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是国家的代表或机构,为了本国近期或长远的利益需要,依据一定的制度、惯例、准则和礼节,以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与他国进行对外交往的活动。外交礼仪是各国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外交的场合向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友好或其他某种态度,并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和利益的行为规范。王开玺著的《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上下)》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自清初至1912年清廷灭亡二百余年中外外交礼仪之争的全过程,并分析了三个阶段的中外外交礼仪之争的不同特点。
| 书名 | 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上下)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 作者 | 王开玺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外交是国家的代表或机构,为了本国近期或长远的利益需要,依据一定的制度、惯例、准则和礼节,以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与他国进行对外交往的活动。外交礼仪是各国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外交的场合向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友好或其他某种态度,并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和利益的行为规范。王开玺著的《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上下)》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自清初至1912年清廷灭亡二百余年中外外交礼仪之争的全过程,并分析了三个阶段的中外外交礼仪之争的不同特点。 目录 绪论 外交和外交礼仪 一 外交的定义 二 中国古代外交的萌动 三 西方国家的外交雏形和基本定型 四 传统外交和近代外交 五 西方国家的两种不同外交理念 六 礼、仪与礼仪 七 外交礼仪概说 八 中国的重礼传统 九 外交礼仪与民族尊严、国家主权 十 中外传统外交礼仪的异同 第一章 天朝大国与东方国家秩序 第一节 远古中国人的政治秩序观 第二节 现实制度与理想模式的背离、统一 第三节 明清天朝大国与东方国家秩序 一宗藩制度形成的途径 二 中国皇帝的地位与职能 三 清王朝与周边国家宗藩关系的建立 四 清王朝与藩属国外交礼仪的规定 第四节 清政府与西欧早期来华外国使团的交往礼仪 一 明末清初葡萄牙、西班牙使臣来华的交往礼仪 二 清朝初年荷兰使臣来华的交往礼仪 第二章 清朝初期中俄两国夕卜交使团的交往礼仪 第一节 从巴伊科夫、阿勃林到米洛瓦诺夫使团来华 一 巴伊科夫使团来华 二 阿勃林使团来华 三 米洛瓦诺夫使团来华 第二节 尼果赖使团来华 一“只能受人迎接,而不能去迎接任何人” 二 破坏中国古制,另立新规 三 故意违拗清廷礼仪规制 第三节 义杰斯使团来华 一 是商人还是使臣 二 退还国书 第四节 伊兹玛依洛夫使团来华 一 伊兹玛依洛夫允行跪拜礼 二 康熙帝的大度优礼 第五节 萨瓦使团来华 一 俄使在礼枪声中进入北京城 二 萨瓦心中的忧愁 第六节 清廷使臣两次使俄 一 托时使团使俄 二 德新使团使俄 第七节 中俄边境上的礼仪之争 一 俄国使团的边境受辱与清廷的未雨绸缪 二 发生在边境上的礼仪之争 三 历史的责任究竟在谁 第三章 中英夕卜交礼仪:中突的初起 第一节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的礼仪冲突 一 “远夷向化来朝” 二 礼仪的宽容与规矩 三 柳暗花未明 四 觐见前的礼仪之争 五 众说纷纭的觐见礼 六 幻觉和误会在继续 第二节 阿美士德使团来华后的礼仪之争 一 英国外相训令的矛盾与嘉庆帝的警觉 二 觐见礼仪的“成例”与“旧辙” 三 “三跪九叩”与“九跪一膝,九一俯首” 四 不欢而散 第三节 律劳卑事件与中英礼仪之争 一 是公司大班还是商务监督 二 席位座次之争 第四章 “平等”与“不平等”的夕卜交礼仪之争 第一节 天朝大国不承认外夷的“平等” 一 天朝中心论 二 中外官员书信文字的争论与确定 三 外国人是否应该被称为夷人 四 一切公文不得提书夷字 第二节 中外官员“平等”往来的交涉 一 天朝定制未便更易 二 英国外相批评义律与中国交往“过分斯文” 三 《盖莱欧文》之曲与中国锣鼓的较量 第三节 严中外礼制之防 一 “西洋各国之号令,与中国制度无涉” 二 各国自有制度,不可更易 三 人臣无外交 第四节 中法初交中的外交礼仪 一 耆英抚夷的良苦用心 二 天朝抚驭外夷不可稍分彼此 第五节 中外官员“平等”交往礼仪的最终确定 一 中外平等交往的短暂平静 二 “违约”与“违制” 三 外交平等与干涉内政 第五章 咸丰朝外国公使驻京及其礼仪问题 第一节 外国公使驻京问题 一 外国公使驻京——西方国家追求已久的外交目标 二 英法的战争外交与清廷的婉拒 三 清廷君臣的分歧 四 成丰帝的内定办法与英法的制造纠纷 第二节 平和?还是狡诈一美国公使与清廷外交礼仪之争透视 一 “公使驻京”与“仍回广东通商” 二 聪明而实际的美国公使 三 “一跪三叩”与“美国仪礼” 第三节 外国公使驻京前后的礼仪交涉 一 以武力把公使送进北京 二 “节 外生枝”与“借故悔约” 三 英法等国公使驻京前后的礼仪交涉 四 与西方二流、三流国家的交涉 第四节 太平天国与英、法、美等国使华代表的外交礼仪之争 一 太平天国与英国使华代表的交涉及礼仪之争 二 太平天国与法国使华代表的交涉及礼仪之争 三 太平天国与美国、英国使华代表的交涉与礼仪之争 第六章 在冲突中转型的夕卜交礼仪 第一节 清国公使出洋——从屈辱中走向世界 一 清国无须遣使出洋 二 从屈辱中走向世界 第二节 同治朝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礼仪争执与解决 一 拒绝觐见的堂皇理由——幼主临朝 二 清帝亲政,觐见之仪必行 三 咄咄逼人的日本大使 四 谁是胜利者 五 觐见后的交涉风波 第三节 同世界外交礼仪的对接(上) 一 驻外使、领人员与西方国家外交礼仪的对接 二 驻外使、领人员与西方国家外交礼仪对接的错位 三 驻外使、领人员服饰的窘困 四 驻外使、领人员服饰的改变 五 国书、国旗与国歌 第四节 同世界外交礼仪的对接(中) 一 新年与庆典的互贺 二 互赠宝星 三 “续到使臣,随到随见” 四 觐见地点——从紫光阁到文华殿 五 德国亨利亲王来华后的礼仪交涉 六 国内待宾礼仪的近代化变革 第五节 同世界外交礼仪的对接(下) 一 外交礼仪的错位与失据 二 列强公使的“谒见瘾”与退而求其次的“王爷外交” 第六节 循名责实的外交机构 一 理藩与礼部、理藩院 二 洋务与总理衙门 三 外交与外务部 第七章 趋同过程中的悖谬外交礼仪要求 第一节 清廷议和代表的礼仪待遇 第二节 载沣使德期间的礼仪纠葛与交涉 一 悖谬的礼仪要求,西国向无之礼 二 “使气恃强”,“公法所无” 第三节 《辛丑条约》签订期间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礼仪之争 一 挟威泄忿,无理至极 二 礼有等差,预留地步 第四节 悖谬要求下的和同 一 政治外交觐见与一般游宴觐见 二 外国人为光绪帝和老佛爷“戴孝” 结束语——清代中夕卜夕卜交礼仪:中突评价 一 东西方国家应该如何共解时代给人类提出的外交课题 二 清代的外交礼仪之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轨迹 三 外交礼仪的趋同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附录一 清代夕卜交与夕卜交礼仪大事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