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 yu zhi shan
zhǐ yú zhì shàn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至美
abcd形式的成语
白玉无瑕 至善至美 白璧无瑕 十全十美
毫无是处 漆黑一团
1、生活在时间中,我们将自己的历史设想成在经验缓慢而稳定的增长中建构自身,是止于至善的文化史的袖珍版。
2、运动精神的最高原则为不断跨越极限,追求止于至善。
3、故正心之功不在他求,只在诚意之中,体当本体明澈,止于至善而已矣。
4、大学对社会发展的“止于至善”的道德追求和建设性的、理性的批判是其社会责任的核心。
5、但止于至善,才是止的最高境界,最后的坚持更重要。
6、盖明德新民固皆欲其止于至善,然非无有以知夫至善之所在,则不能有以得其所当止者而止之,如射者固欲其中人正鹄,然不先有以知其正鹄之所在,则不能有以得其所当中者而中之也。
7、格竹实践注定要失败是由朱子格物论中知识论的方法取向与止于至善的道德目的之间的矛盾关系决定的,典型地暴露了朱子格物论的科学主义倾向导致的道德实践论困境,这也表明科学主义路线不可能使人类的精神获得自由和超越,不可能彻底解决人类的精神生活问题,特别是终极意义问题。
8、人之良知固然为善,然由于知得未精切,故只能见得一截而不能见另一截,是以不能止于至善。
9、两种教育的根本点和本质内涵是“止于至善”的人文教育。
10、故正心之功不在他求,只在诚意之中,体当本体明澈, 止于至善 而已矣。
11、朱子以为,只有在事事物物上求得一定理,才能 止于至善 ,故需要下格物致知的工夫。
- 治一经,损一经
- 止谈风月
- 栉比鳞次
- 止足之戒
- 止渴之梅
- 止沸益薪
- 止谤莫若自修
- 止渴思梅
- 止渴饮鸩
- 植发穿冠
- 治丝益棼
- 治乱存亡
- 治乱扶危
- 止足之分
- 治兵振旅
- 止谤莫如自修
- 治乱兴亡
- 治国安邦
- 治不忘乱
- 止足之计
- 止循资序
- 止戈之武
- 止戈散马
- 止暴禁非
- 止戈兴仁
- 止戈为武
- 止知其一,未知其二
- 止于至善
- 止谈风月
- 止足之戒
- 止渴之梅
- 止沸益薪
- 止谤莫若自修
- 止渴思梅
- 止渴饮鸩
- 止足之分
- 止谤莫如自修
- 止足之计
- 止渴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