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间在弥敦道没有离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皮佳佳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时间在弥敦道没有离开》是广东“80后”作家、北大在读美学博士皮佳佳的小说新作,讲述的是一个始于香港的故事。作者通过某种奇妙的缘分构建,将一个内地女孩与一个香港男孩紧密相连,道出了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精神价值观,并将其回溯进现实生活。

本书的出版,既是向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也是向海内外展示香港与祖国深厚情谊、再现香港风采、传播中国声音的一项举措。

内容推荐

皮佳佳著的长篇小说《时间在弥敦道没有离开》是献礼香港回归20周年主题读物。讲述了:

徐叶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五年前的那个特定时刻:在香港海洋公园,她是带团的内地大学生,客人遭遇意外,香港摄像师家豪出手相援,匆匆别离时对她说,我在弥敦道等你。这个瞬间,这句话,仿佛对她此后的人生施以魔法,也好像是一个不能割舍的梦。他们有着各自的人生轨迹。多年之后,终于偶遇,只是,一切都改变了。

小说通过内地女青年徐叶子与香港男青年家豪的一个约定,讴歌了内地与香港的深厚情谊。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后记:来自时间的背后

试读章节

站在弥敦道上的我,顾盼着时间的来去。难道我离去过吗?还是我即将到来?或者我说,五年前我曾到过这里,而十年后,我又将来到这里。时间过去了吗?我凭什么认为这就是个不同的时间,仅仅只是日历这样说,还是身边那个穿米色风衣的人告诉我,现在是某年某月某日。

如果让我说,不看日历,或者笔记本上愚蠢的记号,过去和未来不曾存在,我能想象全部的我,不过是这条路上的逡巡。

我与他约好在这里见面。有了地点和人物,唯一没有约定的,只是时间。

我右手举一杆小旗,上面写着“湘妃旅行社”,左肩挎一个巨大的黑色皮包,里面装着二十九本港澳通行证。香港海洋公园人很多。我本能地捂着包,也捂着心里的慌乱。这里的一切,包括空气,都如此陌生。我第一次来香港,对这个公园,我只在地图和老导游的描述中预习过。当然我不会告诉那些游客,我必须故作老练,甚至狡猾。我装作熟悉这里的每一只鸟,每一棵树,打着哈欠,无聊地看着头顶纺锤似的大鱼漂过。如果周围没有我们团的游客,比如现在的海豚馆,那只银灰色、总在微笑的海豚正要跃向天空,好奇就会重回到我的眼睛,攥紧的双拳随着流线在空中穿梭,继而变成激烈的鼓掌。一整天自由活动,我需要点东西充饥。前面是一个麦当劳,老导游告诉我,海洋公园里最便宜的东西就是麦当劳。我要了一个汉堡,还有奶昔。店员指着牌子,问我要哪个口味的奶昔,我看见朱古力、草莓,还有云呢拿。云呢拿,什么意思?不知道,但我喜欢这个发音,似乎和云有关。

我捧着云呢拿口味奶昔,靠着栏杆。这里是山顶,可以看到远处的海,旁边是长长的登山电梯。一群韩国妇女在那里照相,她们画着同样宽度的赭红唇线,像是用印章整齐盖上去的。一个男孩拿着大相机,耐心为每个人摆好角度,手臂挥动,比划着0K的手势。他的白色棉布衬衣成了赭红图画的留白。留白更让人寻味。

他走了过来,笑着,牙齿很白。我紧张起来。

“你好……”

我只听懂了你好,后面没有听懂,我知道他说的是香港话。

我扬了一下小旗,尴尬地笑了一下。

他看看小旗,说:“你是‘倒游’?”

他在说普通话,一种很奇怪的发音,像咬着舌头又渴望解放牙齿。拖沓的尾音中,汉字被描上英语的花式圆圈。我反倒羞愧起自己的口音来,恨不能缩小自己,躲在奶昔杯后面。心里又有小小鼓动、渴望,从来……从来没有陌生男孩主动跟我说话。他是在跟我搭讪吗?他正在说,他“乡下”也在大陆,去过北京旅游,喜欢胡同,在那里学会了一点普通话。阳光又猛烈了一些,光线从四处袭来,我突然站进香港电影的拍摄现场,陌生与眩晕,还有窃喜。这时,我的男主角背靠海,指着山的方向,过山,再过海,就是他家。他仰头,两手枕在脑后,“每天早上起身,我看见的就是天花板,哪,就这么近,贴着我的鼻子。如果早上做梦,起得太快,就会碰上天花板”。

然后我就看见那幢老得掉牙的大楼外墙掉下一片灰,闻到厨房瘦肉粥的香味,听见他哥等候马桶的咒骂声。楼道里老式录音机唱出粤曲:“痴心化梦幻,耳畔听风雪声,愁和梦散。情无限,人自痛伤惜别……”唱到“劝君莫被功名误”,他长叹一口气,翻身从高低床的上层跳下来。

醉心于女主角的我,也学他背靠栏杆,抬头望着天空。在那白云之上,他说有一片海,云上之海,那里才是真正的海,我们身后的海不过是影子。在那里可以自由,像海豚一样跳进去,皮肤上溜过粼光,然后再跃起,划出白浪。以后他一定会找到那片海,就算在中环上班,累的时候,跑到最高的楼顶上,想象自己从上往下跳,跳进云上那片海。

我的第一反应是可笑。当然我知道,女主角应尽量保持一种珍贵的天真。谨慎思索几秒后,我问了一句,是否会掉下来。

“如果你的天空够广阔,就不会,比如这里,还有风。”他很坚定,没有理会我不太信服的表情,“要在我家,就飞不起来了,风被楼挡住了,有翅膀都不行,张开翅膀飞出去,马上就会被邻居家的窗户撞落。”他闭上眼睛,双手挥舞着,像在指挥交响乐团。一会他又歪过头来,“那你呢?你想要什么样的以后?对了,我还没有问你的名字。我叫陈家豪,英文名Jason。”

“节省”?我又一次感到好笑。我的英文名是什么?初中英语老师取的“Rose”,还是“。Jane”?相较下,我更担心自己的中文名。

……

P2-5

后记

来自时间的背后

◎皮佳佳

一切从时间开始,也许将由时间结束。如果仔细品味,那些直追苍穹的诗篇,匍匐在大地的叹息,犹豫在肯定与否定间的哲思,画笔下墨分五色的山水,都是从一种时间的感念开始。李白早就感慨过,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百代者,光阴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也曾吟唱,世间这一切,犹如大熊星座的运行轨迹,星光璀璨的夜晚不会为人们而留驻,也不会为疾病和财富而停下脚步,它转瞬即逝,轮到另一个人去经受欢乐与哀愁。我对时间的那一点点迷惑与忧思,就从香港一条叫弥敦道的街道开始。

这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林立的店铺和招牌,每个品牌的名称都点击着人们心里的某处需要。比店铺更加密集的是游人,几乎全是大陆游客,夹杂各色口音的普通话,以包围的姿态让店铺的商品沦陷在自己怀里。我也是其中一员,随几个朋友来这里购物,脑中快速计算着两地商品差价,惊喜地摸着钱包,明明是花了钱,又感觉自己赚了钱。一个朋友从商店出来,吃力地拎着大编织袋,让人隐隐想象出春运的宏伟场景。我们围上去:“姐,你是买了多少个LV?”待拉链打开,里面竟然全是巨型家庭装霸王洗发水和强生沐浴露。另一位朋友晃着刚刚戴上的宝格丽手链,苦笑着:“我们坐了一小时大巴,关口排了四小时队,在街上逛了六个小时,脚肿到穿不上鞋,现在你在这里买了几十斤的洗发水!”那位露出神秘的微笑:“不,虽然是同样牌子,香港的质量就是好。”

而我的眼睛却突然被街边的路牌吸引,“弥敦道、弥敦道”,这音节组合在我口腔里反复念诵了几遍,如巧克力豆在牙齿间跳跃了几下,这是一种单纯的音节美,一段特殊的韵律。韵律真是奇妙的东西,好像无所从来,却总能触动人的某个地方,也许诗歌的神秘就来自其中。这神秘的韵律逐渐发展成无数光点,透过玻璃花窗投射进黑暗的舞台,飘浮着尘埃的光柱下,一段消失的记忆呈现在我眼前——一个徘徊在弥敦道的身影,就是多年前的我。是的,那时的我真是个大学生,一个实习导游,第一次来香港,却骗那二十多个游客说我已经是老导游。整个旅程,面对居高临下的大厦,右手驾驶的巴士,还有购物店里那些“时来运转”项链,我比他们更加不知所措。晚上,我独自走到这条街,迷了路,一个好心的警察带着我找酒店,但他却听不懂我说的普通话。我侧过眼偷偷看他,清晰的轮廓,刚好有一抹霓虹的影子落在他睫毛上。

当我想要辨明,站在同一街道的两个我之间隔了什么,我竟然找不到这过程的行进。如果不是弥敦道这名字打开了这一点点的记忆,这一过程对我来说就是空白。如果是空白,这理论上过去的时间真的属于我吗?  ……

我并没有在海洋公园遇见一个白衣服的男孩,而他的笑容,能在另外几位香港青年身上看到。我跟他们聊天,总有些冷场,有时候他们用这种得体的笑容表示拒绝,或者抬头,用略带精明的眼神,刺破我窥探他们生活的企图。我对面曾经坐过这样一位男孩,在很香港的那种茶餐厅里,我要了一杯据说很正宗的丝袜奶茶,他喝着一杯阿华田,话语很礼貌,神情却有些着急,不时看手表,好像对我说:“生活并不需要书写,自己过好就得了。”我想用粤语跟他交流,但有几个词卡着,只好让话语尽量简单,问他读书时的情形,他有些懒懒地说不太记得,也没有什么特别。后来我在结巴的狼狈中蹦出一个很蠢的问题,问起他的理想。他停了几秒没有说话,大概他的语汇系统里没有这个词,停顿了一会,他回答,“赚钱,买楼”。回答很简单,却又真实。我突然松了口气,换了我,可能会说出“跟爱的人去布拉格牵手散步”这样矫情的话来。这是他所看待的人生,并不为这生活目标感到特别的惊喜或沮丧,谁又有权利去为别人作价值判断。一位阿叔起身结账,大概是他的熟人,走过我们桌,在他肩上拍了一下,打趣了他几句。他也站起来,用极快的语速开始调侃阿叔,里面还夹杂只有他们才懂的隐语。他放松下来,本来紧缩的双肩自由摆动着,我才看到他真实的状态。我突然明白,如果我们永远只是从外部去打量他人的生活,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人怎样生活。

如果真的以为“赚钱,买楼”就是全部,那仍然只是表层,如同我们以为高楼大厦就等同香港。而在其他地方,比如静坐于繁华商业区的一问寺庙,还有看似老旧的茶餐厅,经营了几代人,其实已经是社区居民的饭堂。还有某个街角的老店铺,买旧式雨伞或剪刀。有时会看见志愿者穿过这些老店,走进逼仄的唐楼,那里有独居的老人正在等候。也许这些才是真正的香港精神所在。很多青年那冲突的表情更多是他们内心的对冲,他们渴望在商品社会成功,却不愿商品把最后的价值坚守也挤压走。社会没有了纵向的流通渠道,这种内在的压力将会以某种形式往横向爆发。在他们的笑容消失之前,我希望,他们抬头的时候,有一片属于他们的云上之海。

重遇出现在小说的结尾,没有欢喜,至少可以安慰,不管时间如何行走,重遇时刻发生在我们生命里,不管是遇见曾经的爱人,还是重遇自己。那天,我和那位香港男孩没有继续聊下去,我喝完那杯丝袜奶茶,他也要起身告别了。我们一起走出门,他应该穿过人行横道,绿灯亮了,可他停下来,回头对我笑,指着对面街上那个长发女孩,“我爱过她”。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