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把灵魂交给魔鬼/西班牙语文学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哥伦比亚)赫尔曼·卡斯特罗·凯塞多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当我看到那双脚的时候,顿时出了一身冷汗,神经紧张起来。我感到恐惧,于是对劳尔说:‘我们走吧!’

‘不,等一等,我们好好检查一下。’他回答说。

“此时别的人也进了屋,我告诉他们只能看,不能动。

‘谁也不许从这儿拿东西,哪怕是我们需要的救命的东西。儿附近可能会有人,如果来了发现了我们,那可就有我们好瞧的了’

“我们让小印第安人留在河边站岗,一旦有人来就通知我们,然后我们在小屋里就开始翻腾。我用两根树枝把帐篷挑起来,帐篷上有两片黄色的污迹,那是雨水造成的,现在已经干了。我仔细看了一下帐篷下边,对劳尔说:‘的确是一具遗骸……在这样的原始森林里发现死人实在是蹊跷。’

“劳尔已经在床上遗骸的头边拿起了一本《圣经》和一个绿色的笔记本,大概死者在死亡以前在那个笔记本上写了些什么。可我让劳尔把笔记本放下,什么也不要动。

“遗骸仰面朝天,右臂伸开,左臂弯曲,手枕在颈下。手指伸开而不弯曲,嘴合着,牙咬得很紧。他的裤子很脏,羊毛衬衫是黄绿色的。……他大概死于夜晚,因为夜晚天气冷,而白天天气热,使人身体柔软舒展……遗骸很长,差不多有180厘米左右,头上没有头发,它们全部掉落在枕头上了。枕头很脏,跟帐篷、衣服、垫子和裹着遗骨的皮一样呈土灰色。衣服跟帐篷一样带着雨水的污迹,整个小屋由于热带雨林的潮湿散发着浓重的霉味。在此类热带雨林中,洗过的衣服,哪怕你放到太阳下,两天也难以晒干。

“我把目光从死人身上移开,感到浑身一阵战栗。那时,我注意到了那个绿皮笔记本,为强烈的好奇心所驱使,我把它拿到手中。上面的字是用铅笔写的,字母很大,像小学生的字体,我对劳尔说:‘这肯定是他的。’

‘好好看看,告诉我写了些什么。’他回答说。

“我走到门口,借着阳光看个清楚,因为字迹很模糊,好像写时手臂无力。日记上说,他沿亚利河而下,航行了六个小时,曾两次迷路,翻船的时候,他把钱和纸张都丢光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了岸。那时,他只好又步行回到了营地……那些字很难辨认,但是我记得他还谈到他那儿的狗。他说他没饭吃,病了。他看到有一些狗死了,但是他不敢吃它们的肉,而是觉得现在该轮到他死了。他认为撤旦是他的主人,他已经不怕魔鬼了。我没有再读下去,而是想离开那儿,但是劳尔和其他人继续在那个小屋里搜查着。

“我往后退了一步,仔细地观察着那里的一切。一个白色的冰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过去看看里边有什么吃的,因为我想,既然这儿没有人,我们就可以拿点东西吃,解解我们四天的饥饿,我们已经整整四天水米没沾牙了。于是我去开冰箱。但是,冰箱门刚打开一半,妈的,把我吓了一大跳。我想叫,但是叫不出来,我的舌头僵住了。冰箱里有个黑乎乎的东西。样子像魔鬼,眼睛画成白色,嘴画成红色。两个结扎成它头上的角,我似乎看到还有头发。我把冰箱门关上,劳尔走过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重新把冰箱打开,那时我们已镇静下来,我看清了里边的东西,那是一块破黑布。我拿起留在死者床垫上的一根树枝把那黑布挑起来,下面是一台‘鸣禽’牌榨汁机,旁边放着两个辣酱油瓶子。P4-5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尾声

序言

赫尔曼·卡斯特罗·凯塞多无疑是当代哥伦比亚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而且是独具一格的优秀作家。他于1940年生于锡帕基拉,长期从事新闻事业,曾在哥伦比亚第一大报《时代报》任记者10年,是著名的电视栏目《特使》的创始人,并亲自领导这个栏目20年,为哥伦比亚电视新闻的改革做出重大贡献。从1976年至1996年的20年间,他一直笔耕不辍,共出版了10部作品,即《痛苦的哥伦比亚》(1976)、《在亚马孙河迷路》(1978)、《我把灵魂交给魔鬼》(1982)、《卡利纳》(1985)、《洞穴》(1989)、《黄色的抹香鲸》(1989)、《飓风》(1991)、《巫婆》(1994)、《秘密行动》(1996)和《古鹤乌》(1996)。他的这些作品写的全是书中真实人物或他本人的亲历亲闻,所以在拉美被称为见证文学,具有极高的可信性和历史价值。作者本人这样说:“作为哥伦比亚最紧张而动荡的数十年的见证人,我一直认为,我应该把国家部分的日常历史写出来,以便未来的青年人能更好地理解轮到他们接班的哥伦比亚。”

卡斯特罗·凯塞多的这些作品均在哥伦比亚和西班牙同时出版,并且陆续在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等国出版,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普遍欢迎,评论家也给予高度评价,因此,他曾11次获哥伦比亚新闻奖,8次获国际新闻奖。

《我把灵魂交给魔鬼》是他的代表作,20世纪80年代曾在哥伦比亚和整个拉美引起轰动。作品通过四位美国环球富翁游览团成员到哥伦比亚热带雨林考察、狩猎、旅游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描写了亚马孙地区的神奇世界。

哥伦比亚的亚马孙大森林区是一片广袤的大地,面积相当于整个西班牙国土,位于世界上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以北,常年被炎热、潮湿、茂密的热带雨林所覆盖。那儿大树参天,树冠枝叶极度繁茂,连阳光都难以透进。大树下边长满盘根错节、纵横交叉、密不透风地挤压在一起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种类不计其数,动物亦然。严格说来,这儿的动植物(包括某些印第安人部落)尚未为人类真正地认识。

哥伦比亚亚马孙地区大河纵横,构成一个巨大的河流网,它们都流归狂野的奥里诺科河和亚马孙河。这些河流在漫长的雨季淹没广阔无垠的低洼地带,同时把热带雨林变成阴暗的沼泽地。《我把灵魂交给魔鬼》的故事就发生在名为亚利的大河畔。亚利河水量之丰富不亚于滔滔流过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杜罗河,但它在亚马孙地区尚不具进入大河行列的资格。

这部描写哥伦比亚辽阔原野的报告文学式的作品是作者提着一台录音机亲自深入热带雨林,仔细寻访每一位知情人,力求素材的最大准确和真实,把一个个撼人心弦的故事重现出来的。当然,作者在写这些故事时,也没有忘记查阅主人公们的私人日记和官方文件,以及参照他们档案中和其他各种场合的照片。这些故事出神入化、扑朔迷离的情节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是与我们的世界差之霄壤的另一个世界的生活。

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是通篇显示出一种原始性的真实,作者没有把亚马孙地区的人物和事件同我们的现代文明做任何的比较和联系,而是让读者自己与那些人物和事件进行沟通,产生感情的共鸣,从而作品也便对他们产生了莫大的诱惑力,使他们想到,世人应该克服近视,去认真了解一下那个有着丰厚底蕴的奇妙世界。

最后,我要说,《我把灵魂交给魔鬼》虽然讲述的是发生在哥伦比亚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真人真事,但这部作品却不失浓重的文学风味,如上所述,拉丁美洲文学界称它为见证文学,我想它该是同我国的纪实文学相类似。而北京大学的拉美文学专家赵德明教授则认为它也可划入散文的范畴。这类作品介绍到我国尚属首次,那么,它到底算作怎样的一部作品,还是请读者先读读作品本身,进入亚马孙的热带雨林领略一番那儿光怪陆离的内部世界,稍作一点品味之后再作理论吧。

内容推荐

“我把《圣经》留给费尔明,我把日记留给费利克斯,我把工资留给我的妻子……我把灵魂交给魔鬼。”这是哥伦比亚农民本啥明·库维略斯遗嘱的最后一句,他的遗骸被发现于亚利河边一个废弃的营地中,枕边放着一个绿色的笔记本,上面用铅笔记录着他在雨林中度过的最后这段绝望的时光。

赫尔曼·卡斯特罗·凯塞多著的《我把灵魂交给魔鬼》20世纪80年代首次出版时,就在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地区引起轰动。作品从一伙人在亚利河边发现一具遗骸开始,讲述了美国商人、哥伦比亚农民、奥地利人类学家和印第安人在哥伦比亚热带雨林中惊心动魄的探险经历。

编辑推荐

赫尔曼·卡斯特罗·凯塞多著的《我把灵魂交给魔鬼》从一伙人在亚利河边发现一具遗骸开始,讲述了美国商人、哥伦比亚农民、奥地利人类学家和印第安人在哥伦比亚热带雨林考察、狩猎、旅游的故事。作者利用时间线反复的推倒和几位主角之间视角的切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了亚马孙雨林这片蛮荒而神奇的土地。 除了对真实历史事件和哥伦比亚风土人情的记录,本书更是将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那段残酷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作为见证文学的代表作,书中的情节均为真实人物讲述亲身经历,甚至人名和地名都未做任何更改,尽量还这段神秘历史以其本来面目。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