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带兵去攻打敌人的江北大营。大队人马来到了现在的江苏省仪征县城外,为了不惊扰百姓,洪秀全下令“绕城而过”,随从人员按他的吩咐写了军令,传下去让部队执行。
大军开拔后,忽然看见仪征县城火光冲天,五千米外都能看到熊熊大火。洪秀全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呢?他连忙招来先锋问话。先锋呈上军令,洪秀全接过一看,上面写着“烧城而过”。
原来,这“绕”字被军令官写成了“烧”字。
因为军令官把“绕城”写成了“烧城”,使仪征的百姓房子烧了,财产烧光了,无家可归,生活十分困苦。
洪秀全看着已经烧成废墟的仪征城,心中十分难过,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于是只好将写错字的军令官斩了。因写错了字而丢了性命,这位军令官真是十分可悲!
军令官把“绕城”写成了“烧城”,害了百姓,也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声誉!
这真是一字之错闯大祸。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十分注意错字问题,否则酿成大祸就得不偿失了。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公元1851—1864)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起义队伍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农民起义,是19世纪中叶中国规模最大的反清运动。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1935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部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
但不幸的是,在拟订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q1n)阳”的“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m1)阳”。
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
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
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
沁阳市隶属河南省焦作市,为中国首批“千年古县”,自古为豫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的美誉。夏为覃怀首邑,商属京畿重地,周称野王邑,汉为野王县,隋改河内县,明清为怀庆府所在地。拥有天宁寺三圣塔、清真北大寺、尧庙、尧泉、战国墓、太平军北伐指挥部旧址和紫金顶旅游景观。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天下第一错字——“避”。
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因为这字一是影响大,二是皇帝写的,确确实实写错了,且找不出合理的理由解释。
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
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是谁人所写?
此字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康熙多写一横,大臣应该当即看出来,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P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