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立禅即意(大成拳学讲习录)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作者 于鸿坤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禅的境界远离分别。凡落分别都不是禅。武者若能得“意”而入禅境,作拳时即能依意成形,由“意”适应对方而发招,而不是揣摩对方的形而以形相抗。为学日益,不住于相;为道日损,虚静通禅。

作者于鸿坤自幼学武,曾习南极派通臂拳法,学练八极、翻子、劈挂、鞭杆等法门。上世纪80年代,跟随大成拳大师王选杰先生习练大成拳之功、技、理、法。

《立禅即意——大成拳学讲习录》是于鸿坤指导弟子练拳习禅的讲习著作。

内容推荐

于鸿坤著的《立禅即意(大成拳学讲习录)》是作者继《大成传习录》之后又一部指导弟子正确练拳习禅的讲习著作。“立禅”是王选杰先生对大成拳修炼法门“站桩”的称呼,是其对“站桩”的内涵——以身正心、以心印物、以物用心的深刻参悟,也是对中国传统拳理真谛认识的一大飞跃。作者挖掘先师遗训,广采名家之言,在自身多年研习修为的实践基础上,围绕大成拳的中心理念如“劲、力、势、气、神、中”等,深刻揭示了大成拳修练途径和方法要领的文化意蕴,廓清了遗存多年的认知误区,给大成后学明确了方向和原则,裨助直达增强生命之气,不必作意于劲与力而能随势而发的自然之境。著名学者、密宗上师谈锡永教授随读随批,颇多高屋建瓴之论和画龙点睛之笔,从而使得本书不仅成为拳学经典,更可作为完善生命、成己成物的人生读本。

目录

谈锡永先生作批旨意

1.立禅即意

2.以无住心推手

3.都是用中

4.站桩心法

5.感知才是真知

6.灵机不失

7.入门要对

8.以清净心信受

9.皆在知见中

10.共与不共

11.真正的内家拳

12.立禅大成

13.说各家拳

14.说形意拳

15.练拳三境界

16.站桩要领

17.练习听劲

18.这样打法

19.又是站桩

20.变化身心

21.以空为体

22.如鱼在水

23.空的状态

24.两人搭手

25.就是一个

26.形力气意神

27.说拳

28.行气如九曲珠

29.大成真义

30.定要清晰

31.中气才是真的间架

32.一静一动

33.只一个势

34.动静不二

35.观照不失

36.从有到无

37.动补虚,静接敌

38.站桩的松紧

39.一个整体

40.如如不动

41.观照与觉知

42.怎样得势?

43.无法不容

44.妄动与随动

45.皆归心性

46.悟入根本位

47.法门真谛

48.无形的腿

49.真实无分别

50.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51.入佛知见

52.分而不分

53.站桩与立禅

54.得机得势

55.集训对话摘录

56.中不丢

57.动静之机

58.随敌为师

59.静接物,动取中

60.站桩秘密

61.整体在站

62.不存力,意在人身后

63.再谈站桩

64.周身不着力

65.怎样才叫懂

66.真的站松

67.什么是起点?

68.练《金刚经》

69.门规不仅是门规

70.乐空即我

71.去除惯性就能忍

72.学拳不可断章取义

73.练拳的故事

74.有形空,无形有

75.凭感知出

76.如何明空

77.对方的中

78.清逸的心

79.四种精神境界

80.行住坐卧都是法

81.歇狂心,显中神

82.至阳功夫

83.拿清逸心去打

84.只是打影

85.桩与中

86.日常化生活化

87.虚与中——练拳的秘诀

88.反向身外求

89.试声

90.鸭子走路

91.厉害,更厉害

92.不是身心是中神

93.大师风范

94.无住之心

附录:弟子学习笔记

董力民跋后

试读章节

1.立禅即意

【谈批】什么是立禅?即是进入禅的境界,禅的境界远离分别。什么是分别?依名言来认识事物是分别,例如说拳法、腿法,那便是依名言来作分别;依概念来认识事物亦是分别,例如说洪拳、咏春拳,那便是依概念来作分别。凡落分别都不是禅。若拳手能入禅境,便能得“意”。这里说的“意”,即是佛家的“清净无分别意”。

既能得“意”,即能依意成形。所以,拳师发出的形,亦需无作意而发,一落作意即成分别。于对拳时,由“意”适应对方而发招,而不是揣摩对方的形而以形相抗,这便是“立禅即意”。

立禅的立,是立意,是从站桩人手立起禅意。禅意立起,则不拘形式,行住坐卧都是禅,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不逾矩就是“中”不丢,以禅的状态练拳、生活。只要有了禅的状态,感知的状态不丢,你就可以随心所欲。

中,就是禅的状态。平常练习,注意腰、胯、肩等,都是为中服务,为了让中显出来。得中以后,才可以守中用中。

【谈批】这一段说的是形随意生,意已离名言概念,所以日常生活一切皆禅,因为生活无非只是种种形态而已。禅宗强调“家常日用”、“日常生活”,便是“以禅立意”的形随意生。无奈许多拳师都落在拳的形式来发劲,不能说他们不对,但这并不是禅意。

说到“中”,其实便是由无分别的意来“任运”随形。无论对方用拳用腿,我们都可以因应他的拳法腿法,来意识到他发拳发腿的支点。若能由无分别意感觉到他的支点所在,那么我们便很容易适应,因为只通过他的支点,他的拳法腿法便受到我的控制。控制是适应,不是对抗。

事要精,理须透。练中得中,守中用中,以自己的中打对方的中,搭手就是中。发人的时候,“蓄劲如张弓,发人如放箭”,把对方当箭放出去。练就是用,用就是练。倘若练是练,用是用,说明你练错了。

【谈批】事即世俗,理入胜义,事为形,理为意。

依意为用,用由练而成,所以并不是一入手即能无作意,说“练就是用,用就是练”,那是一个过程,能够无作意而作意,那便是佛家所说的“无生生一切”,这是很高的禅理,亦是宁玛派的大圆满理趣。

要一辈子站桩,但几分钟就能学会。原理有很多,普通人掌握这一个就足够了。譬如推手,身上没有,你在我的一个点上用劲,我禅意没丢,你一摸,我这儿瞬间就变了。车轴是中,车轮子是环,动车轴,不是动车轮子。太极推手、形意搭手都是这个,在形上讲就是这个。

【谈批】这里说的推手、搭手,其实都是由意生形,不过,却要晓得宁玛派所说的“任运”。任运其实是适应,因应适应而任意运作,这是一切形的最高道理。一切事物都靠适应障碍而能成形,例如人,他要适应空气、适应地球上的食物等,然后4-能成为人。又如蚯蚓,它没有眼、没有耳,只能靠触觉来适应环境,因此它便有两根触须,人不需要触须便是跟蚯蚓不同的适应。一切生命形态的适应都可以说是包容,人有人的包容,蚯蚓有蚯蚓的包容,所以便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因此,我们便可以这样说,圆成任运便是得“中”,若能得“中”,因为任运圆成,以,便可以由意生形来作所种种适应,对方一切形态都给我适应掉,便受到我意的控制,令他根本失去了形。

练的时候心死神活,心不参与。《拳论》讲,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为生生不已之动。所谓“不动之动”,是说虽然不动,其实意是活的。活,不是计较什么圆、方、线、面,而是用感觉去觉知事态。对方发拳、发掌、发腿,我挨着就是。挨便是由感觉而来的挨,挨到什么,心中根本没有考虑,只是任运,任运即空,所以说空着接敌。无论离对方远近,都可以凭无分别意的感觉来任运,是即为空。对方的瞎动跟我没有关系,不要因为他的瞎动,我便拿着劲、拿着气、拿着意。

因应之意必须是无意之意。用神、显神,心死神活,神光朗照。神活的状态,都是无意之意的任运而空。

【谈批】所谓“心死神活”,就是心无分别,所以说之为“死”,可是其意则是活活泼泼,所以说之为“活”。不动之动,即是前面说过的“任运圆成”。

任运圆成必无作意,人不是作意生出一对眼睛,作意生出一对耳朵,为了生存,他必须无作意而生起眼与耳,至于身体中的种种微妙结构,实在亦只为了适应生存而不得不生起,所以无作意便可以说为“心死”,随缘适应便可以说为“神活”,用在拳理上,可称无敌。P1-3

序言

鸿坤习传之大成拳,从理趣上来说,可以说是形意拳的承继。民国初年,王芗斋大师将形意拳发展为意拳,然后博采各家,创立大成拳,已经是将形意拳发展为一大归结。

鸿坤得大成拳的传承后,了解到王芗斋大师的拳理实在有些佛家因素,所以从禅宗入手探讨拳理。近年我与其相识,便将禅宗与西藏宁玛派大圆满教法结合,向他作禅宗的指月,相信对他的拳理与法度都应有所帮助。现今他将所著《立禅即意:大成拳学讲习录》一书请我作序,我觉得作序已无必要,因为太多言说,反而影响了“立禅”,更不能得“意”,所以决定在读他的书稿时随手作批,点出禅法与密法的密意能与拳理双运,似乎更能令读者循此途径,而得了知拳理与佛理相通。

太极拳依道家之理,大成拳依佛家之理,这样建立,若能将大成拳更包容太极,那么便可以说是佛道两家相融。立禅即意,立道作意,二者有所分别,若能包容即无分别,这是我对中国拳法的期望。

后记

我跟随鸿坤先生学习大成拳多年,深知他长期努力继承发扬王芗斋老先生立意为禅的思想,并将大成拳的内涵主旨明确为立禅。立禅即意,即清净无分别意,使大成拳超越了拳术而成为禅修的殊妙法门。

鸿坤先生基于禅的境界,论证了立禅站桩的宗旨是以身正心、以心印物、以物用心的修炼法门,从立意和方法上把立禅站桩确立为佛家果地修证的方法和途径。鸿坤先生也得此禅意而入中,系统地建立了以中道为核心的立禅之道、理、法、术的完整体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了儒道释各家的思想,形成了对儒道释修习和体证的方法,多方面阐述了立意为儒家的实中、立意为道家的虚中、立意为禅家的空中的思想,提出了任用方法并印证了实证功效。立禅站桩由此开始,不再仅仅是大成之道、武学之道,更是生命之道和人生之道。

多年来,我也经常拜读谈锡永老先生关于如来藏学说的各类著作,虽然只是在思想认识上去理解,初窥堂奥,也已经感觉到受益匪浅,对我深入学习大成立禅法门和理解大乘佛法影响至深。鸿坤先生此书得谈老先生细大不捐的深刻批注,我拜读之余,深感谈老先生此热忱盛举实乃中国文化之大幸,也是广大读者的福报!

谈老先生用佛家如来藏思想对众多主题的点睛评述,揭示了立禅思想和方法中所蕴涵的丰富禅理,将立禅法门从体系上加以融会贯通,使立禅学说成为“世俗谛和胜义谛双运”、“智境和识境双运”的高妙法门,佛家如来藏思想得以融入更加广泛的现实生活。

我相信,这部倾注了两代人心血的著作,必将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和弘扬禅理禅法的经典之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1: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