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代名医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宋月航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历朝历代涌现的名医,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们以自己艰苦的劳动,以治病救人、拯救苍生的赤子之心,创造出了无数医学奇迹,在中外医学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

宋月航著的《中国历代名医传》作者学识广博,在阅览了无数的医学典籍后,详细介绍了五十多位名医的故事、传奇医案,内容兼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内容推荐

宋月航著的《中国历代名医传》取材广博,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融医学、药学、史学、文学于一炉,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寓医学理论、中医药常识、偏方验方、名医逸事于一书,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历代名医的必备工具书。

目录

为天下苍生尝遍百草——神农

开启华夏医学先河的针灸之祖——黄帝

中医切脉诊断术始祖——扁鹊

国医圣手,手到病除——淳于意

心系百姓的皇封药王——邳彤

精通心理疗法的宫廷太医——郭玉

妙手回春的外科鼻祖——华佗

万世景仰的中华医圣一张仲景

编纂方书之祖《脉经》——王叔和

大器晚成的针灸大师——皇甫谧

医术高尚,誉满杏林——董奉

遗世独立的炼丹大家——葛洪

药物分类学始祖——陶弘景

断病如神的宫廷御医——姚僧垣

苍生大医,中华药王——孙思邈

世界食疗学的鼻祖——孟诜

病因证候学大师——巢元方

中日医学交流的使者——鉴真大师

藏族医药学奠基人——宇陀元丹贡布

造福一方的“医灵真人”——吴卒

中医儿科鼻祖——钱乙

中国住院治疗开创者——庞安时

寒凉学派创始人——刘完素

攻下学派创始人——张从正

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

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

养阴学派创始人——朱丹溪

独臂神医,兰学留香一兰茂

新安医学奠基者——汪机

与李时珍齐名的皇封医圣——万密斋

历代医案汇于一书——江瑾

世界最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良医济世,功比良相——龚廷贤

毕生心血考订《伤寒论》——方有执

中华第一神针——杨继洲

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

黄山得医书——程敬通

首载天花痘苗接种病例——喻昌

忠君爱国的传奇医圣——傅青主

清风高雅的湿热病学大家——薛雪

温病学派奠基人——叶天士

悬壶济世,著作等身——徐灵胎

尊经派的代表人物——黄元御

民间走方医第一人——赵学敏

以普及医学知识为己任一陈修园

比肩张仲景的温病学巨匠——吴鞠通

为医林改错——王清任

中医辨证论治大家——林佩琴

一指回春“黄神针”——黄石屏

学贯中西的医学泰斗——张锡纯

医林怪杰“范大糊”——范文虎

中华奇药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

张聋一帖药——张骧云

中医科学化的典范——金慎之

沪上中医第一人——张镜人

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试读章节

神农尝百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是可以吃的粮食,哪些是可以治病的草药,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如果有人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怎样给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乡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了很久,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止,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了奇花异草,很远就闻到了香味。神农和乡民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里蹿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乡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涌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赶跑。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渐渐地变成了皮上的斑纹。

这时,乡民们说这里太危险,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能回去么?”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大山脚下。

这座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头,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去的。乡民们又劝他说:“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吧。”

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能回去么?”

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望望、左瞅瞅、右瞄瞄,思主意、想办法。后来,人们就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作“望农亭”。

忽然,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乡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整整搭了一年,搭了360层,才到了山顶。据传说,后来人们盖楼使用的脚手架,就是从神农那儿学来的办法。

神农带着乡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高兴极了,他叫乡民们提防狼虫虎豹,自己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乡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后来,人们就把神农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领着乡民们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乡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是苦的,哪些是甜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乡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乡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

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乡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说:“我们还是下山回去吧。”

他又摇摇头:“不能回去啊!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能回去么?”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尝,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豆子、高粱能充饥,就叫乡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365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乡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

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其他几位乡民,接到天庭去了。从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气弥漫。P3-4

序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繁衍生息,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也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医药文化。中华医学的历史天空群星灿烂,历代医林先贤名家辈出,留下了无数悬壶济世、泽被苍生的杏林美谈。

中国历朝历代涌现的名医,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们以自己艰苦的劳动,以治病救人、拯救苍生的赤子之心,创造出了无数医学奇迹,在中外医学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

中华名医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医学文化遗产,也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珍贵医方。在当今高科技的医疗技术下,虽然有些可能已经被摒弃,但是其中还蕴藏着很多珍贵的中医之道。今天我们能够有幸看到这些秘而不宣的医学典籍和秘方,从中获取有益的医学知识,要感谢那些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不忘整理经验、著书留存后世的名医们。

中华名医在中医的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应用学科的医学而言,只有医生的历史才是一部临床史,是他们很好地完成了治病疗疾、救死扶伤的历史使命,实现医学的最终目标,创造中医学的巨大财富。为了弘扬中华博大精深的医学遗产,诠释中国历代名医的追求、信念、智慧、医术,本书以时代为序,以广阔的视野,遴选了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影响最深的56位医学名人,通过讲述名医的生平事迹、奋斗历程、医学贡献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引领读者回到历史的长河中,看看那些历代的名医们是怎样从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成长为一代医学大师。同时,让读者能够与大师一起,踏觅他们的成长历程,感悟人生的真谛,体会成功的智慧。

全书取材广博,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融医学、药学、史学、文学于一炉,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寓医学理论、中医药常识、偏方验方、名医轶事于一书,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历代名医的必备工具书。一卷在手,品味咀嚼,不啻一顿美味可口的药膳快餐,不仅使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在阅读中增加了对名医的了解及医药知识的摄取,还可以收到愉悦心灵、升华境界、提升自我之功效。它是初窥医学奥秘者登堂入室的叩门之作,更是普通读者,尤其是全国中医、中药、卫生院校的学生、各地医院、医护工作者了解中华医学文化的上佳读本和案头必备读物。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力求着眼于从大量的医籍、药典、史书、中医药报刊、网络等医书典籍及媒体中撷取诸多精华,让这些医学遗产能够古为今用,对今人有所借鉴和参考,让这些名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治病救人的医德,引领和鼓舞后人前行,这也是编写本书的宗旨所在。由于时间仓促和资料、内容所限,本书还不能把中国历代名医无一遗漏地列举,书中自然不免舛错失误之处和漏珠之嫌,还恳请专家、学者、读者多加批评指教,不胜感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1: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