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培根随笔(无障碍阅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英)培根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一篇文章,一扇窗;阅读文章,打开心灵之窗。在《培根随笔(无障碍阅读)》这里,让你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之道的培根,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本书能让你洞察尘世的智慧之作,发人深省的独特见解。

内容推荐

《培根随笔》从政治、经济、国家的真正强大、真理、革新、爱情、礼貌、野心等方面,给我们的思想进行了一次洗礼。可以说,作者的文章大多都是精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一遍又一遍地品味。作者力求以简短的篇幅阐明事实、讲清道理,摒弃那种空洞、肤浅、冗长的论调,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正如作者在《论迅速》一文中说:“说话一再重复也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

在培根的论文中,语言无不充满哲理、比喻形象,说理层层深入、精辟警策,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诵易记,有诗一般的艺术效果。

目录

一 论真理

二 论死亡

三 论宗教一统

四 论复仇

五 论逆境

六 论伪装与掩饰

七 论家庭

八 论婚姻

九 论嫉妒

十 论爱情

十一 论权位

十二 论匹夫之勇

十三 论善

十四 论贵族

十五 论谋变与叛乱

十六 论无神论

十七 论迷信

十八 论旅行

十九 论帝王

二十 论参议

二十一 论时机

二十二 论狡猾

二十三 论自私

二十四 论革新

二十五 论迅速

二十六 论貌似聪明

二十七 论友谊

二十八 论消费

二十九 论强国之道

三十 论健康

三十一 论猜疑

三十二 论言谈

三十三 论殖民地

三十四 论财富

三十五 论谶言

三十六 论野心

三十七 论宫剧与盛会

三十八 论人的天性

三十九 论习惯与教育

四十 论幸运

四十一 论放债

四十二 论青年与老年

四十三 论美

四十四 论残疾

四十五 论建筑

四十六 论花园

四十七 论谈判

四十八 论门客与朋友

四十九 论请托

五十 论读书

五十一 论党派

五十二 论礼仪

五十三 论赞美

五十四 论虚荣

五十五 论荣誉

五十六 论法官

五十七 论愤怒

五十八 论变迁

我的读后感

读书与思考

试读章节

二 论死亡

成人怕死,就像小孩怕在黑暗中行走。种种鬼怪故事增加了孩子天生的恐惧,对死亡的渲染则增加了成人的恐惧。死亡是原罪的代价,是进入另一世界的必由之路。与其愚蠢而软弱地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冷静地看待死之。

诚然,将死亡看作尘世罪恶的赎还和通向天国的大道,这种信念是神圣而具有宗教意味的,而将死亡看作对大自然的献祭,因而畏惧死亡却是怯懦的。但是,在那种宗教的沉思中,也未免掺杂有虚伪的迷信。在一些修道者的禁欲书籍中,可以读到这样的论调:试想一指受伤就何其痛苦!那么当死亡侵蚀人的全身时,其痛苦更不知大多少倍。实际上,真正的死亡所带来的痛苦倒未必会比一指的伤痛更重——因为人身上真正致命的器官,并不就是感受最灵敏的器官哪!所以,塞涅卡(以一个智者和一个凡人的身份)讲的话是对的:“随死亡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这是指死亡前的呻吟、将死时的痉挛、亲友的悲号、丧服与葬礼,如此种种,都把死亡衬托得十分可怕。

然而,人类的感情并非真的如此软弱,以致不能抵御对死亡的恐惧。人心中有许多种感情,其强度足以战胜死亡——仇忾征服死亡,爱情蔑视死亡,荣誉感使人渴求死亡,巨大的哀痛使人扑向死亡。唯独怯懦软弱使人在还未死亡之时就先死了。在历史中我们曾看到,当奥托大帝自杀后,他的臣仆们只是出于忠诚和同情(一种软弱的感情),而毅然地甘愿为他殉身。塞涅卡说过:“满足和腻味也能置人于死命——”一个人会死于厌倦和无聊,尽管他既不英勇又不悲惨。还有一点更应当指出,那就是,死亡征服不了伟大的灵魂。具有这种灵魂的人,直到最后一刻,也绝不会失其本色。奥古斯都大帝直到死时还在怀念爱情:“永别了,莉维亚,要牢记我们的过去。”提比略大帝根本不理会死亡的逼近,正如塔西佗所说:“他虽然体力日衰,智慧却敏锐如初。”韦斯巴芗幽默地等待死亡降临,他静坐在椅子上说:“我就这样变成神吗?”伽尔巴之死来自不测,但他仍然勇敢地对那些行刺者说:“杀死我吧,如果这对罗马人民有益!”结果他从容地引颈待戮。塞维鲁直到临死前还在工作,他急切地说:“你们还需要我做点什么,快点拿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那些斯多亚派学者对于死亡却未免过于看重了。他们曾不厌其烦地讨论对死亡的准备,其实倒不如尤维纳利斯说得好:“死亡也是大自然赐给人的恩惠之一。”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婴儿出世可能与死亡一样痛苦。在炽烈如火的激情中受伤的人,是感觉不到痛楚的。而一个坚定纯洁、有信念的心灵也不会因为死亡而恐惧。人生最美好的挽歌无过于当你在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中度过了一生后能够说:“主哇,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去。”死亡还具有一种作用,它能够消歇尘世的种种搅扰,打开赞美和名誉的大门——正是那些生前受到妒恨的人,死后却将为人类所敬仰!赏读

死亡是人必然的归宿。然而人们对于这一必然的归宿却总是躲躲闪闪的,害怕承认自己会死,乃至害怕想到死亡这件事。培根就从这一“人之常情”出发来探讨人害怕死亡的问题。培根认为人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为害怕随死亡而来的东西,而当人们真正直面死亡,看到死亡的本质的时候,自然就会克服这种恐惧心理。为此培根更深一步说,人们心中许多强烈的感情就可以克服人对死亡的恐惧,最后还指明了死亡的种种好处,让人读完这篇文章豁然开朗,眼前一片光明。

P4-6

序言

从博客到微博,从文字到图形,当今社会,人们的阅读已经呈现出碎片化和图形化的强烈趋势。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从纸质阅读逐渐转变向电子阅读,换言之,读“屏”时代在悄悄置换读“纸”时代。一方面,电子产品的流行貌似普及了阅读,在繁华城市的地铁上,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拿着电子产品聚精会神地阅读;但另一方面,这种碎片化的蜻蜓点水似的阅读除了牵动人们的嘴角和面部神经之外,却已经很难打动人的心灵,触及人的灵魂,它的娱乐性大大超过了审美性。所以,在貌似全民狂欢的阅读里,人们其实离阅读的实质已经渐行渐远……

在这个快速消费品盛行的时代,当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越来越远离人们生活的时候,人们价值观的确立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为阅读对人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历史,阅读的内容与方式决定了其价值观的内容与形成过程。价值观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阅读数量与质量决定了其成长的方向与速度。尤其对于正处于学生阶段的孩子们而言,如果仅仅注重考试分数的提升,心灵成长就会滞后,甚至营养价值稀缺或者内容不良的读物则会把他们引上人生的歧途。所以,面对当下浮躁的阅读与人生状态带来的人们价值观崩塌与信仰缺失的大环境,我们重新倡导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就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自称只读三十年前的作品,因为缺乏生命力的作品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人遗忘。那些在三十年后仍能看到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可取之处。如此看来,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已经经过岁月长河的淘洗,得到历代读者的认可,其传递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各种精神品质对青少年的成长大有裨益。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为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阅读名著,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综合考虑文学价值与实际需要,精心选择书目

世界文学名著浩如烟海,每个人都不可能一一阅读。为此,我们根据语文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以及各地区中、高考的考试大纲,再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精心选择书目,以满足学生考试的实用性需要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二、制订整体阅读方案,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

为了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每一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我们根据阅读名著的读者体验和经验,特地为读者制订一整套的阅读方案,包括对作家生平、作品评价、名著情节、人物关系、重点章节、艺术特色和与作品相关的影视剧的介绍与推荐。这套阅读方案可以帮助读者快速而深刻地了解名著内容,并对名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三、精准注释与点评,扫除阅读障碍

为消除国家、文化和时代隔阂,我们根据每部作品的特质有所偏重地进行注释。注释的内容从总体上分为科学知识类,难解字词类,历史、文化、风俗类,地名、人名类等,这就为读者从客观阅读和主观感悟上扫除了阅读障碍,从而能让他们轻松地从名著中汲取营养。与此同时,这些注解和导读在设置上摒弃了功利性,以保证阅读的顺畅和完整,让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性和经典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设置相关栏目,帮助读者深入思考

每一部名著后面都设有“读后感”,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情节设置、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灵共鸣,获得阅读的满足感。而“读书与思考”栏目则设置了四到五道阅读思考题,并给出答案示例,可以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与思想等,加深对名著的印象,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备考方式。

五、组织专家团队,倾心打造经典书系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邀请了著名作家、高校知名文学研究专家、中小学教育专家,从文学和教育的角度对本套丛书进行审定,致力于把本套丛书打造成中小学生新课标课外阅读读物的首选读本,让中小学生在由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制订的阅读方案的帮助下,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换言之,这是我们为学生和老师精心制订的一套阅读方案和教学方案。

总之,这是一套审美与实用完美融合的丛书。我们精心策划,只祈望读者于喧嚣浮躁的时代背景下重拾经典,深度阅读,在这套丛书里滋养心灵、陶冶情操,从而建立起更富足的精神世界!当然,因本套丛书种类多,编辑工作繁复,可能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会尽力把S-作做得日臻完美。

此外,本书需要注意,作者因受时代的限制,文中个别篇章的观念不尽正确,甚至是错误的。还有一些说法,因为在当时缺乏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也存在谬误。因此,尚望读者去认真辨别。

刘心武

2016年5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