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族谱的墨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初期创始人列传)(精)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高星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高星著的《族谱的墨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初期创始人列传)(精)》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和口述史料,力求臻于完善。在对原始资料的拣选和融合中,作者并未简单的就事说事,而是博观约取,加入了结合时代背景的深刻分析,还原事件与人物的现场,以此得出结论和评价,继而以鲜活的语言付诸文字,细节丰满动人、历史感更为强烈。

内容推荐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秘史,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支柱。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人民保险作为新中国保险业的长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生共长,走过了68年的风雨历程,一代又一代保险人谱写出了可歌可泣乐章。中国人民保险厚重的精神族谱,是新中国保险历史中浓墨重彩的部分,她负载着鲜活的红色基因和血脉,传承着专享的历史积淀,成为创造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族谱的墨迹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回溯中国人民保险历史的源点,涌动着波澜壮阔的长河画面。

《族谱的墨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初期创始人列传)(精)》作者高星以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成立为时间节点,以全景式的描述,对中国人民保险成立初期的26位创始人进行了多方面的记述,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知了这些先驱的风采,再现了构成历史丰碑的人物群像。

目录

南汉宸 他书写了中国人民保险的开端——记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

胡景澐 遥望中国人民保险历史的尽头——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孙继武 一个把保险带入新中国的军人——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第一任副总经理

吴波 清风盈袖月满楼——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第二任总经理

吴震修 人生如戏也入戏——记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保险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周作民 剑走偏锋的金融大鳄——记中国人民保险太平保险公司第一任董事长

林震峰 书写人保红色的基因、血脉、族谱——中国人民保险太平保险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谢寿天 黄浦江上波澜壮阔的保险生涯——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东区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施哲明 一棵深植沃土的大树——记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保险公司第一任副总经理

金瑞麒 划过夜空的星辰——记中国人民保险太平保险公司第一任副总经理

郭雨东 专心致志的保险专家——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计室主任

蔡致通 时间如刮骨疗毒的刀子——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计室委员

陶声汉 用算盘打出中国保险精算业的新天地业——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身险室第一任主任

阎达寅 元老级的笔杆子书写春秋——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秘书室第一任主任

赵济年 天真倔强的老人——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秘书室第一任秘书

俞彪文 此晚霞更壮烈的人生——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财产保险科第一任副科长

李嘉华 从上海小开到保险大咖——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保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王恩韶 走进中南海汇报保险赔案的人保员工——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险科第一任科长

林增余 他在中国的版图上行走了一个圆圈——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公司理赔科第一任科长

叶奕德 为了恢复保险他三次上书中央一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处科长

赵同生 用歌声点燃山城的保险一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南区公司业务股第一任股长

钟贤道 英雄迟暮抱得美人归——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东区公司运输保险部理赔科科长

魏润泉 清高只因学问高——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外业务部第一任总经理

吴越 他,人保历史无法跨越——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

王永明 流年期颐写沧桑——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外业务处首任副处长

秦道夫 一位与中国人民保险同行的老人——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

附录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历任负责人简历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家谱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初创期人员、机构与薪酬状况

 南北两条脉络构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

感谢

试读章节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说过:“革命胜利后,要为南汉宸立个碑。”可见在毛泽东眼里,南汉宸是一位财经战线的功臣。对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人保公司、人保)来说,南汉宸何尝不是一位创建新中国保险的功臣。尽管毛泽东说的那个碑一直没有见立起来。但在今天,至少应在中国人保人的心中矗立起这块丰碑,感恩这位中国人民保险的奠基人。

一、独苗也能长成大树

山西洪洞被称为“华人老家”,位于县城西的韩家庄村,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村中现存的明末清初的建筑玉皇楼,是典型的山西民居建筑。村民至今仍传承着柳编工艺,依稀可以想见过去的时光。

1895年12月14日,南汉宸就诞生于此村。

南汉宸,幼年丧父,4岁时即与祖母、母亲相依为命。南家三代单传,南汉宸作为南家的独苗,自然得到祖母的钟爱。

南汉宸从小刻苦读书,每天刚刚出现曙光时,就已行走在去学堂的路上。他不仅从小就表现出了出众的身高,也表现出了过人的坚强。

1990年初,不满15岁的南汉宸结识了喜爱西学的教书先生狄龙田,并成为了他的得意门生。他们以兄弟相称,南汉宸在思想上得到了启蒙。

在狄龙田的引导下,南汉宸走出私塾,进入太原陆军小学,与傅作义等一些青年才俊成为同窗。随后,南汉宸加入同盟会,并考取太原师范学院。

辛亥革命的爆发,也带动了太原革命党人的起义成功。南汉宸和身边的同学积极响应,他负责在各地招收民军。南汉宸率队直接开拔娘了关,抵御清军南下。

1912年南北议和后,部队遭遣散,南汉宸考入太原高级工业学校。南汉宸在学校多次聚众闹学潮,被开除。

1914年,南汉宸考入北平中央政法学校。由于交不起昂贵的学费,他只读了一年,便退学回到家乡。

南汉宸在家乡种过地,教过书,也曾在当地教堂看过基督教教义,在广胜寺读过佛经。

1919年,南汉宸响应于右任的倒阎运动,后在兴县税务局避难。

在迷茫中,南汉宸对实业救国产生浓厚的兴趣,他集资办水利,搞纺织,经营轧花。

1920年,南汉宸和友人集资5000元,在家乡东山办起了“义集煤炭公司”,自任经理。由于无力与大企业竞争,公司两年后停办。尝试实业虽未成功,但南汉宸由此积累了一生受益的经营经验和理财本领。

二、国民革命军里的里应外合

1923年,南汉宸来到天津加入陕军第一师,汇入了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南汉宸参加了其旗下的国民联军,并成为训练处长,在保定、包头一带与军阀混战。

1926年10月,国民联军组织参观团访问苏联,南汉宸主动要求前往。启程前,他找到共产党人刘伯坚,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南汉宸发表了16万字的《游俄视察记》。

南汉宸一直隐藏身份在国民革命军中开展工作。1927年冬,南汉宸由河南到皖北,准备暴动。

1928年,在安徽太和,杨虎城素闻南汉宸训练干部有方,热情邀请南汉宸担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校长,并与他结下了兄弟般情谊。当时,杨虎城的夫人已去世两年,南汉宸将共产党员谢葆贞介绍给杨虎城。在婚礼现场,杨虎城将军点名要南汉宸坐在自己身边的主桌。

1928年2月,南汉宸地下党身份暴露,转移到上海,在周恩来手下的中央军委特科工作。

192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遭到破坏,南汉宸奉命回到河南开展地下工作,被省长韩复榘任命为信阳县县长。

1929年,南汉宸被委任为河南省政府秘书、区长,训练所教育长。

1930年7月,中原大战,冯玉祥、阎锡山在陇海线失败,杨虎城被蒋介石任命为陕西省政府主席。南汉宸被杨虎城委任为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其间,他多次解救共产党人。1931年春,刘志丹被捕。南汉宸力劝杨虎城排除阻力放人,最后把刘志丹营救了出来。

1932年夏,国民党行政院电告杨虎城,南汉宸是共产党员。不久,蒋介石又派胡逸民携函会见杨虎城、南汉宸。胡逸民把委任状和通缉令一起摆在南汉宸面前,脸色一沉说:你要么到南京当中央监察委员,要么就到南京下狱,任选一张。南汉宸说:“我宁愿选择通缉令。”然而,杨虎城知道南京方面对他重用共产党不肯善罢甘休,建议南汉宸夫妇东渡日本避难。

1933年,吉鸿昌在天津力邀南汉宸回国参加抗日同盟军。同盟军失败后,南汉宸在包头任孙殿英的高级顾问,开展统战工作。(P2-5)

序言

不忘人民保险初心 牢记服务人民使命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缪建民

《族谱的墨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初期创始人列传》一书即将付梓,这是高星有关保险题材的第六本书,也是中国人民保险系统历史文化研究的新探索、新收获。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秘史,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支柱。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新中国保险业的长予,与共和国同生共长,走过了68年的风雨历程,一代又一代保险人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乐章。中国人民保险厚重的精神族谱,是新中国保险历史中浓墨重彩的部分。她负载着鲜活的红色基因和血脉,传承着独有的历史积淀,成为创造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

《族谱的墨迹》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回溯中国人民保险历史的本源,涌动着波澜壮阔的长河画面。高星以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为时间节点,以26位创始人为代表,点面交融,再现了构成历史丰碑的人物群像。作者以史家笔法,努力忠实、客观地勾勒出了中国人民保险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史上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族谱的墨迹》是一部“以人为本”的交响组曲。大凡“族谱”,总是由人物构成。在这本书里,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走出了时间的尘烟,凸显在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之中。这些前辈或来自硝烟弥漫的战场,或来自云谲波诡的敌区;有的出身于僻壤市井的寒门,有的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大户,有的是传统的耕读文化的后代,有的是负笈海外的博学之士……英雄不问出处,千流终归大海。共和国的保险事业,把他们汇聚到了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上,创造和谱写了前无古人的宏大诗篇。

《族谱的墨迹》也是一部企业文化的“群英谱”。在中国人民保险“家族"百花争艳的园地里,他们个性鲜明,异彩纷呈,竞相开放,充满曲折动人和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风雨兼程,砥砺奋进,走过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汇集成中国人民保险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内涵。

1989年,我加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17年,我再次回到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我曾和书中的许多人物有过或多或少的交集,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代保险人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品格,汲取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积极前行的力量。时至今日,有些老同志已先后去世,但他们遗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仍在引导中国人民保险发展壮大。

高星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人民保险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令人赞赏的成绩。他深怀人保人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情怀,收集文物,考证史料。他以记者的敏锐、工匠的勤奋和诗人的才情,钩沉往事,打捞记忆,著书立说,孜孜不倦地为人保的企业文化爝火传薪。

中国人民保险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保险企业文化的魂和根,是一代代人保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让我们书写好中国人民保险的精神族谱,让每一个成为中国人民保险大家庭一员的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书评(媒体评论)

《族谱的墨迹》是一部“以人为本”的交响组曲。大凡“族谱”,总是由人物构成。在这本书里,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走出了时间的尘烟,凸显在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之中。这些前辈或来自硝烟弥漫的战场,或来自云谲波诡的敌区;有的出身于僻壤市井的寒门,有的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大户,有的是传统的耕读文化的后代,有的是负笈海外的博学之士……英雄不问出处,千流终归大海。共和国的保险事业,把他们汇聚到了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上,创造和谱写了前无古人的宏大诗篇。

——缪建民

高星在记述历史事件和老一辈保险人的经历时,不辞辛苦四处奔波,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和口述史料,力求臻于完善。在对原始资料的拣选和融合中,高星并未简单的就事说事,而是博观约取,加入了结合时代背景的深刻分析,还原事件与人物的现场,以此得出结论和评价,继而以鲜活的语言付诸文字,细节丰满动人、历史感更为强烈。

——林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