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龙主编的《一路同行(同心县民族团结故事集)/同心县文化丛书》为《同心县文化丛书》中的一本,将同心回汉人民在历史岁月和现实生活中包容理解、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的60个小故事结集,集中反映民族团结在同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展示了民族团结的力量。2016年是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80周年大庆,本丛书为献礼图书。书稿图文并茂,把同心县民族团结工作的精神和成果发扬光大,传递正能量。文字表述质朴,结构完整。
| 书名 | 一路同行(同心县民族团结故事集)/同心县文化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剑龙主编的《一路同行(同心县民族团结故事集)/同心县文化丛书》为《同心县文化丛书》中的一本,将同心回汉人民在历史岁月和现实生活中包容理解、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的60个小故事结集,集中反映民族团结在同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展示了民族团结的力量。2016年是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80周年大庆,本丛书为献礼图书。书稿图文并茂,把同心县民族团结工作的精神和成果发扬光大,传递正能量。文字表述质朴,结构完整。 内容推荐 马剑龙主编的《一路同行(同心县民族团结故事集)/同心县文化丛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同心经济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的轨迹,是同心县委、政府建设“文化同心”的重要举措,也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暨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八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走近同心、了解同心的文化窗口。 目录 千家井的井/马悦 外地汉民的自留地/王自忠 汉族娃娃有个回族妈/马永生 红军在我家/周光耀 一来二去成兄弟/杨晓燕 改造/李玉洁 邱家渠的唐干亲/刘丽萍 铁骨与柔情/杨文科 会漫“干花儿”的陈老五/马效龙 回族之乡的红色记忆/李进祥 桑梓情,回汉情/马剑龙 红花椒馓子/田晓慧 心灵的归程/马悦 虎嵩山大阿訇/马应仁 黄家皮匠在韦州/余海堂 南边飞来一只“雁”/马永生 兄弟井/张昱 “半拉子”回族贺永泽/马超 公道人王金云/马剑龙 秦奶奶护亲/柳向荣 洪岗子民族团结情意深/余海堂 汉民家中的《回民必读》/余海堂 守护回汉乡亲健康的使者/马超 马和福的民族团结故事/唐文昌 毛哥,保重/余海堂 回汉真情/马占云 两代厂长团结情/余海堂 堡子里的红色故事/马超 汉族村子里的穆斯林拱北/马剑龙 热心海奶奶/海燕 梨花醉/田淑兰 一碗豌豆/马剑龙 回族学生敬重的汉族校长/杨晓燕 农电人马自元的民族情/余海堂 十六年回汉父子情/张生秀 红军在同心/杨文元 特殊的“口唤”/马秀花 怀念干妈/徐耀诚 一路同行/马悦 人命大于天/杨文科 图的就是心里舒坦/田淑兰 和为贵/瑶草 人民的好书记/周光耀 小村故事多/杨文科 低标准的日子/马悦 春风吹暖回汉情/瑶草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瑞霞 石坝村回汉团结故事多/杨克斌 炒面疙瘩里的情怀/田淑兰 “干亲”班子/马占祥 砍树/周瑞霞 一池清水/马悦 理通两教情融一家/杨文科 患难出真情/马秀花 和栗荣祥同志在一起的日子/杨国栋 马阿訇想开了/田淑兰 同心城里的回汉情怀/马超 弟弟的婚事/李秀瑛 五保老人有靠山/余海堂 后记 试读章节 王团南大队地理位置优越,一马平川,有穿越全大队而过的银平公路,还有旱涝保收的水浇地,不仅是王团公社条件最佳的生产大队,而且是全县粮食产量数一数二的大队,与那些山里头的大队有着天壤之别。 公社领导的话让赵万里老师吃了一颗定心丸。很快,赵老师家属的户口迁移手续就办妥了,一路绿灯,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麻烦。1975年6月,在赵老师来同心的第五个年头,他正式拿到了盖着印章的文件,上面赫然写着天津和宁夏几家部门的“同意”二字。王团公社也没有食言,当即安排赵老师家属落户南大队。 落实到南大队,自然也没什么异议地办完了相关手续,大队会计做了登记,给赵老师的妻子和儿女注册了户籍,然后就把他们安排在第一生产小队。下一步,赵老师的妻子就可以作为第一生产队的正式社员参加队里的劳动,参加队里的年终结算,分到粮食、蔬菜等。王团是纯回民公社,王团南大队第一小队自然也是个纯回民小队,全队近百户社员只有一户社员不姓王,条件和收成均是当时南大队最好的()’赵老师一家的到来,除了给一小队增加了一户不姓王的社员,还增加了唯一的一户汉民。 接下来给赵老师分自留地一事,可叫第一小队乃至全大队的干部社员经受了考验,接受了教育,增长了见识。 那时候实行大锅饭,土地是集体的,牲口是集体的,生产工具是集体的,收成自然也是集体的,社员们只管劳动,完成队里分配的劳动任务后,年终再按所挣的劳动工分和人口分吃粮,叫做分口粮,这就是所谓的大集体制。但集体的耕地之外,又给各家分配少许的耕地供社员自己耕种,叫做自留地。南大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外迁来的社员,三年内不给分自留地,即使是过去的老户,只要一离开南大队,再要往回迁,也不给分自留地。 第一小队的队长在给赵老师家分自留地时引起了队里多数人强烈的不满,很多社员出言不逊,话说得很难听。尤其王正茂,当听说给一个刚刚迁来的外姓汉民分了自留地,站在队里的场上骂了一个下午。队长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躲在家里不露面,任由王正茂在那里破口大骂。王正茂这样子谩骂是有原因的,其一,王正茂根红苗正,出身贫农,祖辈拉长工打短工,在那个大讲阶级出身的极左年代,苦出身就是王正茂敢于骂人的资本。其二,王正茂的弟弟王正刚家没有分上自留地,这也是让王正茂觉得最不舒畅的。王正刚一家上个月刚从新疆迁回王团,王正刚是正宗的王团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拖家带口去了新疆。听说家乡日子过得略略宽展了,王正刚一家就又回来了,人嘛,总是有些落叶归根思想的。 回来就回来了,队上接纳了王正刚一家,毕竟是本庄子的人,但自留地三年内没有王正刚一家的份儿。 如果没有给赵老师分自留地一事,王正茂、王正刚肯定不会有啥说头的,队里的其他社员自然也是不会有啥意见的。可给赵老师分了白留地,社员们难免不议论纷纷。 “明摆着是在欺负人嘛!” “他赵老师,外地外姓,又是汉民,凭啥分地?” “给外地的汉民都能分地,咱老先人给咱还置下土地着哩,为啥咱分不上自留地?” 一时间,第一小队像炸了锅,嚷得天昏地暗。 晚上,大队党支部书记王正发来到第一小队,召开了全队社员大会。王正发开门见山地说: “给赵老师分地是我说的,我做的主。有人问凭啥,不凭啥,就凭人家赵老师是个汉民,是外地外姓人!谁不服,谁有说头,咱摆在桌面上。”支书王正发的话把大伙儿都镇住了,会场上一时鸦雀无声。见没有人发言,王正发的话就有几分动情,还有些语重心长,说:“人家赵老师抛家撇舍的,几千里路上来给咱教娃娃,虽说拿几个工资,但咱们和赵老师比,谁得益多?谁家不指望娃娃念点书,没有赵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咱的娃娃能念成书?” P6-7 序言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西汉时即设置县府,命名“三水县”,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建制,至今建县达2200多年。同心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大家庭,秦汉时的匈奴、鲜卑.唐代的吐蕃、吐谷浑、突厥,宋代的党项人,元代的回族、蒙古族先后定居预旺、韦州和同心等地,明清两代,满族、汉族等民族也开始在境內从事农牧业生产和社会活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同心回族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其他各民族碰撞、融合、包容、理解,水乳交融,和睦相处,互相影响,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生态。 回族先民自元朝始即着足同心,至明、清两代,同心逐步成为回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形成了同心回族群体。今天,同心的回族人口有34万之多,占全县总人口的85.7%,是全国建制县中回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同心回族在宗教、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方面,既保存了民族自身的特性,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地域和社会发展的烙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同心回族文化。 同心贫瘠却不乏神奇。东汉代王卢芳、唐代文学家皇甫枚、明朝庆王朱旃、清代回族将领全国正、宁夏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创始人海东阳、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洪门创始人洪寿林、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学家虎嵩山……无一不是可歌可泣、名垂千古。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是旱塬文明一道靓丽的风景。“旱海明珠”罗山留下了明清文人的妙文佳句,韦州康济寺塔、明王陵和下马关古长城诠释着历史的沧桑巨变,红梁文化、古生物化石传递着同心远古的信息,回族风味小吃油香、馓子、手抓羊羔肉香飘西北,回族服饰、回乡建筑荚轮关奂,同心圆枣、同心硒甜瓜、马铃薯、苦水拘杞等土特产品誉满中外。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同c清真大寺,更是同心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象征。1936年10月建立的豫海县苏维埃政府和全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府一一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 近年来,在自治区和吴忠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回汉各族群众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秉承艰苦奋斗、务实苦干、发愤图强、奋起直追的同心精神,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着力培育富民强县产业,着力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打造“开放同心、富裕同心、和谐同心、美丽同心、法治同心”,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El新月异、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目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适逢党中央吹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角的历史时期,借着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八十周年大庆的东风,《同心县文化丛书》应运而生。《回乡同心》是同心回族民俗文化辞典,通过同心回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乡土文艺、商贸经济、民族教育、体育娱乐等方面,集中展示同心回族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淳朴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民族习惯和与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旨在彰显同心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文化魅力,系统、科学、真实地展现了同心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发展。《一路同行一一同心县民族团结故事集》将同心回汉人民在历史岁月和现实生活中包容理解、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的故事编辑成书,集中反映民族团结在同心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申的巨大作用,展示民族团结的力量和美丽,把全县民族团结工作的精神和成果发扬光大,激发精气神,传递正能量,为同心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古韵同心一一同心县人文景观荟萃》是一部同心文化旅游指南。同心县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回族文化、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遍布全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为了帮助人们聚焦同心、认识同心、了解同心和宣传同心的旅游文化资源,光大同心旅游的文化价值,本书图文并茂,以解说词的形式带领大家遍览同心自然人文美景,增加历史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实现自我教育和提升。《朝向阳光一一同心县阿拉伯语翻译创业故事集》反映了同心县阿拉伯语翻译者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阿拉伯语翻译是同心县的金字招牌。同心阿拉伯语翻译者充分发挥同心人能吃苦、善经营、敢拼搏的创业精神,在阿拉伯语翻译代理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近万名回族青年活跃在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阿拉伯语翻译已成为广大青年外出务工、创业致富、带动发展的新型产业。我们编辑出版这本书,就是要讲述阿拉伯语翻译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向世人展现阿拉伯语翻译者的辉煌业绩,激励全县人民奋发进取,努力拼搏,以此丰富同心精神。 传承历史文脉,展现时代精神。作为同心县委、政府着力建设“文化同心”的重要举措,作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暨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八十周年的献礼工程,《同心县文化丛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古老的同心做了新的诠释,既是饱含深情的历史回眸,也是满怀信心的未来展望,更是同心人的一次新的自我认识。 伴随着宁夏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铿锵步伐,同心县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大幕全面拉开。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我们坚信,同心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姜好! 后记 《一路同行一一同心县民族团结故事集》真实地记录了同心回汉群众在历史岁月和现实生活中包容理解、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的一些民族团结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题材涉及邻里纠纷、婚姻家庭、饮食禁忌、人情世故等方面。在故事集编创过程中,参与编创的全体人员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完全是出于对民族团结由衷地维护;在编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感动和震撼。 当整理完最后一个故事,心里感觉暖烘烘的。我们发现凡回汉族杂居的地方都会有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故事涉及的某一个人或一件事虽然很平常,但当所有的人和事叠加在一起时,我们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分量。 民族团结是座丰碑,在同心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从古至今,各民族众志成城,用真诚和宽容播撒着民族团结的种子,而且使其开出了姹紫嫣红的花朵,结出了累累硕果。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但凡经历了苦难的民族,在发展中都形成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小可以归纳为一种性格,大可以视为一种对生命的关怀。故事里无不镌刻着一个时代的印记,从那些零零碎碎的影子中我们能触摸到人心换人心的温暖,能感觉到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赖及依靠,能感觉到一种浓浓的感恩的情绪。从那些平凡的人、普通的事中我们也意识到,感恩不一定非用惊天动地的行为来表达,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存在的勇气,是一种能发现生命中的感动并为之感激的情怀。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这种情怀,只是疲于工作和生活的奔波,忘记了停下来细想。而我们就是想通过这部故事集,把这种朴素的情怀组织起来,让更多的人跳出个人悲喜得失的圈子,跃上一个深层次审视人生意义的平台,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为生命和灵魂找到一个歇脚的地方,细细体悟人生的价值。 故事里的人和事都会成为历史,但我们相信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不会停下续写历史的脚步,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已经把“让老百姓体面地活着”作为奋斗的目标。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团结更能激发一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紧紧依靠同心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同心县近40万回汉族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明大道上会迈出更加强健的步伐,为“三个离不开”这一永恒的主题,赋予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在故事素材搜集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以及许多老领导、老干部和热心群众的帮助支持。著名作家李进祥对本书编辑体例予以指导,县政协原副主席张昱同志通读本书初稿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在这里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故事里涉及的很多主人公已经过世,很多信息只能从知情人的讲述中记录整理,这样在具体的时间以及言行场景上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谅解,也请读者朋友对故事集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提出批评。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