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积极的改变,都从掌控自己开始,有自控力的人最有力量!
解决人生问题的第一步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节,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问题;自律就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问题。
敢于同与生俱来的行为宣战,不为生活中拧巴的事而纠结,能正确应对工作压力、感情冲突、事业逆境、人际关系,等等。从而获得生活的控制感和满足感。
刘希的《自控力:别说你能管住自己》针对有企图心的年轻人,主要从心理学方面入手,侧重于习惯与人性的弱点方面入手,引导读者如何做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能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确控制。它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拥有超强自控能力的人。
敢于同与生俱来的行为宣战,不为生活中拧巴的事而纠结,能正确应对工作压力、感情冲突、事业逆境、人际关系,等等。从而获得生活的控制感和满足感。刘希写的《自控力(别说你能管住自己)》针对有企图心的年轻人,主要从心理学方面入手,侧重于习惯与人性的弱点方面入手,引导读者如何做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能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是什么让我们管不住自己
为什么需要学会自控?
这个问题,很多人曾经问过。提起自控力,有不少人都会一脸不在乎地说:“我为什么要控制自己呢?我现在不是过得很好嘛……”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没被控制呢?设想一下这样的自己:
我们习惯了一回家就陷进沙发,打开电视,虽然里面的节目无聊而乏味,无论是大声吵闹的广告,还是雷人至极的电视剧,我们都会拿起遥控器从头调到尾。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们忘记了打扫房间、草草地吃完谈不上健康的晚餐,然后等到了休息的时间才上床睡觉。只有这一刹那,我们才突然想到,今天晚上的时间全都虚度了。于是,我们告诉自己,明天不能这样看电视了,但第二天我们早已忘记并依旧如此。
原因何在呢?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是电视而不是自己在控制我们的夜晚。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我并不是教你反娱乐那套,然后回到穴居人类的时代,而是希望我们通过这样的假设明白,除了我们自己之外,任何事物都应该是被我们利用的工具,用来打造美好的人生,而不是将我们的人生献给它们。只有自控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自控力的缺失,成为许多人自我改善和发展的瓶颈。或许他们从词义上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自控力,就是对自我控制的力量。作为自我的主宰,我们有必要完全控制好自己。
具体地说,当我们重视自控力的时候,就能够正确及时地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表现出应有的状态。否则,其他的力量——无论是坏习惯,还是他人,或者周围的环境——都会趁虚而入,直接对我们进行控制。
正因为如此,实际上,讨论自控力也能看作是如何保护自己的能力。不妨这样去想象:如果我们不把改变自己看作是对自己的战胜,而是看作对外部势力的驱赶,又会怎样呢?当我们面对强行进入内心的敌人,第一个本能的反应应该是击败它们,并遏制其连续反击,这样才能避免自我的逃避或者退缩。
即使是内心再软弱、控制力再差的人,也并非没有击败外部力量的能力,而是他们将自己的控制能力压抑了。于是,这种能量就不能在正确的途径上发挥,而是转化为其他负面的影响和控制。
设想一个很常见的例子:
当我们在电脑前写作明天要交给客户的报告时,屏幕右下角朋友的QQ头像却在不断地闪动。我们本来想要关掉QQ,但我们又怕错过了什么圈子的八卦,于是我们开始不断纠结,是去看那条消息,还是继续面对给客户的报告?我们内心本应用于牢固防守自我心智的控制力开始分散,一部分被用来维护写报告的注意力,另一部分用来抵抗朋友的消息。然而,这样的自我矛盾与斗争,已经让我们输了。
想想看,不论是团队,还是个体,有多少能经得起内部的分裂和斗争呢?我们都是普通人,没办法成为既是天才又是疯子、既是英雄又是小人的奇才,因此,当我们将控制力分散的同时,也将面对失败的结局。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自我改变、自我控制的原因。
最好的控制,不是去费力地抵抗外界的因素,而是摆脱。摆脱那些错误的、不需要的、来自外界的控制,将自己完全地、和善地交给内心,这才是控制力的本质和真谛。
其实,从另一方面看,生命中的任何际遇、感受、冲动和欲望,只要它存在,就有其必然。承认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那些来自外部的力量,并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完整、更快乐。因此,当发现这些力量的存在是对我们正面影响时,我们应该做的是用平常心态去对待,并正确面对这些我们的内心可能不愿承认的力量。这样,我们就能化解其带来的冲击力,尝试着将它们变成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会再被它们控制,因为这些力量已经被我们化解,而与我们平等对话、相互影响。
当我们吸收了外界的这些能量之后,通过自我引导,我们将获得更强大的内心,从而变得更完整。这样,改变的人生状态就会到来,我们将会感到从过去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并因此感到平安喜乐的可贵。例如:在前面的那个假设案例中,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去看右下角的消息。单纯的害怕,让我们不愿去看,我们想压制这种来自外界的力量,但我们的压制使这种力量变得更强,并很可能最终控制我们——我们可能会想:“不管了,先跟朋友聊聊吧。”然后我们就不再写报告了。
正确的解决模式是怎样的呢?
先把这种来自外界的力量看作内心的“朋友”,去问问它,到底想要什么?它真的应该控制我们吗?
答案是否定的。当我们询问这位“朋友”的时候,它会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和朋友交流、聊天,从中得到放松和慰藉,把我们从枯燥的报告和严肃的客户面前解脱出来。
这样,我们就能心平气和地看待这股力量,并尝试告诉它,我们的确需要这些,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做好报告、面对客户。等这些结束后,我们将会很好地休息,并同QQ好友分享这样的快乐。
当我们在内心这样告诉它后,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我们突然发现,这个“朋友”停止了对我们的“进攻”和“控制”,不再那样反对我们了。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被自己控制了。
自控力没有那种疯狂励志的表现,我们不需要站在镜子面前大声呼喊:“我是最棒的!我可以控制好自已!我一定能做到!” 自控力不需要这样。自控力是一种对自我的正视,对内部和外部的包容,是宽和并蓄的力量。做到自控的基础,是尝试让自己不被任何负面力量控制。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走上提升自我控制力的康庄大道。P2-5
2011年,一部台湾电影在大陆突然火了。因为这部电影,我们认识了海峡对面的那位知名作家九把刀,认识了清新可人的“沈佳宜”和青春逼人的“柯景腾”。
无数年轻人在电影院里的银幕前欢笑、谈论或悲叹、流泪,只为这部电影中透出的那种青春的迷茫、青涩和稚嫩。当社会现实走近身边的时候,最终我们和电影中的主人公会发现同一个问题:许多美好,是我们错过并无法再获得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错过那些美好呢?我经常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错过的,不仅有美好的爱情,还可能会错过下面这些东西:夺人眼目的业绩、丰富广阔的人脉;保证自由的财富、换取空间的升职;滋养身心的健康、愉悦自我的休闲……
够了!
不能不说,在这个快节奏而且现实到精确的社会中,我们从青春期开始,就一次次错过了许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其中,固然有客观的原因,比如:属于你的背景、属于你的资本、属于你的时间、属于你的运气等。然而,看看和你曾经有着同样境遇的朋友吧,难道他们也同样错过了那些美好吗?应该不尽然吧。
在我上大学的那个年代,寝室里最流行的娱乐项目不是DOTA,不是魔兽,也不是围在一起看各种电影,而是扑克牌。
有一个阶段,我深深地沉浸在这种游戏中不能自拔,同样如此的还有我们寝室的其他几个兄弟。除了必要的上课、吃饭和睡眠,我们几乎都趴在破旧的桌子上,享受扑克带来的刺激和乐趣。然而,寝室里的“老张”——虽然他不老——却始终表现得很有节制,他会在睡前玩上半个小时,或者在周末打个通宵。平心而论,老张打得不算优秀,但也具有相当不错的水平。重点是,每当老张要去自习室看书或者出去兼职上班的时候,谁也叫不动他。
不久后,我也感到自己状态的变化,发现自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而是被“扑克”这种东西控制和绑架了。睁眼是扑克,闭眼还是扑克。因此我告诉自己,要学会反过来控制娱乐,而不是被娱乐控制。很快,我退出了这个扑克圈子,学会跟老张一样去按照日程做事。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状态一有序的、有安排的、充实的。
这种状态的获得,可能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比如,一开始的我非常不适应给自己排日程,但忍受着寝室同学的嘲笑和自己内心的怀疑,我坚持每天安排自己每个小时的活动内容,最终形成了习惯。再比如,经常在我打算去学习的时候,会传来“玩一把”的邀约,听起来诚恳而亲切,似乎有非凡的魔力要把我拉过去,但我坚持充耳不闻,如是往返,牌友们有了新的对象,也就不再密切关注于我。 当然,直到今天,我在朋友圈子里的扑克水平还是一流的。我开玩笑地说,这得益于我那段疯狂岁月的“练习”,但显然,只有我内心清楚,学会控制比学会扑克对人生来说更重要。
看看寝室几位兄弟的人生就知道了——
最擅长自我控制的老张,是典型的“凤凰男”。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房产业,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型房产企业的副总。许多人说老张是运气好,不过在我看来,他那种对自我控制的能力,足以支撑他去掌控自己的事业;而那几位始终没有意识到自我控制重要性的同学,除了父母家境优越的,都发展得不尽如人意:有的在国企当个普通的技术员,拿着微薄的工资;有的则在政府部门里守着冰冷的写字桌,打算一辈子到头拿个正科退休……
当然,我并非强调工作有高低贵贱。我想说的是,一个人是不是会控制自己、多早学会控制自己,将能够决定他的一生可以得到多少美好的体验——无论是电影让我们期待的美好爱情,还是更现实的人脉、事业、财富、名望和地位,以及保证这些的健康。
反过来说,如果你本来有这样的可能,只是因为缺乏自控力而错失了一切,会不会也产生电影中柯景腾的那种惆怅与遗憾呢?
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也正是因为对自控力的长期关注与思考,才有了我写作本书的冲动。
在这本书中,我将首先带领读者认识什么是“自控力”,获得对它的第一印象,明确这种力量的价值,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接着,我们将一起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对自我进行控制的渠道,也就是获得自控力运行的方法和目标,这些渠道包括情绪上的、心理上的、思维上的、行为上的、注意力上的、潜意识上的、自我观点上的和习惯上的等八个方面。在这些方面,我将向读者们展示,自控力不仅仅是“意志品质”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复合的能量,一种受先天影响更受后天锻炼的气场,一种可以将你带入新鲜状态的原始推动力。
自控力是态度,选择自控,你就要学会选择如何重新看待自己和周围;自控力是决定,选择自控,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断;白控力是精神,选择自控,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应有的道路;自控力是方向,选择自控,你必须学会在混乱的局势中看清重点;不仅如此,自控力还是生命科学的运用。一个人自控力的高低,还牵涉其生理健康状态的保持和维护,关系到神经系统如何运作、潜意识如何发展养成和内心健康的程度。
正因为自控力如此复杂,所以,才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地位。正如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一个人想要征服全世界,首先要征服他自己。”
是的,没有自控力,乔布斯不可能在坐拥亿万财富之后,还能不断地带领苹果创造出更多的神奇产品;没有自控力,蒂姆·邓肯不可能在37岁的年龄,还能在NBA总决赛中砍下惊人的半场25分——很多他这个年龄的球星,早就选择退役享受生活了;没有自控力,就没有俞敏洪四年如一日地为同学打水,就很难出现新东方的神话;没有自控力,就没有任正非在华为公司中推行的那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更没有民族企业站到世界顶端的辉煌。自控力让杰出的能力变成伟大,伟大的能力将帮助你获得幸运和青睐;自控力让平凡的心灵变得坚强,坚强的心灵将支持你挑战重重阻碍。
相信你在打开本书之前,就能顿悟到拥有控制自我能力的可贵。那么,当你走过这段提升自我的旅程后,你将犹如从沉沉的睡梦中醒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继而发出欣喜的感叹:
学会自控的人生,真的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