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为你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
有一位印度国王饲养了许多只大象。有一天,他闲来无聊,骑着大象在马路上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看见有一群瞎子坐在大树下乘凉,国王下令让他们走过来,瞎子们走到国王面前,国王问他们:“你们之前见过大象长什么样子吗?”瞎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见过。国王笑了笑,对他们说道:“那今天你们就用手亲自摸一摸我的大象,然后告诉我,大象长得什么样子。”于是,这群瞎子们就围着大象摸了起来。摸完之后,他们就向国王汇报。刚才摸到大象耳朵的瞎子对国王说:“大象就像我曾经用的簸箕”摸到大象腿的瞎子说:“大象长得应该和柱子一样。”摸到大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应该长得和一张床一样。”摸到大象尾巴的瞎子说:“大象就像一条绳子。”听到瞎子们这样描述自己感觉到的大象,国王大笑,因为他们都把自己摸到的某一部分误认为是大象的整体。
上面这个故事就是经典的《盲人摸象》,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光可以悟出很多道理来,也可以对“知觉”一词略知一二。因为盲人以前从未看见过大象,所以他们摸到大象的一个部位之后,便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描述大象是什么模样。毫无疑问,他们描述的都是错误的,继而我们可以说,他们都产生了错误的知觉。
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说到知觉我们不得不说到“感觉”,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就像盲人摸象中,盲人触摸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时就是“感觉”,感觉后根据自己的经历、见解去解释大象的模样的过程就是知觉。知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位妈妈同孩子玩耍。妈妈在地上放了一些水果,孩子坐在妈妈对面,妈妈拿着其中一个水果对孩子说:“宝贝,这是苹果,你看它圆圆的,有红颜色的皮,你闻一下,”妈妈把苹果凑近孩子的鼻子,“是不是可以闻到香香的味道?”接着,妈妈在苹果上咬了一口,也让孩子咬了一口,对孩子说:“苹果真好吃,酸酸甜甜的!”妈妈又拿了一个柠檬对孩子说道:“这是柠檬,它有黄颜色的外皮,摸上去不算光滑。”妈妈把柠檬切开一小片,让孩子闻了一下也让孩子轻轻舔了一下,结果孩子撇了一下嘴,随之哭了起来,妈妈赶紧安抚道:“宝贝,它也是一种可以吃的水果,只是比较酸罢了,你是不是也觉得它很酸?”过了一些日子,这位母亲又从外面买了一些苹果和柠檬回来,它们被放在透明的手提袋里,孩子透过手提袋看到其中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还可以闻到里面有芳香的气味,于是问妈妈:“你是不是买了苹果?”妈妈点头说:“是的,还买了一些柠檬。”听到柠檬孩子明显撇了撇嘴,说了句:“太酸了,不好吃。” 故事中,孩子看到手提袋中的东西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闻到里面有芳香的气味,从而判断里面有苹果。然后,他听到柠檬就撇了撇嘴,虽然没有真的吃柠檬,却似乎感觉到口腔里已经有酸的味道,这就是知觉。
肯基从小生活在非洲的村落里,那里是一片热带雨林。有一天,人类科学家科林·托恩布尔和他一起乘车来到一个开阔的平原上。
在车里,肯基远远就看到有一群东西在动,于是他好奇地问科林·托恩布尔:“远处那是什么昆虫啊?”科林·托恩布尔回答他说:“那是牛。”肯基表示不信,觉得科林·托恩布尔在开玩笑逗他,他们看上去那么小,怎么可能是牛呢?于是他一直追问科林·托恩布尔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昆虫。
当他们开车离这些野牛越来越近时,肯基发现这些他认为是“昆虫”的东西在逐渐地变大,内心一阵发毛。终于,他们开车到距离野牛几米处,肯基才知道那些真的是牛,但是心里也一直疑惑:“为什么原来它们那么小,而现在变得那么大,是魔术吗?”P3-5
在拥挤的菜市场,商贩大声吆喝着自己便宜且新鲜的蔬菜,刚开始并无人问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位顾客凑上前询问、挑选,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围观行列中来,包括之前并没有任何购买意愿的人。
当今社会,商家会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达到销售自己产品的目的,以明星代言为代表的魅力营销就是其中一种。商家会结合自己的产品选择时下当红的明星,以此明星的形象来打造自己产品的口碑。商家看重的就是明星在消费者心中的正面形象。就像蔡依林代言的海飞丝洗发水、倪妮代言的优衣库服饰等。
上述两种现象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切身观察到的,而这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前者是利用从众心理,后者是利用光环效应。从众心理通俗来讲就是“随大流”,这是一种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具有的心理现象。光环效应则是说,如果我们知道某个人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那么往往就会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明星在许多人心里都是光辉灿烂的形象,那么消费者就会自然地相信他所代言的产品也不会差,从
而选择购入,这就是对光环效应的利用。
当然,上述两种心理学的现象只是心理学知识的冰山一角,我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心理学不再是停留在影视作品当中的心理咨询,我们知道的只是心理学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现今,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希望在掌握心理学原理、规律和方法之后,将其转化为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智慧。
通常,我们会发现,那些商业精英、政治领袖等风云人物大都擅用心理学的智慧。他们能够洞悉人的心理及本性,并懂得怎样利用心理学去影响甚至控制周围的人。心理学家曾说过:“古今中外最有智慧的人,也是最会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的人。他们能在纷繁的事物中,看到事物的主流;能在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规律;能从曲折的过程中,看到光明的前景;能从微小的变化中,感受到即将掀起的风暴。”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学习心理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学本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实用科学,通过学习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进而了解社会。在生活中,我们说话办事、为人处世、求职经商等也都离不开心理学的应用。
所以,我们特此编著《恶补心理学的第一本书》一书,以期让读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以丰盈自己。在《恶补心理学的第一本书》一书中,我们将知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心理学无处不在”“心理学是终身随身法宝”“心理学的方方面面”和“无往不利,做得好不如看得透”。在各个部分中又分为不同的课时。本书共16课,其中包括“用心理学来描述发生的一切事情”“所有的答案,在心理学中都有迹可循”“心理的迷局,总会左右你的行为”“从心理入手,驱除不良情绪的困扰”“所有的答案,在心理学中都有迹可循”和“心理学的任务是对行为的控制”等内容。在这16个不同的课时下,讲解了不同方向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其中有利用心理学去认识世界、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不良情绪下的心理问题、需求理论与心理、性格与心理、人格与心理、交际心理、自我认知等,对心理学在了解自我、情绪管理、行为把握、职场生涯等人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应用都做了详细的阐释。
本书摈弃晦涩难懂的学术论调,采用人人都能读懂的简易语言将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将高深的学问生动化、通俗化。同时,结合大量经典案例,帮助读者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地理解心理学智慧。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变化,社会的压力、生存的竞争等都使人们的内心越发复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情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找回恬静的自己,回归内心的自在,在人情世事上坦然处之……
为了让读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吴梦诗著的《恶补心理学的第一本书》将心理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心理学无处不在”“心理学是随身法宝”“心理学的方方面面”和“无往不利,做得好不如看得透”。各个部分又分为不同的课时,共16课,讲解了不同方向的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其中有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心理与需求理论、心理与性格、心理与人格、交际心理、自我认知等,对心理学在了解自我、情绪管理、行为把握、职场生涯等人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应用都做了详细的阐释。
吴梦诗著的《恶补心理学的第一本书》共16课,其中包括“用心理学来描述发生的一切事情”“所有的答案,在心理学中都有迹可循”“心理的迷局,总会左右你的行为”“从心理入手,驱除不良情绪的困扰”“所有的答案,在心理学中都有迹可循”和“心理学的任务是对行为的控制”等内容。在这16个不同的课时下,讲解了不同方向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其中有利用心理学去认识世界、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不良情绪下的心理问题、需求理论与心理、性格与心理、人格与心理、交际心理、自我认知等,对心理学在了解自我、情绪管理、行为把握、职场生涯等人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应用都做了详细的阐释。本书摈弃晦涩难懂的学术论调,采用人人都能读懂的简易语言将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将高深的学问生动化、通俗化。同时,结合大量经典案例,帮助读者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地理解心理学智慧。