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纵横家史话/中国史话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白立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纵横家是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也是先秦时期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学派。

纵横家个个能言善辩、智勇双全、通权达变、深谙人心、谋略出众,往往能根据天下形势,利用各种势力之间千丝万缕的矛盾以及合作中的狐疑不定,以三寸之舌穿梭于各种势力之间,甚至通过威逼利诱、充当间谍等手段,顺利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的战略目标。

白立超著的《纵横家史话》讲到的著名纵横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基本依据《战国策》《史记》《战国纵横家书》《鬼谷子》等典籍。

内容推荐

白立超著的《纵横家史话》在对纵横家这个学派的基本情况介绍后,主要对纵横家三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进行了逐一介绍。春秋时期的晏婴、子贡;战国时期的淳于髡、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郭隗、蔡泽、范雎、鲁仲连、毛遂、虞卿、信陵君等;楚汉之际的随何、郦食其、蒯彻、陆贾。纵横家以他们的聪明睿智、出色辩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本书语言简洁、故事性强,读者可从中认识到我国最早一批外交家的多样他人格魅力;领略他们“翻手为云,覆手变雨”的智慧;感受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魄力。

目录

一 纵横家略说

 1.纵横家的渊源

 2.有关纵横家的评价

二 先声:春秋纵横

 1.晏子雄辩四方

 2.子贡与五国巨变

三 鼎盛:战国纵横

 1.战国初期的政治局势

 2.辩圣淳于髡

 3.既生衍,何生仪

 4.怀才不遇的陈轸

 5.郭隗的“黄金台”

 6.间谍苏秦

 7.范雎远交近攻

 8.蔡泽相秦

 9.高士鲁仲连

 10.毛遂自荐合纵救赵

 11.虞卿合纵

 12.信陵君窃符救赵

 13.姚贾破合纵而亡六国

四 尾声:楚汉纵横

 1.随何布局楚汉战争

 2.高阳酒徒郦食其

 3.蒯彻巧舌自保

 4.陆贾平定南越

试读章节

首先是王官说。《汉书·艺文志》最早提出诸子出于王官说,认为纵横家与其他诸子一样,起源于王官,并将纵横家的起源与西周的行人之官联系起来:“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根据《周礼·秋官》的记载,西周国家职能机构划分中就有“大行人”“小行人”之官,主掌国家朝觐聘问等事务。事实上,这种行人之官,古已有之。夏代其可能已经产生,当时称为“道人”。大禹曾经在涂山召集天下诸侯,万国来会,具体传递消息的正是这些官员,商代称为“吏”,这在甲骨卜辞中有记载,到了西周时才称为“行人”。这些行人之官的重要特征就是“权时制宜”“受命而不受辞”。他们接受使命,完成使命,但是在具体的交涉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斟酌形势,随机应变,国君一般不会干涉。当然在天下秩序稳定的西周时期,这些行人之官基本肩负礼仪性的使命,主要负责掌握天下诸侯定期向周天子述职纳贡的仪式,周天子向天下诸侯颁布命令以及封赐受赏等礼仪。所以说,行人之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西周的外交官,而他们掌握的是五礼中的宾礼,与后世的纵横权谋倾轧没有多少关联。而后世的纵横家更多地继承了行人之官穿梭于各国之间的通使作用,凸显出“受命而不受辞”的外交灵活性和主动性。当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军事斗争渐趋激烈和复杂,权谋诈智、口舌之利逐渐在军事外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逐渐成为纵横家身份的重要标志。

其次是《淮南子·要略》中最早提出的救世说。《要略》认为诸子的起源与春秋战国的时势相关。诸子胸怀大志,力求以自己的学说救乱世之弊,诸子之说应时而发,与特定的历史政治需要相关,是不同的救世方案,而纵横家兴起的原因也同样如此。我们知道,在政局稳定时代,外交官更多地关注、掌握和学习外交活动中的基本礼仪程序,智慧权谋居于次要地位。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权威不断遭到挑战,在以礼为核心,以周天子为标志的天下秩序逐渐崩溃的大背景下,军事斗争中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的战争思想也逐渐被兵以诈立、以利为动的战争观念所替代;诸侯之间征战也由尊王攘夷的争霸战争逐渐转入了杀人灭国的兼并战争。在这种形势下,各国外交以礼仪规程为主导形式也逐渐变得剑拔弩张,外交场合中也经常唇枪舌剑,因此卓绝的智慧、雄辩的口才逐渐成为外交中的利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天下,各国之间的战争、盟会也逐渐频繁,这一时期的行人主要活跃于阵前、盟会、国君朝觐等场所。行人之官非常熟悉外交礼仪,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因素,各国之间非常复杂的利益纠葛,导致他们便宜行事的机会增多。因此他们非常熟悉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军事状况,同时智慧和辩才也开始凸显。春秋晚期和整个战国时期,纵横策士正是将这些新的因素发扬光大,尤其是纵横家以他们一流的智慧、出色的口才,对天下大势敏锐的眼光、准确的判断,令在列国竞争中求生存的君主非常重视,最终影响了天下时局的走向。在诸侯林立的春秋、七雄并立的战国,如此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下,通过外交手段达到特定政治军事意图的作用尤其显得重要,这些口有雄师百万、长于韬略的纵横家就应运而出,并且成为那个时代真正的弄潮儿,张仪、公孙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令当时众多不得志的游士艳羡。

当然“纵横”一词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五蠹篇》中:“从横之党……而借力于国也。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在提出“纵横”这一说法之后,又对“纵横”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界定。韩非站在法家的立场上批评纵横之党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富国强兵,同时还揭示了“纵横”的实质,即合纵就是众弱合攻一强,连横就是以一强为核心结成联盟攻打弱国,实现“强者兼人而弱者图存”的双赢战略意图。战国时期,合纵早期主要针对齐、秦这两个东西方大国,五国破齐后,六国合纵主要针对秦国。结合史实来看,合纵的实际效果远逊于连横。合纵的众弱国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往往在生死存亡之际才会勉强合作。合作中他们无法彼此信任,各打各的算盘,都力图更好地保全自身,所以面对强敌时,往往首鼠两端,六国合纵攻打函谷关失败就是明证。而连横常常主动出击,并且以强国的战略安排和意图为主导。所以,秦国正是通过连横的外交军事联盟,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逐一蚕食,最终统一天下。

P3-5

序言

纵横家是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也是先秦时期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学派。“纵横”一词最早出自《韩非子》一书,纵横即合纵连横,根据韩非的说法,合纵就是众弱合攻一强,连横就是以一强为核心结成联盟攻打弱国。一般而言,我们将致力于合纵连横活动的人被称为纵横家,同时也将致力于合纵连横理论的研究者称为纵横家。当然后来人们往往将那些能够以三寸不烂之舌去对抗百万雄师的智谋之士都称为纵横家。纵横家的出现与兴盛一方面可能与夏商周三代的行人之官有一定的关联,另一方面也与春秋战国、楚汉之争的形势有关。纵横家个个能言善辩、智勇双全、通权达变、深谙人心、谋略出众,往往能根据天下形势,利用各种势力之间千丝万缕的矛盾以及合作中的狐疑不定,以三寸之舌穿梭于各种势力之间,甚至通过威逼利诱、充当间谍等手段,顺利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的战略目标。纵横家个个权倾天下,代表着那个时期外交智慧的高度,当然他们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特征也常常遭到后世的诟病。

与其他先秦诸子相比而言,纵横家在理论建设上相对较为薄弱。同时,传统儒家的主流形态也导致纵横家本来不多的一些理论著作的流传遇到了很多不利的因素。因此,纵横家作为诸子之一,其现仅存的理论代表作就是著名谋略奇书《鬼谷子》,此书充分体现了纵横家的权谋策略和论辩技巧。

纵横家更多重视实践,是先秦诸子中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学派,事实上也对中国早期的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纵横家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外交家、战略家。他们在春秋时期一出现就对历史产生了影响,如孔门高足子贡的一次出使,鲁国保全,齐国削弱,吴国破灭,晋国强盛,越国称霸,五国的固有形势发生了改变。短短十年之间,齐国、鲁国、吴国、晋国、越国五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也进入了战国时期。

当然,纵横家最好的时代就是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中国最杰出的纵横家,他们每个人的际遇堪称传奇,难以复制,如淳于髡、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郭隗、蔡泽、鲁仲连、毛遂、虞卿、信陵君等。这些纵横家出身各异,命运也各有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出现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针尖对麦芒的张仪与公孙衍、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睚眦必报的范雎、自荐的毛遂、窃符救赵的信陵君,等等。他们不仅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对历史继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个个叱咤风云,成为大多数士人崇拜的对象,如亚圣孟子的弟子景春就曾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足见这些纵横策士对当时天下时势的影响。刘向在整理记录纵横策士活动《战国策》一书时,在《战国策书录》中高度评价了纵横家对当时局势的影响,“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之属,生纵横长短之说,左右倾倒。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当然,秦国短暂统一之后,很快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天下各种势力又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这时,蛰伏的纵横策士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随何说服九江王英布降汉,有力地改变了楚汉局势;高阳酒徒郦食其使齐,成功说服齐王归附汉王;蒯彻一说而丧三俊;陆贾两人南越,为刘汉江山安定南方边境。他们都是楚汉之间和汉初叱咤一时的纵横家。

纵横家在春秋晚期、战国争雄、楚汉相争的历史中曾经显赫一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忠、信、仁、义逐渐成为主流社会思潮。这些以翻云覆雨、事无定主、巧言令色、权谋诈智为特点的纵横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纵横家的著作流传不广,之后再无理论建树。同时,大一统帝国渐趋稳定,纵横家失去了他们叱咤风云的历史际遇,再也没能出现张仪、苏秦那样足以左右天下局势的纵横家。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纵横家是不是在中国历史上就彻底消失了呢?显然不是。纵横家的理论作为历史演进的一股暗流,作为文化因子融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同时,纵横家的思想也显现在那些尚有建功立业抱负的豪杰身上,尤其是在和平时期的外交领域和战乱时代的争雄斗争中,时时能看到纵横家的影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9: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