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钟山院士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武//侯萍梅//李路//李善春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享有“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甚至准备把重庆大学办成中国的“剑桥”。1942年,重庆大学改名为国立重庆大学,位居民国十大国立大学之列。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潘序伦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这里执教。钟山就学的数理系更是人才济济。只是,那时全中国哪里还有安静的书桌,大学生都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大浪淘沙……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谈判。由于国民党实行假和谈、真内战的策略,使国共谈判破裂。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宣言》,发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有识之士的热烈响应。此后,在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而国统区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通货膨胀十分严重,大学的教授及学生的生活都难以维持,纷纷起来反独裁、反迫害、反饥饿。

重庆大学有学生自治会,各个学院下有自治协会,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自治会和自治协会下聚集了一批进步青年。在学校自治会地下党员的影响下,钟山开始阅读一些进步书籍,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思想认识和世界观有了很大转变。钟山深深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希望。当时,重庆大学数理系有200多人,钟山利用担任数理系康乐干事的便利,编排了许多抨击国民党腐朽政治的节目。

正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的钟山还对四川刚刚兴起的谐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应用到宣传中。

由王永梭首创的谐剧是四川文化土壤中绽放的奇葩,诞生于1939年。谐剧采用话剧手法,以博笑为手段,通过幽默风趣的四川方言,置严肃的主题于轻松活泼的笑料之中。只有一个演员出场,扮演一个角色(有时是几个角色),其他人物则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和神情,显示他们的存在,一有些类似单口相声、独角戏和单簧,被誉称为“一人上场、满台生辉”。

一次,重庆大学请王永梭到校演出谐剧《阿Q正传》,大受欢迎。看完表演后,钟山大感兴趣,暗地里琢磨着自创谐剧。可是,谐剧对编剧的要求很严,需要编剧、导演和演员三位一体进行创作,先有文学脚本,再搬上舞台尝试,再度创作,要与演员不断沟通、不断修改。而就剧本而言,由于要由一个人展现故事和矛盾冲突,所以编剧需要想得很细,语言要很精湛,没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无法吃这碗饭。

1949年2月,重庆各大中学师生迎来了新的学期。此时的重庆,物价比1948年8月19日改法币为金圆券时平均上涨了1000多倍,公教人员的生活陷入绝境。2月22日,重庆大学、国立中央工业专科学校等校教授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从2月24日起停教3天,要求当局改善待遇。为了声援教授们的行动,重庆大学等4所院校的学生率先宣布罢课,并纷纷走上街头,开展义卖和募捐活动,拉开了“争温饱”运动的序幕。

一石激起干层浪。进入3月,重庆的绝大多数大学与中学都展开了罢课、请愿、绝食等活动。3月27日,近万名学生在重庆大学操场举办了“活命晚会”。晚会演出了60多个向往新生活和揭露反动当局罪恶的节目,场面十分火爆。当天晚会的主题歌就是那首铿锵有力的《团结就是力量》。此后,重庆大学操场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团结广场。

1949年4月1日下午,南京发生了军警镇压学生游行请愿活动的流血事件,打死学生2人、打伤100多人。这就是轰动全国的南京“四一”血案。

4月5日,以重大、中工、女师院、川教院等为主的30多所重庆公私立大学与中学代表在重大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重庆市学生‘四一’血案后援会”,重庆的学生运动再一次掀起新的高潮。

P16-17

后记

“跟着钟山干,都是穷光蛋;就是穷光蛋,也要拼命干;跟着钟山干,年年有改善;跟着钟山干,人人是好汉。”

这是一段在二院流传甚广的顺口溜,生动反映了钟山和他的战友们奋战“红旗-7”的光辉岁月。钟山院士以勇于实践、不怕挫折的“笃行”精神,发扬民主、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率领研制“红旗-7”低空超低空系列的众多志士,在充分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胆自主创新,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二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为国家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他博采众长、多谋善断的胆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格,以及与人为善的高尚情操,赢得了国防科技战线各级领导、同事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尊敬。

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再到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军为什么能肆无忌惮地实施空袭,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国家缺少必要的防空能力。正如钟山所说,“没有空防就没有国防,没有国防就没有强国”。古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早就诠释了这个道理。

本书主要记录了钟山院士献身导弹和航天工程实践的奋斗经历。钟山先后出任国家急需的五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红旗-7”和“海红旗-7”导弹武器系统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低空和超低空导弹武器装备的空白,建立和完善了二院研制、生产和售后的防空武器配套体系,为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奠定了人才、技术和物资等坚实基础。从型号研制一线退下来后,钟山不顾年老体弱,将满腔心血倾注在培养军民两地人才和科普育人事业上。在喜寿之年,他受命出任奥运安保科技系统总设计师,留下了一段与自己设计的导弹共同守护奥运平安的佳话。

在回眸钟山一生和采访他的领导和战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折服于钟山院士襟怀坦荡的品格、多谋善断的胆识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深深地体会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强大的国防,就如同没有挺直胸膛的脊梁。正是因为有像钟山这样的国防科技战线上杰出代表的长期顽强拼搏、不懈努力和几代航天人的薪火相传,为富国强军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才会有今日繁荣富强的景象。

在此,祝愿我们的祖国利箭擎天,让任何入侵之敌有来无回。希望读者朋友看完本书以后,能对导弹和航天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萌生深入了解航天科技方方面面,甚至投身防空武器装备和航天事业的美好愿望。

《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是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统一领导下编写出版的,航天二院负责《钟山院士传记》等9个分卷的组织编写工作,二院院士传记丛书编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传记编撰的具体组织工作。在此,对为保证此书出版而付出辛勤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编写组成员都在航天系统工作了几十年,李善春、李路和侯萍梅长期跟随钟山工作。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在编写组组长侯萍梅的组织下,全组按照确定的创作思路和主题,始终坚持既发挥各自特色又通力协作,为顺利成书奠定了基础。其中,周武作为全书的主笔,在全书的架构、人物性格展现和细节描写,以及文学化处理上发挥了主要作用。侯萍梅为全书提供了大部分图片以及大量的写作线索和素材,组织了采访和征文,并对部分章节进行了修改。李路和李善春为全书深化技术特色、突出系统工程的规律,对书稿进行了订正和修改。李路还对全书的配图进行了优化处理。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众多领导、专家和朋友的帮助,王可立、孙庚臣、全春来、杨存富、黄槐、李孝昌、朱美娴、陈国新、石德平、魏焕旨、李伯权、姜东波、徐兆林、邢士琴、郭群芳和柯晓雯等接受了采访;杨松荣、苑林桢、王少秀、马翰秋、张久泉、杨世东、李双启、王锚、徐睿、黄刚强、钟雅茹等提供了大量素材;二院及情报所等有关同志提供了相关资料和精美图片;二院研究生院的王一格、彭义林、贺丹、陆源参与了采访和录音整理,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感谢钟山院士和其家人给我们提供的大量帮助。

特别感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和二院的大力资助,以及中国宇航出版社的指导和帮助。

编写组

2015年6月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川娃子参军

 1.血与火的洗礼

 2.争坐第一排

 3.愿积健为雄

 4.投笔从戎

 5.考进哈军工

 6.炼成优等生

第二章 初识尖端武器

 1.第一次触摸导弹

 2.代号“543”

 3.会战“争气弹”

 4.痛击“黑猫中队”

 5.研制“红旗-2”

 6.良师出高徒

 7.弹上设备小型化

第三章 专业所领路人

 1.解剖“麻雀”

 2.预先研究

 3.干校生涯

 4.有矛必有盾

 5.“基辛格小组”

 6.眼界大开

 7.一所之长

第四章 创新铸利剑

 1.领军创二代

 2.天字号任务

 3.一个好汉三个帮

 4.胆大心细

 5.两条腿走路

 6.仿制加创新

 7.种瓜得瓜

 8.实践出真知

第五章 沙场秋点兵

 1.联合打靶

 2.无妄之灾

 3.拼命三郎

 4.攻艰克难

 5.小靶场练兵

 6.成功服传奇

 7.双靶开花

 8.人人是好汉

第六章 海上树盾牌

 1.走向大洋

 2.上兵伐谋

 3.走自行研制之路

 4.力克“拦路虎”

 5.塞北演兵

 6.“旱鸭子”下水

 7.惊涛骇浪

 8.逆境飞扬

第七章 军贸出奇兵

 1.逼出一条活路

 2.飞獴的来历

 3.六级大风打靶

 4.飞獴升级

 5.基本型系列化

 6.全寿命周期

 7.创新与继承

第八章 献计国防

 1.携手防空旅

 2.瞄准“打赢”

 3.任职空军智库

 4.信息化战争

 5.武器专家系统

 6.桃李满天下

第九章 护航科技安保

 1.请缨科技奥运

 2.护航奥运安保

 3.筑起“信息长城”

 4.天网疏而不漏

 5.安保科技结万果

 6.从“平安”到“智慧”

第十章 大爱无形

 1.衣带渐宽终不悔

 2.心有伏兵千千万

 3.甘当科普大使

 4.家人眼中的钟山

 5.“麻辣”总师

 6.叱咤云天会有期

附录 钟山谈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钟山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已经走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中国航天人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不仅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孕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也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航天人才队伍。

航天系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是这支队伍的杰出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先后有50多位科学家和航天工程专家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有7位院士获得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位院士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不仅是航天成就的主要创造者,也是航天精神的重要孕育者和忠实践行者。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工业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很薄弱,帝国主义严密封锁,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以航天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创建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航天型号研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领域,需要众人参与,必须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才能完成。以航天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在航天工程研制实践中,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技术突破,铸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成就。他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却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

航天事业属于尖端技术领域,难度大、风险高、技术复杂,在发展历程中碰到过很多难题,经历过各种坎坷,甚至遭受过重大失利。以航天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动摇、不退缩,树立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今天,在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征程中,航天院士的科学思想、创新意识、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是全体航天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决定出版《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不仅是为了宣传航天院士的科研成就,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更是为了传承航天院士的宝贵精神,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许达哲

2014年1月

内容推荐

周武、侯萍梅、李路、李善春编著的这本《钟山院士传记》主要记录了钟山院士献身导弹和航天工程实践的奋斗经历。钟山先后出任国家急需的五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红旗-7”和“海红旗-7”导弹武器系统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低空和超低空导弹武器装备的空白,建立和完善了二院研制、生产和售后的防空武器配套体系,为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奠定了人才、技术和物资等坚实基础。从型号研制一线退下来后,钟山不顾年老体弱,将满腔心血倾注在培养军民两地人才和科普育人事业上。在喜寿之年,他受命出任奥运安保科技系统总设计师,留下了一段与自己设计的导弹共同守护奥运平安的佳话。

编辑推荐

周武、侯萍梅、李路、李善春编著的这本《钟山院士传记》描写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山的成长经历,记载了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歌颂了他的高尚风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对于记载航天历史、传承航天精神、培育航天新人、促进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