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多年前“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被设计出来以后,企业获得了“永生”的可能。不过仅仅只是“可能”,企业生命力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它在时代变迁中一次又一次的判断与抉择。
自1998年创立以来,腾讯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15年4月13日,腾讯市值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2016年9月5日,腾讯以2565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2017年4月6日,腾讯又以2790亿美元市值,成为首家跻身全球市值前十的中国企业。此刻,我们禁不住想要追问:
是什么牵引它走到这个位置?那如暗线般贯穿腾讯发展历程的战略逻辑到底是什么模样?是自上而下的排兵布阵,还是来自底层创新?它的成功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吗?是大势造就还是自身成就?是短暂的,还是可持续的?腾讯的未来又将如何?
所有这些追问都源于人们对确定性的向往。一部分指向过去,一部分指向未来;一部分指向企业内部,一部分则指向外在环境。通过对以往企业经营战略实践的观察,我们发现类似的追问从未停止。经营战略的实践者及研究者们一直试图总结令企业“基业长青”的规律。在复盘腾讯发展历程并回顾它的整个经营战略史后,我们发现:腾讯的战略体系与很多企业的战略方法论有着相似之处。进一步提炼这种相似性后,一个观点闯人我们的观察视界——在不确定中寻找平衡。
我们发现,腾讯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战略历程,像极了寻找稳定振幅的钟摆。初创时,毫无盈利模式的OICQ让弱小的腾讯吃足苦头,它凭借求生欲,牢牢抓住“移动梦网”这根救命稻草。可后来,这种模式的单一性又引发了新的恐惧,“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想法驱使它四处征战、不断模仿。直到触碰到另一个极端的边界,它才回过神来审视自己,慢慢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节奏。
奇妙的是,在企业战略理论的演化进程中,各理论流派的观点也同样像钟摆一样振荡不停。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钟摆指向外在环境,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定位学派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认为企业“如何取势、如何定位”决定着企业能否成功。而80年代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钟摆开始指向企业内部,以组织、流程等为核心的能力学派逐步崛起。而到了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环境变化多端。这时,以明茨伯格、W.钱·金和莫博涅为代表的结构学派摆脱桎梏,在内因与外因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至此,寻求价值创新和适应型战略开始成为新时代的战略代名词。
不过,战略所追寻的平衡并非一种稳定、静止的状态,准确的说法应当是一种“动态平衡”——包裹地球的大气层也体现了类似的性质,在活跃中维持着摇摇欲坠的平衡。 万事万物都在探索中寻找平衡,指导企业生长的战略也不例外。就像溪流终归会奔向大海,在所有战略逻辑的汇集之处,等待我们的从来不是某种“确定的”东西。那里自有一片天地,因和果藏匿其间,看似混沌,实则生机盎然。
第一节 腾讯躲过的战略陷阱
战略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
可能有人认为,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谈不上什么战略,可事实上企业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在哪里投入资源、如何行动,这些事本身就是战略的体现。我们可以不用“战略”概念来定义它们,但绝对的战略逻辑永远是先于企业行动而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企业的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存亡。
P3-5
吴晓波/名财经作家
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已经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腾讯一方面在产品哲学上为中国的实体经济贡献了新的产品哲学,另一方面其所存在的生态化的、内失控的企业组织模型也会成为未来中国企业变革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庄良基/互联网连续创业者,258.com股份创始人
《腾讯战略法》不仅是一部互联网战略发展史,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成长型企业战法{积势顺势而变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常态,没有一成不变的战略,也没有可以全盘复制的战略,但本书可以让人有所借鉴并展开遐想!
柯洲/笔记侠创始人
学习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思想共识,行动是为了让思想落地。这本《腾讯战略法》为各位企业家打开了学习企业战略的窗户,而能否启发思考、解决问题并产生最终价值,则取决于读者是否能通过学习、思考,最终把思想落地。
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特聘教授
传统的企业竞争正让位于生态系统的竞争。生态系统内部的关系、结构和生产方式正在裂变与重构中。腾讯系列作品努力从不同角度解构这个过程黑箱。数字科技巨轮滚滚向前,数字生态正在华夏大地上颠覆我们的生活和生存形态,它期待你的全情参与和创造。
对于我来说,写《腾讯战略法》不是研究的终点,相反是我研究的起点。对于企业的研究,只研究明星企业显然是不太够的,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个长尾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广大的中小企业,因为缺少他们就缺少整体代表性。
战略是一家企业最为核心与敏感的部分,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存亡。然而对于非常多的企业主来说,如何去合理地制定战略和推行战略,心中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
我最早接触战略这门学科是在北京邮电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后来又在厦门大学进修企业管理研究生时进一步加深了对这门学科的认知。不可否认,这些学科非常经典并且经历了数百年的沉淀,但是仍然感觉那些所谓的科学管理工具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在如今的互联网商业中显得有些不太够用了。
后来我到很多企业内部去授课、走访调研,又到厦门258集团(一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的上市挂牌企业)担任副总裁分管战略板块,在这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了。我认为,做企业战略,要从精神层面去分析,得出这个时代企业家所应该具备的价值观的东西,也就是“道”的部分。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应该追求一些“道”的东西。因为你今天掌握了一门“术”,明天玩法一变,原来的“术”就不好使了。尤其在变化如此快速的今天,“术”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
制定战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在做是非选择题,一个新的业务方向做与不做,一个市场策略改与不改,都是看似很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但是优秀的决策者能够在每一道是非选择题中都做出最优的判断,企业才能因此始终保持高速的成长。
我在研究中发现,战略之道离不开四个词:平等、开放、自由、协作。比如,我们要有平等的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有用户思维。由于企业不应该“店大欺客”,我们才会去思考,要不要给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要不要给用户免费或者部分免费。
在实践中,这4个词就如同护身符一样确保了企业在每一次决策中都能找到最底层的理论依据。关键是,它们永不过时,虽然今天说这个话为时过早,但是我们发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商业的演进都是同步的,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哲学家,一定有其自洽的逻辑和普适性。
目前我为很多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所做的顾问服务,将从另一个维度不断扩展我的知识边界。我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通过自己亲身服务的企业案例,逐步拼凑出一套这个时代的企业战略法。
我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每天与各种类型的企业打交道,了解他们在互联网转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将方案落地。我惊奇地发现,这样的问题竟然不止局限于传统企业,也包括互联网企业。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今天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因为大家都离不开与互联网的结合,然而所有的企业又都是“传统企业”,因为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成为“传统”的互联网企业。
所以,我看到很多的企业家都有着非常强的危机感,我认为这样的危机感是十分有必要的,企业生存虽然艰难,胜利永远只属于那些最终咬牙坚持过去的企业,然而坚持不是靠蛮干,而是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有坚定的转型的魄力和决心,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
庄毅佳
2017年11月9日于厦门
战略,是谋略与规划。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环境变化,依据本身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腾讯的战略在互联网圈内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从QQ的成功坚守突围到通过微信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站台票,从一家传统软件厂商拓展到盈利性极佳的游戏领域,最后形成自己的生态圈,腾讯在几次互联网的时代变革中不仅总能“逢凶化吉”,甚至有“脱胎换骨”式的高速成长,这些都与腾讯的战略有着密切关系。
至少到目前为止,腾讯的战略路径是非常成功的,值得所有企业家将其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学习。本书从现象到本质为读者解剖腾讯战略方法,无疑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腾讯战略形成与变革的过程,从而展现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家应该具有的战略思维。
本书作者庄毅佳对于战略管理领域有着自己多年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既有多家大型国企工作经历,也有中小微企业互联网转型战略顾问的实操经验,在任职258集团副总裁分管战略资源板块期间,从理论研究到实操都做了非常积极的探索尝试,这些尝试为他的研究乃至写作提供了丰厚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言商岛商学院则是他本人创业实践的一个基地和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要保持对于这个时代不同发展业态的密切关注,及时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调整,才能像腾讯一样在几个重要的弯道都保持领先。一家企业想要紧跟时代步伐和企业需求,除了坚守初心之外,具体的战略、产品及路径需要时时刻刻跟随市场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很多时候,作为企业家可能会在企业具体微观领域关注更多一些,缺少对于市场变化规律和战略适应性调整的总结,本书则给各位企业家勾勒出一个可以在互联网时代落地实操的战略理论模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期待《腾讯战略法》一书的上市能够引发更多企业家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作更多的思考和实践,也期待庄毅佳能够在这个领域继续研究与实践,总结提炼出更多企业成功的真经,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林溪
战略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腾讯公司凭借出色的战略谋划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下不断更新迭代、高速成长。庄毅佳,刘茸著的《腾讯战略法》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并总结了腾讯公司创始以来重要的战略决策,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腾讯公司从初探到进击,从封闭到开放,再持续进化的战略经营之路,深度探究了其背后的战略思维,对处于初创期、发展期、转型期、成熟期的企业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庄毅佳,刘茸著的《腾讯战略法》选取了腾讯公司近20年来的战略思维和战略规划进行研究。腾讯公司自成立后快速成长,在利用单个爆款产品汇聚亿级用户群体后,很快四面出击,战无不胜,占据了社交、网游、门户、广告、影视、阅读等产业链上下游,其惊人的扩张能力甚至使得整个中国互联网业界群起而攻之,但其在战略部署上不断变化,转封闭为开放,又逐渐通过投资形式向更多的产业进军,并最终行程庞大的产业体系。其战略布局能力堪称业界翘楚,无疑值得大家分析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