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谭(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孙少华编写的《桓谭年谱》考察了桓谭的生平事迹,揭示了当时谶兆思想的流传、谶与纬的逐渐结合、谶纬文献的出现与流行、谶纬思想在汉代政治斗争中的作用、汉代社会对谶纬的使用与认识等问题。
本书适合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研究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孙少华编写的《桓谭年谱》将桓谭生卒年考定在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和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这个时间段,正是谶纬思想由萌芽到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与谶纬文献有关的学者如京房、谷永、平当等,都生活在这个时期。《桓谭年谱》通过对桓谭生平事迹的考察,揭示了当时谶兆思想的流传、谶与纬的逐渐结合、谶纬文献的出现与流行、谶纬思想在汉代政治斗争中的作用、汉代社会对谶纬的使用与认识等问题。
桓谭是两汉之际非常重要的学者,他对当时的经学、音律、天文、仙异、水利、名理、经世兴治之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当时汉代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体现了桓谭作为“通人”对时代思想的敏感追踪与娴熟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