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裕著的《实践身体与认知可塑性--实践唯物主义认知观》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场,将彻底地把辩证唯物主义贯彻于认知领域,克服身心二元论,克服现象学的“先验身体”和“先验意识”等缺陷,探讨心理认知的特点和身体认知的特点;在微观的层次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时代化、科学化;阐明身心统一于实践活动,并且阐明身体认知和心理认知也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
| 书名 | 实践身体与认知可塑性--实践唯物主义认知观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 作者 | 黄家裕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黄家裕著的《实践身体与认知可塑性--实践唯物主义认知观》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场,将彻底地把辩证唯物主义贯彻于认知领域,克服身心二元论,克服现象学的“先验身体”和“先验意识”等缺陷,探讨心理认知的特点和身体认知的特点;在微观的层次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时代化、科学化;阐明身心统一于实践活动,并且阐明身体认知和心理认知也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 目录 第一章 认知视角下的反映论 第一节 灵魂反映论 一 灵魂反映认识论的萌芽 二 原子反映论 三 印蜡反映认识论 第二 节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 机械反映论 二 反映认知的机制 三 符号及其反映性质 四 认知的计算性及其反映特点 五 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特点 六 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 马克思的反映论的历史及逻辑 一 马克思反映论中的“批判”范畴 二 “劳动”范畴在马克思反映论中的作用 三 “实践”是反映论的最基本范畴 四 列宁对马克思反映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 反映的实践性 二 反映的文化历史性 三 辩证的反映观 四 反映的工具性 五 文化历史心理学派的反映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认知科学:挑战VS机遇 第一节 认知主义 一 认知主义的产生 二 表征及其涵义 三 计算及其过程 第二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 第三节 认知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 一 思维对象与思维的关系 二 马克思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本体论矛盾 三 马克思主义与认知主义的认识论矛盾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认知科学的互惠 一 涉身认知可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二 认知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开拓新阵地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的发展 一 文化历史学派在苏联的发展 二 入学学派:列宁格勒心理学派及其思想 三 定势学派:格鲁吉亚心理学派及其思想 四 鲁宾斯坦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观 第三章 认知科学的炼金术 第一节 认知主义的哲学困境 一 功能主义的整体性与内省性问题 二 可感受性与因果角色的鸿沟 三 功能主义的遗漏 第二节 形式化系统蕴含的谬误假设 一 生物学假设的谬误 二 心理学假设的错误 三 认识论假设的错误 四 本体论假设的错误 第三节 形式化认知系统的斑瑕 一 形式系统与哥德尔定理 二 图灵机与勒文海姆-斯科伦(Lowenheim-Skolem)定理 三 符号不是认知系统的物理本性 四 认知形式与认知内容的分裂 第四章 心智及认知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心智哲学思想 一 劳动实践是塑造心智的根本力量 二 心智的规律性 三 心智的历史性 第二节 列宁的心智认知思想 一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 感觉的唯心主义及二元论的批判 第三节 生理心理的可塑性 一 马列生理心理的哲学思想 二 反射是心理的生理条件 第四节 反映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革命 二 反射论与反映论的融合 第五节 心智认知的实践性与辩证关系 一 心智认知是动态的活动过程 二 实践塑造高级心理机能 三 心理机能及其辩证关系 第六节 儿童心智认知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一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认知 二 实践真理观与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 心智可塑的过程 第五章 实践身体及其可塑性 第一节 实践认知观的历史渊源 一 古代实践观念 二 近代实践认知的观念 三 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认知观 第二节 身体-主体的实践性 一 无主体性的身体 二 身体-主体的自在与自为的辩证关系 三 身体图式的实践性 第三节 实践身体观 一 实践身体的文化历史性 二 实践身体图式的对象性 第四节 实践身体主体性及图式的历史与逻辑 一 肉体身体、现象身体与实践身体 二 从肉体身体到实践身体 三 身体主体的实践性 四 身体主体的实践性的神经依据 第五节 认知神经及其图式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一 从巴甫洛夫反射论到赫布神经学习理论 二 经验对大脑结构与功能塑造的机制 三 经验与观念产生的神经机制 四 赫布学习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发展 第六章 实践世界及其可塑性 第一节 身体空间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一 倒视实验与空间体验 二 无主体空间 三 现象身体的空间 四 身体空间的实践性 五 空间意义根源于实践 第二节 认知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图式 一 实践世界的图式 二 实践世界与认知 第三节 实践世界图式的科学范例:丰富环境 一 环境与神经可塑性的关系 二 科学环境模型 三 科学环境与大脑及神经的塑造 四 社会环境与大脑·心智的可塑性 第四节 社会环境的图式 一 实践环境的结构和动力 二 丰富环境与贫瘠环境的辩证性 三 实践环境的可塑性与阶梯性 第七章 实践身体的认知图式 第一节 现象学视域中的身体认知 一 现象身体认知图式的不同进路 二 认知系统中的符号·身体·环境的作用 第二节 身体认知图式及其反思 一 行为主义身体认知图式 二 现象身体的认知图式 三 前苏联心理学认知图式 四 从马克思主义反思身体认知图式 第三节 实践身体的认知图式的神经考究 一 视觉的本能与技能 二 镜像神经元的特点 三 动作的反映与理解 四 身体的反映性质 第四节 身体的意识图式 一 意识的涉身性 二 意识产生的社会机制 第五节 知觉实践性与可塑性 一 从马克思主义反思知觉 二 实践与知觉可塑性 三 知觉的文化历史性 第六节 实践身体与表征 一 身体与表征 二 实践与身体表征能力 第七节 实践身体的认知功能 一 身体现象性与身体实践性 二 实践身体与信息加工 三 实践性与身体功能分化 结语 实践唯物主义认知观简略构架 一 实践唯物主义与认知 二 身心及其关系根源于实践活动 三 心智及其认知的文化历史性和辩证性 四 身体的实践性及身体认知可塑性 参考文献 致谢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