,采取断然措施,对作文遵从“太学体”的士子,一概不取,使得“场屋(科场)之习从此遂变”;一是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力矫之。欧公通过近千篇古文的创作业绩,创作出大批自然条畅、博采众长的古文,“天下翕然师尊之”。以其巨大之影响,又经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大批人士的力推,历经30余年,终于彻底纠正了文风,为宋代古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影响了后来近千年的古文创作,以此观之,欧阳修功莫大焉。三代秦汉之文,涉魏晋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 《宋史·欧阳修传》的这段评论,可谓的评。

欧公的诗作有860多首,平易晓畅,其风格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巨大。中山先生自觉将欧公的诗论与创作实践相联系,认为其诗的特点就是率真随意,以散文句式入诗,以古文章法写诗,以议论入诗,这些诗句带来了平易晓畅的优点,显然也带来了浅白直露之不足。虽然,瑕不掩瑜也。欧阳修的诗风,逐步奠定了有别于唐诗的宋诗面目,以文学史角度去审视,应该说宋诗是对唐诗的突破和发展,在这方面,欧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欧阳修的词作有260多首,使用词牌达70多个。他将词的创作,贯穿于其创作之始终,并将词自觉地提升为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的地位。中山先生认为,欧阳修在宋词发展中是位标志性的人物,其对宋词发展有三方面的贡献:将词提升到文学的主要体裁的地位,将宋词的发展成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宋词取得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开拓了宋词的题材范围,使词突破了“艳科”的藩篱,而与诗一样,承载起全方位多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学功能;为宋词豪放派开辟了门径,使词从“艳科”向社会化扩大,从柔媚向阳刚播迁,终使词在婉约与豪放之间和谐发展,而取得了卓越的文学地位,欧公是一位开山式的人物。

将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作深入研究,研究的结果令人耳目一新,中山先生之慧眼,若非洞悉欧公之作,何能至此!  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中山先生正是以慧眼而观“六一风神”的。细检《读欧随笔》中,人所已道,则见其所道之精警,醉翁之乐足典型也;人所未道,则见其所道之精妙,碑志文字不可忽也;人所易道,则见所道别开生面,友谊如山之重也;人所难道,则见其雄辩滔滔,论欧公前后思想之变化是也;人已涉猎者,则见其匠心独运:“庆历改革的积极推动者”,见解之深邃也;独具个性特色的《新五代史》评说,见解之精准也;人未涉猎者,则见其独有会心,《秋声赋》诣意之探秘也;史事联系今日现实之借鉴也。凡此种种,中山先生皆以慧眼观之,然后烂熟于胸中,而衍以成文。每下一义,或有水到渠成者,而大抵煞费筹思;每发一论,或有出口成章者,而大抵厚积而薄发;每有一悟,或有妙手偶得者,而大抵经过熟虑;每成一篇,或有下笔立就者,而大抵费时旬月直至累月。看来字字皆心血,我兄辛苦不寻常。以十余载之努力,研欧不已,积数十年之学问,终于有成。而《读欧随笔》即将付梓,我谨向中山兄祝贺。欧公千载而下,又逢识者,大是幸事;中山兄思接千载,而观“六一风神”,大是雅事。幸者,知欧公名垂之不朽;雅者,知中山兄研欧而有大成。幸雅相合,《读欧随笔》必将自立于书林也。谨为序。

2016.7.16西安

内容推荐

《读欧随笔》是一本关于欧阳修的学术研究随笔文集。欧阳修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的中坚人物,诗、词、文章为一代宗师,领袖北宋文坛四十多年,影响深远。同时,他又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历官县令、知州、参知政事(副宰相),是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作者张中山将欧阳修置于北宋中期的历史大环境下,对其为人为政和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以散文随笔的轻松笔致比较全面地进行了评析,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在欧阳修研究方面,多有创获。

编辑推荐

欧阳修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的中坚人物,领袖北宋文坛四十多年,诗、词、文章为一代宗师,影响深远。同时他又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历官县令、知州、参知政事(副宰相),是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的积极推动者和参预者。《读欧随笔》作者张中山将欧阳修置于北宋中期的历史大环境下,对其一生为人为政和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以散文随笔的轻松笔致比较全面地进行了评析,视角独特,观点新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