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本书引导你用新的眼光看世界。掌握本课程后,你理解现象的方式将不同于未受训练的同龄人,你会注意到被他们忽视的规律。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这种能力对你的教育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具备健全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大到政治理念,小到个人职业和家庭收支,在作出任何负责任的决定之前,你必须首先学习基础经济学。
在历史长河中,富于创造力、思维缜密的思想家们发展出许多研究世界的学科,每一门学科(或科目)都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视角。为了接受完整的教育,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各门学科里最重要的知识。经济学已被证明是一门普世性的科学。一位知识全面的青年人不仅应该懂得代数、文学和光合作用,也应该能解释价格上涨的原因。
你所学习的每一门复杂学问,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比如,学习一些基础天文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浩瀚的宇宙,而且当大海中迷航的鲁莽驾艇者需要指引方向时,它也会非常实用。再以数学为例,研究高等微积分能让你品味到纯粹的优雅(虽然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比起艰辛的付出,有些得不偿失);同时,每个人都必须掌握最基本的算术知识,否则很难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
学习经济学也同样如此。简单来说,当你发现,无论是在古罗马、苏联还是在爱达荷州博伊西的集市里,任何经济的运转都有着潜在的原理或“定律”,那无疑是美妙无比的事情。除此之外,经济学也能为你的日常生活提供实用的指导。虽然经济学知识本身并不能保证你富裕,但如果你忽视本书的内容,将很难摆脱贫穷。
经济学家用独特的方法观察世界。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在热闹的游乐场里,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乘坐过山车。生物学家看到此景时也许会注意到,排着排着,人们开始流汗;物理学家可能会发现过山车的第一个斜坡一定最高;社会学家大概会注意到,同一种族的乘客们总爱聚在一起排队;经济学家则可能观察到,等待首节跟末节车厢的队伍远比其他队伍长。这很可能是因为,虽然没人喜欢排队,但大家都喜欢坐在列车的最前排和最后排。
经济学的视角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派上用场。在足球场或舞会上,本书的课程并没有多大意义。但在生活中很多重要的关键时刻,都需要健全的经济学知识来帮你做决定。不是人人都得成为经济学家,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得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经济学是科学吗
我们认为,正如化学和生物学代表截然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一样,经济学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课程的展开,我们将运用一套客观的“工具”进行科学分析,我们的分析并不依赖特定的伦理或文化假定。无论经济学家本人是共和党人还是共产主义者,也不管他生活在新西兰还是索马里,经济学的规律和定理都并无不同。
特别提醒:虽然我们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家能像核物理学家在粒子加速器中观察原子裂变那样进行经济学研究——我们并不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经济学定律。在以经济学为代表的社会科学和以物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之间有重要的差异,我们将在第2课中详细解释这种差异,但要先提醒大家,我们能够通过推理演绎来探索和领悟基本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测试”经济学规律是毫无意义的,就像没人会握着尺子,去实际“测量”那些课堂上学到的几何证明一样。任何测试的结果都将证明,本书的课程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无需担心明天一项新的实验发现会将其推翻。职业经济学家们在实践中会作出各种各样的推测,尽管其中很多被证明是错误的,但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部分是无需实验证明的,就像本书中所讲授的规律及概念一样,它们仅仅是一种解读世界的方式。
尽管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但经济学确实有客观的规律,因此我们仍将其定义为科学。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政客们无视经济学的规律,他们的计划一定会迈向灾难一一想象一下如果美国航天局(NASA)无视物理学的规律,将造成什么样的混乱吧!
P2-5
这本书是青年学子通往经济学殿堂的极佳指引,也是经济学研究者们值得借鉴思索的好书。
——梁小民(经济学家,曼昆《经济学原理》译者)
这本书与众不同,它是用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思想写成的。懂得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助于你真正明白现实世界的人是怎么行为的,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政府干预为什么难以奏效,自由为什么如此重要。
——张维迎(经济学家,代表作《市场的逻辑》)
为了减少对自己与对他人的无意伤害,为了宣扬自己的经济道理,我们需要对经济学有较系统化的认识,努力分析政策可能导致的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好处和伤害。那就开始行动吧!这本《第一本经济学》是一本可以使年轻人了解经济学的绝佳入门教本,也是为了非经济专业人士设计的一本系统性经济学课程。
——黄春兴(经济学家,代表作《当代政治经济学》)
这本书是一部有关真实人、真实行动和真实世界的经济学通识。如果米塞斯的《人的行动》聚焦于理论层面的逻辑演绎,那么这本书则融入了许多生动的真实世界实例对各种基本经济学原理做了浅显易懂、令人信服的论证和引介。开卷有益,值得一读。
——冯兴元(经济学家,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译者)
这是一本一流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它秉承奥地利学派的传统,通过大量的例子,对产权、价格、竞争以及企业家精神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分析,不仅通俗易通,而且让人有醒翻灌顶之感,任何一个想要理解市场的人,都应该读读它。
——王建勋(经济学家,代表作《驯化利维坦》)
经济学原本是帮助人们洞察世事、学习人与人相处之道的有趣学问。可是,随便翻开一本经济学教科书,看着上面深奥的概念、复杂的数学公式、密密麻麻的图表,学渣小白们只想打瞌睡。不过,市面上热卖的《怪诞行为学》《魔鬼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小岛经济学》都很有趣,普通人读起来毫无违和感。可看完以后总有点怀疑:书里讲的内容可靠吗?不会是“大话西游”经济学吧?如果有人能写一本既为专业人士认可、又人人爱看的入门教材该多好。
《第一本经济学》就是这样一本独特的经济学入门书籍。本书作者罗伯特·墨菲是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他既有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又精通写作之道。本书系统全面地讲述基础经济学原理,文笔生动,内容严谨实用。既结合了教材和读物的优点,又避免了两者的缺点。讲理论时,均以实例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为例,作者承认效用函数可以解决人为设计的数理问题,但强调这种应用并不能加深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并且提醒初学者使用数学效用函数的严重弊端。讲实践时,作者引用的材料翔实、推理严谨。全书穿插各种有趣的小例子,令人脑洞大开。“经济学家为什么总爱吵架”“轿车怎么变成谋杀武器”“非洲土著碰到天降可乐会怎么办”“正常人会觉得自己被外星人绑架吗”“心口不一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挑拨离间、故意撮合可以增加友谊总量吗”“杀价未果——非均衡有害吗”“货币是谁发明的”“敲竹杠的克星是什么”“赌博和炒股有区别吗”“禁毒怎么产生‘巨虾’现象”“有没有无受害人犯罪”“海上封锁是在帮敌国走向繁荣之路吗”……你可能再也找不到比这本更有趣,而且有着经典教材般严谨的经济学读物了。
本书的翻译工作也是一个愉快的历程,前后近一年。我们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力量,在豆瓣上成立了“第一本经济学”小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加入),小组发布了部分原稿、相关背景资料以及思考题答案。很多朋友热情参与了译校工作,我们也欢迎读者朋友积极参与进来,分享您的阅读心得和宝贵意见。
本书中文版初版于2011年。今日得以再版,首先要感谢海南出版社的编辑们。然后是初版的编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宋澄宇先生。另外,感谢我太太吴晓的大力支持。参与本书翻译工作的还有周薇娜与陈舒扬。帮助校对的有陈之豪与刘纽。冯兴元老师也提出了很好的翻译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同时,本书还以二维码的形式放入了多种资源,包括作者罗伯特·墨菲在米塞斯研究院的经济学课程,与本书诸多关键知识点相连的趣味动画、电视节目、学者访谈和讲座、纪录片等,还有由读者录制的有声书,以及由青年学者张是之老师的团队“一课经济学”对本书作出的详细讲解。希望您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轻松愉快,又有醍醐灌顶之感。
程晔 2018年3月于加拿大
《第一本经济学》是第一本综合了奥地利学派与古典经济学精华的基础经济学读本,它在整体框架上沿袭了奥地利经济学派宗师米塞斯的经济学巨著《人的行动》和著名传承大师罗斯巴德的《人,经济与国家》。
全书共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全书的基础,主要分析人的行动的基本逻辑和本质特征,这是理解真实人的经济学的基础;后面3个部分分别阐述在3种不同的制度条件下,人的经济行为的表现后果——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逻辑的严谨,与此同时,作者还通过插图、幽默的措辞以及讲故事的平实手法,将储蓄、公共建设工程、税收、信贷、就业与失业、关税、低工资、进出口、价格体系、房租管制、工会、低工资、利润、福利制度、禁毒、通货膨胀等热点话题有机融合至其论述框架之内。
总之,作者罗伯特·墨菲以浅显的文字取代高深的经济学术语与复杂的公式,让小至10岁左右的儿童可以入门学习,让未受过经济学训练的普通读者理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让受过多年经济训练的专家学者都不觉对自以为熟悉的领域耳目一新!
罗伯特·墨菲著的《第一本经济学》是第一本综合了古典经济学精华与奥地利学派的基础经济学读本——生动+系统。
剔除普通经济教科书的滥用数学与枯燥无味,用语朴实生动,有图有案例,详实活泼,引人入胜;
避免普通经济类畅销读物的缺乏系统与生搬硬套,逻辑严谨,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