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她之前,他从未觉得自己孤独。感情循序,先后与各色女子相、只、相恋、相爱、再相离,生活安稳。偶尔欢,偶尔伤,偶尔喜出望外,偶尔失魂落魄。虽平常略带麻木,但这生活至少不曾颠簸他的心。他是平安的、静稳的,不受人情物事支配的,甚至是自由的。
二十三岁那年,他遇到她,她年长他九岁。彼此初次相识,不过只有两语三言的机会,也不曾想到日后彼此之间会有更深的牵系。但这世间情之牵绊并不总在跌宕热烈中生发、进行。最深刻的,极有可能是在一些平常琐碎里纠缠。
他与她自那一面之后,许久未见,只通过网络、电话保持联系。其实,他与她都不是热爱倾谈的人,但人约是在意外跌入某一个相同频率时,彼此不小心向对方泄露了什么,或者是与内心深处潜滋暗长却不常被知觉的什么。于是,他们便有了更多的话。
同时他们也不经意便窃取了彼此更多的时间、空间,和内心的挂念。
两个月后,她开始退守。她是阅历丰富并且小心翼翼的女子,之于她,他大约是她走马观花的偶然情动,是只能当作美好回忆,需要适可而止的。他是她生命里历经的形形色色的男子当中的一个,或略有特殊情意,但总是有限的。他是无法攻破这一个历练了数十年的顽固生命的。
倒是他,果真如她所说,单纯尚有,可予她温柔和阳光,好知道这生活其实尚存风险之希望。让她知道,这世间,尚有纯粹之爱欢,与世间浊物皆不相关的那一种爱。于是,彼此之间这近百日的温柔勾连,看过去,真是极美好。
只是她说,她是千疮百孔的女子,早无信仰,还哪里有勇气去进行一场温柔冒险。已不似他,尚有一颗明净的心。 所以,温柔有时,冷漠有时。 她说,该结束了。 她是孤独得太久了,久到那孤独成了她的习惯,如饭食、饮水,久到不能离开。久到,她以为,这世间不孤独的,才是虚空的,无望的,终将会破碎毁灭的。她热爱陈奕迅的歌,热爱他唱“不谈寂寞,我们就快活”。她终究变成一个悲伤绝望、不辨幻实的女子。
她说,你经历的心碎还那么少。
所以,你看上去是那么那么好。
她以为她多出的那九年的岁月迁奔,是造就彼此而今悲喜两异的模样的根本。可是,她不知道她热爱的陈奕迅新唱了一首《孤独患者》,不知道陈奕迅代他唱了—句“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她更不知道,他本不识孤独,却爱了她。他将温柔带给她,她用孤独回赠他。
谁是谁的孤独患者。
谁将谁的寂寞赦免。
陈奕迅有首歌叫作《孤独患者》。
他离开之前,最后一次对她说。 暗伤
那日下午,他用胳膊撑住下巴,伏在窗前的写字桌上,视线落在窗外。院里的那两株香樟已经是成荫成翳。这个夏日午后,时间仿佛放慢节奏,慢到他可以看见风过香樟叶片上掉落下的细屑尘土。沿着温柔的曲线,坠向院落里的褐黄土地。此刻,他那松软的意识漏洞百出。
他再一次想起那人。
爱那人已多年,为那人选择,为那人放弃;为那人生,为那人死。但这所有始终都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与旁人无关,他不能贪求、索取,自是永无所得。他深知,他是不能与那人在一起的,谁都没有错。
他身后的旅行包里装着一本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很旧,书页已经开始泛黄,是很老的版本。每次旅行之前,他总要将它们装进那个大红色的双肩包里,虽然他并不一定会去反复阅读它,可是他要带着它,他才会心安。因为,这本书是那人送给他唯一的礼物。(P41-45)
与时光握手言和,与岁月温柔相拥
如果不当一名作家,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是今时今刻突然问了问自己。或许,大学毕业后我会留在电视台,当一名民生新闻记者,辗转于市井巷陌,周旋于老幼家常,写一点日常琐碎,会更加了解苦难和平淡。也有可能,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成为一个试图在荒芜里寻到诗意的人。
然而,命运和掌纹将我带到这里。
我孤自漂泊多年,住过四个城市——南昌、北京、深圳、成都。之后,我将会去南京定居,大概也就要在那里,慢慢迎接我的中年,甚至老年。很多事情,开始的时候总是好容易,要的不过是一个借口、一次冲动,还有一点私心。可结束一件事的时候,却总是干回百转,好像有永不枯竭的留恋。
爱情如此。
旅途也是一样。
这些年,与其说是颠沛流离,不如说是一段或短暂、或漫长的人生旅途。更年轻的时候,总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个恋家的人,恨不能天涯海角走遍,一心只求离家远一点、再远一点。可是,世界再大,总要回家。这么多年过去,如今的我甚至连熬夜的精力也已远不如从前。于是,心里总隐约有一些迂回又不绝的惆怅。
我开始常常想到年迈的父母。
离家的时候,可以想出一百个理由。可是,走得再远,终要归来。结束八年的漂泊旅程,对我来说并不容易。但后来,我发现对路途再多的眷恋都抵不过父母殷切的一句想念。我又何尝不会想念他们?生命本身即是束缚。昔日,我对一切羁绊避之不及,贪恋路途,总以为只得一生,要用力取舍,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一辈子。
现在,我不这样以为。
路途是无穷尽的,但人生不是。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一回头,身后有一个家和自己最亲的人。而世间最悲哀的事,大约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如今,父母年迈,一日比一日苍老,我实在不知,能够相伴的光阴还剩多少?想一想,我就知道,该回家了。
空巢老人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每一桩都令人不禁泫然泪下。那么多人,包括昔日的我,总想要觅一刻闲惬时光,旅行、远游,恨不能看遍未曾见过的世界。可如今,我却觉得,不如空了回一趟家,看看爸妈。未知的路途很长很长,未看的风景也有很多很多,但父亲、母亲,世上只有一个。
亲爱的,你要温暖,无论世界多冷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选择,没有人有资格去评断或干涉。我所说的也不过只是我自己的生之取舍。这本书几乎是我这些年的旅途积累和浓缩,是一段人生的观照和回溯。它们都是这些年未肯示于读者的信笔芹曝之作。而今愿意结集出版,算是给这些年和你们的一个交代。不为诉求,只为纪念。
纪念我们错过的曾经。
纪念我们憧憬的未来。
我热爱的写作状态,就是:
我信笔写下的片段,你刚好喜欢。
不煮鸡汤,无关励志;只想静静和你聊聊天,说说这些年我们一路走来的心里话;岁月不徐不疾,我们不离不散,日月星辰,昼夜轮换,却不及此刻迷人。王臣著的《以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精)》讲述了在这个朝九晚五、身心疲惫的时代,总该有一个下午,喝杯咖啡,读本清淡的书。与那人说说孤独,谈谈爱情,聊聊岁月。童真的小镇生活,寂寞的爱情碎片,温暖的旅行回忆。美文、美图,别具匠心。行文清新淡雅、优美温暖,图片极具品格和美感,是图文雅丽的上品之书。
路途是无穷尽的,但人生不是。
走得再远,终要归来。
世间美好的事,莫过于一回头,身后有一个家和自己的亲人。
那些我们错过的曾经,那些我们憧憬的未来,都抵不过每一个永不再回的现在。
王臣著的《以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精)》写的是日子与时光握手言和与岁月温柔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