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巍著的《坐上火车看民国》是一部民国铁路的风云史,一段民国社会的风情时光,再现中国交通史上的伟大时刻!
民国那些年的黄牛党,挤过绿皮车的名人们,铁路上的绮丽与沧桑……
那些年,我们不知道的民国铁路潜规则!
明天醒来,带一本书,坐上火车穿越民国,看民国火车的浪漫与辛酸,忆那血与火的往昔。
| 书名 | 坐上火车看民国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郑巍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郑巍著的《坐上火车看民国》是一部民国铁路的风云史,一段民国社会的风情时光,再现中国交通史上的伟大时刻! 民国那些年的黄牛党,挤过绿皮车的名人们,铁路上的绮丽与沧桑…… 那些年,我们不知道的民国铁路潜规则! 明天醒来,带一本书,坐上火车穿越民国,看民国火车的浪漫与辛酸,忆那血与火的往昔。 内容推荐 郑巍著的《坐上火车看民国》是国内首部以体验式方式叙述民国铁路文化的通俗读物。书中用移动的视角,重点讲述了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细节,把叙述的重点放在火车站上,用静态的火车站配以动态的各种火车线路,形成一种网状结构,既能宏观知晓民国铁路发展,穿越与之相关的社会变迁,又能微观感受发生在民国火车上的逸闻趣事。并配有相应站点的老照片。 目录 第一章 那些年,我们不知道的民国铁路“规则” 三六九等的民国火车 民国黄牛党的故事 民国“站票”,一站到底 腐败的民国铁路分子 那些挤过绿皮车厢的名人们 第二章 京哈铁路:明天醒来,去北国 简述京哈铁路 哈尔滨站:东方小巴黎 长春站:憋屈的伪满 四平站:慈禧皇后的故乡和四平保卫战 锦州站:四省通锦 山海关站:有山有水有铁路 唐山站:中国第一座火车站 第三章 京汉铁路:才饮长江水,又吃驴肉火烧 简述京汉铁路 汉口大智门站:东方芝加哥 郑州站:交通心脏 保定站:帝都南大门 石家庄站:中国第一“庄”诞生记 第四章 南满铁路:一路北上,天寒地冻 简述南满铁路 大连站:达里尼特别市 鞍山站:铁都 沈阳站:悲伤的谟克敦 抚顺站:被掏空的“煤都” 第五章 津浦铁路:运河沿岸好风光 天津站:百年商埠 临城站:铁道游击队与火车大劫案 台儿庄站:血战台儿庄 徐州站:中国铁路咽喉 蚌埠站:靠铁路发家的城市 南京浦口站:背影里的车站 第六章 粤汉铁路:南下的“革命路” 简述粤汉铁路 武昌徐家棚车站:百年不换“徐家棚” 长沙站:重镇下的小火车站 株洲站:火车拖来的今生 广州黄沙站:詹天佑的办公室 第七章 沪宁铁路:一路歌唱,江南水乡 简述沪宁铁路 南京下关车站:铁路的尽头 镇江站:临时大总统来访问 常州站:铁路绕弯之谜 上海北站:风姿绰约大上海 杭州火车站:沪宁末端一条华丽的尾巴 第八章 京张铁路:历史教科书上的“人”字形铁路 简述京张铁路 张家口站:“风口”上的城市 青龙桥站:八达岭下寂寞的小镇 第九章 胶济铁路:明儿早去胶东赶海 简述胶济铁路 济南站:亚洲第一火车站 淄博张店站:天下第一店 坊子站:因煤矿而生 青岛站:滨海德国味儿 第十章 东清铁路:纵览东北,连接俄国 简述东清铁路 绥芬河站:边境小城 牡丹江站:林海雪原上的明珠 齐齐哈尔站:狩猎场 满洲里站:中国“国门” 第十一章 滇越铁路:风光绮丽,却一路沧桑 简述滇越铁路 昆明南站:春城里一个少女 玉溪盘溪站:为香烟而来 蒙自站:时空交错的碧色寨 河口站:下一站越南 试读章节 民国黄牛党的故事 穿越之前,我曾经去一个地方旅游,而旅游的必要条件就是坐火车。那时恰逢人潮拥挤的五一小长假,火车票比较难买,于是我排了近两个小时的长龙才侥幸买到一张站票。遥想几年前车票还未实名制、黄牛遍野的时候,加一点钱就能从黄牛手里搞到票,还真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儿。 不过“黄牛”可不是“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牛,而是靠倒票发家的贩子。既然是贩子,为何又称作黄牛呢?所谓“黄牛”,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汉语方言大词典》一书中这样描述:黄牛是指责任心差而不履行承诺,黄牛党自然就是“责任心差而不履行承诺的人”。所以哪里有商业活动,哪里就有一群伺机而动的黄牛。所以此黄牛非彼黄牛,而是那些投机倒把,从各处牟利的贩子,上海人称“黄牛”为“打桩模子”,北京人称“黄牛”为“拼缝儿的”,而在我老家山东则直接称之为“票贩子”。如今“实名制”几乎毁掉了黄牛的前程,而黄牛要想发财也只能玩穿越了。为了一睹民国黄牛党的风采,我点开“时光机”再次来到新中国成立前。 这是某民国火车站,火车站排队买火车票的人不少。既然前面讲过火车车厢分三六九等,那么官宦贵族们是不是也有单独售票、不用排队的VIP窗口呢?当然有,自古以来中国就不缺少“官道”和“官门”,给这些官老爷、大财主专设一个“售票口”太正常不过了。不过VIP售票口条件多多,官衔和家产不达标的是不能够享受VIP服务的。我等草根既不想排队又想要买到火车票,只能想办法跟黄牛买。正好此时旁边一个大哥模样的人揣着手摇摇晃晃地走过来问:“兄弟,你这是去哪儿啊?” “回山东老家!” “哎呀,现在天寒地冻的,这长龙都赶上‘黄河’了!买到票了也得冻成冰棍儿!”这个黄牛兄没有直接说票的事,其实是让你开口去问。 “难不成你还有多余的票?” “票是有,但要加两码!” 所谓的“两码”就是加20%的费用,如果你手里不差钱,大可直接从黄牛党手里购买。但是民国时候大多数人穷得叮当响,火车票钱恐怕都是从当铺里当出来的,哪里还有多余闲钱就这么拱手送人?于是许多人还是老老实实地跟着长龙,就算冻成冰棍也觉得值。不过有些人还是想早点回家,于是便掏出钱买一张加码的黄牛票。 除了这“温文尔雅”的黄牛党,也有一些蛮横不讲理的黄牛。这些黄牛其实不是黄牛,而是“土匪”,说白了,这些黄牛与铁路相互勾结只卖黄牛票而不卖正规票。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就只有挨宰的份儿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农因有急事而必须马上坐火车去另外一个地方,当他来到某火车站买票时,售票员却告知“票已售光,请择日再来”。老农纳闷:火车还没来,怎么票那么快没了?就在他焦急万分、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高大”的形象出现了。 “想要走,只有从我这里买票才行!” 老农还是纳闷:“为什么?” “铁路乃我修,票就归我售!你到底走不走,如果走,两个大洋一张票!”土匪们开始漫天要价,而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买”或者“不买”两个答案。此情此景,老农只能掏两个大洋买一张价值一个大洋的车票。如果他不买,明儿来了还是如此。民国的“黄牛”确实牛气十足,堪比非洲大草原上横冲直撞的犀牛。 由于黄牛党的存在,所以一条“黑色利益链条”也就产生了。参与“分赃”的不仅仅只有黄牛,还有一群铁路蛀虫。于是那时候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富,当黄牛!民国的黄牛油水很足,堪比新西兰肥牛,而火车站黄牛党的身影也就成了民国铁路历史上极具特点的“缩影”之一。那些弓着身子、慢吞吞跟你拉着家常的说不定就是票贩子,而你一旦问出价码就必须买下,否则就是一顿暴揍。 民国的黄牛党某种程度上讲是“强盗”,强行交易在那个时期的火车站外十分流行。至于火车站外的警察,多半是摆设(收了黄牛好处费),对“非法”行为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选择吃哑巴亏。新中国成立后的黄牛党其实比民国时期的黄牛党客气多了,而且还遵循“合法交易体系”,票价还可以商量。 当然不是所有的火车站外都有一群黄牛,有的站点客流量小,贩票利润低,不如屯粮或者控制码头……不过历史已经证明:只要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地区都会有各类“黄牛”!民国火车站外的黄牛仅仅是“品相一般”的普通黄牛,想要大发横财,只有像那些大军阀垄断铁路专线才成! P7-9 序言 民国火车那些年 对于火车,我想大众并不陌生。特别是到了春运,那种万人攒动的景象,真是让人感叹。可以说,大众对火车既爱又恨,心里含有别样情愁。然而,无论如何,火车,我们一定要坐,而且还要一坐到底。在这其中,火车无怨无悔,好像跟人们的复杂情绪无关,它只会呼啸着向前、向前。 回想小时候,我们或许会发现,坐火车的记忆竟然如此强烈地牵引着我们的情感。想起火车,就像突然记起一件伴随自己多年的旧物。火车于我们,不可或缺,不仅在生活之中,也在记忆之中。 记忆中的火车很慢很慢,现在的火车,尤其是高铁,却能很快很快。当我们坐上火车行览于世的时候,渐渐发现,很多火车都焕然一新,许多地方的民俗风情也在变,原本怀想的绿皮火车已很少见到了。 让时光再退后一些,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那个时候的人们,对火车感到很新奇,觉得这样的庞然大物爬行起来,竟然比马车奔跑还快,简直不可思议,他们私下里一定在想,倘能坐在火车上观光旅行,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当然,也有令人沮丧的时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坐过民国火车的先辈,想必不在少数,然而,不知当时的他们,如果以坐火车的方式来看民国的社会风情和交通制度,会有怎样的感慨。 本书围绕民国铁路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以一种新鲜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不一样的民国风情。书中沿着民国各大铁路干线,选取民国时期一些很有故事的火车站,重点讲述铁路和交通制度的历史发展,车站的建筑特点、社会风情以及相关名人趣闻。其中有朱自清在浦口火车站目送父亲的背影,也有郁达夫在上海北站哭别妻子的场面,还有民众在南京下关站迎接孙中山灵柩的肃穆,同时也夹杂了刺杀宋教仁的子弹,等等。沿着铁路线各站点,还讲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触摸那些发生在候车室里、月台上、火车上的一幕幕往事,寻回历史深处的感动与震撼;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民国时期铁路沿线各地的社会百态。如此看来,坐上火车穿越民国,不仅能感受民国火车站的历史体温,更能体悟那个时代,一座城市,甚至一个民族的精神。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