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木紫编著的《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
| 书名 | 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木紫编著的《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 内容推荐 1—2年级是孩子从“以玩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期,有的孩子瞬间化身“好学生”,有的孩子则仍然一副“小顽皮”的模样。 这个时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开始习惯于自己完成很多事情;渴望被认同,重视与爸爸、妈妈和朋友的关系;语言表达更加精准,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心智逐渐成熟,逻辑思维开始活跃;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但还不稳定…… 你的孩子是这样吗?请翻开木紫编著的《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这本书用心研读,真正了解孩子心理! 目录 第1章 学会陪伴,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 幼升小,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新环境,孩子需要适应 准备越充分,孩子越快适应 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 解开孩子的心结,消除负面情绪 孩子为何谎称自己生病了 孩子为何怕学习 消除孩子怕的情绪 孩子,你在学校还好吗 家校沟通的必要性 巧妙地和老师沟通 妈妈的学习寄语——培养并不遥远的学习观 学习行为的指引:学习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好态度效应”:教育不滑坡 发挥好态度效应 入学阶段,父母以什么态度对待孩子呢 第2章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孩子追求好的表现 如何写出一手好字 父母态度:写好字也是一种学习 用科学的方法带领孩子写字 手里攥着橡皮:怕写不好 学习中的“沉锚效应” 预防孩子患上橡皮综合征 不粗心、不马虎 粗心马虎不是小问题 改掉孩子粗心马虎的毛病 刚上学的孩子易上课“走神” 导致一二年级孩子“走神”的原因 有助于孩子专心听讲的方法 孩子说:老师让做,我就做 大部分孩子具有“向师性” 利用好孩子的“向师性” 孩子贪玩≠不爱学习 普雷马克原理:以玩促学 应对孩子贪玩的“组合拳” 第3章 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只做“分数状元” 成绩只是成长的一部分 养育大目标:社会化发展 小学低年级,实现社会化的三个原则 继续寻找孩子的优势智能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优势智能支持孩子迎接美好未来 优势智能都有什么 对于考试,要有客观的认识 考试只是一种考核方法 父母要改变固有的错误认识 不是98分,就是100分 当下的好成绩可能是个“假象” 关注孩子的“隐性学力” 多参加课内课外活动 不是副科,是技常科 积极参与,就有收获 大脑越用越灵活 让孩子认识到:大脑越用越灵活 学习过程中,领着孩子多动脑 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巧手靠练习:勤能补拙 引导孩子练出一双巧手 你的孩子“瞎鼓捣”吗 创新就是拆卸、鼓捣 创新从动手做开始 把奇思妙想做出来 发明创造从实践中来 鼓励孩子去动手实践 不要轻易判定孩子“胡作非为” 孩子一定有他的道理 带孩子做表达训练 第4章 一二年级,早期学习习惯培养 一二年级,好习惯胜过好分数 学习习惯决定学习状态 一二年级,首要培养的学习习惯 你的孩子会听讲吗 听讲,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 高品质听讲习惯,慢慢来 “唱读”是低年级学习特色 认识孩子的“小和尚念经阅读法” 从出声读到默读需要一个过程 孩子写作业,陪还是不陪 写作业是一项学习任务 独立、按时写作业习惯的培养方法 没检查,不算写完作业 检查,提高正确率 写完作业就检查 当下最好的复习:考考孩子 复习可以巩固记忆 复习的4个基本方法 孩子天生爱读书 阅读,开启好人生的大门 “自读”和“协读”相结合 写话训练:写出来就好 思想的载体:语言表达 多做写话训练 第5章 在爱和自由的环境里,内化规矩 “是它们把小鱼弄死了吗” 爱自然,成长的第一大规矩 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你买吧,我忍了 有爱有自由,才有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 叫不醒,怎么办 睡眠决定学习效率 睡好了,孩子才聪明 执拗,不听话 有规矩才能有“方圆” 教孩子守规矩 遵守校园规则 让规则内化 培养规则意识,要注重内化 没有坏孩子,都是好孩子 孩子的思想道德判断力还比较低 德育,从小事开始 第6章 帮孩子建立起学习上的自信 学习自信源于积极的“学业自我” “学业自我”是自我认识的关键点 找优点,激励孩子积极地学习 别让识字难倒了孩子 识字能力关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容易接受的识字方法 学不会,怎么办 不能让知识把孩子难住 想一些特别的办法帮助孩子 孩子可能不会考试 不懂考试才焦虑 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 给同学一点儿帮助 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消除孩子的“自我中心” 一二年级没有“学困生” 找到孩子暂时“学困”的原因 对症下药,转化后进生 第7章 机械记忆占主导,怎么做记得更牢固 记得快,忘得也快 一二年级孩子记忆的特点:机械性 死记硬背是不可缺少的记忆方法 来,孩子,背诵一遍 重复记忆,有助于避免“回生” 重复记忆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就在嘴边,却说不出来 记忆中的“舌尖现象” 对抗遗忘:过度记忆法 背了好久,也记不住 知识在打架:系列位置效应 把记忆任务变小、变少 字词难记,怎么办 创设情境记忆法 运用创设情境的原则 第8章 促进孩子意志品质的发展 不轻视“三分钟热度” 良好的意志品质:坚持到底 劲头保鲜法:预防“半途效应” 不随意发脾气 受控于“本我”的孩子 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 看电视:按着父母的要求来 当心,电视会让孩子变笨 让电视帮助孩子成长 网络:孩子应该怎么用 电脑:一把双刃剑 把电脑变成孩子的“益友” 做事有耐心 有耐心,坐得住 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9章 行为有问题及时改,才能塑造好性格 假话多:又吹牛又撒谎 吹牛、撒谎背后的心理秘密 引导孩子说实话、真话 窝囊:又被人欺负了 打架,一定有挨打的一方 引导孩子变强壮、变勇猛 记仇:小摩擦后,不理人 与同学发生小摩擦,很正常 教孩子宽以待人 以自我为中心:眼里没有别人 以自我为中心,可能会自私自利 去中心化:预防自私自利 依赖:自己拿不定主意 依赖的孩子长不大 适当“甩手”,孩子更独立 拖拉:容易被忽视的坏习惯 拖拉背后的复杂心理问题 培养一个不拖拉的孩子 试读章节 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有个孩子曾经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不喜欢上学的理由:“今天要去上学了,我真是不明白,妈妈怎么给我选了这么一个学校。房子竟然是蓝色的,如果是绿色的,像杨树一样的颜色我就喜欢了。要么就是黄色的,看几眼就能想到好吃的香蕉,多幸福啊!想是这么想,可还是得听妈妈的话。在妈妈面前,我就是一只乖乖羊,要听妈妈话啊!” 父母很难想到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会有这样的心理活动,孩子会因为这个而不愿意上学。 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 一二年级的孩子情感很细腻,他眼里的世界与大人截然不同,所以,他的担心、顾虑、爱憎的理由也与大人有区别。关于孩子不喜欢上学的理由,很多父母觉得是因为孩子受不了约束、不喜欢被学习任务拖累、受不了早早起床的苦,于是不断地给孩子讲上学的好处。虽然说服了孩子去上学,但是并没有解开孩子的心结,导致孩子在一段时间内都是带着负面情绪走进学校的。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尽快适应校园生活,也影响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记忆和判断。 孩子不喜欢上学的理由有很多,细心了解一下就会发现究竟是什么,简单化地下判断是不客观的。 我曾经了解过一些刚入学的孩子不喜欢上学的理由。 有个孩子不想去上学的理由实在令人意想不到。上学第一天,他在教学楼里只看到了门上画着女生的卫生间,没有找到男生的卫生间,他觉得这个学校好讨厌,所以不喜欢去上学。 有个孩子说,上学第一天,老师没有冲着她笑,她觉得这个老师并不欢迎她,担心被老师打,所以不愿意去上学。 有个孩子在班里看到了同住在一个小区的小朋友,他担心这位同学回家跟父母说自己淘气的事情,被“告状”会很惨,所以不想和这个同学在一个班级里。 还有个孩子上课经常与别的同学说话,自己不听课,也影响别人听课。教师批评不见效,于是让他坐在教室最后面一个单独设立的位子上。孩子倒是上课不说话了,但更不专心听讲了,整日情绪低沉,产生了厌学情绪,天天跟父母说不想上学了。 以上情况,虽然听起来滑稽,但是却成了孩子适应学校的小障碍。父母只有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才能消除孩子不想上学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心情愉快地走进校园。 解开孩子的心结,消除负面情绪 要想消除不利于孩子学习的负面情绪,父母先要了解孩子不喜欢上学的理由,然后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抚平孩子心中的小疙瘩。 1.好脾气改变小消极 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甚至想办法逃学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着急,不要对着孩子发脾气、呵斥孩子。否则,即使孩子迫于父母的威严去学校了,也不会喜欢学习。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当父母对着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蒙蔽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现不了孩子不喜欢去学校的真正理由,给“误读”孩子埋下了伏笔。所以,当孩子不想去上学的时候,父母不管多么着急都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耐心地和孩子沟通,让孩子自己说出不愿意上学的理由。 有个孩子刚读一年级,不愿意去学校,穿衣服的时候故意拖延。爸爸问他:“为什么不想去学校?”孩子说:“为什么要上学?还要天天去?”爸爸说:“对小孩子来讲,上学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在学校里学习知识、交朋友、做游戏!就像爸爸妈妈每天一定要去上班一样!一星期七天,上五天休息两天,很公平啊!”儿子听了爸爸的话后,顺顺当当地就去上学了! 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孩子心里有委屈、心结时是非常渴望跟人交流的,而父母则是他第一位的交流对象,父母一定要信任孩子,以十万分的耐心去倾听孩子,孩子才会跟父母说真话,父母才能解开孩子的心结。 2.接纳“不想上学”的孩子 当孩子把不想上学的想法表达出来以后,说明孩子对学校有着不愉快的感受。这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说学校有多么好,说了也没有用,因为孩子的情绪正处于不良状态,是听不进父母话的。如果父母选择与孩子共情,接纳孩子的情绪,将更有利于孩子理智地思考是否去上学这件事。 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你不喜欢去上学,那里让你感到不快乐,是吗?妈妈很理解你!”如果妈妈陪伴孩子一会儿,发现孩子情绪有了平复,愿意说出为什么不愿意上学,妈妈就耐心倾听;若孩子不说,过一会儿可以试着问孩子:“妈妈可以走了吗?”这样的商量语气更利于孩子恢复理智。 P5-7 序言 入学头两年 ——宝贵的学习适应期和能力发展期 一位刚刚读一年级的小姑娘一脸郑重地对我说:“阿姨,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以后不能总是玩儿了!要好好学习!”不管是谁,听到孩子这么真情地对校园生活的告白,都会无比开心。是啊,只要孩子对新生活有憧憬,他的未来就会美好。 一年以后,还是这个孩子,我问她:“妮妮,你现在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啊?”她噘着小嘴说:“是玩啊!玩最快乐了!可是,妈妈每天都逼着我写字,都没有时间玩了!” 如果这话被父母听到,一定会有人说:“你累,我每天辅导你,送你去培训班,也累啊!”的确,自从孩子上学以后,很多父母便被孩子的学习绑架了,要领着孩子认字母、读课文、学算术:去培训班学特长。 如果单单是做这些事,父母可能要谢天谢地了!因为,让他们烦恼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还要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贪玩”“不停地用橡皮擦字”“吹牛”“写完了不检查”“总是看错数字”“昨天记住了今天就忘了”“磨蹭、拖拉”“爱看电视玩游戏”等坏行为、坏习惯做斗争。最要命的是,怎么说、怎么教,孩子就是没有进步、没有改变。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来讲,能不焦虑吗? 说句实话,急死、累死都没用!父母越是急越是累,就越焦虑越无法淡定,在教育上越是无序、无方。而孩子的成长却是一个有秩序、有需要的发展过程。所谓秩序就是生命发展的轨迹,是生命需要的外显。所谓需要则是孩子对内部环境与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是孩子行为动力的源泉。任何一个生命的完美发展都离不开对这个秩序的遵守和对需要的尊重。如果父母违背了,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对父母最无情的惩罚。 要教育出一个好孩子,就要遵守孩子生命发展的秩序、尊重他的需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需要。这样父母的精力才会用对地方,孩子才能够成为他所能成为的人。 怎么做才算把父母的精力用对地方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他是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的,但是,如果学习任务太重、学习内容太枯燥,一开始他会咬牙挺住,时间久了就坚持不住了。常见的表现有,上课不注意听讲、完成作业拖拉、不用心记所学知识,甚至逃学等。这样的学习状态的结果就是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学业自我”的建立。 “学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学业能力的一种自我知觉,是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内个体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比较稳定的看法,这种充满了自我评价式的判断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学业自我”仿佛是一粒种子,从孩子上学的时候起就悄悄地萌芽了,父母不断地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上的小成功的满足感,那么孩子的“学业自我”就会顺利地发展起来,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比较能够克服困难、约束自己,学习就会呈现一个顺利发展的态势。反之,孩子在学习上则会出现各种状况,同时影响人格的发展。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讲,父母好好地保护了孩子那颗好学的心,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业自我”,就是做了一件把精力用对地方、用对时间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让孩子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人呢?通俗一点儿来讲,如果孩子是一个萝卜,那么就按着萝卜的生长习性来施肥浇水,使其长成一个水多肉厚的大萝卜;如果孩子是一个苹果,那么就按着苹果的生长习性来施肥浇水,使其长成个大味甜的红苹果。要做到这一点,父母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孩子究竟是萝卜还是苹果。怎么发现呢?需要父母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优势智能、个性特点,不断寻找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学习方法,真正地把孩子培养成综合能力强而又有自己特长的人格健全的好孩子。 那么,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讲,父母该怎么做,才算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来培养孩子呢?才算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本书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父母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可以说,这是一本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而又能够让孩子保有特长、幸福成长的指导手册。父母读了,一定受益匪浅。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得到了王玉新、张志强、郗玉森、李祥仁、王玉芝、李松敏、魏庆丽、李进科、郗华民、李灿、王锁娣等朋友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