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利著的这本《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2008年前后中国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共同抵御自然灾害,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两岸实现“三通”,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等。本书采用纪事本末体,将研究性成果以讲故事的形式诉诸文字,可读性强。
| 书名 | 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杨文利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文利著的这本《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2008年前后中国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共同抵御自然灾害,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两岸实现“三通”,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等。本书采用纪事本末体,将研究性成果以讲故事的形式诉诸文字,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书是其中的《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分册,由杨文利著,叙述了2008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实行大部制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颁布实施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 ◎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出台农村改革纲领,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 ◎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三、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43亿亩林地却没有解决13亿人的用材问题, 更没有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二章 共同抵御突发灾难 一、团结一心战胜雨雪冰冻灾害 ◎千方百计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 ◎子弟兵在冰雪中续写忠诚,时刻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各地区、各部门抢险抗灾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 二、全力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重中之重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受灾后要靠政府,更要依靠自己,才能度过艰难时刻” ◎“只要有双手,生活就会变好” 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心重建美好家园 ◎十五颗卫星投入抗震救灾 ◎香港各界共筹得12亿港元,是历年来最多的善款 ◎澳门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助了35亿元人民币 ◎22人组成的台湾救援队到达成都,参与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 ◎北京等城市各大采血点都挤满了自愿献血的市民,血液中心采血人员每天工作至凌晨 第三章 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 一、申办奥运 ◎1991年,北京向国际奥委会呈交了承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提出申办奥运会 ◎1999年,刘淇、伍绍祖向萨马兰奇正式递交了北京承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申请书 ◎2001年,北京击败多伦多、伊斯坦布尔、巴黎和大阪,赢得第29届夏季奥运会和第13届 夏季残奥会的举办权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One dream” 二、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0 ◎精美绝伦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 ◎本届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届,无论是参赛国家还是参赛人数都是最多 的一届,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派代表团参加比赛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5000小时的报道和转播,转播规模是雅典奥运会的3倍, 全球共有47亿人次收看收听了北京奥运会的转播 ◎奥运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共打破世界纪录38项、奥运会纪录85项, 创造了奥运史上的新纪录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三、北京奥运会的丰富遗产 ◎促进了北京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 ◎兑现“绿色奥运”承诺,国际奥委会在第八届世界体育与环境大会上, 向北京颁发了首枚体育与环境奖 ◎北京奥组委收支结余超过10亿元 ◎奥运转播,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170多万名志愿者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 第四章 两岸“三通”和平发展 一、两岸关系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参访团踏上了大陆的土地, 展开了“缅怀之旅”“经贸之旅” ◎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赢得台湾执政权,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两岸高层的互动推进下,两岸协商得以重启 二、两会重启协商及其制度化发展 ◎7月4日,两岸首批周末包机直航台湾,正式开启了“周末包机直航”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当飞机滑行速度放缓后,等候在停机坪上的消防车向飞机喷水致意。一位60多岁的 北京游客说:“这是在为我们洗尘啊!” ◎2008年12月23日下午,大陆赠予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圆圆”安抵台湾 ◎二次“陈江会”与两岸“三通”协议的签订 三、“连理同根一峡隔,六十盛迎‘三通’来” ◎“连理同根一峡隔,六十盛迎‘三通’来” ◎“合则两利,通则双赢” ◎不管相距多远、隔绝多久,都是炎黄子孙,两岸同属中华民族 ◎“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第五章 教育与科技的改革和发展 一、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 ◎“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 二、从载人飞天到太空漫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千年梦想,16年拼搏,万里飞天路 ◎中国人终于把第一行足迹,印在了无垠的太空 第六章 沉着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一、国务院研究部署应对措施 ◎危机冲击考验中国应对 ◎40000亿元投入全力刺激经济 ◎十项举措保民生 ◎落实中央政策七项工作 ◎确定金融促经济发展九项措施 二、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应对举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力推四大举措力保农业稳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项措施应对工业增速下行压力 ◎财政部从2009年起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强失业预警稳定就业局势 ◎商务部要求多方合力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 ◎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国资委要求央企应把全面风险管理摆在重要位置 三、积极参与国际应对金融危机行动 ◎积极参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峰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话合作,互利共赢” ◎主办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共商应对之策 ◎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 ◎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大手笔决不仅是给世界经济的一剂强心针,事实上, 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一撼世之举,世界经济不可能如此之快地复苏 第七章 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一、确定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第一次鲜明地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发展重要 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与军队的职能使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意志和力量 ◎不管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人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二、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积极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在军队建设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坚持把联合作战体系建设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内容,提高基于 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加速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三、护航亚丁湾、索马里 ◎中国海军护航远征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体现大国责任 ◎从陆地走向大洋,从浅蓝走向深蓝,海军远洋护航行动的一小步,迈出了我军履行 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一大步 ◎从陆地安全到海洋权益,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提供坚强保障 ◎从“保家卫国”到国际维和,展现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心 第八章 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发展低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推动植树种草,增强碳汇能力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应对气候变化 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努力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积极而建设性地参加了公约和议定书框架下的谈判 ◎以多种方式积极推动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应对气候变化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应对气候变化 ◎提升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普及和传播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培养公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结语 试读章节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共中央一贯强调和坚持的原则。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渐进而行,不曾中断。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不断推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依法行政、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政府职能得到很大转变,行政机构和人员得到优化精简。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依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只有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好地应对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强调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之所以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深化改革中具有影响全局、带动各方的关键性作用。 中共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中共十七大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举措,亦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8年2月25~27日,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根据中共十七大的部署,会议经过审慎研究,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 全会建议国务院将这个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全会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全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等工作做出重大部署。 要深刻认识深化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P6-9 序言 2008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华民族放飞了自己的奥运梦想,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2008年,中国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成功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举办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008年,中国人民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做出了部署。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物质基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了较好的体制环境;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财政赤字规模较小,外汇储备率较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较大余地,这为我们实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008年,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中国人民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同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一道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2008年,中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大变革大调整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国际形势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努力,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08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前进的道路,总是越过一岭又一峰,闯过一关又一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忱、聪明才智和社会责任感,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甘于奉献,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的幸福安康进行了非凡努力,谱写了壮美篇章。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结果。 2008年这些不平凡的历程,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我们要充分看到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特别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业绩的根本保证。当今时代风云变幻,当代中国日新月异。中国人民的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相连。中国人民躬逢盛世,当奋发有为,勇于担负光荣的历史使命,豪情满怀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继续奋斗。 后记 2008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送给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叹,在这一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一次又一次绽放光芒。 刚刚进入2008年,中国南方局部地区就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挥下,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战胜了困难。这场灾难刚刚退去,“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又让整个国家和民族遭遇了历史上空前的挑战,灾区美丽家园瞬间被毁,数万同胞被夺去生命,重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再一次让我们挺起不屈的脊梁,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英雄史诗。 人们至今难忘,北京“鸟巢”上空熊熊燃烧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点亮了世界感受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灯塔,吸引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各国运动员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得到了新的升华,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交相辉映,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神七”是中国人的第七个航天脚印。“神七”升空,是继北京奥运会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当中国航天员翟志刚从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迈向太空的一刹那,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就此诞生。从“神七”到“神七”,包括嫦娥奔月计划,中国人的太空步伐是迅疾的,整个世界也为之动容。让世人感慨中国人不仅“站起来”和“富起来”,也逐步“强起来”。从1992年正式立项到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太空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短短16年间走完了世界其他航天强国几十年走过的道路。神舟七号飞行,太空迈出一小步,中国前进一大步。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经济全球化做出正确的判断: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在历史罕见的挑战和风险面前,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成功到“神七”飞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这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形成的强大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和强大凝聚力。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