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母亲心语
分类
作者 张丽华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母亲心语》是作者张丽华作为一位母亲,想对孩子说的话,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成才。文中所述皆为母亲在培养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因而,具有言传身教的真实感、可信感。内容主要涵盖了本分做人、低调处事、难得糊涂、读书习惯等成长阶段遇到的方方面面,对各个年龄段的人们进行引导和规劝,意在帮助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内容推荐

《母亲心语》一书是张丽华先生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真切实际的做法和体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教训。是一本愿意做“良母”的参考书。她涉及孩子的生活、健康、学习、品德、从业等方面,是一本如何教导孩子的系统工具书。试图从方方面面引导、规劝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秉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做一番事业。

目录

序一 高正文

序二 巩杰

做人

 本分做人

 低调处事

 难得糊涂

 读书习惯

 语言艺术

 对待生命

 一家一小国

 学会修炼

 谨慎独处

 远离美色

 莫做酒徒

 克制贪欲

 “取”的艺术

 戒骄

 戒躁

 戒满

 戒侮辱

 戒欺骗

 戒发火

 沉默是金

 正确听誉

 对待快乐

 直面坎坷

 面对请求

 守住“仁”

 守住“义”

 守住“礼”

 说智

 诚信

 欣喜

 怒气

 爱好

 厌恶

 率直

 勤劳

 权力

 忌疏忽

 忌嫉妒

 忌势利

 苟富贵

 苟贫穷

 利与害

 宠与辱

 得与失

 祸与福

 知足常乐

 意常难平

 忌人云亦云

 忌因小失大

 择取益友

 无志不立

 守定信念

 有国才有家

 甘于奉献

 浩气高节

 撼卫尊严

 修养忠诚

 做勇敢者

 谦者受益

 正确对待友谊

 真诚做人

 诚实守信

 大度能容

 忍让是学问

 淡泊是一种伟大

 俭朴治家

立业

 博学而致专

 观察是智能的源泉

 思考使人伟大

 学习方法

 勤学乃成功之母

 持之以恒

 实事求是

 严谨治学

 治学需刻苦

 做时问的主人

 勿忘《小猫钓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勇对逆境

 人不激不奋

 把握机遇

 慎重选择

 勇于探索

 勇于拼博

 人生当自信

 贵有毅力

 自重自立

 勇于创新

 乐于开拓

 孜孜敬业

 当知进退

为官

 廉洁为官

 官是领头雁

 坚守正义

 刚正不阿

 时时自省

 敬爱衣食父母

 平易近人

 用人的艺术

 改革须慎为

经营

 目光须远大

 人才是企业的活力

 信息等同情报

 重在管理

 以人为本

 经营中的技巧

 质量是生命

 热诚服务

 信誉为宝

 谨慎合作

 谦恭礼貌

婚姻家庭

 相知再相爱

 慎以谈情

 夫妻关系

 家庭模式

 正确处理家庭矛盾

 孩子的成长

 怎样做妻子

 正确使用母爱

 教子亦有方

 择婿娶妻

 亦谈敬老

 再谈爱幼

 勿忘健身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对待生命

对待生命,大凡有两种态度:一是积极的,二是消极的。

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者,会奋斗不止,会为自己一个接一个地设定近期与远期的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为之付出努力,一个一个的去实现它们。这样的人生是充实的,在奋斗中享受着别人无法体验与拥有的快乐和幸福,在奋斗中实现着个人生命的飞跃,在奋斗中创造着个人生命的价值。

小处看,光了宗,耀了祖;从大处看,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这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会耳濡目染地影响下一代。一代复一代,形成良好的生命循环。一个人的努力向上,会使他的家族从此走出平庸,实现辉煌,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也。

持有消极人生态度者,胸无大志、腹无良谋,工作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工作之余,无所事事,优哉游哉。今日有酒今日醉,不计他日喜和忧。这种人生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必是平庸的。

这些人在积极向上者面前,也有几分愧疚。于是,拉来虎皮做大旗,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消极人生找根据:“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咋着不是一辈子?”“那么累,一天不过三顿饭,夜来不过一张床。”……

他们根本不明白,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时的真意:谁家父母不希望眼前呱呱坠地的幼小生命,将来有一番作为呢?就消极者自身而言,同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青出于蓝。但总是忽略了自己的以身作则,忽略了自己的典范作用,使孩子在家庭的成长中失去了榜样。

持有这样的人生态度者,对孩子也不会太负责任,这是他的人生观所决定的。此时,他又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一人头顶一颗露水珠,儿孙自有儿孙福。”因此,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的少年儿童放任自流,疏于教育与引导,以致给下一代留下了诸多的后悔和遗憾。上帝没有赋予孩子选择父母的权利,摊上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孩子是多么的无奈和可怜。

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我认为目的有二。其一,依托儿女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其二,希望儿女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微观看,通过孩子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社会地位,以显父母,光耀祖宗。从宏观看,通过孩子的努力,为国家、为人民贡献绵薄之力,为祖国锦上添花,成为自己的骄傲。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是不能主宰自己的生与死的。但我们都有权利充分利用好每一天及每一天中的分分秒秒,让生命链条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派上用场,这样的去生活,人生就不可能是碌碌无为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有显赫的功绩,生命也是充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况且,真的把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都派上了用场,想不出成绩也是不太可能的。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吧,应当保证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有意义。试想,在生命弥留之际,祈求上苍:“我还有一件事没有做完,上天啊,求你再给我一天、一小时、一分钟……让我完成未竟的事情吧!”可能吗?

因此,生活中,要尽量使分秒不虚度;生命历程中,力争使分秒不浪费。如此集中精力,才有可能做出辉煌的业绩,生命才有可能进射出光彩夺目的火花来。

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及结局各有不同,兴衰有凭,各自循因得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美国物理学家里克特:“人的一生只是一刹那。所以我们要珍惜它,在世上一天就要过好一天,切莫虚度了年华。”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顾况:“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萧楚女(又名萧秋):“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佚名:“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抗日英雄吉鸿昌:“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一家一小国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家如一小国也。丈夫是君,妻子是臣,儿女是人民。远古的母系社会、唐朝的武则天皇帝、清朝的慈禧太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五百多个帝王里,女皇只有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也屈指可数。她们只是个案,绝不是普遍现象。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是封建家长式的君主统治,男人多为主宰,大国小家,无不皆然。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渐趋平等,但是,我国当今城乡绝大多数家庭里,丈夫依然是家庭的擎天柱。

还有一比:丈夫是国君,妻子是宰相,君臣一心,攻无不克。仍有一比:一个家庭犹如浩渺烟波中的一条小船,丈夫便是扳舵的舵手,家庭的小舟往哪里行驶,全在舵手。在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里,妻子的意见仅供丈夫参考,决策多数是由丈夫来做的。一家的强弱兴衰系于一身,可见这丈夫之“身”,岂可不修乎!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具体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修身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省,自我批评,修正自己的缺点与错误,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境界,就可将“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了。

丈夫不修身,举手投足皆有错,心中无道义,糊涂不明理,处世犹如在黑夜中趱行,跌跌撞撞,会把家带往何处?岂能不令人生畏呢?

蜀相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美国(具有美国、瑞士双重国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P12-14

序言

敢谴春温上笔端

今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我收到上百条手机短信,吉祥的祝福和真诚的问候。比春天还温暖。但绝大部分手机短信是从网上下载的,雷同较多。书法家、女词人张丽华发来的短信却是她自己填的词,读了倍感亲切。

丽华是蒙城辛集南园人,号称“南园居士”。父母都是教师,自幼养成良好的学风。可她的学生时代正赶上“文化大革命”,1976年高中毕业,就下放到濉溪县铁佛寺当“知青”了。蒙城是庄子故里,她父亲是一所学校的教导主任,“老教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当重视。她父亲不是书法家,却要求她自幼练习书法。稍不认真,父亲便严厉呵斥,甚至扬起手中的“戒尺”。当她对书法产生兴趣以后,父亲不让她写她也要写,就是下放到农村当农民,也没有扔掉手中的毛笔,她的书法当年还参加过淮北市书展呢。后来,她招了工,在临涣供销社当营业员。她长相漂亮,身材苗条,又写的一手好字,古镇上的人都喊她“林黛玉”。其实,1978年的她刚满20岁,思想单纯得像一张宣纸,非但不多愁善感,而且对生活现状很满足,白天站柜台,晚上伏书案。那个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百姓家庭,文化生活非常匮乏,张丽华却在书法的艺术追求中,充分享受到了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唐诗宋词让她的情感变得丰富而浪漫,青春在宣纸上泼墨,色彩才格外绚丽!

让她饱尝生活艰辛的,是结婚以后,准确地说,是她生儿育女之后。她和丈夫巩杰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巩杰从安徽警察学校毕业后,分配在宿州市公安局当刑警。因此张丽华工作调入原宿州市布厂。因为儿子是超生,被开除留用,可巩杰的三十多块钱是养不活一大家子的,那时候,婆婆和小叔子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为了摆脱生活上的困苦,丽华养鸡、养猪、养鹌鹑,也养兔。上百只鸡,每天能产一篮子鸡蛋呢,她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自己就去农贸市场卖鸡蛋。丈夫要到安徽大学法律系去进修本科,为了支持他去深造,丽华又利用卖鸡蛋赚来的一点钱,租来两间门面,开起了家庭小超市,卖食品、卖日杂,也卖小百货。她是营业员出身,深谙顾客心理,生意做得很红火。家中里里外外就靠她一个人,洗衣做饭是她,推车进货也是她。白天搞经营,晚上忙学习,她一边辅导孩子做作业,一边自己练书法。艰难磨炼了她的毅力,困苦激励了她的斗志,虽说顾不上梳洗打扮,可张丽华在奋斗中,渐渐成熟为一朵“女人花”,那花刚强得像梅,耀眼得也像梅。

1997年对张丽华来说,一生都难以忘怀。那年暑期,年近四十岁的她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她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她要在这所中国最高的美术殿堂学习两年。她是书法班年龄最大的学生,也是书法班最刻苦的学生,她的全部乐趣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她的学习精神不仅感动了班主任和一些授课教师,也感动了班里的所有学生。全校评选出五个人获奖学金,她是其中之一。长期的刻苦学习,加上营养不良,丽华在毕业前累倒了。丈夫带着心血管专家把她从杭州接回宿州治疗,她真的成了“林黛玉”,她像林黛玉一样“弱不禁风”,也像林黛玉一样才压群芳,唯有一点和林黛玉不同的是,她胸襟开阔,性格爽朗,有大家气度。2002年,她又考取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研究生班,她懂得惜时如金,她懂得奋发图强,每天第一个到教室的是她,最后一个熄灯休息的也是她。她几乎每天都要自觉加班到深夜,她说,她习惯凌晨三点才入睡。每逢星期天上午,对于张丽华来说是个例外。她要到西湖边上的“恒庐讲堂”听专家讲解古典诗词的欣赏与创作。她像爱好书法一样的爱好诗词,她在从一个书法爱好者成长为一个书法家的同时,也成就为一代诗词高手,她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张丽华的学习精神同样激励着自己的家人。丈夫巩杰成了享誉全国的奇石鉴赏家,女儿到日本留学后,留在了东京工作,儿子现在美国读博。她自己当然不会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张丽华填写过一首《风入松》词:“奴家虽系女儿冠,志比玉郎坚,朝天素面嫣然笑,粉与黛,尽是无缘。君问雄心几许?吐珠倒玉悬泉。敢登云梯睹天颜,与皓月齐肩。请出天帝急问讯,女儿卑,凭甚由缘?倘付长天一片,江山万里光鲜。”还需要我说什么呢?她的追求,她的胆识,她的志向,她的情操,都在她的诗词中表露无遗。丽华“敢谴春温上笔端”,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西子湖”啊!

张丽华说:“人生一世,德为根本,任何时候,皆不能忽略内修之功。闲暇多读书,多体悟,言行以古代先贤为借鉴;生活中多观察,见贤思齐,以贤者为参照,不断升华自己的品格与境界。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德不厚载不动物,德不厚更载不动福。”这话说得多么好啊,既是“母亲心语”,也是自我写照。她的那颗拳拳之心,在她的诗词与随笔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是以为序。

高正文

于宿州

2012.2.19

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安徽省作协副主席

后记

2011年3月5日,安徽省宿州市妇女书法家协会成立,3月6日,由宿州市女书协承办的“安徽省第三届女书法家书法篆刻作品展”开幕,《母亲心语》一书也随之面世。

2013年新年伊始,广州订购一批《母亲心语》,因此再版。因为此书犹如一婴孩,自呱呱坠地以来,一直深受欢迎,于是,便有了今天的第三次再版。可能是出于一个母亲的责任感吧,我期望《母亲心语》能够给少、壮、中、青、老,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带来些许启迪与影响,期望与母亲们产生共鸣。

子孙,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在我们努力挖掘自己的生命潜力、实现生命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关注自己生命的延续,让我们的生命在不断地延续中创造生命价值的最大化,是做母亲的责任,也是母亲最伟大的责任。

于是,我在写作中试图从方方面面引导、规劝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秉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做一番事业,虽说不能惊天动地,也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无愧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无愧于“人”的称谓。

在第三次再版过程中,安徽文坛诸位师长、朋友都给予我热情地鼓励与帮助,在此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张丽华

2017.12.16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5: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