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剑桥中国上古史》和《哈佛中国史》分别是从商代和秦汉开始叙述中国的历史?为什么大众熟知的易中天的《中华史》认为中国的信史只有3700年?
孙庆伟著的《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作者对当前主流的“无夏”的中国上古史叙述和实证主义史学持批判态度,认为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怎样识别,因而旗帜鲜明地提出“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力图提出完整的“证据链”,阶段性地解决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中国考古学因古史重建而生,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在强调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却与历史学渐行渐远。脱离古史重建的“初心”,也令学术界对考古学的旨趣与方法缺少“了解之同情”。
夏文化探索是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考古学能否重建古史的试金石。面对学界的纷争与迷茫,孙庆伟著的《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强调在历史语境下开展考古学研究,以清晰的概念界定、可靠的统计数据和缜密的逻辑分析,将考古材料提升为史料,旗帜鲜明地论证了夏代的信史地位,从而为考古学重建古史确立了一个典型个案。
前言 人人争说夏文化是不严肃的
第一章 夏史考索
第一节 系年
第二节 都邑
第三节 族氏
第四节 史事
第二章 “禹域”内的龙山遗存
第一节 豫西和豫中地区的龙山遗存
第二节 豫东鲁西皖北地区的龙山遗存
第三节 豫北冀南地区的龙山遗存
第四节 晋南地区的龙山遗存
第三章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
第一节 二里头遗址
第二节 二里头文化的分期与测年
第三节 二里头文化的核心器物群
第四节 东下冯类型的归属与“新砦期”的困惑
第四章 解读“夏文化”
第一节 对“夏文化”相关概念的解读
第二节 对夏文化上限的解读
第三节 对夏商分界的解读
结语 牢记学科使命,重建夏代信史
附录
附录一疑古还是信古:民国史家对于古史的基本态度
附录二 考古学与古史重建
附录三 如何通过考古学重建上古史?——《上海书评》专访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